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失傳的百年傳統技藝!海上長城「石滬」的歷史與記憶 | 桃園客家專刊/琅琅悅讀 | 編輯部/採訪撰文 陳宜楓/繪圖 桃園石滬協會/圖片提供 遙望石滬的歷史 根據調查,蚵間石滬群存在已超過三百年的歷史,仍能見到過去原住民簡易型石滬的遺跡,而現今的石滬修造技術與來臺拓墾者的生活技能有關,桃園新屋地區主要為家族砌造傳承使用,屬「家族滬」,迄今仍遵從先民傳授工法,持續修復石滬。石滬是利用魚在漲潮時隨海水靠岸,退 ...... | |  | 金獎音樂人黃瑋傑的美濃印象:農村與山,還有歌 | 鄉間小路/琅琅悅讀 | 文字 林玠芷/照片提供 黃瑋傑,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 出身美濃的黃瑋傑,近年以獨特的客語藍調旋律和寧靜嗓音,數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演唱人獎,他的音樂創作,無疑是這一代美濃與客家文化的珍寶。 八○至九○年代的童年,黃瑋傑在美濃金字面山下度過。「 ...... | |  | 臺南市美術館推「半年雙享」門票優惠 探索土地歷史與美學 | 臺南市美術館/琅琅悅讀 | 臺南市美術館隆重推出全新門票優惠—「半年雙享票」,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更多探索藝術的機會。從2024年7月1日起至12月29日止,凡購買門票的民眾,翌日起至2024年底前可再次持原票根參觀南美館內所有常設展和特展。 今年適逢台南400,南美館配合臺南市政府一同辦理「透.南城:城市穿行四百年」、「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及「2024臺灣設計展」等展覽,於7月至11月中將接連於南美 ...... | |  | 全球獨家典藏!臺史所揭露《臺灣民報》百年前的熱血歷史 | 研之有物/琅琅悅讀 | 採訪撰文│田偲妤 美術設計│蔡宛潔 臺灣民報 aka 臺灣新民報的故事 還記得上次翻報紙是什麼時候嗎?在人手一機的時代,網路是我們獲取新知的慣用管道,但在日治時期,報紙才是最夯的主流媒體。為了讓臺灣人的聲音被聽見,百年前由臺灣人自辦的《臺灣民報》誕生。這份以不同名稱存續的報 ......
| |  | 松菸旅遊誌創刊號《松誌SongMag》 4路線探索大松菸基地浪漫哲學 | 松菸文創園區/琅琅悅讀 | 隨著2024年初誠品松菸24小時書店進駐,以及臺北大巨蛋及大巨蛋遠東Garden City「潮美食公園GOURMET PARK」於6月25日正式開幕,「松山菸廠」這片歷史悠久的大松菸基地儼然成形「臺北體育文化園區」,松山文創園區作為其中歷史古蹟及文化創意的核心,為迎接周邊鄰居們相繼開幕,於7月1日發行首本旅遊小誌《松誌SongMag》,提供探索這片融合歷史與現代的大基地旅遊指南!首刊以「Hide & Seek ...... | |  | 首屆「台北藝術週」主視覺出爐 10月串聯城市與公共藝術 |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琅琅悅讀 | 首屆的TAIPEI ART WEEK台北藝術週即將從2024年10月19日起一路遍地開花,綻放盛開至10月31日。首屆將以「In Bloom」作為主題,期待以「開放」作為核心概念,讓十月的台北市充滿藝術活動,呈現「遍地開花」的效應。活動將把台北市分成八個區域,串聯畫廊、美術館及各類藝文機構,全面啟動整個城市的藝術動能。 首屆TAIPEI A ...... | |  | 國美館「李鍵:重返維多利亞之城」回顧英軍遺址與香港殖民史 | 國立臺灣美術館/琅琅悅讀 |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鼓勵臺灣數位藝術創作者提出具創新及實驗性之藝術創作計畫,今(2024)年持續透過藝術跨域創作徵件案,扶持年輕藝術家於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與發展。即日起至9月15日於國美館多屏幕影像區展出「李鍵:重返維多利亞之城」,今(7/6)日舉行開幕式,由國美館陳貺怡館長主持,藝術家李鍵、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陳永賢教授、遠從香港而來的李鍵親友等人,共同參與今年國 ...... | |  | 巴黎奧運/連珍羚:能站上奧運舞台展現自己的柔道,就是最棒的時刻 | 奧運.追夢不息/琅琅悅讀 | 柔道——不,也許所有武術都如此,除非精於此道,否則人們對它的想像多半受到電影漫畫影響。舉個例子,以競技為主幹的故事不分老派熱血抑或校園搞笑,通常都會安排主角遠遁山林進行特訓,吞生雞蛋,到荒山野嶺負重奔跑,在瀑布下方打坐等等。久而久之,即使知道情節純屬虛構一點也不科學,人們潛意識裡也認定武術家都是靠諸如此類的方法砥礪心智。 那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