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療千億級大法 起步走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18 第52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再生醫療千億級大法 起步走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再生醫療」三法正式亮相,衛福部已草擬完畢並公告,本季可望由行政院審議完成後送立法院審查;業界認為,此法案是繼《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後,另一牽動「千億市場、兆元商機」的生技大法,將開啟台灣生技業新紀元。

衛福部草擬《再生醫療發展法》及兩項子法《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同步於13日預告,力拚今年上半年立法院三讀通過。衛福部昨(17)日表示,新法若順利上路,不僅為產業加分也為醫療加值。

據悉,生技產業自2007年生技新藥條例上路後,產業規模逐年擴大,其後十年迎來台灣生技業大潮,催生上百家指標生技公司、推升生技產業市值逾兆元。業界認為,再生醫療三法將是另一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法案。

全台目前有逾60家再生醫療領域企業,其中包括12家已在資本市場交易的公司,自2018年《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法)上路後,與醫院聯手提出282件「自體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案,最後核准107件。

業界指出,特管法是「辦法」不是「法律」而有其局限性,僅有醫院能夠申請製作細胞治療技術,且成本較高、產值較低,醫療效能有限且產業量能不足;若再生醫療三法能上路,產值、效能也隨之擴張。

此前,產業界即期待政府擴大開放「異體細胞治療」項目,但自2018年迄今,朝野均未達共識。衛福部重新檢討後,去年下半年一口氣推出「再生醫療」三法,盼今年上半年能在立法院過關。

據衛福部預告,《再生醫療發展法》明訂政府設立再生醫療基金;其次要結合財稅與金融優惠制度,促成再生醫療經濟規模;草案也提出主管機關應設立再生醫療諮議會,協助推動政策、人才培育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及獎勵方案等。

生技產業最關心的《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將開放業者申請再生醫療製劑,一次給予五年製造、輸入許可證,期滿前六個月內可再申請展延;草案更允許業者申請項目若是關乎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在安全性及初步療效前提下,可有條件核予許可證,但有效期間不超過五年,期滿不得展延。

由特管法升格的《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條文中也提到人體細胞保存庫的設置,預期將讓全台灣的臍帶血儲存業者獲得更明確的法源保障。

 
細胞治療夯 科技大咖搶進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再生醫療產業蓬勃發展,台灣包括中天(4128)集團、晟德集團、中國附醫結盟的長聖生技、宣明智創立的宣捷生技、楊育民創辦的育世博都在部署最具潛力的「異體細胞治療」市場。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昨(17)日表示,細胞治療商機無限大,國際大廠諾華製藥已在最新財務預測中預告,未來該藥廠有30%的抗癌藥物將為CAR-T細胞藥物,且針對實體癌的治療將在三至五年內實現。

CAR-T細胞藥物只是再生醫療的一環,目前諾華已取得台灣核准兩項細胞治療藥證,其中一項在美國定價近6,000萬元,堪稱全世界最貴藥物。

中天生技集團子公司永生細胞公司,發展的細胞新藥MC001,為全球第一個治療下肢脊髓損傷的異體細胞新藥,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將在台灣北醫及慈濟兩家醫院展開二期收案。

楊育民與細胞治療專家蕭世嘉共同創立的育世博生技,目前也有兩項異體細胞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更吸引Zoom大股東陳賢哲、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及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等人投資,截至去年11月已吸引1億6,600萬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注資。

 
無薪假 又衝上1.1萬人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昨(17)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1,981家、1萬1,247人實施無薪假,一周之內增加184家、1,759人,其中,旅行社受到全球邊境管制影響,無薪假增加99家、1,362人最多。

值此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本土疫情又有擴大現象之際,一旦餐廳再度實施禁內用防疫措施,國內無薪假情勢恐再飆高。對此,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說,須密切注意,的確不排除可能性,但通常業者也會觀望一段時間才會實施無薪假。

去年本土疫情爆發前無薪假實施人數維持4,000多人,自去年6月中增至6,000人、增溫破萬人之後,去年8月底人數一度來到5.8萬人之多;之後,隨著疫情受到控制後,逐步下修,至去年12月減少到2萬人以下,今年1月上旬再降至萬人以下,但不到一周,1月中旬人數再度攀升至萬人之上。

黃維琛分析,這期無薪假增溫至萬人以上,主要是以支援服務業(旅行社)增加最多,絕大部分的旅行社都是受邊境管制、仍禁止旅客團進團出衝擊。此外,運輸倉儲業無薪假也較上周增加104人。

黃維琛表示,受疫情影響,與邊境管制有關行業,包括運輸業、航空公司、部分以國際觀光客為主的旅宿以及旅行社等,實施無薪假人數估計約在1萬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通報實施無薪假期間多數為六個月以上,相較先前實施四至六個月、或是未滿三個月都來得久。黃維琛解釋,因為目前通報實施無薪假行業以受邊境管制影響為大宗,邊境管制短期難解除,預估無薪假仍會維持一段時間。

至於原先為本土疫情重災區的住宿餐飲業,目前則有125家、725人實施無薪假,較上一期增加13家、68人,主要是因國際觀光客無法入禁,致旅宿業仍實施無薪假;而餐飲業隨著春節連假及寒假到來,無薪假則已幾乎漸回復往常,惟仍要觀察這波Omicron疫情再起波瀾,是否衝擊住宿餐飲業。

 
疫情下旅行社成重災區 168家倒地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嚴重衝擊旅行業,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指出,疫情延燒兩年,旅行社已解散87家、停業81家,不含領隊、導遊,旅行社從業人員共流失1.1萬多人。旅行業者表示,現在還存活的旅行社都在吃老本苦撐,若疫情持續下去,國境遲遲無法開放,下半年恐會再倒一片,影響更多家庭的生計。

觀光局統計顯示,受疫情衝擊,2020和2021年包括停業和解散的旅行社有168家,從業人員從4.3萬多人減近3.2萬人,雖然停業的業者可隨時向觀光局申請恢復營業,但業者說,不少從業人員在疫情衝擊下為謀生計,早已轉業,領隊和導遊也都改做Uber Eats、foodpanda等外送員,或是開計程車,想要快速復業將會面臨人力不足的狀況。

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表示,從勞動部統計數字可看出,旅行業一直是無薪假前三名,目前還有近2萬人是在放無薪假,實際有在從業的人員根本不到過往的一半,而且在無團可出、無團可接的情況下,為撙節成本,很多旅行社只剩下一人或兩人,可說不少旅行社早就「名存實亡」。

 
鳳凰、山富挺員工 照發年終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海嘯衝擊下,最大的苦主是觀光業,而兩家指標旅行社業者鳳凰旅遊(5706)、山富旅遊還是決定要發年終獎金給員工。

山富旅遊董事長陳國森、鳳凰旅遊總經理卞傑民昨(17)日表示,疫情對觀光旅遊產業的衝擊還是很大,但仍有許多員工在崗位上努力奮戰,所以公司還是決定要發年終獎金,鳳凰擬發放每位留任員工一個月薪資為年終獎金,山富則是依員工表現最好可以領到一個月。

鳳凰在出售業外資產挹注下,去年有望賺錢,因此董事會還是決定要讓員工過個好年,擬發放每位留任員工一個月薪資為年終獎金。

山富旅遊董事長陳國森表示,疫情衝擊還是很大,仍有許多員工很努力在崗位上努力奮戰,依同仁表現發給年終獎金,表現優秀的同仁還是可領到一個月年終。

 
國際財經要聞
減塑刻不容緩 可口可樂等大品牌籲簽全球性公約
紐約1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可口可樂(Coca-Cola)、百事公司(PepsiCo)等國際品牌今天呼籲全球簽訂對抗塑膠汙染的條約,包括減少攸關石油產業成長的塑膠生產。

全球官員今年稍晚將在聯合國環境大會(UnitedNations Environment Assembly)會面,商議簽訂條約,以處理塞滿垃圾掩埋場、破壞海洋、殺死海洋生物的塑膠垃圾危機。

目前不清楚是否會做出著重垃圾管理與回收的協議,或針對限制新的塑膠生產採取更嚴格措施。限制塑膠生產可能遭到大型石化公司與美國等塑膠生產大國抗拒。

今天這份聯合聲明有70多個單位簽署,包括販售洗髮精、巧克力棒等單次性塑膠包裝產品的消費性產品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與雀巢(Nestle),以及零售商沃爾瑪公司(Walmart)、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等。

聲明指出:「我們正處於關鍵時刻,必須訂定志向遠大的聯合國條約。」

「第5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第2議程(UNEA 5.2)是扭轉全球塑膠汙染危機最關鍵且最有利的時刻。」

塑膠回收率不到10%,路透社去年調查顯示,塑膠業者吹噓的新回收技術也難解決回收率低的問題。

與此同時,源自石油與天然氣的塑膠,20年內預料產量會增加1倍。隨著可再生能源與電動車崛起、化石燃料需求降低,塑膠將是能源巨頭未來營收的重要來源。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2020年研究發現,加強全球塑膠回收固然是對抗塑膠垃圾的重點,但除非限制塑膠生產,塑膠汙染仍會繼續暴增。

 
中國成長趨緩改善 歐股上揚
倫敦1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中國成長趨緩意外改善以及市場對Omicron變異病毒衝擊抱持樂觀看法,投資人的信心提振,歐股3大指數今天齊揚。

倫敦FTSE 100指數漲升68.28點或0.91%,以7611.23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攀升50.48點或0.32%,收在15933.72點。

巴黎CAC 40指數漲58.64點或0.82%,收7201.64點。

 
疫情衝擊 全球2億人會失業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勞工組織(ILO)17日公布報告指出,受到新冠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全球就業市場復甦可能須要花更久的時間復原,失業人數至少在2023年之前都將高於新冠疫情前水準,今、明兩年全球預估各將有超過2億人沒工作。

聯合國旗下的ILO發布2022年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報告,警告全球就業市場復甦「緩慢且不確定」。ILO預測,與疫情前的水準相比,2022年全球減少的工時,相當於世界各地損失5,200萬個全職工作,比去年6月的預測增加一倍。

ILO說,就業市場受擾的狀況料將持持續至2023年,屆時減少的全職工作約為2,700萬個。ILO也預估,今年全球失業人口將降至約2.07億人,只略少於去年的2.14億人,而且相關衝擊可能更大,因為許多人在離開勞動市場後,迄今都尚未重返職場,其中許多為女性,因為她們通常須返家從事沒有工資的工作,例如在學校關閉期間養育子女,或照顧患病的家屬。

ILO預測,明年全球失業人數也只會略降至2.03億人。

報告指出,「全球勞動市場的展望比前一次(去年6月)的預測還要黯淡,世界多數地區未來幾年難以恢復疫情前的表現」。

ILO祕書長賴德(Guy Ryder)表示,多項因素導致ILO調整就業市場展望,「最重大的原因是疫情持續延燒且出現新型變種病毒株,尤其是Omicron」。

他也說:「就業市場陷入危機已兩年,前景依然脆弱。我們認為勞動市場可能繼續受創,貧窮和不平等的狀況增加也令人擔憂。」

報告指出,就業市場復甦步調將因地區而異,歐洲和北美地區的跡象最令人振奮,東南亞、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前景最黯淡,原因是新冠疫苗接種率較低、及政府的財政空間受限。

 
美小企業 呼喚新一輪紓困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Omicron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美國各地,正顛覆許多小企業的營運,從旅館、健身中心、觀光巴士、小聯盟棒球隊等業者都向政府求援,尋求新一輪紓困,但因多數共和黨議員反對,前景不樂觀。

經濟學家已因新冠疫情升溫,調降美國本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從4.2%下修到3%。

新冠疫情爆發邁入第三年,美國小企業正面臨三大困境,包括供應鏈問題加劇、周期性的人力短缺及Omicron疫情疑慮導致上門的顧客減少。

代表企業爭取紓困的遊說人士表示,Omicron疫情席捲全美,許多員工因病告假,客戶也取消訂單及預約,迫使企業縮減營運或關門,迫切需要新的紓困方案。遊說人士也說,其客戶被排除在先前的紓困方案之外,有些客戶獲得的資金也不足以彌補虧損。

遊說人士的目標是參院小型企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卡丁起草的法案,該法案將從美國小型企業管理局,撥款約600億美元幫助。

儘管少數共和黨議員支持對特定產業擴大提供紓困,但多數議員反對進一步金援陷入困境的企業,主張政府已提供足夠的援助,包括逾9,000億美元的薪資保護計畫,而政府擴大支出,將助長通膨及預算赤字。不過,如果Omicron疫情升溫進一步衝擊經濟,迫使企業關閉、裁員,這些議員可能改變立場。

 
越南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可口可樂砸37億蓋新廠
河內17日專電中央社
越南隆安省(Long An)官方今天宣布,可口可樂將在當地投資超過1億3600萬美元(新台幣約37.4億元)新建一座飲料廠。報告顯示,越南的飲料市場規模每年成長7%,吸引行業龍頭插旗。

越南「青年報」(Tuoi Tre)報導,隆安省經濟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阮成清(Nguyen Thanh Thanh)今天表示,可口可樂公司14日向隆安省提出投資案,隆安省當天隨即發給投資執照。

這項投資案位於隆安省富安盛(Phu An Thanh)工業區。

報導表示,儘管2021年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隆安省的工業區仍吸引超過4.9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較2020年增加2600萬美元。

諮詢機構VietnamCredit在2020年發布報告指出,越南的飲料市場由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公司主導,約有64%的市占率,接著才是越南本土的新協發飲料集團(Tan Hiep Phat Beverage Group)等,這些公司的營收都飛速成長。

根據越南投資評論報(Vietnam Investment Review)報導,在2019年越南尚未爆發COVID-19疫情時,可口可樂當年度的營收達4.04億美元。

越南啤酒酒精飲料協會(Vietnam Beer-Alcohol-Beverage Association, VBA)發布數據顯示,越南的飲料市場規模預計每年將維持7%的成長,與法國或日本的2%相較大有可為。

 
預期供應維持緊俏 國際油價漲
紐約1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儘管利比亞增產,投資人仍料定,全球供應將維持緊俏,國際油價今天上揚。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交割價漲升53美分或0.6%,來到每桶84.35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3月交割價上揚42美分或0.5%,來到每桶86.48美元。

 
要聞
年終不加發紅包 王文淵:保守看今年景氣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1301)四寶今年總裁紅包沒了。台塑四寶工會代表昨(17)日面見集團總裁王文淵,希望為廣大四寶員工爭取紅包獎金;不過,王文淵認為,新的年終獎金制度已定,且保守看待今年景氣,因此不另外發紅包了。

台塑四寶工會代表吳祈忠昨轉述王文淵對今年的看法,王文淵認為,去年集團獲利好,其中美國塞港的問題大概就影響了一半以上,由於疫情趨緩、景氣回溫,但是因為海運塞港問題導致供應鏈瓶頸難解,市場供需失衡,也推升商品價格。

至於今年,王文淵則認為,包括碳稅、全球政經情勢、疫情仍將是今年變數,推估四大公司營運表現不一,今年集團的整體獲利可能不如去年,看法相對保守。另外,王文淵也跟工會代表提到,台塑企業接下來還要面臨轉型,期盼未來的營運獲利可以穩定。

台塑四寶工會代表昨日北上與集團總裁王文淵及四大公司高層會面,除了跟總裁王文淵提前拜年外,也希望爭取在年終獎金外加碼紅包2.2萬元。工會理事長吳祈忠轉述王文淵的說法指出,新年終獎金制度已上路,不宜再改變,如果工會有所疑慮,未來可修正,仍照公式發七個月年終,但不額外發紅包,也希望工會能夠諒解。

台塑四寶新年終獎金制度的計算原則,是以其平均稅前每股盈餘4.1元核發,4.5個月本薪為基準,每增或減一元,就加或減發0.6個月本薪,上限為七個月,下限為三個月。

根據以往經驗,台塑四寶除了年終獎金外,王文淵通常也都會有加碼紅包,慰勞員工的辛勞,不過因為制定了年終獎金計算公式,加上去年四寶營運狂衝,經過計算後,年終獎金就直接衝高到七個月的最高標。此外,台塑四寶的高層也強調,今年將持續落實循環經濟及節能減排,另外也要加速推動工廠智能化與導入AI(人工智慧)等策略布局,以因應全球產業的變化。

去年台塑四寶交出前三季財報時,依照公式計算,當時就已經達成約5.6個月的年終獎金標準。台塑四寶在本月初公布去年12月營收及全年自結獲利,合計四寶稅後純益達2,403.8億元,超越2017年的2,384.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台塑及南亞雙雙都繳出首度大賺一個股本的亮眼佳績,至於台化及台塑化雖然表現略遜於台塑及南亞,但也寫下賺進超過半個股本以上的佳績。

 
類全委保單 金管會將管控
記者廖珮君、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熱錢簇擁下,去年投資型保單在全台大熱賣,全年可望賣破五七七四億元、創新高,大增七成;其中以占八成的類全委保單最夯。類全委保單熱賣衍生三大亂象,金管會將出手控管,擬在今年第二季設三大禁令,包括禁止全委帳戶有「目標贖回」設計,二是禁止連結國內槓桿、或反向ETF,三是禁止連結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一律得BBB+以上的投資等級債券,扭正「重報酬、輕風險」的現象。

壽險業者認為,此舉恐讓類全委保單投報率大降,年化收益率恐大跌,將重創投資型保單市場。

投資型保單就是投資加保險,保戶交保費給保險公司後,扣除前置費用、管理費等成本,剩下的錢會進入分離帳戶中進行投資。目前市場熱賣的投資型保單有兩大類,一是號稱用小錢就可找投信專家操盤的類全委保單;另一種是傳統投資型保單,保戶自己自選投資標的。

投資型保單熱銷,爭議也層出不窮。金融評議中心統計,投資型保單爭議最多,常見業務員不當招攬業務三大話術包含高報酬、保證配息、優於定存等,當保戶後來發現前置費用等成本過高,或是之後沒繼續配息,甚至投資虧損時,才驚覺跟業務員的說的不一樣。壽險主管表示,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風險由保戶承擔,類全委保單也有風險,不是專家代操就能「保證獲利」。

金管會發現,近年類全委保單有許多亂象,「全委關係應是保險公司擬定好投資策略、方針,再交給投信執行,但現在似乎倒過來了」,官員發現,都是投信業者主導,連避險策略都是投信業者做,壽險業和投信的全委關係錯置,「壽險簡直被投信牽著鼻子走」,變成好像壽險在幫投信賣商品,恐會「重報酬、輕風險」,讓金管會倍感不妥。

其次,金管會發現有業者的類全委帳戶中有「目標贖回設計」,只要到了約定目標報酬就不再投資,全部轉換成現金,等於鼓勵保戶贖回、結束保單。「保戶買投資型保單應該是為了保險而非投資,這種到了『目標』就提前結束出場,與保單商品特性不符,」官員說,未來金管會將禁止全委帳戶有目標贖回設計。

第三,類全委的配息機制常衍生爭議。台灣人愛領息讓「月月配息」的類全委保單大熱賣,但是每月配息可能來自本金,本金減少會讓保戶資產累積打折,投資的複利效果減低,最後更難賺到錢。官員懷疑,保戶恐非真的了解此種配息商品設計的風險及影響,金管會將研擬如何加強風險資訊揭露和說明義務。

金管會表示,新規定上路後,新的保單將立即生效,不得再投資不符合信評規定的債券或基金,舊保單則可繼續投資,直到保戶都到期或解約。

 
晶圓廠防疫升級 商場加強清消
記者簡永祥、林海、沈婉玉/台北報聯合報
疫情蔓延,確診人數日日增加,染疫熱區從桃園擴散至新竹、雙北,北台灣籠罩疫情陰霾,企業也展開防疫大作戰。台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等晶圓廠昨防疫升級,啟動分組營運,全面暫停來賓、訪客戶入廠。餐飲、百貨商場如臨大敵,若三級警戒重現將立即啟動外帶服務降低損失。金融業也加強防疫,在不影響基本金融服務的前提下,滾動式檢視並提高分流、居家和異地辦公人數。

有員工染疫的仁寶昨公告,在等待全數篩檢報告結果出來前,平鎮廠依政府指示停工七天,對仁寶整體營運及財務情形並無重大影響。為謹慎因應並防止疫情擴散,已啟動緊急應變並升級公司防疫措施。

科技龍頭台積電表示,考量疫情持續升溫,防疫小組開會決議升高防疫層級,保護員工健康及職場安全。台積電供應鏈表示,原本安排今天入廠與台積電相關人員開會,已提前通知改以線上會議進行。台積電表示,此次升級防疫與前一次三級警戒不同的是仍提供環廠區間車及上下班交通車,但要求座位須分組分流,並取消跨區的差旅區間車。

疫情由桃園蔓延至周邊縣市,餐飲、百貨商場如臨大敵,遠百表示,即將開幕的竹北店時程不變;桃園台茂購物中心表示,館內餐廳及美食街用餐區已陸續設置隔板,定時加強清潔消毒確保用餐安全,也規畫外帶美食餐盒以減緩衝擊;大江購物中心也表示依照政府機關規範執行。

乾杯集團表示,桃園地區自本土案例增加影響來客意願下降至五成,會隨時關注疫情發展,全力配合政府最新指引。但在「熱區」外,各家餐廳用餐情況依舊火熱,常常是一位難求。

金融業防疫升級,各大金控陸續啟動總行或桃園地區異地居家分流辦公,呼籲大眾盡量減少實體交易,改以零接觸的數位金融管道完成銀行交易與服務,以保護自身安全。

 
地方「超徵紅包」360億創新高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聯合報
去年稅收創新高,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相關稅源大進補,地方政府可望領到史上最大包的「超徵紅包」。財政部國庫署昨初步統計,去年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實際收入,超過預算數約三六○億元,將快馬加鞭,趕在春節前全數撥付給地方政府。

每年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會依預算編定的通知分配金額,按月平均發放給各地方政府,若當年度稅收執行情況良好,相關稅源超過預算,中央會在隔年一月中旬年度決算後,加發統籌稅款給地方,協助地方年關資金調度。去年整體稅收超徵規模逾四千億元,寫下新紀錄,也挹注統籌分配稅款財源。

國庫署副署長顏春蘭表示,去年全年普統預算數約二千七百億元,但因營業稅及營所稅稅源去年執行情況相當良好,實收數超過三千億元,初估應會超過預算數約三六○億元,是歷年最多,但確切數字要等今天才會確定。

 
亞洲鋼市大減產 台廠利多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亞洲鋼市大減產,台廠有利。新年度中國大陸持續對鋼鐵等重點行業執行停產、限產措施,一方面滿足北京冬奧「藍天」的需求,也兼顧碳中和、節能減排政策,單是本月已有高達50家鋼廠發布檢修計劃,壓縮鋼鐵產能千萬公噸。

中鋼專家指出,碳中和、能耗雙控及冬奧來臨下,中國大陸持續加大減產力道,預估2022年粗鋼產量將低於2021年,但是不僅大陸減產,亞洲重要產鋼國家同樣有降載的政策。

例如,韓國浦項鋼廠加強落實減碳政策,去年12月底決定永久關閉浦項1號高爐,每年將減少約100萬公噸粗鋼供給,光陽4號高爐今年上半年將進行四個月歲修,估計粗鋼產量減少約100萬公噸、熱軋減少約80萬公噸,預期未來鋼鐵供應緊俏格局不變。

業內人士指出,鋼鐵供給減少對鋼價有利,外銷鋼廠燁輝(2023)、盛餘獲益,原料供應廠中鋼、中鴻等同步受惠。

法人分析,2021年大陸粗鋼總產量10.3億公噸、年減3%,凸顯去年度的鋼鐵限產政策獲得成效,情勢將遞延到今年,粗鋼產量「只會少不會多」,在市場向好的帶動下,鋼鐵股有望受惠。

尤其北京冬奧開幕日時程愈來愈近,近期大陸鋼鐵業再掀停工或限產風潮,包括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四省十市鋼鐵工業同步受限;西南四川、重慶地區的鋼廠提前停產、放年假,要到年後2月中下旬才會再開工,川渝區鋼廠的平均停產天數23天,導致鋼材冬儲價格預計每公噸上漲人民幣300元以上。

根據不完全統計,大陸鋼廠到1月中旬至少十家發布產能置換方案,涉及淘汰煉鋼產能超過1,100萬公噸。另鋼鐵重鎮河北唐山地區126座高爐有57座檢修,單周影響產量90萬至100萬公噸;西北區域12家鋼廠36座高爐實際開工23座、開工率63%,高爐產能利用率進一步弱化到55%。

 
金控業獵才 要招1.5萬人
記者陳美君、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富邦金控(2881)、國泰金控、合庫金控、開發金控、元大金控與兆豐銀行等六大業者昨(17)日宣布,今年將大舉徵才,合計釋出超過1.5萬名職缺;其中又以年薪破百萬的儲備幹部(MA)職缺最受矚目,年後轉職潮蠢蠢欲動。

富邦金昨日宣布啟動2022年聯合徵才計畫,與旗下各子公司合計招募需求逾6,800人,同時,將大舉招募50位MA,招募組別達20組,人才需求多元,並首度招募企業永續組MA,期待吸引企業永續經營、數位創新與行銷、數據科學、金融科技、風險控管、金融商品、資本市場、基金投資、法人金融與個人金融等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加入富邦。

國泰金指出,今年徵才人數逾6,500人,職缺涵蓋儲備幹部、數位科技、營運企劃、投資理財及金融銷售等各大職系。其中國泰三大儲備幹部計畫(金融策略家GMA、亞洲銀行家CMA、投資金融家CIM),更是每年招募重點,今年預計招募57位儲備幹部。

因應拓展東南亞的服務版圖,國泰金除培育熟悉東南亞市場的人才進行業務開拓外,更跨足台中成立國泰資訊開發中心(CDC)並招募60位開發人員。

合庫金今年預計徵才約514人,其中銀行近400人,第一梯次配合農曆春節後轉職潮,率先招募108名經驗行員,第二梯次則將配合鳳凰花開畢業季,提供社會新鮮人優質工作機會,預定招募儲備菁英、一般金融、理財、資訊、資安等各類人員。兆豐金旗下兆豐銀行過去一度暫緩大型招考徵才,今年恢復大規模招考,預計釋出員額300人。

元大金今年預計招募900人,較2021年大幅增加350人。著眼經濟回溫,股市、房市熱絡,因此包括證券、銀行及期貨的業務人員均是加人的主力,合計這幾家子公司的業務人員就要招募約650人,加計中後台其他單位人員合計三家子公司則為770人。其中MA招募30人,與去年相同,包括策略發展、理財金融、投行法金、投資交易、數位金融等五類。

開發金今年MA招募從去年15人大增至41人,除了因為今年起百分百納入中壽外,開發金本身也是首次招MA,並且因應數位轉型,因而擴增員額,今年也是第一次將MA招募對象擴大至大學畢業生,不像過去僅限於碩士以上學歷。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