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兩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開篇第二章就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人才發展為支撐,推動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針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帶動的商機,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鼓勵大企業投入研發設立創新平台,政策上則透過財稅金融政策、種子基金、風險投資等方式,支援創新型小微企業,讓大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特尖專精」。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大陸想由大變強,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是經濟主導引擎,經濟結構正由工業向服務業加快轉變,由技術推動向需求拉動。因此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將推出八大行動:包括5G、先進感測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成新經濟增長點;還有加速推動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加速全球北斗導航衛星、遙感衛星商業化應用,以及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等目標。
因應「十三五」規劃趨勢,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蕭振榮指出,創新驅動發展正是台灣產業的優勢,例如工具機大廠友嘉就是立足台灣、兩岸合作、進行全球布局的成功典範。
大陸製造業也正在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陸企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技術不如別人,產能又多,該怎麼辦?只能靠價格戰,所以現在汽車行業日子很不好過。那麼如何發展呢?答案只有技術創新驅動。
他說,傳統汽車工業領域的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技術,和國外相比大陸技術落後可能有100多年,但在電動汽車領域,即使和跨國巨頭之間,電動汽車領域的核新技術就是電池,差距並不明顯。
而汽電技術正是台灣產業的長項,台經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譚瑾瑜指出,台灣提出「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政策,且推動生產力4.0,與大陸目前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有異曲同工之妙。她認為,兩岸合作發展「產業創新與連結」,謀求兩岸供應鏈整合共同參與全球供應鏈的方式,更可以創造雙贏。
此外,綠色環保的低碳能源革命,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核心。
相較「十二五」單位GDP能耗下降16%,年均3.4%的目標,「十三五」規劃更訂出具體策略,發展「迴圈經濟」(意指循環經濟),加強對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並鎖定中東部地區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也針對大氣汙染防治,進行重點地區氣化工程。
「十三五」以清潔、低碳、高效為綠色環保目標,將鼓勵生產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費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等進程。
國際氣候組織指出,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排碳量超過全球總量的20%,但「十三五」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煤,將會引領全球清潔能源革命。
根據台經院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最新研究指出,因應大陸「十三五」規劃,台灣在產業上的調整布局,製造業必須往更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而產值占比較大的服務業則必須以較快速度發展;在國際化連結上,則是要加大市場開放以引進先進技術,以及主動走出去、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開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