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自2015年4月正式掛牌,上路屆滿三周年,大陸國務院昨(24)日公布,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大陸商務部及廣東、天津、福建三省市領導,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廣東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等18個重要舉措。
具體指標包括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交易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以及發展金融科技,加快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運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協同發展的合作體系,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在航運、金融、科技創新的國際領先地位。
天津自貿區就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提出16個重要舉措。
重要指標包括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跨境投融資,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外資銀行,允許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
並且創新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建設人工智慧產業研發、製造、檢測、應用中心和先進通信技術創新基地。
福建自貿區則提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21個舉措。
尤其是針對加強閩台金融合作,將允許境外企業和個人開立新台幣帳戶,建立兩岸貨幣現鈔調運機制。並試點新台幣區域性銀行間市場交易、支持自貿區內的台資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承銷業務。
還要將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建成服務台資企業的專業化區域性股權市場,並建立與台灣徵信產品互認機制。
而產業發展方向則以深化積體電路、光學儀器、精密機械等先進製造業和冷鏈物流、文化創意、健康養老、中醫藥等現代服務業的對台合作。
大陸自2013年9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個自貿區,2015年在廣東、天津、福建第二批掛牌,到2017年有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等第三批七個自貿區接棒成立,這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已經形成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包括貿易通關便利化、行政簡化單一窗口、檢驗檢疫採事中事後監管創新等,已向全大陸複製推廣達15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