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以篇幅來說,「大可敵國」,像極一個國家發展的大規劃。不過這也難怪,這個大灣區規劃綱要實施前,該區域已真的「富可敵國」,其總和GDP已經追平當年的四小龍之一的韓國、更超過了戰鬥民族俄羅斯。
這份大規劃有些姍姍來遲,早在去年五六月間就傳說要公布規劃綱要,但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種因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大灣區升格,一種是原國家發改委主導修編的規劃草案內容要大幅調整。
一步到位 升到最高規格
大灣區升格所言不虛,而且一步到位升到最高規格。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主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副總理韓正宣布,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這「三個親自」的推出,標誌著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升級,因此規劃也大修大改,部分章節不惜推倒重來。
北京官場講起學習「重要講話」,主張是「讀深讀透讀出水平」。要讀大灣區規劃綱要則不用那麼費勁,只拿第一章看看就好。中國大陸的發展規劃,一般不會專門用一章來講「規劃背景」,這次大灣區規劃綱要為令政治水平不高的香港人和澳門人理解,開篇就來一章「規劃背景」。讀透這一章,大致明白大灣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打響的可能是政治意義上的雙響砲。
中美貿戰 潑醒陸領導人
首先一響砲,不僅政治還具有國際政治意義。大灣區升位和規劃提出,有國際戰略意義,正是去年突襲而來的中美貿易戰,一盆冷水把中共領導人潑醒,認識到「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
先頭部隊 參與國際競爭
這種國際層面的判斷下,需要有應對之策,其中一個就是營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令其成為中國大陸的先頭部隊,去參與高層次的國際合作與競爭,特別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競爭,以替代可能因中美之爭要擱置的中國特色的科技和產業革命。
換句話說,在目前的中美之爭下,粵港澳大灣區因有廣東之腹地和香港的前置平台,可能重現一九五○年代韓戰時的特殊區域效應,拉著中國的手走出困局。
黨媒發文 再提一國兩制
另外一砲,就是北京透過大灣區來解決港澳問題。北京公布大灣區規劃綱要,人民日報按中共中央領導層授意,發了篇評論員文章,明確告訴香港人以及澳門人,香港、澳門融入中國大陸的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
大灣區跟中共解決港澳問題何以拉到一起呢?那來自另一盆水,即香港的占領中環運動,以及部分人認定有的港獨思潮。北京為之大夢初醒,港澳特別是香港,是人回來了心沒回來,於是想出了透過未來的大灣區,對港澳兩地提出政治要求,透過大灣區平台先令粵港澳「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