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昨(4)日在美股開盤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的第2季財報(2023財年第1季財報),受累疫情及宏觀經濟逆風影響,營收為人民幣2,055.55億元(新台幣9,250億元),年減0.09%;淨利潤為人民幣227.39億元(新台幣1,023億元),年減50%。這是阿里2014年9月美股ADS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季度收入負增長。
值得留意的是,阿里第2季以約35億美元回購約3,860萬股美國存託股(ADS)。目前整個25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於2024年3月底前有效。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份回購計劃仍有120億美元未使用的額度。
阿里上季獲利腰斬,也使得阿里巴巴美股盤前交易由一度重上100美元關口,高見102.6美元,漲幅6%;隨後回落至99.49美元,漲4%。
阿里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12個月,有超過1.23億名年度活躍消費者每人在淘寶和天貓上消費超過人民幣10萬元;相比於上年同期,約有98%繼續保持活躍。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表示,雖然業務在4、5月增速相對放緩,但進入6月已經看到往好跡象,基於公司擁有的高品質消費群體,以及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業務所呈現出的韌性,對未來長期增長充滿信心。
大陸業務方面,營收人民幣1,419.35億元,年減1%。其中受累大陸封控措施及宏觀經濟逆風,雖然舉辦電商節「天貓 618」,但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商品交易總額(GMV)下降。不過阿里表示,5月下旬物流運力正常化,GMV正在恢復,而天貓 618 實現支付GMV與上年相比正增長。
仍處於燒錢階段的社區雜貨電商「淘菜菜」上季GMV增長二倍,阿里表示,在優化定價策略、提高採購能力和減少營運成本的推動下,「淘菜菜」虧損與上季相比大幅收窄。
此外,平價電商「淘特」虧損與去年同期及與上季同期相比均大幅收窄,主要是受惠優化用戶獲取的投入,以及提高了活躍消費者的平均消費。
中國商業直營及其他收入年增8%,至人民幣647.14億元,主要由於盒馬、天貓超市和高鑫零售受惠於線上購買食品、雜貨、快消日用品錄得強勁增長所帶動,部分被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線下銷售疲軟所抵銷。
阿里雲業務收入人民幣239.38億元,年增10%,阿里解釋,有大型客戶逐漸停止使用阿里雲,以及來自在線教育客戶的收入減少,但金融服務、公共服務在內的非互聯網行業的增長復甦。
國際商業分部方面,營收人民幣154.51億元,年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