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昨天公布去年領取健保醫療費用逾六億元的醫院財報,林口長庚醫院淨賺新台幣廿七點八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九億元,蟬聯全台最賺錢醫院;同屬長庚體系的嘉義長庚,去年虧損七點七一億元,連續兩年敬陪末座,慘列最賠錢醫院。
健保署統計,去年有一百一十一家醫院領取健保費用超過六億元,其中九十七家有盈餘,包含十九家醫學中心;十四家賠錢醫院以區域與地區醫院為主,若以醫務收支分析,約有七成醫院賺錢。
醫院賺錢,但「血汗醫護」的狀況卻未改善。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張溫溫說,各醫院去年人事費用占醫務成本比率比前年下滑,約在百分之四十四到四十八之間。明年醫院總額醫務服務成本增加,有五十億元將用於提高基本診察費,健保署未來與醫界協商支付標準時,將討論如何替醫事人員加薪。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指出,醫院賺錢,但人事費用占比卻「倒退嚕」,讓人難接受。醫護人員加薪條款本應在今年八、九月送審,衛福部卻拖到本月才送立法院,且對醫院也沒有罰則,恐淪為空包彈,他呼籲新任政府應速修法,並加上獎懲機制。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醫院盈餘如何分配才是重點,但政府對此並無作為,她強調,調升支付標準不等於替醫護人員加薪,即便加薪也不能解決過勞,應積極改善勞動條件,「用重賞買勇夫是不對的!」
盈餘名列前茅的醫院分別為林口長庚、中國醫大附醫、台大醫院。林口長庚盈餘較前年多九億元,義大與門諾醫院首度擠進前十名;亞東、聖馬爾定、花蓮慈濟前年皆虧損,去年則轉虧為盈;虧損最多的醫院則分別是嘉義長庚、基隆長庚與壢新醫院。
長庚醫院表示,林口院區去年盈餘包含股利分配;嘉義與基隆院區因近年增聘護理人員且待遇提高,人事成本增加百分之十一,另該兩院區健保給付點值低於其他區域,因此虧損,需林口與高雄兩院區盈餘來彌補。
在盈餘成長率,彰濱秀傳醫院前年小賺三千萬元,去年大賺近三億元,成長九倍,財報顯示收入主要來自捐贈;台中榮總成長率百分之六十七、林口長庚百分之四十九,分居二、三。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全台最賺醫院由林口長庚連莊。衛福部健保署昨(29)日公告「台灣中大型醫院財報概況」,針對全台健保費用超過6億元的醫院營運分析,林口長庚蟬聯去年醫院盈利第一名,去年獲利27.8億元,較前年18.7億元成長近五成。
不過,賠錢最多的醫院也是長庚體系醫院,嘉義長庚醫院去年賠7.71億元,比前年的賠6.22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雖然不少醫院賺很大,但醫護人員「血汗」的問題仍嚴重,健保署呼籲,希望醫院能將盈餘用於提升醫事人員薪資,以激勵醫事人員士氣;其中,從財報資料顯示,醫院人事費用占醫務成本比率,不論以平均值或中位數而言,去年仍低於前年,顯示醫護血汗問題有繼續惡化跡象。
健保署指出,去年營運前五名的醫院,前三名名次與前年一樣,分別是林口長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去年營運第四、五名則與前年對調,分別為高雄長庚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
健保署遵循二代健保資訊透明公開原則,連續兩年公布「領取健保費用超過6億元醫院報表」,林口長庚蟬聯全台最賺錢醫院,去年盈餘成長率高達49%,從前年賺18.7億元,到去年大賺27.8億元,是前十大賺錢醫院中,盈餘年增率最高的醫院。
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領取健保醫療費用超過6億元以上之111家醫院中,醫學中心19家,區域醫院73家,地區醫院19家,共領取健保金額3,135億元,占整體領取健保金額476家醫院額度的86%。
特別的是,依111家醫院財報資料分析,賺錢的有97家,但醫療本業賺錢的卻僅有78家,僅占這些醫院的七成,虧損的達到33家;如果加入業外(非醫務收入),另外二成虧損的醫院則轉虧為盈,形成業外比本業更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