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分布在陝甘寧晉蒙五省區)是中國大陸油氣產量最大的油氣田,也是中國近10年來油氣上產幅度最大的油氣田。在5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長慶油田不斷轉型升級,積極探索增儲上產和綠色低碳雙贏的新發展方向。新華社報導,「以前由於管理落後,井場的滲坑污水橫流,還沒到井場就能聞到刺鼻的油氣味。」如今的合H9平台,聽不到轟鳴聲,聞不到油氣味,更看不到「大火炬」。長慶油田採油十二廠副廠長趙愛彬說,這裡的鑽機全部實現「電代油」,換成了電驅鑽機。開採原油時伴生的天然氣也經集中收集後送往長慶油田採油十二廠所屬的輕烴、混烴處理站進行處理,最終變成輕油、液化氣。
與循環利用、低碳綠色相伴的,是集約式開發、數字化管理帶來的高產穩產。合H9平台佔地僅40餘畝,但通過長水平井和扇形布井的井網模式,在地下延伸數公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原油。
在長慶油田採油十二廠,像合H9平台這樣的水平井,在全廠油井中佔22.9%,卻產出了全廠近一半的原油。
長慶油田地處黃河流域腹地,16個生態保護區和48條黃河支流分佈其間,與眾多油氣場站、管線縱橫交疊,生態保護責任重大。近年來,長慶油田先後關停、封堵自然保護區及水源地內的油氣井近千口,關停站庫44座。
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益化管理,2013年至2020年,長慶油田年油氣產量從5000萬噸增加到6000萬噸,用工總量卻始終保持在7萬人之內,實現了增產增效不增人。
數據顯示,近12年來,長慶油田在新建8.8萬口油、氣井的基礎上,累計節約用地64萬畝,相當於6萬個標準足球場的佔地面積。在土地資源集約化的背後,是長慶油田用科技創新的槓桿,以最少的用地,撬動盡可能多的地下儲量。
在採油十二廠固城作業區,由12萬株樹木組成的人工林區鬱鬱蒼蒼,生產區域的綠化覆蓋面積高達90%,實現了「井在景中,景中有井」。多年的綠色實踐中,長慶油田形成了低碳循環的發展方式,油氣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及固體廢物都「各得其所」。
長慶油田正在實施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採油五廠已從寧夏煤化工企業購買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埋」進地下幾千米深處,注入油層。這些二氧化碳將成為輔助驅油的法寶,開闢出油氣行業碳中和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