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築博物館位於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隅,占地1萬餘平方米,以太原純陽宮為館址,始建於宋末元初,屬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觀之「中宮」,原為供奉唐代呂洞賓的道觀,2003年成立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常設「石刻文物展」、「道教、佛教文物造像展」、「瓷器藝術精品展」、「琺瑯藝術精品展」、「漢畫像石和宋金墓葬磚雕展」等基本陳列,館藏珍貴文物眾多,尤以全大陸唯一的九宮八卦院建築、武則天稱帝時期的涅槃變相碑、唐代道德天尊漢白玉石像等「純陽三絕」著稱。
九宮八卦院 大陸唯一
山西古建築博物館最精華的部分,當屬第四進院的九宮八卦院。平面布局呈方形,抹角八面,按照道家的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的方位建造,再加上中間的這一個「方形三間兩層亭」,形成「九宮建制」。
九宮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分,在晚上從地上觀天空的七曜和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和季節等資訊。八面均有磚券窯洞,俗稱「九窯十八洞」。因為「仙人好樓居」,所以道家的建築多樓閣,在洞頂四面建樓,四角建九角攢尖亭。樓亭之間以圍廊相通,四樓四亭和院中心的「方形三間兩層亭」組成九星,與地下九宮相對應。
涅槃變相碑 唐朝遺寶
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涅槃變相就是佛教藝術創作中的一大主題。唐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興盛時期,出現諸多有關佛陀涅槃的雕刻、壁畫和繪畫作品,純陽宮的涅槃變相碑,正是盛唐時期的寺院遺存。
涅槃變相碑刻工精緻,敘述周全,存世珍罕,在同類文物中屬鳳毛麟角。在這通碑中,服飾、棺材的樣式、喪葬習俗及前來奔喪的各國王公貴族等不同人群的飾物等,均有表現,是最直接的社會寫照,可作為文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涅槃變相碑歷經1300多年的風霜,經過幾次滅佛運動,奇蹟般地完整保存了下來。
涅槃變相碑表現了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前後的情景,與佛陀講法度人的故事。碑的上端雕刻有螭龍紋,下端為馱碑的贔屭,碑額雕有天宮和須彌山。碑的正面雕有佛祖涅槃故事六圖,碑陰也雕有圖案。全碑以涅槃故事為主,滿飾浮雕、題名,構圖緊湊,雕工精緻,規模巨集麗,藝術價值極高,可謂純陽宮的鎮館之寶。
道德天尊像 漢白玉精雕
道德天尊漢白玉石像,通高2.56米,像高2.2米,由石像、底座、基座三部分組成。石像以漢白玉雕造,底座和基座以青灰色石灰岩製成。天尊頭戴蓮花形冠,面相豐頤,細目微眯,長髯垂胸,神態安詳慈和。
石像右手執扇和拂塵,身著寬大道袍,盤坐於長方形石座之上。底座正面刻天尊像銘並序計二十二行,兩側及背面線刻弟子道士像和供養人姓氏。題銘開元七年即西元719年。基座平面正方形,呈四層台階狀,四周線刻蓮花、忍冬、仙鶴等。此像造型豐頤,線條圓潤流暢,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風格。(系列五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