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單親,我們可以的!:走過挫折與無助,75位單親媽媽愛與勇氣的真情告白》
內容簡介:一群單親媽媽寫下的情書,獻給每一位單身母親與愛著她們的人!坦誠、脆弱、真實得毫不閃躲,那些單親世界裡的恐懼與希望、挫折與韌性,她們都懂!究竟女性們是如何成為單親?又怎麼走過悲喜交集的日子?75位不同背景、年齡、種族、性向、職業與價值觀的單親媽媽,透過散文或詩歌,訴說扛起單親母職的心路歷程。
自主離婚、喪偶、偽單親、未婚生子、精子捐贈、女同志離異……這些選擇性單身或意外單身,都是現代單親媽媽的成因,但我們鮮少有機會聽到她們的心聲。本書收錄75位單身母親的故事,涵蓋暢銷書作家、詩人、演員、編輯,以及伊拉克難民、亞裔移民等。更有幾篇為單親小孩從後代視角寫下的心情,訴說他們對單親家庭的理解與愛護。
這群身兼父職和母職的單親媽媽,勇敢、獨立且見地深刻。有為了找回自我而毅然結束婚姻的媽媽、長期受家暴而通報警方帶離另一半的媽媽、遭受丈夫背叛出軌而鼓起勇氣單飛的媽媽;也有為了彌補孩子而全心守護的媽媽、看著孩子沉迷毒癮而主動送交勒戒的媽媽,以及渴望愛情卻依然最牽掛孩子的媽媽……
關於單親支援──「身邊沒男人的時候,要怎麼養大一個兒子?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女子懷胎九月時,丈夫一腳踏出了家門,不會摔角、捕魚、打球的她,從此肩負拉拔一個男孩長大的任務。
關於面臨劇變的困難──「對我來說這是何等深奧的謎團,前一刻充滿生機的存在,如此真實可觸,下一秒卻無影無蹤。」丈夫心臟病發驟逝後的一年半裡,女子雖然持續繳納著另一半的手機帳單,但她也努力學習操作錄影機、嘗試清除丈夫的影片觀看紀錄。
關於成長與韌性──「有時候,我依然希望他會求我讓他回到身邊,希望他承諾說他會改變,真正有所改變。但這件事遲遲沒發生。」女子長期遭受另一半家暴,嘗試陪伴對方走過心理治療的她,最終忍無可忍選擇通報。她告訴自己,面對這位深愛的丈夫,她曾經那麼努力過了。
關於下一段感情──「我想像在她還小的時候,找到對的男人,然後將彼此的家庭結合起來,但遲遲無法如願。」一名單親媽媽帶著八歲女兒與新男友見面,心情尷尬又忐忑不安,但這才發現女兒早已敞開胸懷,在門的另一邊等著她。
關於養育孩子──「我應該帶你到動物園去。我應該沖個澡。這個星期天我應該給你更豐富的體驗。只是我好累、好累。」一名出身單親家庭的女人,在她也成了一名單親媽媽後,拚上全力愛護她的小野獸……只是她精疲力盡,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與寂寞。
關於生活的挑戰──「她們生我的氣,這也情有可原。那是某種安靜的怒氣,在表面底下悶燒著。」受夠前夫精神折磨的女人,選擇離婚後卻得不到女兒們的諒解,直到某天她開車撞到一名小女孩,母女三人心結悄悄解開……
關於希望與樂觀──「頭一次,我的身分認同不是由其他人的評價所決定。我的人生富足且美麗,而我衷心熱愛身為單飛母親。」在婚姻中逐漸失去自我的日本女子,結束關係後帶著兩名幼子於美國獨力生活。雖然失去了朋友、家庭、存款與職業,但她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從這些優美動人的單親故事書寫中,我們看見單飛母親如何以堅定、勇敢的精神,走過對孩子的愧疚、對自我的質疑、對經濟的不安與對愛的忐忑,撐起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家。
如果你是單親媽媽,你將如獲有相同經驗的摯友,傾聽你、支持你;如果你是單親小孩,你將彷彿走入媽媽內心,重新擁抱與她的關係;如果你沒上述經驗,你也能從中感受到母愛,獲得鼓舞人心的力量!
作者介紹:瑪莉卡.林登姆,Empowering Solo Moms Everywhere(簡稱ESME)創辦人,一個為單親媽媽提供支援與資訊流通的社群平台。身為專業的社會學家,她在美國西北大學教導不平等、多元、性別超過十年。除了發表學術文章,其散文、小說作品也散見於期刊雜誌與網路媒體。雪若.杜姆斯尼,美國作家、詩人和編輯。朵梅妮卡.魯塔,美國作家、ESME編輯。凱薩琳.修恩克,美國作家,並於ESME與哈佛大學擔任編輯。
搶先試閱:〈當一扇門關起,另一扇門隨之開啟〉 泰芮.林頓(Terri Linton)
我對我父親最早的回憶,不是散步穿過公園去買冰淇淋,或是我坐在他肩膀上晃著雙腿眺望世界,而是我在等—等待他。我穿著羊毛外套,一路扣到脖子那裡,毛線帽緊貼著腦袋。黑色緊身褲和皮鞋蓋住了小小的腳,一等門鈴響起,就會踩上地面。可是門鈴遲遲未響。
幾個小時過去了。汗水順著我的臉龐流下,母親懇求我脫掉外套,但我完全不理會。爹地說他要來。她的全然不信跟我篤信他會來毫不交集。他說他會來,我只需要等待。
於是我等了又等。
我等到黑暗變成黎明。我等到衣服像膠帶一樣黏在皮膚上。母親將我軟垮的身體抱上床,她熬過了我的哭泣,我哭到睡著。隔天早上醒來時,我困惑不已。爹地沒來。不管原因為何,我都想要理解並原諒,但他根本沒出現。
還有更多這樣的日子,真的不少。每一次,他缺席帶來的痛苦,會留下一個比前次更猙獰的傷疤。他是我爸,我渴望認識的人—是我所愛過的,也是我希望他愛我的頭一個男人。我們開著他超酷的龐帝克白色雙門跑車,敞開天窗,聽著馬文.蓋(Marvin Gaye)的音樂,他的陪伴對我來說有如魔法。可是當他一次次爽約,我不禁納悶是不是我的緣故。在我那個小女孩的心靈裡,懷著小女孩的氣餒,我告訴自己,我的各方面對他來說就是不夠,永遠都達不到他設定的標準。
我父親的進場和離場持續了好多年。有時他在身邊,但大多時候他不在;有時他守住了承諾,然大多時候他食言。他的存在就像一扇想像的門,任他開開關關。當他打開,他的愛所傳來的溫暖會竄流我全身,好似一條毯子那樣包覆我。可是當他關起來,那扇門便完全無法穿透,不論懇求或淚水都撬不開。
我母親再也無法忍受。如果他繼續行蹤不定,她會上法庭追討子女撫養費—這是他一向害怕的事情,是她先前不曾做過的事。沒有道別的話語,也沒有回來的承諾,我父親最後一次關上門,就此人間蒸發。
我從來不怪我母親,她拯救了我。雖然有時我納悶他的去向,但我再也不期待他會陪在我身旁。即使他的缺席很傷人,但總算抵消了我的懸念—他是否終於會現身,並扮演我一直以來想像中的那種父親?他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最終,我不再納悶。
我目前的處境跟我母親當年相同,看著兒子窺探一扇一直關著的門,儘管他巴望那扇門總有一天會打開。那種揮之不去的痛,是獨自扶養兒子的母親所熟知的:當電話遲遲不響,看到孩子的希望從天上那麼高的地方重重墜落;爹地送來歉意,本人卻未現身時,孩子有多苦惱;在父親節慶祝活動上,孩子站在身旁,四周盡是滿坑滿谷的成對父子。那些痛苦會留下最深的傷口。就像我母親曾為我做的,我也試著麻痺那些痛楚,想辦法減輕兒子的痛。
在某個節骨眼,必須做出決定:要讓門反覆地開開關關,或是徹底封上那扇門。傷亡難以避免。有的母親可能決定永遠開著那扇門;有的母親,就像我,可能決定再也不願看著孩子尋覓門縫透進的光線。她某一天可能決定拆掉整扇門,自行打造一座碉堡,阻斷通往孩子脆弱情感和柔軟心腸的路。她會放過自己,她已在最糟糕的處境中,為孩子做出最好的打算了。她會記得自己的童年,知道當一扇門關上,總有另一扇打開。母子命運相仿,都是無父的孩兒;她會放下心來,因為生命和愛會幫助他倆度過難關。
〈沒什麼大不了〉
雅各.柯能堡(Jacob Kronenberg)
親愛的老師:
我有個不尋常的家庭,這點有時候會帶來挑戰。要面臨挑戰的人,與其說是我們—我們過得非常快樂—倒不如說是對我們感到好奇的那些人。我想讓你知道基本資訊,好避開一些尷尬的問題:我有兩個媽媽。
她們從未結婚,因為當時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她們在我六歲時分手,現在共同扶養我和妹妹,各自以單飛媽媽的身分。兩個媽媽都是我的合法監護人,所以她們都可以簽學校的通知單、打電話替我請病假、參加親師會。我和妹妹與她們一起住,輪流在她們各自的家。
請不要在課堂上拿這件事做文章,因為那真的沒什麼大不了。人工生殖技術不是什麼新東西,有不少異性戀夫妻也用它來生孩子。分道揚鑣但合力扶養孩子也不算很罕見。雖然同志父母透過《摩登家庭》這樣的節目進入了主流,但很多小孩(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很多成人)就是意識不到有我這樣的家庭。這兩種條件加起來,連那些或許可以接受同性父母或離婚媽媽的人,有時候也會覺得奇怪。
另一個常見的反應是,朋友或成人會出於善意,連珠砲似地對我發問。更糟的是,大家會因為我完全正常的家庭,表現得好像我是「全世界最有意思的人」一樣,逼問我由兩個女人養大是什麼狀況。因為那往往是無辜的好奇,我會盡可能耐住性子,可是要一次又一次回答同樣的問題,有時很吃力。大家針對我的家庭小題大作,我之所以會感到厭倦,是因為我真的不覺得我的家庭有如大家想的那麼不同。我依然有表達關懷與支持的雙親,而且我成長的方式就跟其他孩子相同。
如果其他孩子納悶我這樣的家庭怎麼運作,我會很樂意跟他們談談,可是請不要叫我在全班面前討論這件事,尤其不要在頭一天「互相認識」的遊戲裡、眼眸顏色的遺傳學練習上,或是上到「家人和家長單元」的法文課時。我跟其他孩子沒兩樣,請不要把我的正常生活變成特別的課程。這點也適用於那些可能會嘲笑我,或用難聽的話講起我家人的小孩;我會先跟他們談談,如果需要幫忙,我會主動來找你。
還有另一件事應該讓你知道:就像很多媽媽一樣,我兩位媽媽的行程都很忙碌,所以有時會有別人來接我放學。這些人可能包括我媽的新女友,或是我朋友的家長。請不要把我媽的女友叫成我媽,也不要問我朋友的爸爸是不是我爸。我是透過捐精出生的,所以根本沒有爸爸。如果你搞不清楚誰是誰,請不要自己推測—直接開口問就好!我一點都不介意!
對我來說,關於我家人,最重要的那部分,與我有兩個媽媽或我是捐精寶寶一點關係也沒有。重要的是我們家建立的傳統:我們家吃可麗餅當早餐,公路旅行的時候跟著《真善美》配樂一起高唱。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儘管開口問我、問我媽或我媽。
▶▶ 閱讀更多 大好書屋 瑪莉卡.林登姆(Marika Lindholm), 雪若.杜姆斯尼(Cheryl Dumesnil), 朵梅妮卡.魯塔(Domenica Ruta), 凱薩琳.修恩克(Katherine Shonk)《單親,我們可以的!:走過挫折與無助,75位單親媽媽愛與勇氣的真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