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展孩子的體適能力,不但能為寶寶打造健康體質,也能促進孩子各方面的身心發展,爸爸媽媽與寶貝一起動手動腳,讓體適能的家庭活動計畫增加彼此的體能,也為親子關係大大加分。 早期社會因為環境與空間較單純,且馬路上車輛不多,孩子多半能在自家巷口或門前跑跳、遊戲,無論是躲避球、木頭人、跳格子、盪鞦韆或蹺蹺板,少了3C用品的誘惑,肢體的活動量比現代小孩增加許多,但落後動作發展指標的幼兒比例卻較低,推論其中原因,與幼兒體適能力的發展應有很大的關係。 體適能力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師賴冠宇表示,幼兒體適能泛指身體適應生活、動態環境(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主要包含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與適當的身體組成比例,但其他如:速度、爆發力、靈活性、平衡力、協調能力等,也常是幼兒體適能中重要的培養項目。良好的體適能力不但幫助孩子對於任何學習有較佳的效率、耐力與體力,健康狀況也比較好,且不容易生病,此外,對幼兒而言,充分的活動與提升體能,不但幫助全身肌肉的發展,同時也帶給大腦各部位充分的刺激,進而影響孩子在情緒、生活適應以及感覺統合能力的正面發展;然而,由於都市環境的限制與3C用品的普及,孩子沒有足夠的空間跑跳,加上家長又過度保護的情況下,動得不夠,逐漸讓孩子因為體適能力的不足而出現發展延遲、感覺統合能力不佳、不易專心或容易疲勞等症狀。 心肺適能 良好的心肺功能可為身體各個組織帶來足夠的氧氣量,讓腦部與身體都能有效率的運作,並可幫助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心肺適能又稱為心肺耐力,幾乎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關鍵指標,日常活動如:走路、騎車、跑步、游泳或其他有氧運動等,都是訓練心肺適能的良好運動,可做為孩子培養體力的方法,讓他在從事各項活動時比較不容易感覺疲累,不過賴冠宇治療師提醒爸媽,要培養孩子的體適能,必須以循序漸進的方法,不強迫、不嚴格要求,並依孩子的需求彈性調整活動強度,才能達到讓孩子樂於持續的目的。 【完整內容請見2016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本文由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