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這條「生命線」在胎兒誕生後,基本上就「功成身退」了,留下肚臍這個疤痕,沒有實際作用,反倒是有些年輕人喜歡在上面穿環打洞,或是過度清洗摳破肚臍皮膚,引來感染危機。
諮詢╱曹伯年(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撰稿╱黃倩茹
前些日子,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市議會接受質詢,市議員陳彥伯提問:「肚臍的英文你知道嗎?」,醫界出身的柯文哲不假思索地回答「umbilicus」,唇槍舌戰、一來一往的畫面隨著媒體播送,「肚臍」,這個每個人皆有,卻少有人會特別注意的部位,突然火紅了起來。
肚臍,是臍帶脫落後的疤痕,它的存在,證明了胎兒與母親曾經依靠臍帶緊密相連,可說是一段生命開始的見證。肚臍本質上就是臍帶脫落的痕跡、疤痕,實際上沒有任何功能。
母親懷胎時,以臍帶連接胎兒與母體,母親透過臍靜脈將養分、氧氣供給胎兒,並由臍動脈將胎兒體內的廢物排出。寶寶誕生後,臍帶失去作用,醫師會在接近肚臍處夾上臍夾並剪斷臍帶,之後寶寶的臍帶會乾燥脫落,就留下「肚臍」。
臍帶 胎兒的生命線
臍帶連接母體與胎兒,在母體端以血管、微血管和胎盤相連,進行養分、氧氣與廢物的交換;在胎兒端,臍帶連接血管進入胎兒體內。
正常的臍帶有2條臍動脈和1條臍靜脈,扮演著胎兒「生命線」的重責大任,胎兒賴以生長發育和維繫生存,都憑藉臍帶的供輸。有極少數的胎兒臍帶僅有1條臍動脈和1條臍靜脈,是所謂的「單一臍動脈」,這些胎兒有些容易合併有腎臟或其它泌尿系統異常的問題。
在產前超音波檢查中,醫師可以從超音波影像中判讀臍帶的血流是否正常,除了單一臍動脈的問題,有些臍帶因為血管發育不良或其它與母親及胎兒相關的問題,例如母親有妊娠毒血症,會造成臍帶的血流供應異常,代表母體對胎兒的血流與養分傳輸不佳,胎兒生長狀態較差、較小,甚至會造成胎兒因腦部血液供應不良而造成白質軟化的現象。如果發現這種情形,醫師會依情形評估,在適合的狀態下讓寶寶提早誕生。
平均來說,臍帶大約50至60公分長,如果臍帶過長,除了臍繞頸的可能性外,當臍帶纏繞到四肢,也有可能造成肢體變形缺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