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自然裡。住在鄉間,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是常伴左右的芳鄰,住在城市,變換的天氣、遞嬗的季節,都是自然的耳語。我們每個細胞分分秒秒與自然頻繁地接觸,人人視之為理所當然,然而,有一群敏感的人,張開了文學的眼睛,把大自然寫成了一本好書。 在國中課本裡,可以找到許多書寫自然情懷的例子,如:徐仁修〈油桐花編織的祕徑〉(或名為〈森林最優美的一天〉)、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凌拂〈與荒野相遇〉、南方朔〈今夜看螢去〉、梁實秋〈鳥〉……。這些入選課本的傑作,究竟如何敘寫自然,進而抒發情懷?我們可以整理出兩個要點: 一、傑出的描寫能力 看見(或感受)自然,進而引發自然情懷,這是一個由「外在」轉進「內在」的過程。作者必須活色生香地呈現自然風貌,讀者才容易感同身受,因此描寫能力至關重要。以徐仁修的文章為例: 迎面而來的是許許多多雪片一般飛落的油桐花,飄盪著、旋轉著,好像仙女散花一般,……也把整條山徑鋪上了油桐花編織的白色長地毯,空氣中充滿著濃淡適宜、令人愉悅的花香。(〈油桐花編織的祕徑〉) 徐仁修透過摹寫、比喻等技巧,用文字捕捉自然美景,帶給讀者美的感受。其他如南方朔寫螢:「看螢讓人覺得溫暖,彷彿暗夜的漆黑裡,小小的山精水靈打著一盞迎迓的風燈。」「螢的舞姿也最讓人流連。牠隨著氣流舞動,時而舒緩如一個定點,時而急高急低的起伏。」梁實秋寫鳥,細膩地描繪鳥鳴、鳥的毛色、鳥的姿態,作家透過文字呈現自然界生物的動人面貌,種種描寫技巧都值得讀者借鏡。 二、由景(物)入情,敘述內心的感受 客觀的描寫風景,近於報導寫作,而抒發內心對自然的感受,這就是書寫自然情懷了。相較於客觀的寫景,寫自然情懷能使讀者貼近作者,感受作者生命的獨特性。再以徐仁修的作品為例: ……令我驚奇的是,新的落花立刻修補了我踩過的地方,這是大自然完美的設計,一條活生生的鋪花小徑。……有那麼一剎那,我認為自己已丟棄了軀殼,正輕鬆自在又滿足地走上通往更高境界的地方。……我品嚐著福爾摩沙低海拔森林的美好與曼妙,全身浸滿了幸福。 神奇美麗的大自然使得作者深深陶醉、忘我,文章以充滿幸福的感受作結,這是他的自然情懷。由於讀者已閱讀過前文鋪陳的自然美景,後文由景入情,頓覺流暢自然。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面對拉拉山、面對神木,進而體會自然、自我的存在,這是她的自然情懷。 自然情懷,是人與自然對話的結果。若沒有深入體察自然,文章不容易寫得動人,若沒有好的描寫技巧,也難以引領讀者進門。凌拂說:「我不是個自然觀察者,我是一個自然生活者。」由觀察進而對話,這是擁有自然情懷的不二法門。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