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讓人期待的電影,無疑就是目前正在熱映的《星際大戰》系列最新一集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了。關於它的故事和相關英語,多到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首先,它的片名就很值得討論。以往該系列每一集的中文片名都一定有「星際大戰」這四個字。但最新一集卻沒有!變成中西合璧的《Star Wars:原力覺醒》了。 這跟之前別的續集電影取中文片名時用意一樣,旨在跟以前的作品作出區隔。接下來 跟大家咬文嚼字一下:這個系列的英文片名,當初為什麼叫Star Wars呢? Galaxy指星系 Star為恆星 Star這個英文字是一個日常用語, 既可以泛指我們看得見及看不見的星星,也可以指從事演藝事業的明星。但在天文學上,Star一字有更嚴謹的定義。看過《星戰》系列的影迷都熟悉它的開場語︰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古早以前,在一個很遠很遠的星系……)。我們所屬的「銀河系」(Milky Way),就是一個星系。 星系(Galaxy)由無數的恆星系統組成,例如銀河系裡即包含1千億至4千億顆恆星。恆星的英文是Star,它有另一個名字,叫「太陽」(Sun),一個恆星系統裡有多顆行星(Planet),我們所處的太陽系(Solar System)有八大行星,當中包括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生命可以存活的地方,都是行星,而非恆星。 《星際大戰》上述開場語,是敘述一個「很遠很遠的星系」裡,邪惡「帝國」(Empire)跟「反抗軍聯盟」(Rebel Alliance)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故事。所以,照邏輯來說,原片名應該是Stars Wars(恆星系統之間的戰爭)。但這樣的片名念起來很拗口,所以,為了念起來清脆響亮,就變成了科學定義比較不嚴謹、但比較接近日常用語的Star Wars了。 Sequel指續集 前傳是Prequel 《星際大戰》從1977起迄今總共拍了9集。普遍來說,同系列第一集之後的作品,都叫續集(Sequel)。但《星際大戰》系列中間的3集是倒敘「黑武士」達斯維達(Darth Vader)從崛起到落入暗黑界的經過,所以它又有了另一個名稱,叫「前傳」(Prequel)。 對於《星際大戰》系列這種包含「一拖拉庫」相關產品及產業的品牌,英語中有一個字專門形容它︰Franchise。這個字原指「特許加盟權」,由於上述品牌擁有智慧財產權及極高的辨識度,因此以這個品牌為名號的產業及產品,即被視為加盟者。一個影片系列、一支職業球隊、甚至是Hello Kitty,都可以成為一個Franchise。 映象眩目 媒體稱Space Opera 此外,《星際》電影系列由於結構龐大,映象華麗眩目,所以媒體給了它一個標籤,叫Space Opera:太空歌劇。當然它不是用唱的,只是故事說得比唱得好聽罷了。 《星際大戰》對美國文化影響很大。1980年代冷戰期間,美國總統雷根提出著名的「戰略防禦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企圖在外太空部署雷射、電磁動能等高能量定向武器,以攔截蘇聯的戰略飛彈。但由於經費及技術難度太高,只好束之高閣。媒體給雷根的構想取名為「星戰計畫」,英文即是Star Wars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