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總預算政院拍板 規模躍增創「三高」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8/26 第543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明年總預算政院拍板 規模躍增創「三高」
記者侯俐安、陳熙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還債金額逾千億 22年新高

行政院昨天通過「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指出,此次規模史上最大,還債金額也創廿二年新高。不過,除了歲出、歲入雙創新高,差短一六二六億也成蔡政府任內新高;特別預算規模同樣創史上新高。在野黨質疑,蔡政府將特別預算常態化,將造成財政惡化,是否為後年初總統大選編列相關經費,將強力監督。

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明年總預算歲入編列二兆五五六五億元,年增百分之十二點八;歲出二兆七一九一億元,年增百分之廿點八。總預算歲入歲出差短一六二六億元,另債務還本一一一○億元,共尚須融資調度財源為二七三六億元,以舉借債務一七三六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一千億元支應。

社福支出最多 國防占一成四

從歲出細項來看,社福支出編列七一五四億,占二成六,居首位;其次是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第三是經濟發展支出。國防支出則以三九七四億元,占一成四。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該預算案具「預算規模史上最大,還債金額廿二年來新高」、「照顧國人、壯大台灣」及「持續加碼挹注地方」等三大特點。其中少子女化,以及教育、長照、住宅經費,均是史上最高預算,展現政府「從小照顧老」的決心。

不過,本次預算「三高」,除了歲出創新高,歲出歲入差短一六二六億也是蔡政府任內新高,特別預算二一二八億同樣創新高。

電力大補洞 預算一五○○億

至於各單位編列預算狀況,經濟部編列台電明年度所提一千五百億元「穩定供電建設方案」預算,因台電配合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購電支出大幅增加、國際燃料價格上漲,電價調整未能足額反映成本,導致營業總收支互抵後,稅後淨損八三五億,與今年度預算淨利一九八九億元比較,由盈轉虧。

因應中共對台威脅增加,國防整體經費加計特別預算、非營業特種基金後,達五八六三億元,著重於發展不對稱作戰,加速國防建設。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質疑,總歲出成長四六八○億中,國防支出因兩岸關係緊張增加四七五億、又因能源政策錯誤導致台電虧損破千億;在疫情緩和時,後疫情時代防疫經費編列八四五億,是否有選舉經費藏在其中,甚至作為大內宣,開議將強力監督,要求公開透明。

另外,行政院人事總處本月十日召開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部分人士主張明年應調薪,但過去廿年來並無連續兩年調薪前例。行政院昨核定總預算中,暫無匡列加薪預算。

 
財經專題
國債衝6.6兆元 人均負債已26.6萬
記者陳熙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昨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案,送立法院審查,在新一年度預算案中,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累積上看六.六兆元,創下台灣有史以來債務未償餘額新紀錄。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於行政院會提出「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共編列二兆七一九一億元,較去年增加四六八○億元,成長約二○.八%,其中公共建設計畫的預算規模(總預算、前瞻預算、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編列近六千億元,較去年增加超過三成,足見政府利用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的決心。

然而,我國舉債也再度增加,明年度預計舉借一七三六億元,再加上特別預算的舉借債務二一二八億元,舉債高達三八六四億元,占歲出總額的一三.二%。

舉債金額逐漸提升,審計部在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即做出提醒指出,按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年五月卅日所更新的中央政府收支概況,若政府收支包含總預算及特別預算,除一○七、一○八年度有賸餘外,一○九及一一○年度均短絀,一一一年短絀更預計高達四千餘億元。

報告中表示,債務不斷累積與政府針對推動前瞻建設、國防武器採購及海空戰力提升,再加上新冠肺炎紓困振興等計畫,編列多項特別預算有關,且相關特別預算的歲出規模龐大,又難增加財源挹注,導致政府總預算加特別預算後,歲入歲出差短擴增。

審計部並指出,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自一○六年底的五兆三四八二億餘元微降至一○七年底的五兆三一二○億餘元後,近年來逐年升高至一一○年底的五兆六八四七億餘元,預估到今年底將突破六.三兆元。

而明年度總預算案顯示,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即一年以上非自償債務)預計於今年底達到六.三兆元之後,明年度更上看六.六兆元,約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的三一%。不過主計總處指出,截至今年七月底,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為五兆七五三八億元。

根據國庫署公告國債鐘訊息,一一○年底國人平均每人負擔債務為二四.八萬元,至一一一年五月底已增加為二六.六萬元。隨著債務不斷擴大,國人平均每人負擔債務勢必將持續升高。

 
拆解總預算/台電全年虧兩千億 補千億避破產
記者余弦妙、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出爐,增額最大主因就是經濟部提出的「穩定供電建設方案」,將再增資台電一千五百億元,導致歲出上升六點六個百分點,而未來台電資本額也將一舉躍上四千八百億元,創下國營事業單次最大規模增資紀錄。

台電資產為二點二兆元,負債為一點九兆元,負債比率逼進百分之八十七點一;台電目前資本額為三千三百億元,已是國內資本額最大的公司,但財務黑洞驚人,截至今年前六月虧損達九四五億元,帳上累積虧損一三六○億元,預估全年將虧損近兩千億元。

為了防止台電破產,經濟部在明年的預算案上特別編列赤字預算,針對台電三千億元穩定供電計畫再爭取一千五百億元,提升台電資本額水位,行政院在昨日院會上同意通過,將在八月底送立法院審議。

【記者程遠述、洪哲政、劉宛琳、侯俐安/台北報導】行政院昨天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依機關別來看,預算最高的是國防部,主管經費達到四一五一億、衛福部三七○四億居次、教育部二九一九億第三。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總預算編列五十六點七億元,因承接其他部會業務,前瞻特別預算也有一六○億可運用,明年度預算經費約二一○億。

國防預算若加計戰機採購及海空戰力提升採購特別預算一○八三億元,連同非營業特種基金六二九億,整體規模五八六三億。

國防部表示,明年度整體國防預算將重點置於持續推動機艦國造、提高裝備妥善、補充彈藥存量並提升後備戰力,發展不對稱作戰,以加速國防建設。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行政院昨通過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勞保基金撥補金額一舉提高至四五○億元。但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直指,遲不啟動勞保年金改革,問題未解,情況只會更惡化;勞保局前局長羅五湖也說,撥補金額再多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處理,只會債留子孫。

 
拆解總預算/學者:總預算鑽漏洞 規避舉債上限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會通過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歲入都創新高,但歲出歲入仍短差一六二六億元,舉債也接近法定上限,卻未將新冠肺炎特別預算計入舉債。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講座教授曾巨威批評,原本財政紀律法已經退讓到用特別預算執行期間框住舉債上限,但民進黨政府又以防疫為由,當初防疫特別預算條例又排除財政紀律法適用,以致可合法鑽漏洞,規避舉債上限。

曾巨威表示,民眾對財政功能期待需求愈來愈高,國際挑戰也更多,政府財政規模愈來愈大已是趨勢,歲出歲入每一年都會創新高,比較重要的是,未來隨著兩岸局勢變化、國際地緣政治也有重大改變,加上疫情因素,未來財政壓力一定愈來愈大,尤其少子化,青壯繳稅人口減少,高齡化長照支出增加,以後不可能靠正常稅收支應政府財政,舉債會更嚴峻,政府要有長期規畫。

針對政府不將防疫特別預算納入舉債上限,曾巨威批評,就是每個政府都會想盡辦法規避公共債務法的百分之十五舉債上限,後來才制訂財政紀律法,其中第十四條放寬特別預算不計入每一年舉債上限,但要求特別預算執行期間總數不能超過百分之十五,但蔡英文政府卻在提出防疫特別條例時,再排除財政紀律法第十四條適用,這也是最讓人擔心的地方,因為等於訂了財政紀律法也沒用,大家再另訂一個特別條例排除財政紀律法,訂了等於白訂。

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表示,不將新冠肺炎特別預算舉債納入全數舉債,就是遊走法律邊緣,照理說,舉債上限應該所有支出都要放進去,如果將其排除,開創新例,將來問題會很多,因為未來無論誰執政,若都以此規避,等於無視舉債上限法令。

 
國際財經要聞
鮑爾談話 放鷹機率高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6日將在傑克森洞年會發表演說,經濟學者認為鮑爾須更明確表達對抗通膨決心,而兩位立場分屬鷹派和鴿派的Fed官員,25日同步發表鷹派言論,似乎在為鮑爾的「高唱鷹調」鋪路,為市場帶來震撼的機率也隨之升高。

立場鷹派的堪薩斯聯準銀行總裁喬治女士(今年有決策投票權)25日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Fed必須繼續升息,以減緩需求,並把通膨壓到2%的目標值,Fed的升息空間「還很大」。她還駁斥金融市場對於明年將降息的預期,「我認為我們將得按兵不動...在可能4%以上」的水準,「這不是不可能,在開始看到數據跡象之前,沒人知道會怎樣」。

立場偏鴿的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斯提克(今年無投票權)也說,所有決策官員都理解通膨是個大問題,將全力處理,他目前認為9月升息2碼或3碼的機率為各半,但若數據維持強勁,通膨也未明確下降,那升息3碼將有合理論據。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在鮑爾將發言前夕,這兩位官員的鷹派論調似乎是在為鮑爾的「高唱鷹調」鋪路。股市、債市及商品市場都高度預期,鮑爾將重申維持緊縮政策以對抗通膨的決心。基金經理人指出,鮑爾的發言將是影響市場的一大變數,對風險資產將是一大考驗;投資人必須做兩手準備,而且反應必須敏捷。

由於Fed去年對於通膨走勢診斷錯誤,使通膨達到41年來頂峰,被迫「追趕式」升息,已重創信譽。Fed去年底卸任的金監業務副主席夸利斯說,「我們應意識到去年秋季是將貨幣政策導入常軌的時機;若我們較早因應,通膨不會升到現在這種水準」。

經濟學者表示,Fed已試圖糾正之前的諸多錯誤,開始採取「前置式」升息,短短四個月內共升息9碼。多數決策官員目前都認為,今年底前至少將再升息1個百分點,且考慮在9月會議時第三度升息3碼。

經濟學者與多位前任官員警告,由於通膨減速還不夠快,但經濟已開始出現更明顯的疲軟信號,鮑爾必須精準地調整貨幣政策。學者也指出,現在比較危險的是Fed太快扭轉現行的緊縮政策,而非緊縮太久,因為通膨遠比目前的預期更難以根除,憂心會重演1970年代的情況。

 
Fed抗通膨 克魯曼:續升息 別無選擇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聯合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本周末將在傑克遜洞年會發表演說,全球市場屏息以待,經濟學者普遍認為,鮑爾必須明確表達對抗通膨的決心;金融市場人士認為演說內容很可能改變市場預期,造成普遍且重大震撼,對風險性資產將是一大考驗,投資人必須做兩手準備,反應必須敏捷。

過去兩個月期間,大部分投資人相信Fed不久就會暫停升息,甚至轉而降息;但近日市場氛圍轉變,賣壓沉重;避險基金預期鮑爾將展現「鷹派」立場,因而大舉放空股、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Fed此刻除了繼續升息,別無選擇。他認為,Fed絕對不會「轉鴿」,而會依循「正統政策」,繼續升息。

經濟學者與多位前任官員警告,通膨減速還不夠快,但經濟已出現疲軟信號。大部分決策官員目前認為今年底前至少將再升息一個百分點,且考慮在九月會議時第三度升息三碼。

 
路透:全球股市面臨寒冬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認為全球股市將面臨寒冬,陸續調降對美股等主要股市指數的年底價位預測,並警告原已黯淡的展望可能會更加慘澹。摩根大通(小摩)的最新調查也顯示,該銀行客戶正尋求降低對股市的曝險。

路透在8月9日至23日對150多位股市分析師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調查涵蓋的17個股市指數中,幾乎所有指數在今年底前的漲幅預估都只有個位數,無助收復今年來的二位數跌幅,因此全年預料將收黑,歐股預料表現最差,預期今年只有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新興股市有較大的漲幅。

而且,超過60%的受訪分析師表示,可能會再調降對股市的年底預測價位,也就是偏向市場的實際表現不如目前預估。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夏蕾特說,近來的股市上漲只是熊市反彈,因為通膨遠未受到控制,企業獲利預期需要調整,股市的樂觀情緒並沒有獲得其他市場因素的支撐。

路透另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分析師認為標普500指數今年底將收在4,280點,僅比24日收盤價高3.4%,也低於5月底預測的4,400點,且比去年底收盤價下跌約10%。

 
要聞
台經院:明年經濟衰退機率高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昨(25)日示警,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應不至於衰退,但2023年全球經濟負成長的機率滿高,隨著國際貿易量減少,政府必須要做政策調整,包括擴大內需和基礎建設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經院公布的7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7.91點,較上月修正後之89點下滑1.09點,不僅呈現連續七個月下滑態勢,更下探逾二年新低紀錄。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景氣確實沒有兩年前好,以前很少看到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在90點以下,目前的低點已接近美中貿易戰。主要是因為大陸經濟沒有變好,美國又掉下去,全球景氣要很快好轉,也很困難。

孫明德指出,這一波製造業景氣受到衝擊,主因是4、5月大陸因疫情清零政策封城,6月又遇上歐美景氣下滑,且目前看起來美中經濟下滑情形在下半年還會持續。

至於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則呈現分歧。根據台經院調查發現,看好廠商由2022年6月的18.5%增加1.6個百分點至7月的20.1%,看壞比率由6月的36.4%增加3個百分點至7月的39.4%,除鋼鐵基本工業與金屬製品業對未來半年景氣表現看法呈現兩極,非金屬礦物業與食品業較看好未來半年景氣表現外,其餘產業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的廠商比率明顯高於看好。

張建一表示,目前製造業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確實較為悲觀。

 
熱錢回流 台幣終止連五貶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熱錢回頭,激勵國內股匯雙漲。匯銀主管指出,外資昨(25)日重返台灣等亞洲新興市場,使亞洲股匯市多數跌深反彈,新台幣匯率終場升值7.7分,收在30.194元,終止連五貶,總成交量為16.665億美元。

匯銀主管指出,台股昨日大漲逾130點,收在15,200點,外資一改先前的匯出基調轉為匯入,估計昨日一天至少匯入5億美元。

匯銀主管說,熱錢昨天和出口商一同站在拋匯方,並與購油款、進口商等美元買盤相互對作,眼見市場買賣力道兼而有之,中央銀行昨天作壁上觀、未進場調節。

「老大(指央行)難得可以休息一天」,匯銀主管說,「從老大昨日無為而治的態度看來,新台幣匯率不需阻貶、也不用拉得更高,畢竟美國猛烈的升息循環尚未告終,新台幣等亞幣雖短暫反彈,但要大幅升值仍屬不易。」

匯銀主管表示,全球金融市場均聚焦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的發言,如果釋出偏鷹訊息,不排除新台幣匯率還是會貶向30.5元關卡,估計短期內,匯價仍將介於30~30.5元區間盤整。

央行指出,今年來新台幣對美元以外的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強調新台幣匯率走勢並不算弱勢。統計今年以來至昨日為止,因國際美元升值,新台幣對美元貶值8.29%,但對主要貿易對手一藍子貨幣加權平均匯率升值0.14%,顯示新台幣對美元以外的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的平均匯率仍呈升值。

 
長榮弟弟派強化團結 二哥、姊夫認股星宇增資
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聯合報

星宇航空為上興櫃正辦理現金增資,預計募集三十三億元資金,市場傳出,該增資案授權董事長張國煒洽特定人認購,包括張國煒的二哥張國明,及其姊夫長榮國際董事長鄭深池皆投資上億元,除看好星宇未來發展,也更進一步鞏固弟弟派的合作關係。

市場人士說,昔日張國煒不敵兄長股權優勢被驅逐出長榮集團,今日反而以自行創業的星宇航空吸引兄長買股,從關係決裂到同氣連枝,印證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長榮集團兄弟鬩牆戲碼未歇,大房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及二房張國煒母親、姊夫鄭深池等泛弟弟派聯盟,在二月拿下長榮國際、贏了大哥派張國華後,互惠動作不斷,先前除張國煒接下立榮航空董事長,及長榮國際替其母李玉美設置秘書、司機、保全等禮遇方案,到姊夫與二哥注資入股星宇約三、五億元,在外界眼中都是強化團結的象徵。

對此,長榮國際表示,董事長鄭深池是以個人名義參與星宇增資,至於金額多寡並不清楚。星宇表示,現增認股非常踴躍,但還在繳款作業階段,假使有弟弟派人士願意認股,也是看好星宇,樂觀其成;而目前星宇股東結構,除張國煒占九成之多,還有能率集團董家及員工認股等。

雖星宇航空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六點三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八成,稅後虧損約廿六億元,但在疫情逐漸趨緩下,旅遊市場有望重回信心,而星宇下半年也有新機投入營運。而星宇在這次增資完成後,資本額將達一百八十六億元,最快九月登錄興櫃掛牌,投資人就能買到星宇股票。星宇也將在下周一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七席董事。

 
規模千億ETF 第三檔現身
記者高瑜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第三檔規模千億元ETF現身。堪稱今年最火紅ETF的國泰永續高股息昨(25)日規模衝上1,002億元,規模前五大ETF今年共吸金1,974億元,受益人數激增72萬人。

國泰永續高股息自2020年7月20日掛牌上市至今,創下兩項最快速紀錄:最快抵達千億元規模、受益人最快衝上60萬人。在規模方面,國泰永續高股息僅以二年又一個月時間達標千億元,創台灣基金史上,不論共同基金或ETF最快紀錄。

規模前二大的ETF、元大台灣50與元大高股息,前者在2003年6月問世,經過17年,於2020年6月達1,000億元關卡,目前規模2,507億元;後者於2007年12月上市,歷經14年在2021年10月才達到千億規模,最新規模為1,442億元。

根據集中保管結算所統計,至8月19日為止,國泰永續高股息最新受益人為61.5萬人,僅次於元大高股息的71.7萬人,元大高股息今年4月1日首度突破60萬人大關。

台股在國安基金護盤下反彈逾1,500點,今年來加權指數跌幅仍有16.5%,兼具分散風險、交易便利等優勢的ETF更受一般投資人青睞,勇往「擲錢」,帶動ETF三大千億巨頭成軍,給予台股一大助力。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分析國泰永續高股息大受歡迎的原因,包括持股採電金傳均衡配置、偏向價值型組合、低內扣費用推廣普惠金融。國泰永續高股息經理人游日傑則認為,該ETF還有三大特色:第一,為台灣首檔季配息的台股ETF,提供存股族穩定現金流;第二,台灣投資人偏好高股息,該ETF過去年殖利率約6%,滿足投資人對高息的追求,並搭上全球永續趨勢列車,在給予投資組合一重保障;第三,實際報酬率表現,儘管股市逆風,國泰永續高股息仍居於發行價之上,有資本利得輔助空間。

財經作家游庭皓指出,近來ETF投資人關注ETF成分股的重要性,元大高股息因納入面板、航運等族群,股價波動相對大,國泰永續高股息以穩健性較高異軍突起。國泰永續高股息掛牌時間僅兩年,元大高股息則走過超過十年的多空循環,建議偏好高股息的投資人兩檔皆可以納入優先布局名單,此際台股具備低本益比優勢,中長線買點浮現。

 
iPhone 14來了 台灣傳首波上市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蘋果公司24日發出媒體邀請函,將於美西時間9月7日上午10時(台北時間9月8日凌晨1時)舉辦兩年來首場實體特別活動,預料將發表新款iPhone(暫稱iPhone 14)系列手機等新品。台灣有望列入首波上市地區,預料蘋果經銷商及電信業者可能在9月16日開賣新機。

這場活動將在蘋果總部的賈伯斯劇院登場,為蘋果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首場實體發表會,全球用戶可透過蘋果官網於線上收看直播。

蘋果媒體邀請函的主視覺為許多不同顏色光點附著在蘋果圖案上與周遭,下面寫著「Far out」(超乎尋常),若用iPhone連上蘋果官網的活動頁面,可透過擴增實境功能看到類似在宇宙飛行的效果。

這個設計引發諸多聯想,例如暗示新機顏色更繽紛。CNET認為也可能暗示傳聞中的iPhone 14 Pro與Pro Max機型相機鏡頭功能將更強,且清晰度將提高,讓□iPhone 14 Pro達到「超乎尋常」的境界,又或者暗示新機將有衛星聯網功能。

彭博資訊記者葛曼指出,兩款手機預料配備新的4,800萬像素相機鏡頭,比iPhone 13 Pro的1,200萬像素大幅提升。市場預估,蘋果將推出四款iPhone 14新品,包括全新機型iPhone 14 Max,是蘋果首度發表的大螢幕中階機,有助於拓展新客群。

iPhone 14 Pro和14 Pro Max處理器升級至A16晶片規格,iPhone 14和14 Max處理器維持與去年iPhone 13等級相同的A15晶片規格。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日前說,相較於iPhone 13系列,iPhone 14系列的平均售價可能增加15%,上看1,000美元至1,050美元(約新台幣2.99萬元至3.14萬元)。

蘋果預料將發表新款的Apple Watch(Apple Watch Series 8),新增「Apple Watch Pro」的新款高階版產品。並創下從2015年問世以來最大幅度的改款,增添體溫改測器及女性健康追蹤功能,升級版Apple Watch SE將配備運算速度更快的顯示器。

 
曹興誠:已放棄新加坡國籍 申請回歸中華民國國籍
記者李孟珊/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聯電前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近日捐贈新台幣30億元協助台灣加強國防,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今(25)日又在節目專訪中表示,關於自身立場,自己當然不能躲在外面,已經放棄新加坡國籍,申請回歸中華民國國籍,再加上認為台灣人要有一股士氣,所以他回台灣跟大家在一起,甚至直言,不會死在國外。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在臉書發布的影片,曹興誠談起當時捐錢的起因,直說是裴洛西事件後,他覺得他要出來講話,但有捐錢、聲量才大,想說就1億美金,強調並沒有事先籌畫,認為帶個頭,最好可以搞到新台幣三千億,並且直言,當捨掉一些利益時,就能得到自由,也說,企業家不是每天都在賺錢,賺那麼多錢根本花不掉,只是他認為在這個時機、這個時刻,他應該要做這樣的事情。

另外也透露,他已經放棄新加坡國籍,申請回歸中華民國國籍,他說,他回來有有象徵意義,儘管很多人可能說,打那麼兇,快跑快跑,但他是從國外回來,跟大家在一起,並且立意死在台灣,還侃侃而談應該會有三種死法,包括「病死」、「笑死」和「戰死」。

 
通膨成本上漲吃不消 台積電明年報價平均傳漲3%起跳
記者尹慧中/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由於通膨與海內外擴產成本上漲等因素,業界傳出,台積電(2330)明年各製程報價平均傳漲3%起跳,仍將反應各方面生產成本提升,也是連續三年溫和上漲反應成本。不過,台積電今日對於價格不評論。

近期半導體市場雜音頻傳,有IC設計業者盼望台積電讓利,但是台積電本身也正面對生產成本提高、供應鏈調動與海內外擴產帶來的壓力,在確保長期毛利率53%的目標之下,業界認為,台積電2023年各製程平均傳出漲價3%仍屬於溫和上漲。

 
3利多!全委門檻鬆綁 1500萬資產大戶准信託給銀行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今預告修正「投信顧經營全委業務」,將信託業兼營全委投資門檻從1000萬元提升到1500萬元,未來銀行受託管理資產1500萬元以下的財管大戶時,不須再適用投信顧業全委的高法遵門檻,此舉可讓銀行擴大信託業務、增加客戶財產運用規劃彈性、降低成本等3大利多,法規預告60天,最快今年底前上路。

銀行兼營信託業務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一般民眾可用信託專戶委託給銀行做「指定單獨管理運用」,類似全委概念,目前門檻是1000萬元,超過1000萬元者,銀行就得比照投信顧全委流程的規範,法遵門檻很高。

據透露,信託公會建議,盼可將全委門檻從目前1000萬元,拉高到3000萬元比照高資產業務,只要單一客戶資產在3000萬元以下,都可委託給銀行做管理運用,可讓銀行降低遵法成本並可擴大業務。

但證期局認為,受託人有運用決定權的信託業務與投信顧相同,應該適用相同監理規定,最後在兩相權衡並考量國民經濟成長下,適度鬆綁到1500萬元。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在評估消費者物價指數、國民所得、GDP、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基本工資後,認為從2003年制定這1000萬元的全委門檻到2021年,這五項平均成長率已達55.2%,因此提高門檻到1500萬元。

依現行規定,銀行兼營信託業務,若受託管理單一客戶超過1000萬元的資產,就得適用全委流程和規範,1000萬元以下則回到信託業法;未來拉高門檻到1500萬元後,等於1500萬元以下就免適用全套的投信顧全委規範,可擴大銀行信託業務空間並降低遵法成本。

據金管會6月底統計,僅三家銀行做「指定單獨管理運用」、業務規模僅69.59億元,每家承作單一客戶門檻都在1000萬元以下,在整體銀行兼營信託業共近5.4兆元業務量,占比僅0.13%,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門檻鬆綁後可讓銀行拓展全委業務。

銀行主管坦言,證期局僅開了「小門」,讓全委門檻到1500萬元,實質商機有限,對客戶來說,頂多增加一點方便性,影響有限。

該主管說,銀行信託全委業務跟投信顧大不同,銀行客群較偏向管理為目的、投資為輔,如以安養信託為目的、附加投資;但投信顧全委則追求高報酬,就算拉高門檻也不會搶到投信顧業者的生意。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