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陳伯伯平日三餐定時、清淡,也有日行5千步散步習慣,有遺傳性三高問題, BMI指數高達30,但一直規律用藥控制。五年前因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在美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塗藥支架,術後雖配合用藥控制,但日常走路、爬樓梯仍會喘,生活大為不便,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輾轉得知「心臟震波治療(CSWT)」,有助促進心臟血管增生,於是接受治療,治療後生活功能大為進步,不僅可中氣十足暢遊台灣風景名勝,還從日行5千步大幅進步至1萬5千步。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死亡率依舊穩佔第2名,每年奪走近2萬條寶貴性命。
頑固性心絞痛治療新選擇
當有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性病變或心臟衰竭病人,除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若現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目前經國內外醫學實證有效的新型態「心臟震波治療」不失為病人另一種治療新選擇。
一般說來,心臟缺血缺氧症狀有以下八種,病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其中幾種症狀:
1.胸悶、胸痛、胸口重物壓迫感(可能合併輻射痛)
2.喘、呼吸困難、呼吸急促
3.冒冷汗
4.心悸、心律不整
5.頭暈、暈眩
6.疲倦、倦怠無力
7.噁心、嘔吐
8.中氣不順
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而根據全世界文獻統計,仍有1/10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
依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69%,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心臟震波治療提供病人另一項選擇。
震波治療原理
震波治療由來已久,應用在臨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如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此外,近十幾年發展的心臟震波治療為一種非侵入性且安全無併發症的治療,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病人。
應用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下,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範圍加大,微細血管再生,改善心臟缺血問題,同時刺激因心臟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喚醒,改善心臟功能,因而改善病人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好似替心臟做完一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
心臟震波治療由醫師親自執行,技術難度較高,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有3次治療,總共9次治療,每次治療約30至60分鐘,每個療程間隔約一個月。目前全台灣僅少數醫學中心提供此類治療模式,但健保不給付,病人需自費,約二十萬左右。
誰適合做心臟震波治療
心臟震波治療適合的對象包括:(1)患者有心絞痛、心肌缺氧現象,但拒絕或不適合心導管介入治療或繞道手術者,(2)已有藥物治療或經心導管支架置放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但仍有心絞痛症狀者,(3)經由多次心導管介入治療,但效果反應不佳者,(4)嚴重冠狀動脈狹窄的瀰漫性血管病變,預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效果不佳者,常見於慢性腎衰竭/洗腎或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5)缺血性心肌病變所引起的心臟衰竭者。
不適合使用此種治療對象則包括:(1)心肌梗塞處於急性期的病人,(2)震波治療是穿過肺到達心臟,若有嚴重肺氣腫或間質性肺病,會使療效大打折扣,或導致心臟超音波影像嚴重不清楚者,(3)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功能不佳,在心臟腔室內有血栓者,怕震波治療使血塊竄流到腦部造成腦中風,(4)病人曾接受心臟節律器置放或金屬人工瓣膜置放,影響震波治療位置者,(5)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膜炎者,(6)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衰竭,致預期餘命小於半年至一年,(7)孕婦。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