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成為各行各業焦點話題,也是近期產業界的新顯學。台灣第一家商用區塊鏈平台公司-帳聯網路科技公司(AMIS)董事長劉世偉直言,區塊鏈革命會比過去20年的「達康(.com)」發展更重要,因為這不僅牽涉到訊息,還有價值的轉移。劉世偉說,區塊鏈是一種記錄資訊的方式,要了解這種新型的記錄方式,與傳統的資料庫方式有何不同,必須談及去中心化與中心化。中心化的「中心」,可以想成政府、銀行,這類集權式的機構。
人民將權力賦予機構,代為執行某些事項,例如「A轉帳給B 100元」,並不是A跑去B家敲門,把100元拿給B,而是由銀行代為記帳,在A的帳戶扣了100元,而B的帳戶多了100元。這種「中心化」的操作模式,好處是速度快、效率高,潛在風險為銀行是集中式的資料庫,有權力編輯資料庫的人,有可能竄改資料。
追蹤金流 告別佛系捐款
區塊鏈相對於此,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記錄方式。「A轉帳給B 100元」這件事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而這個資料是任何參與其中的人,都可以上網查詢得到,是透明且不可竄改的。
區塊鏈如何做到「不可竄改」?區塊鏈同時結合密碼學與分散式系統的特性,每一筆交易會有簽章來保護資料的完整性與身分性,另外,透過共識演算法,由網路中的所有節點達到一致性,因此一旦資料被寫進區塊鏈就很難被修改了。
區塊鏈適用一些會產生「信任」問題的資訊傳遞,例如捐款。傳統機制下,人們的捐款多為「佛系捐款」,錢捐出去之後,就是Let it go(隨便它),緣份到了,這些錢自然就會到需要的人手中,至於緣份到底到了沒呢?那是捐款者無從得知的。
但在區塊鏈的架構下,每一筆捐款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裡,慈善團體每一筆錢的運用,也同樣記在區塊鏈裡。因為區塊鏈公開透明且不可竄改的特性,參與其中的人,都可以上網查詢某個錢包地址的交易記錄,「我們就可以知道,慈善團體接收了這些善款,是不是只進不出,還是真的有給到了需要的人手中」。甚至,捐款流程也可以被寫進智能合約,系統自動化執行動作,減少人工介入,就能減少人為的不肖操作。
中信金控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蘇美勳也表示,正如《經濟學人》雜誌稱區塊鏈技術為信任機器 ( Trust Machine ),人們需要信任主要是為了進行交易,交易愈重要、信任就愈重要。
過去交易雙方利用紙本合約、第三方驗證以及擔保抵押的方式來達到互信基礎,但紙本合約不只傳輸耗時,同時也有被造假竄改的風險,委託律師、會計師等第三方驗證需要付出高額成本,更別說擔保抵押需要的作業與資本成本。
運用廣泛 洗錢無所遁形
區塊鏈技術利用電腦加密運算,讓每個交易都經過參與方驗證,儲存在各自的電子帳本中,帳本利用密碼學技術保護而不得竄改,因為這樣的技術,交易有四種好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減少風險、跨業整合。
富邦金控資訊長暨資深副總李相臣表示,「導入區塊鏈技術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Cost down(降低成本)」。當兩家公司要交換機密資訊時,為擔心被駭客攔截,往往需要紙本親送、第三方公正單位協助傳輸,透過區塊鏈,可大大節省成本。李相臣說,運用區塊鏈場景包含:供應鏈上、下游融資、金流管理,身分識別,跨國轉帳、匯款,醫療資訊交換與保險理賠,甚至政府可利用區塊鏈記錄法幣的交易,達到去現金、遏止洗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