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趨熱 12月亮出黃紅燈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樂高雄電子報】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1/28 第50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景氣趨熱 12月亮出黃紅燈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27)日發布去年12月景氣對策信號,隨著國內景氣「全面復甦」,景氣對策綜合判斷分數較11月增加4分,來到34分,燈號轉呈景氣趨熱的「黃紅燈」,為2011年3月以來、近十年再度亮出黃紅燈,反映國內經濟增溫中。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指出,2020年12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亦創2011年3月以來新高,景氣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上升,「國內景氣往好的方面走」。

國發會指出,去年12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為34分,較上月增加4分,燈號轉呈黃紅燈。在九項構成項目中,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及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皆由黃紅燈轉呈紅燈,分數各增加1分;工業生產指數由綠燈轉呈黃紅燈,分數增加1分;其餘五項燈號不變。「金融面、生產面、以及企業信心面,全面好轉,」吳明蕙說,其中,經季調工業生產指數增幅更創歷年來新高。

在景氣對策信號九項指標中,僅剩下「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呈低迷的藍燈。吳明蕙分析,該項指標為季調後的年增率,敏感度較差;但若觀察構成景氣同時指標的七項指標中的「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該指標不僅經過季調,且剔除長期趨勢,經平滑化及標準化之後,仍呈持續走揚,代表就業市場穩定。

吳明蕙指出,新冠肺炎變種疫情肆虐,各國重啟嚴格管控措施,恐限制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上美中貿易及科技紛爭不確定性仍存,後續發展仍須審慎關注。

 
財經專題
國發會:景氣無過熱疑慮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27)日指出,景氣領先指標已連續八個月走揚,累積升幅達10.24%。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分析,景氣上向趨勢明顯,沒有過熱疑慮。

國發會並指出,景氣同時指標則已連續七個月走揚,累積升幅達7.03%。

吳明蕙說,國內景氣領先趨勢明顯,儘管全球疫情嚴峻,變種病毒傳播力更強,將會干擾景氣走向,但不致於影響我景氣向上趨勢;台灣若能做好防疫,不僅內需可維持,也可帶來訂單,帶動出口。

她並強調,目前景氣往好的方向發展,景氣增溫中,景氣對策信號「黃紅燈」,是一種注意性燈號,國內景氣並沒有過熱的疑慮。

外界關切今年1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是否還會往上增加?是否能續亮「黃紅燈」?吳明蕙說,因國際疫情嚴峻,帶來不確定性,一有風吹草動,難免會使得綜合判斷分數上上下下,對於1月能否續亮黃紅燈,持審慎樂觀態。

 
國際財經要聞
微軟季報亮眼 淨利大增33%
編譯黃淑玲、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微軟(Microsoft)上季財報優於預期,主因新冠肺炎疫情提振企業雲端運算服務及在家工作的軟體工具需求強勁,扶助該公司首度突破單季營收400億美元、淨利150億美元大關;微軟股價27日早盤漲約2%。

微軟會計年度第2季(去年10-12月)淨利155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33%,整體營收則成長17%至431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402億美元,且為連續第14季增幅逾10%。上季每股盈餘(EPS)2.03美元,也高於市場估計的1.64美元。

新冠疫情讓市場對運算的需求,轉向微軟原本就已大舉押注的領域;微軟「智慧雲」部門營收成長23%至146億美元,最大亮點是雲端運算服務Azure,上季營收勁升50%。疫情促使民眾在家工作,企業因而加速轉向雲端運算;除了微軟的Azure,競爭對手亞馬遜的雲端事業、字母公司的Google Cloud也都受惠。

微軟財務長胡德(Amy Hood)表示:「雲端運算事業強勁成長,因客戶需求持續強勁;他們較以往更重視數位轉型,消費力道比預期強勁。」

微軟的職業網路社群平台LinkedIn營收意外復甦,上季成長23%,已回升至疫情爆發前的水準;胡德指出,LinkedIn的營收成長,主因廣告收入增加;她說:「我們見到廣告市場持續回溫。」

微軟也順利度過晶片短缺拖累遊戲機Xbox的危機;包含Windows軟體和Xbox主機的「更多個人運算」部門,上季營收成長14%至151億美元,主因Xbox的內容和服務營收強勁成長;微軟去年11月發表兩款Xbox新主機,但晶片缺貨導致庫存吃緊;儘管如此,Xbox的硬體營收上季仍激增86%,胡德也預期Xbox的成長動能將延續,因舊款主機的銷售也將持續挹注營收。

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莫爾德勒表示:「微軟的雲端事業表現很好,獲利成長也很出色,幾乎沒有表現不好之處。」

 
太空爭霸 馬斯克貝佐斯互嗆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和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不僅在全球富豪榜上爭冠軍,兩人之間的角力賽還一路打上外太空,為各自的網路衛星事業爭天上地盤,要求監管當局做出有利於自家衛星網路的決定。

馬斯克名下太空公司SpaceX計劃為自家Starlink衛星網路部署1.2萬枚衛星,以利從衛星傳輸網路訊號至地表偏遠地區,迄今已發射逾千枚。SpaceX日前致函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要求准許其中約2,800枚在比原訂計畫低、更接近地球的軌道上繞行,理由是可提升寬頻網速,並降低未來太空垃圾的危險。

亞馬遜則反對SpaceX改變既定計畫,理由是若Starlink改用新軌道,不僅可能干擾亞馬遜計劃發射的Kuiper衛星,還有互撞之虞。去年7月獲FCC授權的Kuiper提案預計部署3,236枚衛星,但目前一枚都還沒發射。

馬斯克26日推文批評亞馬遜說:「為了亞馬遜最快也要多年後才開始運行的衛星系統,而限制Starlink今天的發展,不符合公眾利益。」他的SpaceX公司也聲明,所謂干擾說是根據「刻意挑選」的資料,並指控亞馬遜一枚衛星都還沒發射,卻試圖霸占較低軌道。

亞馬遜隨即反批:「事實簡單明瞭。我們把Kuiper系統設計得避免干擾Starlink,但現在SpaceX卻要改變其系統設計。這些改變不僅會形成太空中互撞的險境,他們也會給客戶帶來更多的無線電干擾。不論SpaceX在推特上怎麼說,SpaceX提議的改變才會限制衛星系統之間的競爭。」亞馬遜接著說:「若他們能扼殺還在搖籃裡的競爭者,顯然符合SpaceX的利益,但當然與公眾利益不符。」

一場通常局限於監管申報文件上的爭論,如今竟在大眾眼前上演,凸顯世界兩大富豪逐夢太空的爭霸戰進入戰況升溫的新階段。

 
美頭號飆股 今年來漲15倍
編譯黃淑玲、林奇賢、洪啟原/綜合經濟日報
美國股市近幾周討論度最高的飆股,非GameStop(遊戲驛站)莫屬,27日早盤飆漲逾100%,今年來累計暴漲逾1,500%。拉抬股價的主力來自在社群平台Reddit上熱門論壇allStreetBets集結的散戶投資人,他們擺明要跟做空的避險基金對槓。

遊戲驛站是一家販售電腦遊戲的零售商,1984年於德州成立,儘管近來股價狂飆,但其實已連三季虧損。

根據道瓊的數據,遊戲驛站在今年一開始還是被放空部位最高的股票之一,但如今成為避險基金最「痛恨」的個股,因為在網路論壇Reddit呼朋引伴之下,散戶大軍進場拉抬,使股價一飛沖天,進而重創以避險基金為首的「空軍」。

Melvin Capital便是其中一家受害者,已在美國時間26日下午軋平在遊戲驛站的空頭部位。

據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資料, 按市值計價,GameStop的「空軍」今年來已累計損失超過50億美元,25日單日就損失9.17億美元,22日則損失16億美元。

今年來出現類似大漲行情的企業, 並非只有GameStop。過去幾周,從黑莓到經營困頓的連鎖電影院AMC、中國大陸電動車廠蔚來,到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許多本來表現平平

的公司,股價都不斷攀高。

至於由社群媒體組織起來的散戶大軍能不能成事,破壞華爾街既有行規,讓主流市場感到危險? 華爾街日報「股聞天下」專欄作者柏德認為,散戶這種當日大規模進出的交易行為很戲劇化,但極具風險。對其他人而言只是餘興節目,不致傷到美國資本市場運作。

丹斯克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師安德森說,這是個新的時代,沒有人要聽分析師的了,覺得自己直接去買

就行了。不過投資人這種全然不理會估值的情緒,讓他回想起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的景象。但他不認為現在大盤就要走厄運,這類「從眾心理」只限於相對小型股票。

 
聯準會2021年首場政策會議重點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2021年首場政策會議重點如下:

1、利率與購債規模均維持不變,承諾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直到實現物價與就業的雙重職責

2、美國經濟距離取得實質性進展可能還有「一段時間」

3、必要情況下,可在資產購買方面採取更多行動

4、現在還不是討論縮減資產購買力道時間的時候

5、通膨升溫時將保持耐心

6、美國距離實現群體免疫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接種疫苗是當前最重要工作

7、房價不可能一直大幅上漲

8、會與財長葉倫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

 
要聞
桃醫群聚擴大未打趴信心 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續揚
台北27日電中央社
儘管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擴大,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今天公布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續揚至71.98點,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坦言「有點訝異」,疫情升溫但消費信心沒有重挫,是個好消息。

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為71.98點,月增1.08點;吳大任直言,近期媒體每天報導桃園醫院群聚情況,但CCI調查結果並未重挫,或許可解讀為民眾對於台灣防疫仍抱有信心。

CCI六項子指標當中,物價水準、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財等4項指標上升,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兩項指標下降。

其中以「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升幅最大,1月調查結果為44.45點,較上月上升3.3點;吳大任認為,去年下半年至今,民眾看到原物料價格、油價、房價都在上漲,對於通貨膨脹開始有疑慮。

而「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為41.3點,月增2.7點,為上升幅度第二高的指標,且連三月走揚,吳大任分析,台股最近高檔整理,但長期依舊看漲,推測民眾認為可以密切關注買點,若跌幅較深、股市向下修正,就是進場時機,因此對於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看法持續走揚。

去年下半年房市火熱,但在政府祭出「打炒房」系列措施後,1月CCI子指標「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為112.05點,仍較上月微增0.4點,吳大任表示,政府出手主要是針對投資客,但房市除了國內自住買盤,還有台商回流等剛性需求支撐,加上營建成本提升,房價恐怕不容易下降。

從絕對水準來看,CCI大於100意味「偏向樂觀」,反之則為「偏向悲觀」;1月CCI有5項指標偏向悲觀,僅有「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偏向樂觀。吳大任直言,從目前相關數據來看,政府打炒房,未能動搖房市樂觀預期。

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是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輔仁大學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健康力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房屋集團調查協辦,調查期間為110年1月18日至21日,以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採電腦隨機抽樣,共訪問2855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的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0個百分點。

 
晶片換疫苗 陳時中:樂觀其成
記者謝柏宏、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新冠疫苗進口來台時程遲未拍板,台灣經濟研究院呼籲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建議台灣可以「晶片換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27)日表示,若政府可透過商業模式取得疫苗,指揮中心樂觀其成。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天也被問及是否可能用「晶片換疫苗」?王美花則說,這是產業問題,與疫苗是不同議題。

針對本土疫苗進度,陳時中則透露,第二家新冠疫苗廠本周可有條件通過,進行二期臨床試驗。陳時中所指的公司為聯亞生技,該公司表示,目前尚未接食藥署專家委員會最後審議,但公司很有信心進入二期臨床,目前已找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北醫大附設醫院等11家醫院,要進行3,600人的臨床試驗。

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召開例行記者會,公布國內新增三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菲律賓、緬甸及美國入境;指揮中心並呼籲,全球新冠疫情仍在高峰,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突破1億例,美國、歐洲為目前疫情流行中心,民眾自國外入境,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

陳時中被問及進口疫苗能否如期於3月到貨?但他並未給予肯定回覆,僅說目前已和各大廠商保持聯繫,能多採購絕對歡迎。

陳時中也坦言,目前國際上的疫苗還無法看出效果,因為在打完第1劑後,間隔一個月再打第2劑,疫苗才會漸漸生效,目前他正密切觀察以色列接種的疫苗,以色列施打比例非常高,也觀察到近七天的確診案例仍有4.8萬例,將持續觀察疫苗效果。

由於德國經濟部長日前致函台政府,希望台積電增加晶片供給量。台經院提議,既然各國都在爭搶台積電晶片,不妨「晶片換疫苗」,雙方互惠互利。

陳時中被問到此事時表示,疫苗涉及國際分配跟人道議題,政府透過各種商業模式取得疫苗,指揮中心都表示樂觀其成。

 
聯發科法說報喜:今年將強勁成長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昨(27)日主持線上法說會時表示,即便新台幣持續升值,聯發科今年仍將是營收強勁成長的一年,各領域產品將繳出優於市場表現成績,同時會持續投資技術研發,預計研發費用將投入約30億美元(約新台幣840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至於全球5G市場概況,蔡力行評估,2021年將是快速升級5G的第二年,估計全球5G手機出貨量將超過5億支,約為去年出貨量的2.5倍,其中約六成來自大陸市場。去年聯發科5G市占率已超過40%,今年將以持續增加市占率為目標。

聯發科近期推出最新5G旗艦級晶片「天璣1200」,採6奈米製程生產。蔡力行看好,本季5G手機晶片營收貢獻將正式超越4G,毫米波產品預計今年送樣,明年進入量產,5奈米晶片目前也即將進入設計定案(Tape out)階段。

談到聯發科獲得晶圓代工廠產能支援的狀況,蔡力行說,會盡量爭取,目前還算夠用,估計上半年產能吃緊的狀況會持續。

聯發科去年合併營收近3,221.5億元,首度突破百億美元「天險」。蔡力行指出,2020年對該公司是里程碑的一年,相信這只是成長軌跡的開始,去年營收以美元計價達109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紀錄,三大產品線都有雙位數年成長率。

聯發科去年投入773.25億元研發費用,今年持續加碼,預計投入30億美元,為下一階段成長建立更多技術資產,等於年度研發費用將增加約近8%。

蔡力行提到,對聯發科堅強的矽智材(IP)組合與多元平台產生的綜效,使其在拓展各類市場時,能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深具信心。

舉例來說,聯發科的「M70」數據晶片不僅讓公司在5G智慧手機市場起飛時,進入全球市場,並涵括不同產品價格帶,更讓該公司得以藉由產品綜效,與全球營運商在WiFi 6、PON與機上盒方面進行合作。

蔡力行強調,聯發科極具競爭力的安謀(ARM)架構CPU與多媒體IP,不只應用在高階手機,同時也創造資料運算、遠端會議與監視系統等商機,相信這些成長引擎,可支持該公司中長期的盈利持續成長。

聯發科昨日並公告,將出售旗下大陸IC設計業者廈門星宸科技16.5%股權,交易總金額約1.15億美元。此案包括出售股權利益,以及仍持有的33.7%股權依公允價值評價產生的利益,合計處分利益為新台幣59億元,將在第1季認列,約挹注該公司每股純益3.71元。

 
超微財報佳 台鏈吞定心丸
記者季晶晶、吳凱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處理器大廠超微26日公布財報,上季營收、獲利均優於華爾街預期,並看好個人電腦、資料中心和遊戲機對該公司晶片需求強勁,本季財測樂觀穩健。超微看好上半年PC市場可望優於傳統淡季,為品牌廠宏□、華碩及相關代工廠營運吃下定心丸。

不過,超微股價並未隨財報展望利多起舞,周三早盤跌逾7%。

超微預測本年度第1季營收可達31億至33億美元,遠優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27.3億美元。對於2021年度,該公司預測營收成長37%,高於市場預期。但超微2020年度的營收成長幅度為45%。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表示,今年上半年超微各項業務包含PC、遊戲主機、顯示卡等都可望成長。伺服器也可望在雲端、資料中心需求提升下,保持成長力度。

蘇姿丰指出,供應吃緊影響主機遊戲晶片和低階個人電腦的銷售。在2021年上半年,供應仍是問題,但超微的全年財測已將此列入考慮。

超微上季(去年第4季)淨利激增948%至17.8億美元,或每股1.45美元。營收自前一季的21億美元大增53%至32億美元,去除特殊項目的每股盈餘是52美分。分析師先前預估30億美元和47美分。

最大亮點在企業部門,較去年同期成長176%,比前一季增加13%至12.8億美元。該部門銷售伺服器晶片,以及索尼PS 5和微軟Xbox One等遊戲機使用的CPU和繪圖處理器。

超微將成長歸因於半客製化產品,也就是遊戲機晶片業務,因索尼和微軟的這一代遊戲機需求暢旺。該公司也說,伺服器營收持續成長。

提供給個人電腦的處理器和繪圖晶片,也就是運算和繪圖部門的業務,也有優秀表現,較一年前增長18%到19.6億美元。

隨著超微對PC市場釋出樂觀展望,台灣品牌雙A宏□、華碩,以及NB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上半年營運可望吃下定心丸。

 
Google在台 蓋硬體研發基地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Google昨(27)日宣布啟用位於 Tpark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的全新辦公室,並擴大在台投資,2023年將在園區內新增另一座辦公室。Google在台灣的新辦公室園區,成為美國總部以外首座、且最大的硬體研發基地。

Google裝置與服務資深副總 Rick Osterloh表示,看好台灣人才潛力,將擴大在台徵才、投資硬體研發,新辦公室將是整合 Google AI人工智慧、軟硬體技術的全球創新樞紐。

Google 同時宣布今年持續在台灣擴大招募規模。包括2021年底前,到50所大專院校進行校園線上徵才,深化與大學教師連接,與產業人士進行更多交流;新增多種實習職缺,除原先軟硬體工程、資料中心、銷售業務、行銷等領域的實習計劃,今年首度新增製造工程、Google Cloud 雲端服務、技術專案管理三大業務部門實習機會。

Rick Osterloh表示,Google台灣今年滿15周年,台灣在Google的產品研發、網路基礎建設、市場營運上居重要地位,他指出,Tpark的辦公園區設有各類型的實驗室與測試設施,為了Pixel手機、Nest智慧裝置設計專屬產品線研發區域,Google台灣團隊有效率進行產品的技術開發與製造流程。未來在台員工將陸續遷入Tpark的辦公園區,以消費型產品員工優先進駐,台北101將只有部分員工。

全新的辦公園區除了供接近美國配備的各類型的實驗室與測試設施外,休閒也同等重要。新大樓有員工可自由安排使用的健身房、按摩室、午睡室;為員工提供身心諮詢、擁有常駐醫師與護理師的健康中心;提供多種菜單選項的餐廳和有專業咖啡師駐點的飲料區。

Google還有不少服務尚未考慮進入台灣,包括線上串流遊戲Stadia,及無線上網服務的Google Fi等,Google表示,今年持續在台灣擴編人力、增加業務實習項目,將擴大從2019年起針對弱勢殘障族群的獎助學金 「Google Taiwan Student Associate 專案」專案範圍,並提高獎學金申請名額;及提供更多與軟硬體及雲端技術相關的免費線上課程。

 
蘋果印度熱賣 台鏈大進補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公布財報前夕,先傳來好消息。市調機構統計,蘋果耕耘已久的印度市場,去年第4季賣出超過150萬支iPhone,年增率達100%。

由於預估蘋果上季表現將優於預期,加上近來iPhone在中國、印度市場銷售亮眼,蘋概股昨(27)日再度成為台股多頭指標。

蘋概股表現向來動見觀瞻,蘋果財報更是牽動蘋概股價敏感神經,蘋果在美國時間27日(台北時間28日凌晨)公布財報。蘋概股包括鴻海、和碩、緯創、鴻準、可成、台郡、臻鼎-KY、玉晶光等股價都全面上漲,其中,鴻海上漲1元,收123元。

印度為全球前三大手機市場,深具成長潛力,近年一直是品牌手機廠兵家必爭之地,高單價的iPhone雖不及高性價比的中國品牌手機銷量快速攀高,在經營多年後,終獲更多金字塔頂端的用戶青睞。

市調機構統計,去年第4季,iPhone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突破150萬支,創單季新高,市占率提高到4%,熱銷的機種包括iPhone 11、iPhone XR、iPhone 12和新款iPhone SE。總計去年iPhone在印度的出貨量超過320萬支,年增六成。

分析師表示,iPhone在印度銷量明顯上升,主因去年9月蘋果在當地開設線上商店,提供舊換新、分期付款等購機選項,並可加購AppleCare+服務專案。另外,蘋果也針對舊機型推出優惠活動,包括搭贈AirPods耳機等,帶動銷量成長。

目前印度手機市場的主要價格帶在100美元(約新台幣2,797元)到200美元(約新台幣5,595元)之間,近幾年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等以平價智慧手機打敗當地功能手機廠,大舉提高印度智慧手機的滲透率。

 
三星S21周五開賣 台鏈帶勁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三星日前發表Galaxy S21 5G旗艦系列,昨(27)日開放預購消費者優先取貨,將在明日正式開賣,由於預購表現亮眼,台灣三星預估S21系列銷量可望順利達成較前一代成長兩成的成績。

台灣三星電子日前在台發表 S21 5G旗艦機系列,台灣為首波上市市場,售價25,900元起跳,較去年S20系列3萬元起跳「親民」許多。

台灣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啟蒙表示,此次Galaxy S21 5G旗艦系列台灣與全球同步上市,自預購以來市場詢問熱烈,銷售表現合乎預期。觀察整體預購狀況,三款機種銷售比例Galaxy S21 Ultra:S21+:S21分別為35:45:20,其中最高階機種Galaxy S21 Ultra 16GB+512GB版本大獲市場青睞,預購全數完銷。

通路表現方面,陳啟蒙指出,三星智慧館今年預購表現較S10系列成長25%;而隨著購物型態轉變,在三星商城的預購成績,更較S10系列成長近1.7倍、較S20系列增加近2倍。預估Galaxy S21 5G旗艦系列,能順利達成較S20成長20%的佳績,並推升台灣三星業績保持雙位數正成長。

三星在台供應鏈包括大立光(3008)、GIS-KY、雙鴻、超眾、晶技、神盾等。GIS-KY昨天股價上漲3元,收118.5元。

在5G產品的布局上,陳啟蒙表示,台灣三星今年將延伸5G產品線,除手機外也將推出5G平板,今年引進的A系列將以5G為主,目前1.5萬元以下價格帶產品已有A42和A32,並規劃增加1.5萬元到到2.5萬元價格帶的產品。主打年輕族群市場的M系列,則會鎖定4G消費市場。

至於市場上已有7,000元有找的5G手機,台灣三星分析,目前因電信業者的資費方案,如999元以上手機零元,消費者大多選擇1.3萬元左右的手機。

 
櫃買今年掛牌數 拚22家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昨(27)日表示,今年「否極泰來,展望正向」,受理申請新股上櫃掛牌(IPO)家數預計22家、含戰略新板五家的興櫃為45家;同時建立完整永續發展債券板塊,國際債券預計農曆年前發行規模會達到100億美元。

櫃買中心昨日舉行年終記者會,陳永誠指出,去年櫃買市場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展望今年,目前因車用電子、貨櫃等缺貨對實體經濟產生衝擊,也使得供應鏈重新安排,對資本市場也有一定程度影響,但相信2021年能否極泰來,經濟持續在穩健道路上前進。

陳永誠表示,IPO方面,對照去年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調整營運方向並影響申請上櫃時程,今年依目前審查與申報申請情況來看,較想像中樂觀,評估目標數22家有機會達標。

至於興櫃,包含7月將成立的戰略新板,整體目標申請家數是45家。戰略新板進度上,與產業發展協會、工業局及政府相關機構配合中,全年達成申請目標數五家的希望很高。

債券方面,陳永誠說,今年會推出完整的永續發展債券板塊,加上綠債、可持續發展債券,債券市場會有一個完整的板塊。

國際債市場1月還是非常熱絡,截至25日,國際債有16檔,發行金額70億美元,去年同期僅15億美元。預估1月會有25檔,發行金額85億美元,2月目前掌握到的有15檔,發行金額30億美元,預期農曆年前發行規模會達到100億美元。

陳永誠分析,第1季債券發行金額會相對較高,主要是提前贖回金額估有80億美元,全年估計提前贖回150億美元。去年可提前贖回債券金額510億美元,約九成的460億美元提前贖回。

 
金控、銀行發債額 十年新高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低利搶錢,金控去年發債金額暴增二倍多,有1,555億元,銀行發債金額也增加近二成,有1,920億元,分別創下近十年新高紀錄,今年1月也已發債近200億元,金控及銀行發債籌資,主要用來發放股利、提高資本及營運資金等需求。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去年一年金控及銀行發行的公司債及金融債,合計有3,475億元,十年來首度破3,000億元。

今年1月到昨(27)日為止,金控及銀行發債額度合計已也有185億元,金融機構趁低利搶錢現象從去年延續到今年。

依金管會規定,銀行發行金融債必須先向金管會提出申請,金控發債則採申報生效方式。官員表示,去年申請發債的案件有明顯變多,低利率應該是原因之一。

金控業者表示,現在市場利率低,一般企業為鎖住低利率大量發債,金融機構也不例外。

櫃買中心資料顯示,去年金控發債金額有1,555億元,不僅是近十年來新高,跟前年的510億元相比,更大幅增加二倍多。

至於銀行,去年發債1,920億元,逼近2,000億元,也是十年來最高,跟前年1,613億元相比,增加約二成。

銀行業者表示,銀行發金融債的用途,主要是用來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適足率,及支應中長期資金等。

去年因疫情關係,政府推出各種紓困、振興貸款,及台商回台投資等需求,使得放款量大增。 銀行業者表示,銀行法規定,自有資本占風險性資產比率必須符合一定標準,放款等風險性資產每年都上升,資本的累積跟不上,只能增資或發次位順債。

但增資的成本高,在普通股比率(現金增資才能列普通股比率)還可以的情況下,只有先發次順位債。

至於金控,業者表示,金控發放股利、或支應設備更新等支出,大部分都靠舉債支應。

銀行法規定,銀行完稅後分派盈餘時,應先提30%法定盈餘公積。例如金控旗下銀行子公司賺100元,只能上繳70元,但仍用100元來認列投資收益,實際卻只收到70元,資金缺口只有靠發債填補。

金控為發放股利,有短期資金需求時,過去會發一年期以下商業本票,現在利率低,發個三、五年的公司債,先鎖住成本;也有些是舊債到期,發利率更低的債償還,降低資金成本。

 
金融境外中心 大賺千億元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雖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但受到電子供應鏈重組、台商回流等利多簇擁下,我國境外金融去年獲利依舊繳出亮眼成績。據金管會最新統計,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境外中心合計稅前盈餘約37.87億美元(約新台幣1,090億元),較前一年成長9.72%,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以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貢獻最大。

國銀OBU業務五年前曾因兆豐銀紐約分行涉洗錢案遭鉅額罰款而一度陷入「急凍」,因為KYC(認識客戶)從嚴,一度造成客戶驟減與業務流失大半,不過從2019年開始隨著台商陸續回流,金管會又祭出財富管理2.0方案及法規鬆綁,力爭台商資金留在OBU,讓OBU業務量重新找回活水。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2020年OBU稅前盈餘達到36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逾9%。

2020年海外OBU的總資產則來到2,223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132億美元,成長了6.3%。

至於證券業境外的國際業務分公司2020年獲利也有顯著成長,據證期局統計, 核准19家券商開辦OSU,去年整體業務量達到1,747億美元,僅成長7.5%,但是稅前盈餘達到1.84億美元,較前一年大幅成長22.67%,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OSU主要業務都是自營,意謂2020年投資市場市況不錯,自營部門操作不錯,績效顯著。

雖然保險OIU在2020年依舊較2019年成長,但主要是一家再保公司2019年大虧1,377萬美元,基期很低所致,壽險業無論是保費收入與獲利,都較前一年有顯著衰退;產險業也同樣由盈轉虧。

 
證交所 嚴管主機共置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滿足快速交易需求,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出直接連線交易所主機的主機共置服務,但日前傳出有證券商藉此為大戶量身打造更快速的交易管道,為此證交所特別修訂管理辦法,要求使用證券商應遵循公平原則,並應依法設立完整內控機制及查核程序。

證交所近日發函證券商,說明已完成「主機共置服務管理辦法」第四章「使用規則之訂定」及第五章「使用者及設備進出管理」規定之修正。凡與證交所簽訂主機共置服務契約的證券商,除應遵守修正規範及訂定之公平待客原則,尚須根據規定於公司內控制度,制定適當控管機制和查核程序。

證交所表示,為強化主機共置管理及配合實務調整,本次主機共置辦法,增訂第四章第18條、19條及20條,要求證券商辦理經紀業務在使用主機共置服務前,應依公平待客原則,自訂使用規則並納入內控及稽核制度,公平對待投資人。此規則並不得專為特定人利益訂定,應注意合理性。

證交所指出,上述使用規則,應包涵以下四點,包括一、明訂投資人可使用本服務之資格,其資格考量證券商營運規模、客戶結構及貢獻度等因素。二、使用資格公告全體投資人並留存紀錄。三、至少每半年定期檢視一次符合資格的投資人名單並留存紀錄。四、對於符合資格的投資人,皆應主動提供共置服務,但經投資人明確表示無使用意願者不在此限。

如證券商辦理經紀業務有違反以上條規定情事,證交所得暫停服務,並通知限期改善,逾期未改善者,得終止契約。

此外,配合主機共置嚴加管理,證交所也修訂管理辦法第五章,要求設備進出主機共置機房時,應於「主機共置用戶服務系統」進行申請及配合清點。

若使用者有放置於主機共置機房的軟體、硬體設備,應依建立證券商資通安全檢查機制、證券商內部控制制度標準規範規定,具備完善的資訊安全防護措施並落實執行。違反前述規定者,證交所得暫停服務或終止契約。

 
新冠效應 去年賦稅負擔率下降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昨(27)日發布統計分析指出,去年我國不含社會安全捐的賦稅負擔率預估為12.2%,較前一年下降0.8個百分點;平均每人稅負10萬1,763元,較前一年減少2,960元,也是近11年來首度負成長。

主要原因都是因減稅措施加上疫情衝擊,導致去年稅收衰退所致。

財政部表示,由於2019年企業獲利下降,以及未分配盈餘稅率調降、新增產創條例租稅優惠等,加上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申請延、分期繳納及免辦暫繳等,衝擊去年營所稅甚劇,導致去年稅收2兆3,804億元,出現近11年首度負成長,各級政府賦稅依存度降為68%,是七年來低點。

同時去年稅收也是近七年來首度短徵,財政部日前初步統計約短徵405億元,若加計整理期間陸續入帳的稅額,預估全國稅收短徵數將收斂至210億元。

財政部表示,稅收既是政府主要財源,也是國民負擔,如按年中人口折算平均每人稅負,2020年估計為10萬1,763元(包含整理期之稅額),較2019年減2,960元。

在賦稅負擔率方面,財政部表示,我國採簡政輕稅,不含社會安全捐的賦稅負擔率向來處偏低水準,去年加計遞延入帳稅款後預估為12.2%,與鄰近的新加坡13.3%較接近,明顯低於日本19.2%、南韓20.1%及英、美等歐美國家。

若比較近年賦稅負擔率,近年我國低點是在2010年的11.5%,高點則是2008年的13.4%。2019年、2018年皆為13%,2020年則因為稅收減少,賦稅負擔率也降低,較前一年降低0.8個百分點。

租稅負擔率是指稅收占GDP比重,OECD將之列為衡量租稅負擔的重要指標。財政部長蘇建榮一直希望提高賦稅負擔率,以追求財政永續,長期並以15%為目標,但去年由於GDP上升、稅收衰退,賦稅負擔率也跟著下滑。

財政部也指出,統計至最新的2019年我國社會安全捐為1兆1,839億元,較2018年增加258億元。若按照負擔者來區分,我國社會安全捐以雇主負擔為主,隨著勞退新舊制提撥金額增加,雇主負擔也逐步增加,2019年約負擔六成八。

所謂的社會安全捐是指健保、勞保及勞退新制等共11項。其中,2019年以勞保增加241億元最多,主因費率與基本工資雙雙調升;勞退舊制則因提存戶數減少,減少185億元。

 
鴻華首款電動車 傳6月亮相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製首輛量產電動車即將問世,供應鏈傳出,裕隆與鴻海合作成立的「鴻華先進」,首款電動車「原型車」將提前在6月發表,鴻華先進正與五到六家國際客戶洽談,裕隆可望擔任整車工作,台灣電動車挺進國際。

依據供貨時程,鴻華下單、裕隆整車,台製首款電動車最快在年底前,其量產準備即可就緒,換言之,台灣的電動車商機,今年底前即有望開動。

至於為何台灣開發電動車的速度,何以這麼快?裕隆集團指出,鴻華前身的「華創車電」原本即具備電動車開發能力,在自駕與ADAS也有足夠的量能。在此之前,台灣的電動車環境還不成熟,但與鴻海合作後,希望藉由雙方共同努力、打開出海口,讓華創的研究成果創造更大的效益。

國際客戶方面,業內人士說,鴻華目前有五到六家國際客戶洽談中,除了先前傳言的一家歐美客戶,還有兩家大陸、一家中東、一家台灣客戶。對應鴻華先進的訂單需求,以裕隆為首的電動車零組件供應端,已經積極準備,可望搶下這一波電動車商機。

至於產品,業內人士說,今年內,鴻華將於6月、10月各發表不同車型電動車,暫定A、B兩個版本,業界臆測,所謂的A版本應是家用車輛,而B版本則可能是商用車。

對此鴻海公司表示,鴻華先進目前聚焦EV Kit平台業務,鴻海不對客戶作任何評論,也不評論市場傳言。

不過供應鏈廠商說,鴻華近期已經大規模請合作供應商試單,最遲5月必須完成交貨,前此,鴻華已經完成首部電動車的設計圖,供應商也都依據其設計分頭配合個組件的設計與製造。

前此,鴻華先進周二(26日)宣布,下周將在MIH開放平台發表EV Kit規格,開放廠商加入供應鏈,並即將在4月起出貨,成為MIH平台的首宗業務。供應鏈說,鴻華的首款電動車6月發表,就是導入EV Kit。

EV Kit是一款電動車開放平台,以開放的車端通訊協議,提供包括自駕系統業者等應用層合作夥伴來進行產品開發,包括目前電動車主流的自駕相關科技、ADAS相關配套等,都被涵蓋在EV Kit的平台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EV Kit外,多家供應鏈已相繼傳出取得鴻華先進的訂單,並被要求要5月底前交貨,以因應首款電動車的原型車於6月發表亮相,依據這個時程推估,年底前即可進入量產階段。

 
長榮搶市 砸錢大造櫃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啟動全球大造櫃計畫。長榮董事會昨(27)日宣布,進場訂造全新貨櫃,這次造櫃共分二筆,一筆8,500只貨櫃已經完成議價,預計將斥資12.9億元,另外,還有長榮攜手兩家重要子公司一起進場訂造4.4萬個櫃,昨日董事會通過後開始進行議價。

近期貨櫃輪市場到底缺不缺櫃?一直是市場最熱門的議題。長榮海運繼去年12月24日才宣布進場造櫃等擴充投資計畫後,昨天再度宣布兩筆訂造新櫃計畫,強化長榮海運長期競爭力。

長榮昨日代子公司「長榮香港有限公司」公告購買新造貨櫃,預計訂造8,500只貨櫃,交易總金額達4,541萬美元(約新台幣12.9億元)。市場專家估算,如果直接用總金額來換算,每個櫃達到5,343美元,高於市場一般櫃訂造價格,所以推估應該是特殊櫃。

另外,長榮跟重要子公司「青標海運公司」及「長榮香港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將一起攜手進場造櫃,因應汰舊換新及業務需求,三家公司擬合計採購各型貨櫃4.4萬只,由於董事會才剛決議,造櫃價格及交易相對人待詢價及簽約完成後,會依規定另行公告。

陽明昨日宣布,因應新船交船增資子公司不超過14.97億元。由於近洋市場去年第4季以來市況非常好,全洋訂造新船加入船隊剛好搭上這波近洋市況大好的順風車。

海運專家也指出,現在造櫃的價格跟去年比最少差一倍以上,去年大陸造櫃廠景氣不好,20呎櫃降到每櫃只要1,620美元,去年第4季20呎櫃的造價就飆破3,000美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