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味中奔跑的小男孩」—斗大的標題,登上報紙媒體社會新聞版面,新聞如此報導︰台中警方臨檢「三百暢飲店」,意外發現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在一堆穿著薄紗的女侍群裡奔跑嬉戲。
「要是有人照顧他,我又何必把孩子帶到酒店來?」原來小男孩的媽媽是個單親母親,同時也是這家酒店的服務生;上班時間是晚上九點到凌晨五點,她既沒錢找人照顧孩子也沒時間陪他,只好把兒子帶到酒店一起「上班」。
單親媽媽現在煩惱的是,被警察查到了兒子,她就犯了「未成年不得出入妨害身心場所」的法令,不但要被罰鍰,兒子今後也不能再來酒店陪媽媽「上班」了。將來,我要找誰來照顧兒子?又要花多少錢?…。
隔天又有位單親媽媽躍上社會版面︰在髮廊擔任髮型設計師的少婦,十七年前未婚生子,她獨自撫養兒子長大;還在讀高中、正逢青春期的兒子,竟與媽媽店裡另一位大他八歲的設計師談起「姐弟戀」,單親媽媽極力勸阻兒子不成,兒子乾脆與女方從北部私奔到台中築起愛巢同居。單親媽媽眼看喚不回兒子的心,竟一時衝動燒炭想「死諫」兒子;,還好案發時刻鄰居驚覺,及時救回一命。
從這二則新聞可以窺見,兒女的教養問題和生活經濟壓力,絕對是許多單親家庭難以迴避的兩大困境。
★「傳統的家」,模樣已在驟變、換裝?
根據內政部對台灣、金馬澎湖地區離婚夫婦的統計數據: 2012 年全年夫妻離婚對數計5 萬5,835 對,平均每天離婚對數約為152 對; 2013 年則提升為5 萬7,824 對,離婚率為2.6%,天天有160 對原本山盟海誓「白頭偕老」的鴛鴦,「一拍兩散」鬧分手。
在這些數字背後所顯示的是︰每年近六萬對曾經兩情繾綣、山盟海誓的男女,在走過紅毯的另一端後,正式說「拜拜」了;而這一「拆夥」,很可能造成數萬個孩子暫時或長久地變成單親子女。
單親孩子的產生,絕不止於父母雙親離婚所造成,有的是由於父母分居、喪偶或未婚生子所形成。
早在1993 年,聯合國即提出「國際家庭年宣言」,強調對來自不同族群、不同社會、不同類型、不屬於「傳統家庭」組合的尊重和關懷。
在台灣,離婚率始終居高不下,甚至早在多年前已打敗日本、韓國,台灣夫妻的離婚率已躍升成為亞洲第一;不知何年何時,台灣的不少家庭也會出現好萊塢般的寫實對白?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中輟生高度集中在弱勢家庭,尤其來自單親家庭的中輟生就占了58.3%,其中新移民之子或出自隔代教養家庭的比率也明顯在增加。
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班勒特早在多年前就對全美兩億多人提出警訊:「傳統家庭的瓦解,將是美國社會當前最大的危機;東方民族強調的家庭倫理,實在值得我們學習。」顯然當初美國前教育部長所極力頌揚的東方家庭倫理,依照現在台灣的情況看來,似乎反倒是讓歷史悠久,向來強調家庭倫理的東方人感到難堪了。
此外班勒待也有提到,過去三十年裡(1970 到2000 年)美國暴力犯罪增加了57%,離婚率增加了3.3%,非婚生子的比率更提高到4.5%。愈來愈高的離婚率和非婚生育率,驅使美國的家庭結構由傳統保守而分崩離析,由單一而走向多元。
威廉的全美追蹤調查顯示,單親家庭兒童的感情障礙與行為偏差率,竟然是正常雙親家庭兒童的2.5 到3.5 倍;生活在繼親家庭的兒童,被毆打或性侵的比率更是一般家庭兒童的40 倍。
以上雖然是美國的數據和家庭狀況,但縱使是「他山之石」,不也可以「攻錯」借鑑嗎?比照美國過往曾經出現的情形,現在台灣的家庭正在進行所發生的驟變情況,確實不得不令人感到憂心。
★單親父母的苦,有誰知?
對來自單親家庭的兒童、青少年,絕不可以予以「污名」標籤化;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愛與關懷、尊重和鼓勵。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0 年最新的統計,台灣地區單親家庭的戶數已高達32 萬4,846 戶;換言之,每十個未成年兒童、青少年,就有一個是來自單親家庭。
台灣兒童福利聯盟針對所服務的單親家庭,在2013 年,曾做了一份「弱勢單親家庭生活現況調查」,發現單親家庭面臨的三大生活壓力分別是:經濟收入(84.7%)、子女教養(79.6%)和心理調適的問題(46.6%)。
最大的生活壓力還是來自經濟的壓力。46.3% 的單親家庭每月收入往往低於基本工資,近六成背負債務要還,七成入不敷出。
在單親家長的五大生活煩惱裡,子女的行為和管教問題就至少占了兩成;如何面對孩子和外在眼光、閒言閒語的心理調適問題,也是單親家長的重大壓力源,甚至有近九成的單親家長對孩子心懷愧疚感,七成表示因為單親的身分而刻意減少與親友的往來。值得玩味的是單親爸爸(81.8%)比單親媽媽(65.6%)更在意外界的眼光。
★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影響
爸爸媽媽不再相愛,必定會對子女造成影響,有些孩子能很快適應,有些則久久無法適應爸爸媽媽離異的事實;有的孩子剛開始表現「乖巧、懂事」似乎頗能適應,但過不久卻又顯現出一些後續延遲有負面情緒爆發。讓人擔心的是,許多年幼而父母離異的孩子,常會把爸爸媽媽的離異歸咎於自己,認為爸爸媽媽因為他表現不乖、不夠好,所以分開了;或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所以才分開。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單親的孩子在人格發展上常會有以下四項特徵:對人缺乏信任感、常覺得沒有安全感、人際關係較冷漠,以及因為單親父母扮演雙重角色而可能產生偏差的性別角色認同。
爸爸媽媽的離異,對孩子其實也會有些正面的影響:如在性格方面會比同齡的孩子更趨向獨立、成熟。從優勢的觀點來看,單親家庭遭逢的困厄,有時反而強化了單親孩子謀求生存的能力。
★健康、智慧、永不放棄
健康、智慧、永不放棄自己,是我對所有單親孩子的祝福;爸爸媽媽成年人的複雜情欲,就讓它隨風而去吧。
揮灑人生的主權是屬於自己的,大可不必延續爸爸媽媽負面的情緒,更不要複刻父母無謂的愛恨情仇。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縱使,往事如煙或往事不曾灰飛煙滅,親愛的孩子:唯有你的勇敢堅強,才有迎向美麗人生的可能呀。
~以上資料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陳美儒◎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