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的相片、你寫的信、你的密碼,只有11%的民眾真正做好備份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3/24 第16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Mr.6
你拍的相片、你寫的信、你的密碼,只有11%的民眾真正做好備份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所找來2000個人做市調,問問他們,為預防有一天離世,請寫下可能的遺囑內容,結果發現,高達11%的實驗者會在他們的「遺囑」裡面留下「網站的密碼」。

這個趨勢,英國人給了一個新辭彙叫「數位繼承」(digital inheritance),也就是說,現在一個人去世的時候,不只是給在世的家人他的手錶、珠寶、收集品、筆記簿等等,竟然還包括一些「電腦裡的東西」,而且很有可能是在「雲端」的東西,留個密碼,朋友才能進入這些網站,取回此人生前留下的數位資料。

那,他們都留哪些網站的密碼?

其中最多見的是「數位音樂」的密碼,這些人不希望他們花很多錢買下的iTunes音樂從此就沒人用。

另外,也有很多人留下「線上相簿」的密碼,個人的影像已經存在線上相簿,來不及印出來備份,因此,自己死掉後,不要讓這些影像也消失!

反而是「email」和「facebook」的密碼似乎不在此列中,或許大家認為,如果離世,就不必再和其他人聯絡了。

同一篇報導指出,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2020年後已經不會想再印出任何相片了。也有14.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到時候不會再買實體的書本。意思是說,十年後,「數位繼承」佔比會愈來愈高。

這個數字叫記者驚訝,所以寫成一篇報導。

令人驚訝的是,據研究,只有11%的人,會記得留下「密碼」。

仍有高達89%的人,不留下任何密碼!

我覺得這不是「數位繼承」的趨勢,而是「數位糊塗」,而且,隨著科技進步,數位只會愈來愈糊塗。

怎麼說呢?

所謂數位糊塗,分為幾個項目:

糊塗一、你珍貴的相片沒有「好好備份」:我敢打賭,一般人的相機裡面都還存有「尚未存好的照片」,而數位攝影機,尤其是硬碟式的可存大量影片的那種,由於傳輸不易,一定還有大量的「尚未存好的影片」。每一張相片或影片我們都是這麼小心翼翼的選景、拍攝,最後慎重的按下「結束」鍵,看到它儲存之後才放心,但這麼多的慎重,卻將它全部存在一隻小小的機器裡,你將它帶來帶去、帶去旅行、帶去水邊、帶去搭飛機搭車……一個不小心遺失它了或是摔到馬桶裡,這些珍貴的數位內容就不見了。但大家到現在還是「糊里糊塗」,對這件事似不是很在意,而且,隨著相機的記憶體容量愈來愈大,存在更多的「尚未存好的相片」,風險也就愈大!

糊塗二、你珍貴的資料將被「淹沒」:許多人認為有存到電腦裡面就ok了,殊不知,這又有另一種風險,我認為最大的風險是在「珍貴資料被其他資料給淹沒」。這麼多照片與影片,這麼多資料,過了五年後,你也不太記得到底哪個資料夾有什麼了。很少人真的會組織得很好,大部份人都只是丟在一個大資料夾,一直丟一直丟;試想,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見得知道這個大資料夾裡面怎麼分類、每個檔案是什麼意思、什麼意義,那麼,其他人又如何知道?又如何從這麼多檔案中萃取出很重要的、很珍貴的相片或回憶?從以前到現在,我曾經有幾台電腦,一直都有備份的習慣,但,十年下來,我發現我自己已經搞不清楚哪個備份是哪些東西,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了,那其他人怎麼會搞得清楚?這問題隨著硬碟容量愈來愈大,只會愈來愈嚴重。

糊塗三、你珍貴的資料將「無法播放」:我們都假設以後的人也可以輕鬆看DVD,使用USB:就算第一點和第二點都解決了,現在大家每年產出這麼多海量的照片與影片,即使燒成了CD、DVD,到了二十年後,說不定就像過去的「唱片」、「錄影帶」(cassette tape),是的,永遠都找得到轉檔器或播放器,但不是「隨手可得」。到時候,人們都懶,加上這些內容又多,好像大海撈針,也就不會去看這些內容了。換句話說,這麼多我們精心留下的倩影,到了二十年後,可能變成一堆不易觀賞的雜物,這又要怎麼辦?

糊塗四、你珍貴的資料將被自己設的密碼永遠「鎖」在裡面:我們都低估自己擁有的密碼數:除了公事以外,至少在二十個以上的網站或網路服務有不一樣的密碼,有些服務是每個月都在扣我們的信用卡的錢,如果有一天掛點了,這些服務會繼續扣我信用卡的錢;就算停卡,這些服務裡面也有大量的內容,也有些人脈是透過這些服務和我取得連繫(例:Gmail、IG、Facebook),一般人只想到要留下線上相簿、線上音樂的密碼,那剩下的,只能讓它永遠的遺失了。

所以,英國研究11%開始考慮在遺囑內留「密碼」,表示還有89%的有嚴重的「數位胡塗症」,這九成的民眾,到了二十年後,就會失去了一些東西。

二十年後,即便他們知道失去了東西,卻仍不清楚到底失去哪些東西,而家人、朋友、後代也都不太清楚。

或許這就是人生,活在當下,對過去糊里糊塗;所有的照片、影片,拍給當下高興,就好。

好課城開立全新課程,人人都知道大數據,大數據以後呢?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

一堂課帶你入行「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新行業,高薪,不需背景,本課程目標讓你上完課可靠自學入行,跟風跟對賺大錢!限額8~12人,本月只開一場

繼工程師20年榮景,下一個20年最燙手的新職業叫做「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

現代,科技變幻萬千,更棒的路線,不再是競爭,不是打敗,不是擊倒,不是踩著別人往上爬,而是單單純純的:「跟對」

跟對一個人。

跟對一個趨勢。

跟對一個新職業。

跟對了一件事,就能贏過曾經打敗數十萬人的戰將!

在職場發光,關鍵不是想辦法成為「最優秀」,而是「跟對」!

現在要「跟對」什麼新職業呢?

滿街都是「工程師」了,很多工程師看到天花板,寧可早早轉出來做PM、做行銷。你想再抓下一個「工程師」職缺嗎?那個職缺,就是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了。

繼我們今年度超熱門課程「大數據」之後,好課城再次推出學員滿意度超高的何宏新老師的系列下一堂課,推出一堂關於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的完整入門課程。

沒錯!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就是工程師之後,下一個很適合理性頭腦的新工作!

限額8~12位超值濃縮入門課程,一堂課教你,歡迎儘快點擊按鈕,訂位以保留座位。

另一堂課你的Big Data大數據的第一課:3小時談出真正可以幫助你的大數據策略,兼具實務理論的何宏新博士限額6~10人深度研討,儘快報名

大數據到底是什麼?

我們第一次聽過何博士,就被他的介紹給吸引住:「我是在銀行玩大數據的專業達人!」

真的?

「我有真正大數據的實作經驗,利用案例,讓您幾小時就能上手!」他說。

請教過後,我們發現何博士所知道的案例真的太多了,此外,他上手(hands-on)的案子還包括企畫及執行大資料倉儲(big data warehouse)、Big data及CRM系統應用與導入,他看了很多、見了很多。

「在大,中,小型企業,都能運用數據,擬定Big Data計劃與策略。」何博士說。

在台上講久了,何博士也認為,每人所希望了解、應用的Big Data很不一樣,因此,他很期待這一堂高智慧的互動課程,可以和少數的業界人士互動,透過何博士充足的業界經驗,幫各行各業人士,帶進Big Data的各種可能性。

如果你還沒聽過任何Big Data大數據的演講,那,建議你先不要來上課。

如果你已經聽過某一場大數據演講,那,先別再去聽第二場,因為,每一場可能都差不多……。

這時候,請考慮來上這麼一堂高度互動的「大數據討論教室」,由何博士幫你解決大數據相關的問題,討論各種大數據的可能性。

歡迎立刻報名這場高度互動的豐富案例課程。

(圖片授權:tychay)

 
「Mr.6」的本名為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14歲移民加拿大,而後移居美國矽谷,互聯網經驗超過15年,出版12本書,返台後投入創業投資與網路產業,與在矽谷創業成功賣出公司的弟弟劉威廷共同經營「Mr.6行銷團隊」,繼續經營最愛的網路產業,助企業挑戰更高效益的網路解決方案,邀請Mr.6演講或授課請來信:help@mr6inc.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