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為什麼活不到自然壽限?
● 原因 3 :人的消化功能發生改變
人活不到自然壽限,和消化功能的改變是有關的。人和動物相比,人的消化功能現在處在一種極度萎縮的狀態,比如動物可以吞食食物,而人現在的吞食能力已經很弱了,這極易導致現代人的一些所謂「代謝病」(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中醫一向以脾胃為本,在過去的道教醫學裡,是用吃丹藥的方法,來增強人的消化功能。
◇ 清淡飲食增強消化力
現在我建議大家,只要好好吃飯就可以,不過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因為我們講過,人之所以活下來,是靠每天調一點點元氣,而調元氣的東西是鹽,如果人吃得很鹹,就會過多地調動元氣,過猶不及。如果保持清淡,又能夠合理得宜地去吃,對消化系統就很好。
比如春天的時候,一定要多吃主食。如果家裡有老人,而且有老病根,一般不能讓他們吃新糧食,因為新糧食生機太旺,容易把老人的老病勾出來,老人最好吃陳糧。夏天的時候不吃冷飲,多吃一些溫熱的東西,秋天可以吃一些醬類,冬天可以略微飲一些酒,這些對我們的消化功能都非常有益。
● 原因 4 :人的循環功能發生改變
人的循環功能的改變,也使人活不到自然的壽限。如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很難去感受什麼叫春夏秋冬,比如夏天用空調、冬天有暖氣,人的微循環系統,就會慢慢變得薄弱,會越來越不適應外面的氣候。這也會造成人體的一些變化,比如說心血管會極容易硬化,以至於縮短壽命。
● 原因 5 :情志因素
人是有情志的動物,人的情緒變化多端,也會造成人活不到自然的壽限。有人會「大戚而亡」,有的人經常情緒陰晴不定。過去認為只有大人會有情志,其實現在很多小孩子,也會有情志、心理問題,比如會有過度壓抑的問題,這都是由於欲望所造成的。
就是以上五種因素,造成人現在很難活到天年(自然壽限)。
★ 嵇康的「養生五難」
中國古代一再強調,「養生」實際上是很難的一件事,難在哪裡呢?嵇康寫過《養生論》,他曾經提出養生有五個難處:
● 1. 名利不滅
如果人對名利的欲望不消除,要想養生,難上加難。因為欲望總在那裡調著人的元氣,這樣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很多老人說,現在利也不要了,名也不要了,就可以養生了。但是他肯定還有一點想要,就是希望別人說他好。
我們每個人現在都有這個迷思:覺得做什麼事,都要得到大家的肯定。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眾口難調。
如果這個想法也去掉的話,人就沒煩惱,這樣才能夠養生。如果一個人總想著「我做這件事,讓這個人不高興,讓那個人不高興」,那日子就很難過了,別說養生,連自己的生活都不可能好好過。
● 2 . 喜怒不除
如果人不能合理地控制喜怒,就會很有問題。中國文化不是說讓人不喜不怒,「喜怒不形於色」這種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人會喜怒形於色也不見得是壞事,只要不過度、懂得節制就好。一個人不可以總讓自己處在發怒的狀態,或憂鬱、恐懼的狀態,這需要大家有意識地去克制。
● 3 . 聲色不去
人活著是需要一些享樂的,但是享樂要透過讀一些書、培養一些情趣來獲得,而不能靠縱情聲色,這種東西會造成人的很多疾病。比如「伐欲」,就像斧頭一樣會削伐人的壽命。
● 4 . 滋味不絕
所謂「滋味不絕」,表面上是指人好吃、好逸惡勞,實際上還是指欲望—總想吃的欲望。其實我們會發現再好吃的東西,到最後人也可能會忘記,當人得到滿足以後,他肯定會把這個欲望忘掉。
窮苦人在最餓的時候所吃的東西,他可能會記住。但是享樂的時候,人對能夠吃到的美味,都不會留下很強烈的記憶。過分地滿足自己的欲望,會對身體造成某種損傷。
比如過去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又餓又累時吃到農民進獻的粗食窩窩頭,彷彿人間美味。等到回宮後,對御廚作的精緻窩窩頭,就覺得沒有當時吃到的好吃。
● 5 . 神慮轉發
「神慮轉發」,就是指這個人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中醫認為,人「多思則神怠」,想得多了,人的心神會疲憊;「多念則神散」,念頭太多的話,人的神明就會散失;「多欲則損志」,如果人欲望太多,會對腎精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多事則形疲」,如果不管大事小事,一定親力親為的話,人的形體就會受到傷害;「多語則氣喪」,如果說得太多,就會使人的氣機混亂。像這些都是「神慮轉發」。
人如果拼命運轉自己的頭腦,就會傷五臟之神明。「多怒則百脈不定,而多惡則憔悴無歡。」「多惡」是什麼意思?就是什麼東西都討厭,如果這樣,人會慢慢地沒有生活快樂的感覺。
~以上資料摘自 →★看更多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