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育成魚苗養殖公司總經理吳佳恩經三年多來研究,成功繁殖金錢魚魚苗,還能隨心所欲地繁育單性金錢魚苗,「要公的就有公的、要母的就有母的」,大幅改變金錢魚的養殖技術。
金錢魚在台灣,又名「變身苦」,因喜食魚塭內青苔,在本省中南部,常被當成工作魚,可取代虱目魚,在文蛤養殖池內放養。金錢魚每斤36至40元人民幣,是高級餐廳的食材,因魚身會隨環境變色,所以也會被當成觀賞魚。
金錢魚苗以往只能從大海捕撈,每尾約3毛錢,即使突破人工育苗技術,金錢魚是公母異體,但雌雄個體差異較大。雌性個體比雄性個體大兩倍以上。開展單性苗種培養,實現全雌苗種培育與養殖,將大幅提高養殖成效,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他表示,2013年起開始對金錢魚苗培育研究,先篩選金錢魚四大種群,魚苗長大後,選出生長速度較快的青背大斑,做為繁育魚種,進行交配培植,生出下一代魚苗後,再進行單性培育,前後共需要四年。
他說,雄性金錢魚由於個體較小,顏色鮮豔,適合做為觀賞魚;而母魚長得快,適合做食用魚。但在生長早期,很難掌握性別。目前可結合環境因數,或外源性類固醇激素的輔助作用,改變性別,「要公的有公的,要母的有母的」,可針對性別養殖,將經濟價值發揮到最大。
他表示,在育苗的人工培育中,要不眠不休觀察,記錄控制激素與溫度的改變,他曾三天三夜沒睡覺,常在實驗室過夜,就是要掌握每個步驟與細節。
從技術研究到魚苗上市,預估約需四年,目前已到第三年,孵化的魚苗預定明年就可大量上市,將打破金錢魚苗,只能從海洋撈捕的現狀,加上性別可掌握,對金錢魚養殖市場將有重大影響。
廣東海洋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單位也與育成魚苗養殖公司合作簽訂研究實驗基地,共同開展金錢魚等學術研究,並取得顯著的研究成果。目前珠海育成魚苗養殖公司被評為珠海市2017年十大農業示範基地。
吳佳恩13歲開始從事水產養殖工作,2008年隨父親吳志憲到珠海,從事魚苗養殖工作,家中開設的育成魚苗養殖公司,2012年成功孵化黃鰭鯛魚苗,是廣東省的首例,這次金錢魚苗的人工繁殖成功,則是中國大陸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