梅子又稱烏梅、熏梅、青梅、酸梅、春梅、梅實等。 因成熟程度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未成熟時稱為"青梅",初熟時稱為"黃梅",炕焙或煙薰至黑色時稱為"烏梅",鹽或糖漬的稱為"白梅"。
梅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C、檸檬酸、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等,還含有鐵、磷、鈣、鉀等礦物質,突出的特點是鉀多鈉少。
檸檬酸等有機酸,有以下兩個作用:第一是刺激唾液腺和胃腺分泌消化液,促進消化。第二,它本身就呈酸性,可以使胃的酸性增加,有效地抑制細菌的繁殖,促進腸道對鈣離子的吸收,對健康有很多好處。
梅子除了生食外,還可以製成蜜餞、果醬,如有名的奶油話梅、陳皮梅、酸梅汁、酸梅晶等,還可以製成烏梅粥、烏梅虎杖蜜、糖漬青梅、醋浸烏梅棗、青梅酒等。梅子可以加工成多種風味食品。例如用鹽醃過的"漬梅",用蜂蜜和砂糖製成的"蜜餞梅",用火烘乾的"乾梅",以及用配料調製的"醬梅"。特別是 "話梅"、"陳皮梅"等更是早孕嘔吐的婦女和暈車暈船的乘客喜愛吃的零食。
烏梅是一味中藥?
梅子加工成烏梅,是一味良好的中藥。在立夏時,採收未成熟的果實,用40℃左右的溫度炕焙,在六成乾時,翻動一遍,炕焙兩三晝夜,然後再燜兩、三天,變成黑色即成。
藥材烏梅呈扁圓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3釐米。表面棕黑色或烏黑色,皺縮,凹凸不平。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於外,果實一端有明顯的凹陷,那是果柄脫落之處,果肉質柔軟。核堅硬,棕黃色,內含淡黃色種仁1粒,形狀及氣味極似杏仁。藥材烏梅以個大、肉厚、核小、外皮烏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潤、味極酸者為佳。
烏梅性味酸、溫 ,入肝、脾、肺、大腸經,概括地講,有以下幾種功能:
第一是酸澀收斂。常用於止瀉、止血、止痢,並有斂肺止咳的作用。對於脾虛久瀉,大腸滑泄不止,甚至脫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澀固腸以止瀉;對於大便下血、月經過多,也可用本品酸澀止血。
第二是生津止渴。對消渴、煩熱口渴等症,常配合麥冬、沙參、石斛、玉竹、花粉等,組成複方應用,也可單獨煎湯服。近年來,臨床治療糖尿病、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經常用六味地黃湯加烏梅、五味子及少量肉桂,常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是驅蛔止痛。烏梅有驅蛔蟲的作用,因為蛔蟲見酸則軟,可用於蛔蟲腹痛、膽道蛔蟲症、膽囊炎等症。常用的"烏梅丸"、"安蛔湯"都是以烏梅為主藥的。
第四是補養之功。烏梅因養陰生津而潤胃護脾,又滋養肝陰,故精氣耗傷之證皆可用之,有良好的補養效果。
烏梅的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指出,烏梅含有19%的檸檬酸,15%的蘋果酸,還有琥珀酸、齊墩果酸、碳水化合物、穀甾醇、蠟樣物質等,因此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其突出的作用是抗菌,烏梅對炭疽桿菌、白喉和類白喉桿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某些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正因為此,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腸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化膿性皮膚病、小兒頭瘡等等。
烏梅還有抗癌作用。有學者用烏梅水煎劑對人類子宮頸癌細胞JTC-26進行體外實驗,發現抑制率竟達90%以上;對小鼠肉瘤S-180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癌症病人在化療、放療後,常常有食慾不振、口腔乾燥、陰虛內熱等症狀,此時也可以應用烏梅,因為它能夠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消除口腔乾燥,增進食慾,有效地防治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