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晃、單手抱…恐傷害大腦!1歲以下寶寶 這樣抱最安全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504 採訪撰文/戴筠 前段時間一名新手爸爸因為照顧不周,連續3次把4個月大的孩子摔落地面,導致寶寶傷重身亡,讓人不勝唏噓。對於第一次當爸媽的人來說,「抱小孩」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大部分菜鳥爸媽在抱孩子的時候都會戰戰兢兢,就怕傷到寶寶嬌嫩脆弱的身體。1歲以下的小小孩到底要怎麼抱才安全?有哪些錯誤習慣可能會讓孩子或自己受傷? 搖晃、抱太久…都可能讓北鼻受傷 振興醫院嬰兒室副護理長林秀真表示,新手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寶寶抱起來左右搖晃」。有人一聽到寶寶發出一點聲響就衝過去把寶寶抱起來開始左右搖晃,殊不知這種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脆弱的大腦組織。如果抱的姿勢不對,寶寶其他肢體部位也可能會受傷。 還有人習慣長時間把孩子抱在身上,喝奶抱、睡覺抱,就連拍嗝完也要抱。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大腦與骨骼成長,阻礙粗動作、細動作的發展,也會降低孩子的睡眠品質。 此外,有些年輕媽媽喜歡把小孩當「時尚配件」,時常一手抱寶寶、一手拿飲料或包包,殊不知小嬰兒「頭重脖子軟」,若沒有外力幫忙支撐頭部,脖頸和腰椎很容易受傷。 確保安全 抱前應洗手、剪指甲 林秀真指出,抱寶寶前應該將指甲剪短並拿下手表、戒指、手鍊等配件,以免刮傷或刺傷寶寶細嫩的皮膚。有做美甲貼鑽或鑲環的媽咪應卸下美甲飾品,以免寶寶不小心吞入造成異物哽塞。為了防止寶寶感染大人手上的病菌,也應該將手徹底洗淨再抱寶寶。如果手太冰、剛碰過冷水,必須將手搓熱再碰寶寶,以免寶寶突然被嚇到。 錯誤抱姿 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脖頸歪斜 小嬰兒頸部肌肉尚未發育成熟,抱的時候若沒有給予固定或支撐,很容易往一邊歪斜。脖頸歪斜通常發生在單手抱的狀態,此時寶寶的頭部未獲支撐,脖子便會偏離身體中心。 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頭部較柔軟、脆弱,脖頸又比較無力,若沒有妥善支撐,左右或上下搖晃過於劇烈,顱內組織有可能被撞擊、壓迫造成硬腦膜下血腫、蜘蛛膜下出血;腦部損傷也會讓寶寶出現失明、癱瘓、抽搐或痙攣的風險。 錯誤抱姿 對大人有什麼影響? 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 抱小孩時,常需要用虎口和手腕支撐寶寶頭頸或腋下,若施力不當,長期下來會造成小肌肉群的疲勞,大拇指底端的掌根肌腱可能會因為沾黏而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形成所謂的「媽媽手」。 肩頸痠痛 許多人在餵母乳或從床上抱起寶寶時會將脖頸前傾,頸椎過度前傾會拉扯周遭肌肉,造成肩頸兩側斜方肌痠痛、僵硬,若沒有適當放鬆,很容易產生肩頸痠痛的毛病。 姿勢型脊椎側彎 照顧小孩時,常需要把寶寶從床上、地上或沙發上抱起來,頻繁彎腰很容易拉傷肌肉或韌帶造成椎間盤凸出,當椎間盤持續凸出壓迫到神經,就有可能產生姿勢型脊椎側彎或下肢痠麻無力的症狀。 孩子哭鬧不安 怎麼抱才能安撫? 3個月以下的寶寶常會因為脹氣、腸絞痛而哭鬧,此時可以利用幾種不同的抱姿來安撫寶寶: 安撫抱法1 坐在椅子上,伸出一隻手讓寶寶身體朝下趴在上面,將寶寶的頭靠在手肘內側,用手掌固定身體及鼠蹊部,另一手輕輕按摩寶寶的背部。 安撫抱法2 讓寶寶靠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背部貼緊自己的腹部,再從兩側環抱,雙手一上一下輕輕按壓寶寶的腹部。 安撫抱法3 將寶寶抱起面對面靠在胸前,一手固定頭頸、一手托住背臀,喉嚨貼著寶寶頭部,低聲輕唱兒歌或寶寶喜歡的歌曲。 搖睡、摟睡 恐讓寶寶腦出血、窒息 林秀真提醒,很多父母在哄睡寶寶時都會習慣用搖晃的方式讓孩子進入夢鄉,但孩子的大腦就像豆腐一樣脆弱,如果沒有控制好力道、搖晃幅度太大、時間太長,就會產生顱內出血、腦下血腫等問題。哄睡時可以將寶寶抱在懷中,但應避免搖晃寶寶的身體。 另外,有些父母喜歡把孩子摟在胸前睡覺,這種姿勢看似親密,卻潛藏相當大的危險。寶寶有可能因為呼吸空間不足缺氧影響身體發育;也可能在睡眠過程中因為被毯或衣服皺摺不小心蓋住口鼻造成窒息;更重要的是,寶寶一旦習慣在爸媽懷裡睡覺,久而久之就會過度依賴父母,變得特別敏感及缺乏安全感,只要父母一離開身邊就會大聲哭鬧。無論多麼疼愛寶寶,最好還是遵守「同房不同床」的原則才不會造成遺憾。 隨時放鬆肌肉 對自己有信心 菜鳥爸媽在剛開始學習抱小孩時,常會因為過度緊張而肌肉僵硬,這樣不僅無法抱好小孩,孩子也會間接感染父母緊張的情緒。提醒爸比媽咪,凡事都有第一次,抱寶寶時應該充分放鬆肌肉並對自己有信心。初期如果因為太緊張而肩頸痠痛,可以適時幫彼此按摩。讓你的懷抱成為北鼻安心倚靠的港灣。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10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