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書展_作家專訪】法國哲學作家柏尼菲:人的存在,就是個問題 2016年02月20日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如果你有問題的話,我不會回答,因為你應該享受問題,而非急著找答案,否則就像匆忙吃完一頓飯,只為填飽肚子,剩下生物性的、而沒有美學的自我了。」總是以「問問題」開場的法國哲學作家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昨在台北書展掀起腦力激盪,每個發問的讀者都被他更多問題惹得團團轉,全場反應熱烈。 高高胖胖、外型像耶誕老公公的柏尼菲,是頭腦永遠動個不停的哲學博士,他直言人的笑容背後都有個悲慘故事,「但當人家問候『你好嗎?』大家總說:『我很好。』可是沒有問題就不是人,人的存在,就是一個問題。」 他自1994年起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學工作坊推動哲學思考訓練,之後,他又根據與法國南特爾市小學學童的教學記錄,推出《好與壞,是什麼呢?》《我,是什麼呢?》等系列童書,討論善惡、愛、友善等概念。 比如書中從「你可以偷東西吃嗎?」延伸出了「如果你快餓死了呢?」「如果沒有警察的話呢?」「法律會不會不公正呢?」等思考,也從小孩最關心的「爸媽愛我嗎?」反思「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父母,就不愛孩子嗎?」等問題,教孩子理解愛的各種表達方式與之間可能的矛盾。 柏尼菲視蘇格拉底為「一生的愛人」,傾服他對真理的追求,他同時也涉獵東方哲學與禪,他認為東西方哲學共通的是對僵化思考的批判,不過前者透過挑釁式的反覆質問,後者則是迂迴的提問,引人深思。 身為啟發無數家長與小孩的哲學導師,有3個小孩的他卻坦言:「自己的小孩永遠不會照你的期望走,我得不斷告訴自己,對孩子失望是正常的。」比如他從小期許孩子不要盲從追隨流行,但她18歲的女兒就是追逐時尚的人,對此他兩手一攤:「孩子存在的方式,就是跟父母說不。」 因此他也以父親角色提醒其他家長:「千萬不要拿小孩來填補或平衡你的存在,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別打擾也別控制他們。 *其他報導-與法國哲學家奧斯卡 一同練習蘇格拉底式哲學思考(新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