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出,外匯局上海市分局(上海外管局)加強跨境投資購匯背景審核,暫停個人投資購匯;儘管外管局澄清未限制個人購匯,但似乎答非所問。這已是今年來第三度傳出個人購匯受限,時間都恰好與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走勢相吻合,官方可能正在防堵資本外流。彭博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表示,上海外管局近期召集轄區內部分中資銀行開會,明確要求對於合夥企業辦理跨境投資項目,資金來源追溯為個人出資的,暫不予以辦理購匯。
消息人士稱,外管局強調,上述要求是為了加強客戶需求真實性背景審核,確認為真實的需求將正常放行購匯。上述要求不包括上海自貿區業務。
上述人士透露,對於跨境投資金額超過等值5,000萬美元的申請,申請人或公司負責人要事前到上海外管局約見。
合資企業資金來源非個人出資的、而金額超過等值500萬美元的,有關負責人要到上海外管局面談。
稍晚,上海外管局隨即對上述消息加以澄清,其在大陸央行官網刊文表示,媒體報導該分局「叫停個人投資購匯」的報導不實。
該局強調,個人購匯政策沒有任何變化,一切仍依然現行規定辦理,個人購匯並匯出境外當年累計等值5萬美元以下者,憑本人有效身分證件在銀行辦理;超過上述金額的,憑經常項目項下有交易額的真實性憑證辦理。
有分析認為,如果此次彭博報導屬實,證明大陸目前極度擔心人民幣再次貶值引發的資本外流風險,預期近期更多更嚴更緊的政策可能發布。畢竟在英國脫歐公投後,人民幣中間價28日跌破6.65水準,至近六年以來新低,令市場驚嚇。
萬得資訊分析,類似消息今年已經出現三次,也都被外管局出面否認。回顧在2015年「8.11匯改」前後,大陸外匯存底連四月下降,人民幣貶值預期驟升,資本外流加劇,外管局因而重申個人項下資金流動風險相應規定。
從彼時起,有關官方將限制匯兌的消息便一直流傳於市場。
台企換匯影響不大
特派記者戴瑞芬/上海28日電
人民幣跌深,中間價28日跌破6.65,換匯潮恐捲土重來。上海的台資銀行表示,因為台資企業客戶的換匯主要是貨貿進出,不是併購換匯,所以實質衝擊不大,而且台商多有避險操作。
人民幣換匯潮猛增,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注意到資本市場波動,指示要防止出現井噴式或斷崖式變化。因此,傳出上海外管局停止個人投資購匯,台資銀行表示,雖然措手不及,但也在意料中。
台資銀行透露,有中資銀行同業表示,外管局其實沒有出公文,只是內部要求,也就是大陸所謂的窗口指導,行政施壓。而上海率先從嚴監管,各地會不會跟進,還有待觀察。
停止個人投資購匯,主要是針對陸企,因為想「走出去」到境外併購發展,所以有大筆購換匯。只要是跨境投資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就會被外管局約談。
台資銀行表示,外管局主要監管對像是外資行和中資行,台資銀行不在列管名單上,實質影響不大。
而台資企業的換匯進出主要是在貿易項下,幾乎都是貨貿、服貿進出口業務,不是資本項下的併購投資,或大筆基金和期貨買賣進出,所以即使喊停,衝擊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