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長達17年的中國原油期貨昨(26)日正式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英國金融時報稱,透過推出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希望擴大對國際原油的定價能力,並打破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壟斷地位。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大陸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昨天共同鳴鑼開市,中國原油期貨上線交易。劉士餘說,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富有中國特色的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好,為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上市首日,原油期貨報收於每桶人民幣429.9元,較掛牌基準價416元上漲3.34%。截至15時收盤,原油主力合約SC1809成交4.07萬手、成交額人民幣176.40億元(約新台幣816億元);原油品種成交4.23萬手、成交額183.47億元。
新華網報導,開盤後,原油期貨首單法人戶委託交易由境外交易者、嘉能可公司(Glencore)奪得。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表示,原油期貨作為中國第一個境內特定期貨品種,允許符合要求的境外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交易,因此在外匯、海關、財稅等方面有大量政策創新,規則體系及具體操作與大陸國內現有商品期貨品種有一定差異。
大陸早在2001年就開始研議如何開展石油期貨交易,但鑑於當時條件尚不成熟,最終決定採循序漸進方式逐步推動。在歷經長達17年的籌備後,中國原油期貨終於正式上市,並成為中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表示,原油期貨合約設計方案最大特點可概括為:「國際平台、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
和訊網指出,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第八大原油生產國,2017年進口原油約4.2億噸,已是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在中國建立國際性能源交易中心,更貼近市場,可讓價格反映中國和亞太地區石油市場供求關係,從而有利於形成原油市場公平價格發現機制。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則說,建立以人民幣結算的原油期貨市場,將使人民幣的國際交易結算功能在實體經濟領域和金融市場中得到進一步延伸,從而大幅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