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等於現實,中國經濟也是如此,有調結構、促改革的理想當然好,但不等於能跟現實貼切。經濟起落是有規律的,要改變規律就得付出代價。現在中國經濟要解決問題,可能不得理想化,要面對現實了。經濟好不好,即便相信有革命浪漫主義這回事,仍得看具體數據。自不大樂觀的半年經濟公布後,最近與之相接的7月經濟數據,一關又一關的又不理想,首先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除物價、就業雙穩之外,其他數據均不好看。
部分重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其中具標誌性的是「三個回落」,即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比名目增長10.2%,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1至7月固定資產投資年比增長8.1%,比1至6月回落0.9個百分點。
接下來是中國央行的數據,當時是令人目瞪口呆,包括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遠低於市場8,000億元左右的平均預期,創近年來新低,但新增房貸遠超新增信貸。也就是說實體經濟運行壓力比想像中大,企業投資意願弱導致企業信貸需求呈下滑態勢。與之同時樓市調控聲音響起,但在人民幣貶值、股市下挫的背景下,居民蜂擁買樓保值。
接下來是銀行數據,那是因大部分銀行都上市,要公布半年報。近期上市銀行半年報一個接一個公布,結果多家上市銀行都有一個數字的上升,那不良貸款率上升了。以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半年報論,就顯示到上半年該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63%,與去年底和前年底相比,都是持續攀升。
本來光看國家統計局的經濟增速等數字,中共領導層還比較樂觀,中共領導層的政策取態不受這次數據影響,是因那些數據沒有嚴重到領導層改變看法,他們仍堅持經濟增長放緩是「結構性減速」,反而說明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已有所動靜。
在這一背景下,傳中共領導層強調要重申「五句話」的基調要有定力。這五句話就是:「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托底」。各大部門已按「五句話」開始「適時調控」,如央行以回購釋放流動性。
但當中國央行和各業銀行的數據都出來,說明情況不同,問題極大,現在光靠勇氣、光強調能承受,已經不大現實,這是相關部門開始重思走回老路的主要原因。
最近國家發改委大談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投資),大談163項重大項目;財政部萬般不情願地同意財政改革,重點是改革分稅制,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關係,實際是同意中央拿錢,地方出力,把經濟拚上去。
最新消息是,中國交通運輸部將再度出馬,一肩挑起大投資、穩增長的重擔,交通設施的投資今年內將超過人民幣1.8兆元(約新台幣9兆元)。穩增長再回大力投資「鐵公基」即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之路,如果看大勢而不是小計較,這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