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來台成績兩岸都不滿意,但仍有表現亮眼的行業。它們如何為兩岸合作開創前景,又有哪些契機,帶您一探究竟。系列四之二
政府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十年,整體成果雖不如當初設想,兩大特許行業卻是貢獻頗大,17家陸籍航空公司、三家陸資銀行在兩岸間搭起的人潮、錢潮,紅紅火火,絡繹不絕。
今年6月6日晚上7點多,台北市西華飯店對面的寰宇大樓5樓,中國東方航空台灣分公司的辦公室,燈還亮著,為了兩天後,上海航空在松山機場的波音787-9夢幻客機首航而忙碌。上航是東航的全資子公司,在台灣,由同一套人馬提供服務。
寰宇大樓由兩棟建物組成,除了東航與上航之外,山東航空、四川航空、吉祥航空、中國貨運航空也在這裡落腳,堪稱全台最大的陸籍航空群聚地,它們都是國泰人壽的房客。隨著寰宇大樓規劃都更,陸籍航空招牌林立的醒目景象,今年底將走入歷史。
經濟部2009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台,第一波獲准投資的就是航空公司,當時兩岸直航需求殷切,投審會一次准了七家,大陸三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全來了。
十年間,兩岸航線旅客人次從312萬擴大至1,074萬,市場大餅愈做愈大,陸籍航空也從七家暴增到17家。交通部民航局統計顯示,東航2018年載客人數129萬7,456人,穩居陸籍航空一哥;次為南航,也有110萬2,035人。
東航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施海波,原本是東航雲南分公司市場部總經理,2015年2月派駐到台灣來,隔年陸續催生高雄營業部、台中商務代表處、台灣呼叫中心(客服中心),「這些都是陸籍航空首例,體現我們深耕台灣的決心」。
她表示,發展台灣的企業戶是東航現階段的核心任務,已有逾600家合約企業,分布在電子元件、封測、塑化等,有助發展高端客戶及高艙位採購。
施海波還講了件趣事,東航有位女同事,和台灣的男同學擦出火花,有天突然想到,既然要一次次地購買機票,何不一次買足,還能享受一些優惠?
總公司根據她的想法,認真把產品研究一下,在台灣推出兩岸航線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套票產品,一次購買三到六張,可享一定幅度優惠,獲得非常好的反應。
回顧過去十年,來台陸資中,自身發展順利、對兩岸貢獻也很大的,有「在台陸資機構總代表」封號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說,除了航空業,另外就是銀行業。
台灣目前有三家陸資銀行獲准設立分行,講起「一哥」,非擔任台灣地區人民幣清算行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莫屬。中行台北除了資產規模最大,開業以來平均每年獲利最高,第一任分行長蔡榮俊也是全部在台陸企一把手裡頭,來台灣最久的,「一轉眼度過了十年的光陰」。
蔡榮俊因為屆齡離任,上個月把行長職務交棒了。6月11日在台北分行4樓和媒體聊起,七年前中行台北搶先開業時的社會氣氛,「兩岸其實都有一些擔心跟顧慮」。
陸資銀行是擔心說,台灣市場銀行家數多、跟大陸比起來存放利差小,中行台北甚至做好全面虧損的準備;台灣本地的銀行則是擔心,陸資銀行來了,會不會對他們的業務有所衝擊。
這些年下來,台灣市場的人民幣商品,存款、債券、基金、保單、期貨等等蓬勃發展,對本地的銀行業帶來收益;金管會統計也顯示,全體本國銀行2012年的稅前盈餘為2,402億元,2018年走高至3,342億元,六年增近千億,並未因為陸資銀行來了而受到衝擊。
「實際的結果,兩方面都是可以達到合作共贏,因為市場大了」,蔡榮俊簡單講出關鍵。再以中行台北為例,七年來繳了幾十億元的稅、僱用台籍員工70人,因為貢獻大,在我方對陸籍人士來台工作採一年以下「停留」概念、嚴發入出境許可證之際,中行台北罕見獲發「三年多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