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車不禮讓行人新法挨轟太嚴苛 交長急喊卡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3/06/23 第82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汽機車不禮讓行人新法挨轟太嚴苛 交長急喊卡
記者周湘芸、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修法提高未停讓行人罰鍰。配合新法六月卅日上路,警政署在前天公布配合執法原則,行人只要踏上斑馬線,不論遠近,車輛都須停讓,違者最高開罰六千元,還要接受道安講習。但標準一出,引發民眾反彈,質疑標準太過嚴苛,行人地獄恐成行車地獄。交通部長王國材昨緊急喊卡,將於下周針對執法原則再討論,希望配合六月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上路實施。

交長坦言執法方案不合理

王國材坦言,執法方案過於嚴苛、不太合理,且影響車流順暢甚鉅,前晚與內政部長林右昌、警政署長黃明昭討論後,決定暫緩實施,下周一會再針對保護行人執法依據進行討論。

現行未停讓行人執法標準為車輛與行人間隔約三公尺須停讓,但距離界定常出現模糊地帶,配合道交條例修正,提高不禮讓行人罰則,警政署也擬定新的執法標準,斑馬線上不論距離行人遠近,車輛皆須停讓。前天公布後卻引發民眾論戰,不僅駕駛認為過於嚴格,痛批政府「搶錢搶瘋」,就連行人路權團體也認為矯枉過正。

修改朝分隔島、線做區隔

王國材昨表示,此為警政署與交通部討論的執法方案之一,但確實過於嚴格。他表示,過去執法是以行人距離車輛三公尺內須停讓,後來發現很多車輛開很快,距離四、五公尺還是很危險,希望標準嚴格一點。不過斑馬線有分為「近端」跟「遠端」,若在較寬馬路,要求遠端有行人踏入,就要停讓不太合理,初步修改方向可能會以「中央分隔島」或「中央分隔線」區隔範圍,討論執法空間。

交通部路政司長林福山表示,初步規畫會以斑馬線長短做區分,達一定寬度且有號誌的路口,以中央分隔島或中央分隔線區隔,行人進入距離車輛較近的「近端」範圍就須停讓;但針對小路口或無明顯號誌等路口,則仍以行人踏入斑馬線就須停讓為標準。

對於禮讓行人執法標準朝令夕改,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說,互相尊重的交通禮讓文化,需要空間與時間,而不是一下子嚴格執法。如今為了禮讓文化而建立的法規,卻因規則訂得太僵化,反而引發駕駛、行人對立,交通效率也受到很大影響。

 
TOP
專題
綠委憂衝擊選情 禮讓行人新規24小時變卦
記者周湘芸、廖炳棋、林縉明/台北聯合報
警政署祭出執法新規,行人只要踏上斑馬線,無論遠近都需停讓,引發爭議。事實上,該方案為交通部及警政署今年四月開會所達成的共識,不料前天發布後,民怨炸鍋,民進黨立委更憂心會衝擊明年立委與總統選舉,才會在廿四小時內急轉彎踩剎車。

由於台灣屢遭批評是行人地獄,交通部四月會同內政部、警政署開會研議改善,當時會中認為,駕駛不停讓通行取締有模糊空間,一旦釀事故,駕駛肇責還是比較高,決定嚴格取締。

相關人士指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執法標準原本就是由警政署提出,先前有立委希望交通部幫忙檢視合宜性,交通及警政兩單位在四月中下旬開會討論。警政署當時表示,過去距離三公尺定義常有模糊地帶,加上車輛、行人同時移動難以界定距離,應有更明確的標準方便執法,因此提出一旦行人踏上斑馬線就須停讓方案,交通部基於保護行人為優先原則便同意。

未料,前天警政署公布最新的執法標準,網路一片罵聲,壓力也全湧向交通部。

王國材坦言,先前交通部路政司與警政署開會時,路政司確實未提出意見,不過警政署前天發布後,接獲通報反映不少民眾對執法標準有意見,前晚聯繫內政部長林右昌、警政署長黃明昭討論,林右昌也認為太過嚴格,同意暫緩,重新調整。

外界也好奇,政策會一夕大轉彎,是否是來自府院的關心?王國材否認並強調決定暫緩實施純粹是他的專業判斷,「不要想太多」。不過,有官警說,四月至今若覺不妥,參與此事的各單位,其實有很多時間與機會提議修正,如今民意大反彈,氛圍卻好像變成警政署政策遭打臉,形同警政署扛責,難免會讓警方感到不是滋味。

警政署公布執法標準後,不少執政黨立委都接到民眾抱怨,一名民進黨立委私下就說,原本方案根本窒礙難行,尤其是都會區尖峰時段,此舉恐怕會讓尖峰時段塞車情況更惡化,引發民怨,甚至衝擊明年總統跟立委選舉,交通部做出政策調整,也讓他們鬆了一口氣。

 
TOP
冷眼集/禮讓行人決策粗糙 交部專業何在?
本報記者周湘芸、邱瓊玉聯合報
我國交通死傷數據居高不下,道安政策失靈,導致民怨沸騰,各單位去年起陸續推出相應對策,不過時隔半年,仍未見明顯成效,各地行人事故仍層出不窮。交通部急補破網,修法提高不禮讓行人的罰則,但執法標準交由警政署訂定,相關道路工程配套也未跟上,不禁讓人質疑交通部的專業何在?

為強化行人環境,交通部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到了執法界定卻又交給警政署,同一個議題,不同單位各自為政。對於如何改善交通環境,交通部更是完全沒有中心思想可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先前有立委稱檢舉魔人太多,交通部就修法限縮民眾交通檢舉項目;實施沒多久,又因被批行人地獄,交通部再修法放寬檢舉項目,風向怎麼吹就往哪裡倒,讓民粹凌駕在專業之上,難怪行人地獄惡名難以被洗刷。

對於政策一夕轉彎,交通部長王國材否認有來自高層的關切,稱是來自他的專業判斷。但諷刺的是,強化執法的標準早在兩個多月前就由交通部及警政署開會達成共識,當時交通部對於警政署的提案「沒意見」,如今看到民怨沸騰,交通部瞬間又展現「專業判斷」決定暫緩,令人不禁想問,兩個多月前,交通部的專業去哪了呢?這項政策不論是決定「做」與「不做」,都是非常粗糙的決策品質。

翻轉交通環境要靠工程、教育、執法多管齊下,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路權團體,都長年疾呼應優先改善道路工程,但上從中央,下到地方,改善進度牛步。尤其交通部更是長期怠忽自身責任,從不肯好好地全面檢視現行交通道路環境,永遠只想透過嚴刑峻法解決問題,這種鋸箭法的做法與行政怠惰,當然不可能對症下藥,也注定台灣永遠走不出行人地獄。

 
TOP
基層警:停讓行人新政策不可行
記者廖炳棋、李隆揆、蕭雅娟、曾伯聯合報
交通部長王國材昨天宣布「車不禮讓行人執法標準」要重新討論,有交通警察認為,現行法規加強規範車輛行經路口應停讓行人,已出現路口無法淨空現象。尤其轉彎車為停讓行人,等行人通行後,行車號誌早變紅燈,導致轉彎車道壅塞,影響行車順暢,民怨不少,罵聲一片。

另有交警指出,試想嚴格的新規定,汽機車順向行駛,但行人穿越道對面走過來,所有車輛都需停禮讓,必影響交通秩序,造成都會市區大塞車。

不少基層員警坦言,此政策「完全不可行」,保障行人安全是必要的,但道路交通規則是「行人」和「駕駛人」都應遵守,在強調駕駛人依規定行車同時,行人也應依指示或號誌迅速通過。也有基層員警說,幸好交通部臨時喊停,不然警察「不被罵死才怪」。

據統計,五月一日至卅一日,各警察機關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計兩萬一一五二件,較去年同期增加一萬七五○二件。

 
TOP
「執法、道安政策非兒戲」 路權團體:政策急轉造成對立
記者葉冠妤、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斑馬線上只有人,駕駛全停讓的執法措施,不僅讓駕駛人叫苦連天,憂心車流會因此大打結,路權團體也認為,執法及道安政策並非兒戲,主管機關在缺乏配套下,用試水溫的方式推出政策,民意反彈又急轉彎,不僅有失政府威信,更造成警民衝突,駕駛與行人對立;靖娟基金會則說,台灣停讓的概念還不夠普及,交通部應加強宣導。

網紅Cheap過去長期關注行人路權等交通議題,先前曾與路權團體在多個縣市舉辦「行人安全大富翁串連快閃活動」,訴求終結行人地獄。對於未禮讓行人的執法標準,他直言,交通三E(工程、教育、執法)擺在最前面的是工程,包括行穿線退縮、人行道外推、行人庇護島等,都還沒做,就矯枉過正,想用執法手段改善行人環境,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則說,過去發生車禍,都是因為駕駛人「西瓜切」,沒看到行人才造成傷害,行人畢竟是弱勢,必須確立行人會被駕駛看見這件事才是最重要。

林月琴表示,台灣在第一階段應確保行人走在斑馬線上時,無論車輛是右轉還左轉,都有足夠視野可以看到行人,像是德國考駕照時規定駕駛起步時一定要左右擺動頭,確認周遭環境,但台灣停讓的概念還不普及。第二階段才是如何引導行人快速穿越斑馬線,行人也有保護自己的責任。車輛、行人兩邊都必須被教育,交通部應加強宣導。

 
TOP
「避免造成交通惡性循環」 駕駛:應思考人流、車流分時
記者張曼蘋、余采瀅/連線報導聯合報
警政署提出只要斑馬線有行人,不論遠近都要停讓,挨轟太嚴格;駕駛人叫苦直呼「現在是要變成行車地獄了嗎?」批評禮讓政策思慮不周全,最終將惡性循環。

新北市板橋的許姓上班族表示,政府想要甩掉行人地獄的汙名,但行人在遠端踏上斑馬線,近端的車輛就要停讓,這不是很奇怪嗎?這造成車輛停等時間,後方交通大打結,而且行人若一個接一個慢慢走,車輛可能要等二到三輪綠燈才過得了,變成交通的惡性循環。

吳姓駕駛認為,保護行人當然一定要禮讓,政府應該思考人流、車流「分時」,像是從交通號誌著手,甚至也該搭配從小教育的養成,政府硬要強力執法,卻沒有配套措施,車流只會大打結。

蔡姓計程車駕駛表示,科技執法罰的都是開車的駕駛,很多行人完全沒在看路況,一堆車急著要過,都只能「目送」他邊玩手機邊走,導致後面交通堵塞;甚至在禮讓過程,可能還會被車上的乘客誤會是要多等跳表時間,「可以請政府多想想我們嗎?駕駛真的很難為。」

開計程車卅多年的陳姓司機表示,車頭距斑馬線上的行人三公尺仍太寬,在小路口根本難保持距離,他認為只要車子不要壓到斑馬線即可。

王姓計程車司機抱怨,取締規定變來變去,一下子要距行人三公尺,一下又說不論遠近,讓駕駛無所適從;建議行人過馬路應該學日本人舉手,讓駕駛明確看到行人,否則行人動向不明,駕駛會很苦惱。

 
TOP
「不該只為執法方便考量」 專家:改善道路工程降低行人死傷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聯合報
汽機車未停讓行人到底怎麼罰,引發各界討論。專家認為,警政署前天公布的執法新原則,爭議點在於行人穿越距離過長,可能導致塞車或停等時間長,但其實可靠道路工程設計改善,包括號誌行人早開、縮短斑馬線距離等,政府在道路工程改善還是做得太慢,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表示,過長的斑馬線不僅對行人不友善,也對車輛吃虧,更讓執法者尷尬,光仰賴執法手段要年降一定比例死傷其實很困難。

他舉例,道路工程方面,可透過道路瘦身、路口緣石突出等設計,縮短行穿線距離,提高行人識別度,或利用庇護島分割過長的行穿線。在號誌方面可利用行人早開、早閉時相區隔行人及車輛通行時間。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系教授邱裕鈞指出,行人一踏上斑馬線,就要車輛全面停讓,這樣的標準確實太嚴格,台灣路型多元、路寬大不同,駕駛在過寬的斑馬線未必看得清楚另一端行人,不該單為了執法方便考量,即便全面規範也應有配套。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也說,過去台灣交通觀念是效率大於安全,現在要翻轉為安全大於效率勢必會有陣痛期。用嚴格的執法標準雖有助養成駕駛人習慣,實務上還是可透過道路設計降低對效率影響,如調整車道、避免轉彎與直進共用車道在停等行人時,影響整體車流回堵。

 
TOP
話題
疫後醫護人力荒 病房一床難求
記者陳雨鑫、林琮恩、鄒尚謙、邱宜聯合報
六月上旬北部各大醫院急診壅塞,內科病房一床難求,非緊急手術被迫延後執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就醫噩夢,疫後持續上演,病床緊縮影響癌症病友化療計畫,至少得等兩周才有機會住院治療。無床可用背後最大的原因是「照顧人力不足」,專家預言,疫後醫護人力減少,若再加上少子化風暴,未來關床、關門診將成常態,以後看診、住院恐成難事。

「沒想到疫情之後,等床的時間更長。」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關懷中心主任游懿群說,疫情前,癌友化療計畫因防疫措施嚴苛受到限制,沒辦法在預期時間入院治療,得等一周左右,但近期不知是癌症患者回籠,還是照顧人力不足,開不出床,原以為疫情後不用等,現在等三、四天算快,等一到二周是常態,有些患者急著治療,最後靠「鈔」能力,自費住院就醫。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目前新冠、流感、腸病毒疫情不至於讓急診塞爆,主要是內科病房、醫護人力不足,病房被迫降載收治。病床數不足,立即被反應的就是急診,以台大醫院為例,今年一到四月急診壅塞率節節高升,四月時,四成四患者需等待廿四小時才有床,二成五患者則需等候超過四十八小時。

據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統計,目前領有護理師執照人數約卅一萬人,執業護理人員約十八點六萬人,執業率僅五成八。但臨床對護理人力的需求愈來愈高,全國病床數一○五年開設十六點三萬多張,到一一○年已擴增至十七萬張,還不包含各院新增各項業務,如出院準備計畫、器官勸募、預立醫療等業務,統統需要護理人力。

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說,十年前就曾疾呼「護理缺工將成國安問題」,如今人力匱乏已到火燒屁股,即使現在替護理師加薪,也不一定有人願到工時長又高壓的環境服務,現在願意在第一線的多是資深護理師,再過幾年就退休,醫院將沒有照顧資源,可預想未來除非是極為嚴重的疾病才能住院,其餘恐以「居家住院」模式代替。

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說,大醫院以後真的沒辦法再收小病。光是疫情後,病床數就不足因應需求,之後高齡化讓癌症、慢性病患者增加,少子化讓進入醫療院所的人力再減,大醫院關床、關門診是一定會發生的事。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將針對護理人力缺口,研議與教育部合作提升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的誘因,同時監測各院護理人力變化。

 
TOP
醫護人力荒/護理師半年逾1700人離職
記者許政榆、鄒尚謙/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後,醫護人力不足問題浮上檯面,近日幼兒園餵藥疑雲,新北市府喊話幫全國幼童採檢巴比妥,中央要新北「注意醫療量能、急診人力不足」,然而中央這番話,聽在眾護理師眼裡很不是滋味。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批評,護理勞動環境長期辛苦、薪資條件差,自去年底至今已超過一千七百多位護理師離職,且護理師最討厭聽到就是「共體時艱」。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說,據勞基法規定,勞工每天工時不超過八小時,每周不超過四十小時,多餘須給加班費,但部分醫療機構無視法規,用「負時數」等結算制度,例如今天少上四小時,就登記「負四」時數,若加班六小時則登記「加六」,來回抵銷後時數變「加二」,醫院此做法除無視護理師勞權,醫院不願如實給加班費,也嚴重侵害護理師勞動權益。

陳玉鳳說,護理師月薪約三萬六千元至四萬五千元,若加上夜班費、加班費,頂多到五、六萬元,而居家服務員月薪有四萬多,且幾乎都是上白天班八小時,若加上加班費,月薪可達六萬,因此醫院薪資待遇很難留住護理人才,最後倒楣的就是病人。

新冠疫後全球掀起醫護離職潮,台灣也不例外,在東部醫院擔任護理師超過十年的陳傳翔就是其中之一。陳傳翔說,新冠疫情爆發,他堅守防疫第一線,面對未知的病毒,當時只有「亂」可形容,但若患者到院就醫無法如預期獲得醫療服務,護理師永遠是被罵的那一群人。

陳傳翔說,第一線護理師都是對照顧患者有熱忱的人,即使過勞且高壓,仍維持工作的動力,但醫院對待員工方式愈來愈差,像政府發放一天一萬元防疫津貼,院方設下「廿年內分期給付」規定,疫情三年來,他約累積破百萬金額,但醫院寧願投資醫材設備也不願給護理師更好待遇。

陳傳翔表示,疫情期間,曾發生院內感染讓他與另一名同事必須照顧全院一百多床患者,但他仍堅守崗位,只是疫後醫院經營的方針改變,第一線醫事人員也得承擔「經營壓力」,他與醫院理念不合選擇離開,轉任按摩師,離職前僅領到近廿萬元的防疫津貼,剩餘獎勵金是一毛都拿不到,對於院方的對待方式,他絕不會再回頭擔任護理師。

 
TOP
醫護人力荒/個管師人力也不足 重症病友花錢找「代掛」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護理師離職潮,除發生關床問題,同時重症患者仰賴的個管師因多由護理師轉任也受到影響。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重症患者現在不只面臨等床問題,少了個管師也讓病友面對疾病時無所適從,且不提未來,現在光是掛號,就讓患者耗費心力,不少人得花錢找人「代排」,才有辦法爭取到更好的醫療資源。

「一般患者遇到重大疾病,心中有太多問題,除了醫師以外,只能仰賴個管師。」潘怡伶指出,根據她的經驗,大醫院個管師常人力不足,花在每位病患身上的時間相當有限,一旦醫護人力吃緊,個管師更忙不過來,包含癌症在內的重症病患,恐深陷無所適從的焦慮中。

潘怡伶表示,床位爆滿的現象以醫學中心較常見,且過去就已存在,門診也是人滿為患,她自己就曾為幫母親排隊掛號,天還未亮就在台大醫院門口守候,且因現場掛號名額只有一位,有些患者家屬還須一一詢問隊伍中民眾要掛的科別,以免白跑一趟。

潘怡伶指出,如果未來醫護人力持續不足,擠門診、擠床位情境會更常發生。更曾有癌友反映,因掛不進某醫師門診,選擇上網購平台花錢請人「代排」掛號。

 
TOP
醫護人力荒/衛福部:提高職場誘因 與教育部合作補缺口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統計,新冠肺炎疫情後護理人員離職,醫院空缺率從以往約百分之五,增加到今年的百分之六點五。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說,護理人力缺口將尋求與教育部合作,提高畢業生進入職場誘因。

急診滯留率提升,燒出護理人力不足。蔡淑鳳表示,今年醫院護理人員空缺率比以往高,確實受近二年疫情影響,護理師離職比往年多,且去年護理人員考照人數大幅下降,與往年足足少了一千多人,「離開的人多、投入的人少」,才讓人力缺口變大。

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近期急診壅塞仍與新冠疫情相關,據監測,急診就診人數平日約為二萬人次、假日為二點五萬人次,但近期因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急診就診人數有稍微增加,加上民眾習慣遇到滿床時,寧可繼續在急診等候住院,不願轉至其他醫院,也讓滯留率增加。

蔡淑鳳說,應屆護理相關科系畢業生是護理人力的重要來源,目前護理人員領照通過率約七到八成,但領到執照後僅四成願意投入職場,須排除考照率、就業率雙重困難,協助提升護理人力。

 
TOP
醫護人力荒/兒、婦產醫師減 偏鄉更怕生病
記者沈能元、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護理人力減少,導致關床危機,醫師總體人數雖增加,但部分科別醫師人數逐漸萎縮,兒科醫師五年來減少六十四人、婦產科少四十三人,外科持平,內科人數增加一一○人,現在已有不少大醫院兒科醫師奔波支援門診,衛福部長薛瑞元曾說,憂心十年後,國內沒有醫師可以看兒科重症患者,要就醫只能出國求診。

據衛福部統計,兒科醫師人數一○五年至一一○年,人數從一七三七人降至一六七三人,婦產科從一○一五人降至九七二人。設置兒科的醫療院所,一一○年與一○○年相比,少了一四一家、婦產科少了一百家。

一位不願具名醫師表示,六都周邊的衛星城市,要找一家兒科或婦產科愈來愈難,到處林立的是牙科、復健診所等,醫院的兒科、婦產科門診現在已經愈來愈少,舉例來說,小孩性早熟要找專門的醫師,一個月前掛號也不一定搶得到號。

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洪德仁說,醫師每年以百分之二比率增加,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讓醫師出現離職潮,但守在第一線三年,承受各類壓力,從內外婦兒急等五大科轉做醫美、老人科的機率是有可能增加的。

部分科別萎縮,患者求診受限,加上健保體制無法包山包海,自費項目愈來愈多,癌症標靶療程動輒十萬起跳、免疫療法更以百萬計價。國內十三大病友團體與立法院厚生會發起設立「癌症新藥基金」,避免癌友面臨「沒錢只能等死」的悲劇,但基金設立至今沒著落。

偏鄉資源不足也面臨相同議題,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偏鄉民眾相較於其他民眾「更是不能生病」,每三百位台北市市民可有一位醫師協助治療,偏鄉如高雄內門區,每四千多人才有一位醫師協助。

長年從事偏鄉醫療的嘉義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徐超群說,全國人口老化最嚴重的是雲林縣及嘉義縣,偏鄉長者醫療問題很多,可能是長時間農作、捕魚出現的腰痠背痛,或是常有的三高等慢性病,如何讓醫師在偏鄉地區服務,增加醫療可近性為重中之重。

 
TOP
要聞
藍營重申不換侯友宜 對整合郭台銘樂觀
記者劉宛琳/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調落後,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建議國民黨中央在七月廿三日全代會召開前,設立總統提名人的民調不能低於百分之十五的「防磚條款」。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昨天表示,黨主席朱立倫已公開表示絕無換人的可能。黨務人士也指出,侯友宜民調從未低於百分之十五,不需要防磚條款破壞團結。

侯友宜昨上午直播立蛋陪網友過端午,對於網友問,最想跟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說什麼?侯友宜微笑秒答,在開票當天跟他說「侯友宜凍蒜!」侯結束直播後出席新北龍舟賽開幕,也意有所指喊話選手「比賽就是要贏,贏就是我們的目標」。

黃健庭表示,朱立倫已公開表示絕無換人的可能,任何傷害黨內團結、親痛仇快的言論,請到此為止,全黨應同心合意,以堅定的信心團結所有可能的力量,全力爭取二○二四勝選,重返執政國會過半。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寬裕也駁斥換侯說法,表示第一局上半場可能打不好,要調整腳步和戰略,現階段太早說放棄誰,不太合適。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調呈現落後,黨內盼能加速整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昨天表示,韓國瑜同意支持侯,他們正在加強溝通,相信韓很快可以站出來;而郭台銘已多次宣示會支持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相信郭台銘一定說到做到。

對於整合郭台銘,曾銘宗表示,黨內正在努力,大家都聽到、也看過郭台銘已多次宣示承諾會支持國民黨參選人,「我們非常樂觀,相信郭台銘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一定可以說到做到。」

國民黨中央傳出將禁止他黨為參選立委的小雞站台,被視為「禁柯條款」,侯友宜表示,他接受黨的徵召,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國家人民做更多的事,「以民為天」,他也知道大家都期待能更團結,他身為參選人更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心,永不放棄,全力以赴贏得勝利。

黨內立委陳玉珍拋防磚條款,侯友宜表示,我們會團結在一起,會跳得更高,走得更遠,最終我們一定會贏,達成目標。

 
TOP
侯友宜、柯文哲齊批大撒幣 賴清德稱昔求學苦
記者歐陽良盈、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拋出大專私校生補助學費政策,引發攻防。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最廉價、最偷懶的公共政策,就是齊頭大撒幣」,指民進黨動用國家資源政策買票,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反批,選舉到了,八年不做,今年最後一年才在做,「只有這一個方法、大撒幣而已嗎?」賴清德競辦昨天下午表示,賴不像柯從小沒有後顧之憂、無法感同學貸之苦。柯辦昨晚回應,賴辦說法有製造階級對立之虞,必須強烈譴責。

柯文哲批評,民進黨所謂「改革」總在選舉時喊得震天價響,最後空歡喜一場,對人民做的承諾只剩泡沫。賴清德競辦發言人陳世凱回應稱,賴清德是礦工之子,半工半讀成為醫師,不像柯文哲從小有良好資源,無法同感家長為學費煩惱、學生對學貸的徬徨和擔憂。民眾黨發言人李頂立回應,柯文哲出生平凡家庭,賴辦回應有製造階級對立之虞。

 
TOP
綠譏「中國要他選」 柯文哲嘆抹紅上綱
記者林縉明/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過去受訪曾提到,自己應該不會選總統,雖然「中國那方面」一直要他選。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昨天質疑,這代表柯文哲很早就接觸到大陸方面算是有分量的人,不然柯不會當真拿出來說嘴。柯文哲回應表示, 選舉要到了一定很多抹黑、抹紅的宣傳,無限上綱,讓他感到很困擾,但也沒辦法。

鄭運鵬昨在臉書貼出二○一六年「台大醫訊」的訪問內容,柯文哲提到「中國那方面」一直要他選(總統)。「醫生的白袍嗎?早就被迷湯潑到了啦。」鄭運鵬表示,當時大陸代表應該只是見人說人話灌迷湯,不過,這種政治作戰的專業人士,應該是很清楚知道柯文哲的個性是吃這套,喝杯迷湯能讓柯文哲說真話。

柯文哲昨透過影片表示,過去因辦雙城論壇,有跟大陸溝通的機會,對方一定會問「以前台北市長都是選總統,你以後會不會選總統」,他答「我現在當市長,現在不會去選總統」,故事就是這樣。

 
TOP
郭台銘訪鍾東錦 共迎媽祖出巡
記者吳傑沐/苗栗報導聯合報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爭取國民黨總統徵召失利,仍勤走地方拜訪,昨到苗栗參加百年「祭江洗港」祭典,除和縣長鍾東錦、前縣長徐耀昌及議長李文斌等人餐敘,還一同恭迎媽祖起駕出巡。鍾東錦說,沒和郭台銘就總統人選交換意見,至於是否支持郭柯配,鍾說,「這個大人的事,我的層級還不到那裡。」

竹南中港地區端午節特有民俗祭典「祭江洗港」活動,由中港慈裕宮媽祖率領附近宮廟神祇與神將遶境,驅煞保安,為全台唯一夏季媽祖出巡遶境活動,被列入苗栗縣民俗無形文化資產,今年疫情解封恢復盛大辦理。

廟方邀請眾人以三獻禮參拜媽祖後,由鍾東錦、李文斌、郭台銘三人點燃「起馬炮」,恭請媽祖起駕,並一起扶持媽祖鑾轎短暫步行,恭送媽祖出發遶境。

昨上午11時,苗栗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陳怡樺,也是永齡基金會親善大使,邀請郭董與鍾東錦、徐耀昌、李文斌等苗栗藍營要角、知名企業家共同用餐,但未公開。面對記者詢問,是否爭取苗栗地方人士支持,郭未回應。

是否支持郭台銘參選?李文斌直言,還是支持國民黨提名人選;徐耀昌說,來聽聽郭董意見;鍾東錦表示,只是來吃飯。鍾私下說,平常心看待與禮貌性歡迎郭董,兩人沒有私交,昨也未與郭就總統人選交換意見。

知情人士透露,用餐時大家未談及政治,多是探討國內經濟議題。郭董大部分時間談他的成功經驗,藍營人士則表達苗栗發展對招商的迫切需求,請郭董多支持。

 
TOP
新北立委 藍拚過半 綠保位戰
記者江婉儀/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共12席立委,民進黨9席,國民黨僅3席,綠大藍小。目前國民黨蘆洲五股選區尚無人選,民進黨因名嘴李正皓退選,永和選區也重覓人選。國民黨將以席次過半為主要目標,朝最大值努力;民進黨希望守住現有席次,希望至少再拚1席。

民進黨蘆洲五股現任5連霸立委林淑芬被稱為「民進黨的良心」,長期以來她大多對事不對人,在黨內幾乎成為孤鳥,卻贏得地方尊重,2020年國民黨派出深耕地方多年的黃桂蘭應戰,依然被林淑芬拿下6成2共13萬2591票,連2屆創下全市立委最高票紀錄,全國各立委選區中也名列前茅;黃最後拿下7萬7625票。

國民黨在12選區中,只剩這一區還無法敲定人選。新北市黨部主委黃志雄說,人選還在徵詢;但國民黨在新北基礎扎實,除了守住現有3席,主要目標是過半,再往上加席次是努力的方向。

國民黨永和現任立委林德福則從基層出身,選上立委前當過2屆市民代表、2屆永和市長,並連任6屆立委,前後近40年地方服務,根基穩固,又在新北藍營本命區,本屆拿下10萬2108票,擊敗涉入性騷案去職的民進黨勞動部次長機要蔡沐霖6萬8206票,如今原本和民進黨合作的名嘴李正皓又被逼退,綠營苦無人選。

民進黨新北黨部主委何博文說,目前提名小組還在討論中,地方上有永和後溪里長莊銘淵毛遂自薦,待提名小組開會確定,再對外公布。另有民進黨黨務人士透露,除了莊銘淵,前議員羅文崇、發言人張志豪都是考慮人選,羅文崇長期經營永和,張志豪過去雖在中和,但也做部分永和地方服務。

 
TOP
焦點新聞
國道重點壅塞路段 今估有17處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昨端午連假首日,各地出遊潮湧現,國五南下從凌晨一時就開始塞車,直到傍晚才緩解,蘇花路廊南向車潮則從凌晨三時湧現,一度造成蘇澳端回堵二點五公里。高公局預估,今重點壅塞路段總計十七處,其中國五南下將自上午六時塞車,下午換國五北上接力塞,恐連堵十一個小時,直到午夜才緩解。

高公局表示,今天國道交通量預估為一二一百萬車公里,為平日年平均的一點三倍,壅塞路段為國一南向楊梅至新竹、彰化系統至埔鹽系統、北向圓山至大華系統、苗栗至湖口、南屯至后里及西螺至埔鹽系統。國三南向土城至關西、快官至霧峰、北向關西至大溪、大山至香山、草屯至霧峰、竹山至中興。

此外,還有國五南向南港系統至頭城、北向宜蘭至坪林;國四西向潭子系統至豐勢;國十東向鼎金系統至燕巢系統、西向仁武至左營端等路段。

高公局表示,西部國道南向用路人建議上午六時前或中午十二時後出發,國五南向用路人建議清晨五時前或下午五時後出發,國五北向用路人則建議早上九時前出發。

不只國道,昨天省道也車多,公路總局說,蘇花路廊昨出現南下最大車潮,南下全日交通量約一萬八千輛次。研判今天省道主要幹道、銜接國道路段及觀光風景區周邊路段仍有出遊車潮。

氣象局預報員張承傳說,今鋒面靠近,北部清晨上午會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也有零星降雨,各地多雲到晴,但要注意午後雷陣雨,北部、山區會有局部較大雨勢。

 
TOP
涉騷擾、霸凌同事 監委查台南法官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監委紀惠容、林國明、王美玉昨天表示,台南地方法院徐姓法官涉不當騷擾女同事,並常以言語霸凌書記官;台南地院調查程序為何、是否客觀公正、法官職場霸凌問題是否長期遭漠視,已經申請自動調查。

台南地院徐姓法官二月被指控,曾傳半裸照騷擾女同事,還因情緒控管失當,遭檢舉常以三字經和髒話辱罵書記官及法官助理;台南地院當時表示,已啟動自律程序調查,絕不護短。

三位監委指出,徐姓法官的作為是否已違反法官法及法官倫理規範,台南地院對於本案調查程序為何、是否客觀公正,如何保障受害者權益、法官職場霸凌問題是否長期遭漠視,以及法官助理或書記官如認遭受法官不當對待時,有無相關申訴管道,都有詳細探究及了解必要。

 
TOP
政治新聞
林智堅論文門秋後算帳?監院查余正煌舊案
記者侯俐安、張宏業、蔡晉宇/台北聯合報
去年喧騰一時的新竹市前巿長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提告的調查局新竹市站調查官余正煌本月初與林智堅在法院和解。不過,近來監察院調查余正煌一起四年前舊案。余正煌在二○一九年前後曾涉及一起洩漏偵防案件,當時經司法調查完成並查無不法,如今監察委員高涌誠重啟調查,在圈內傳開後,知情人士得知直指「秋後算帳」。

據查,高涌誠等三名監委針對調查局相關案件,共調查八案,包含多年前的台北市議員電玩案、台商合資炒作土地案、新北市調查處國家安全維護及保防科等人偵辦暴力介選涉嫌刑求逼供等案,其中一案是余正煌在調查局新竹市調查站涉嫌洩漏偵防案。

較特別的是,其中七案相關人士皆已約詢完畢,僅未約詢余正煌。據了解,監察院原已預計約詢余,卻臨時喊卡,因近來正值林智堅、余正煌和解之際,時機敏感,監院動作格外引發關注。

根據調查,監察院調查余正煌一案,與余涉洩露偵防案件有關。所謂偵防案件,在調查局內部就是立案偵辦共諜案,是調查局的重中之重,因具有特殊敏感性,通常稱為主軸案件,除非是承辦人或直屬業管長官,否則外面的人很難窺其案情。

據指出,該案來自新竹市站多年前接獲上級交查一起主軸案件,案件內容大致為台籍人士被中共吸收,在新竹地區發展共諜組織。當時承辦此案的是名黃姓調查官,因牽涉竹科園區相關問題,當年此案還有立案上線監聽,但由於新竹站編制不大,有次要行動蒐證該名涉嫌人時,承辦人請求外勤據點幫忙支援跟監,余正煌是其中一員。

第二次行蒐時,余正煌並沒有參與,也不知道站裡有跟監行動,但專案人員在跟監時,意外發現余正煌竟與跟監對象在餐廳接觸,黃姓承辦人驚覺案情總遭曝光,因此層報上級此事,卻被當時的業管副主任擋了下來,局本部也不知道此事,案件後來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調查局內部有傳聞,當年新竹站調查的對象,是名大學教授,也是余正煌的諮詢(俗稱線民)。調查局對此表示,相關案情內容無法透露。

據了解,共諜案仍在偵辦中,但余正煌被指洩密一事已查無不法,調查局內部鬥爭卻未因此停歇,此事在新竹市站內部傳聞已久,近兩年余正煌捲入林智堅論文案時,檢舉人向高檢署、調查局高層檢舉無下文,才轉而向監察院檢舉。

 
TOP
冷眼集/林智堅論文門難落幕 監院忙追殺
本報記者侯俐安聯合報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爆出台大碩士論文抄襲快一年了,這一年歷經林智堅否認、退選、道歉,再到民進黨去年底選舉大敗,指導老師、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卸任,一場「全黨救一人」荒謬戲碼戲看似落幕,對被捲入這起事件的余正煌來說卻沒有結束;余沒有鎂光燈關注、沒有黨的保護傘,逃得了「秋後算帳」?

余正煌因碩士論文與林智堅雷同度甚高而被捲進抄襲風波,身為一名調查官,他原本選擇低調,終因不甘被踐踏而出面說明。但「恩師」陳明通至今強調林智堅是「世紀大冤案」,不願承認自身瑕疵,未來會持續平反,還林清白,也讓余的處境更顯孤單、難堪。

林智堅、余正煌在本月九日達成和解,但不僅檯面下仍暗潮洶湧,從林智堅出庭時,不在現場的律師操作聲明等事件,皆可見到林智堅運作痕跡未減。反觀,余正煌從事發後被調內勤、考績打乙等,甚至連監察院也加入調查,就算監察院宣稱行使監察權、無政治動機,恐怕很難不被解讀「政治追殺」。

調查局無論是內部鬥爭、升遷卡位,都可見黑函滿天飛。監察院每年接到的黑函不計其數,本次調查余正煌案,更是來自多年前一起調查局政風室早已結案的黑函攻擊,監委自然可稱「沒有司法問題,不代表沒有行政違失」捍衛調查權,但新竹市調查站趁林智堅案發生時,向高檢署、調查局高層投訴未被理會,轉向監察院檢舉時,卻獲監委高涌誠承辦,在此敏感時機之下,只是偶然嗎?

蔡總統在執政七周年記者會中,聲稱執政團隊「懂反省」。既然論文抄襲案已經還給余正煌清白,當初下令全黨力挺林智堅的蔡總統,仍欠全民一句道歉,究竟要不要還?論文案衍生的政治性查案,也該適可而止吧?

 
TOP
社會新聞
苯巴比妥案 藍:查新北不查高雄?
記者石秀華、劉宛琳、張曼蘋、王勇聯合報
高雄名醫苑秉純遭衛生局認定不當使用苯巴比妥,裁罰5萬元並停業1個月;儘管苑秉純在臉書發文喊冤,強調「醫者父母心,不欺小兒不欺心」,橋頭地檢署前天約談苑及朱姓女藥師到案,訊後命苑秉純20萬元交保,朱女請回。

高雄市政府查獲4名醫師在感冒藥上使用苯巴比妥,殃及逾100名孩童,引發政治效應。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質疑,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調查新北市,卻沒調查情況更嚴重的高雄市,難道行政院遇到高雄市長陳其邁就睡著了?國民黨團也要求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為新北餵藥案散布假訊息道歉。

橋頭地檢署19日接獲市府衛生局告發,指苑秉純對未滿18歲青少年不當使用苯巴比妥作為處方,恐造成嗜睡或其他副作用,不符合醫療常規,妨害兒童身心健全或發育。橋檢隨即指派檢察官偵辦,21日搜索苑秉純診所,查扣診所開立的苯巴比妥藥物的病歷等紀錄,同步約談醫師及藥師,釐清案情。

檢方調查,苑秉純使用苯巴比妥是合理為小兒熱痙攣病患治療,治療胃絞痛病患使用的是「待克明」,認為苑秉純涉犯妨害幼童發育罪,命其20萬交保;待蒐證齊全後,將委由專業機構鑑定,以最快速度釐清本案的醫學爭點。

立院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指出,對照新北與高雄清查管制藥品使用情況,新北查了巴比妥類、鎮靜類、安眠類、麻醉藥品類,高雄僅查巴比妥類,陳其邁是醫師,是不敢查嗎?黨團要求行政院跨部會小組也快查高雄四診所違規使用管制藥品,「不要再睡了」。

曾銘宗表示,新北餵藥案發生初期,民進黨在副總統賴清德帶頭下亂講話,最後遭事實打臉,證明是假消息後,是否該向國人道歉?

黨團書記長謝衣□也質疑,高雄四家診所遭停業處分,仍不見衛福部出面說明,且食藥署不該前往稽核嗎?現在全國幼兒園老師、教保員都不敢再幫孩童餵藥,請問民進黨政府及利用餵藥案攻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的綠營政治人物,當新北餵藥案可能是一起烏龍案時,怎麼不再吭聲呢?

高市衛生局表示,這次配合檢方偵辦啟動苯巴比妥稽查專案,以藥追人,至於鎮靜、安眠、麻醉藥品類藥品,平時就有例行查核,並沒有不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前天指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戴瑋姍、毒理學者招名威等人對新北餵藥案的貼文不實。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表示,此案一出來就被造謠是掩蓋案情等是非,讓幼童和家長不安心,也造成幼教老師跟家長對立,副總統賴清德一直是幕後推手,「他的發言人出來公然造謠、講不實的言論,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出來說半句話,也沒有道歉。」

 
TOP
阿堂鹹粥老闆欠債 移轉商標敗訴
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聯合報
台南「阿堂鹹粥」張春堂父子積欠銀行百萬債務不還,債權人三次拿「阿堂鹹粥」商標聲請強制執行,從一百六十五萬砍到六十五萬都沒人買,債權人去年再次聲請強制執行,卻發現商標早一步無償讓給兒子,債權人認為債權受到詐害,憤而向法院提告,法院判張春堂父子敗訴,須塗銷商標移轉登記。

債權人主張,張春堂大兒子一九九六年找父親當連帶保證人,向銀行借貸二百二十一萬元,卻未按期繳款,積欠本息一百萬多元外加違約金,二○一五年銀行將債權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前後轉了四手。

二○一二、二○一三、二○一七年間,債權人向法院聲請對「阿堂鹹粥」商標權強制執行,但公開拍賣均流標,去年十月再聲請強制執行,沒想到卻收受法院通知,指商標權已移轉張春堂另名小兒子身上,而張春堂除了商標權財產外,無其他可供執行標的。

債權人主張,張春堂明知負有債務,竟將商標權無償移轉登記給小兒子,損害資產管理公司,向法院聲請回復原狀。

張春堂指出,他在二○○○年以其名字「阿堂」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商標,二○一二年間因身體無法負荷,將店全部生財器具、連同商標權以二十萬元讓與小兒子,經營迄今。

張春堂主張,「阿堂」是以他本人名字命名,有其專屬性,加上製作的各式虱目魚小吃,也以特別配方烹調,口味異於其他店家,一般人取得該商標也難以發揮其商業利益,價值有限,他以二十萬元作價讓與小兒子,未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台南地院認為,依據張春堂父子提供智財局標章權移轉契約書記載,「茲讓與人同意將其所有的註冊阿堂鹹粥商標標章無償移轉予受讓人」,足認張春堂是無償將商標權移轉給小兒子。

張春堂雖辯稱以二十萬元將「阿堂鹹粥」商標權讓與給小兒子,並以小兒子銀行帳號交易明細為證,但該明細僅能證明當時有從帳戶提領現金,但無法證明小兒子有交付;且張春堂父子皆未於言詞辯論到場,依民事訴訟法一造辯論判決,張家父子敗訴。

 
TOP
經濟新聞
疫後缺工補助 納餐飲、航空地勤
記者江睿智、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勞動部斥資十億元預算,推「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預計兩萬人受惠,包括旅宿業、餐飲業、航空地勤業每月最高補助一點三萬元就業獎勵金,最長補助一年,其中旅宿業回溯到五月一日適用。勞動部也將在下周一(廿六日)發布下一波餐飲業、航空地勤業適用的相關條件。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說,當務之急是讓勞工有信心回流,缺工獎勵確實會有效果,但當獎勵期限一過,雇主仍須維持原來的薪資水準跟勞動條件,才真正留得住人,勞動部後續也要有所督促,否則難以改善缺工狀況。

勞動部「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從獎勵勞工就業、鼓勵雇主進用兩大面向著手,除了勞工端,最高每月提供一點三萬元就業獎勵金,最長發一年;雇主端則發給最高四點五萬元的先僱後訓自訓指導費。預計實施至明年六月底止。

旅宿業是第一個適用缺工產業。勞動力發展署就服組副組長黃巧婷說,旅宿業開出「房務人員」及「清潔人員」職缺,且雇主開的每月經常性薪資北部地區(北北基桃竹)達三萬元以上,其他地區達二點八萬元以上,才可適用。

此外,勞動部也在日前和經濟部及交通部完成協商,將餐飲業及航空地勤業接續納入。據了解,餐飲業適用的薪資門檻為三點二萬元,專案職缺須為「內外場人員」及「廚務人員」;餐飲業及航空地勤缺工補貼,可能追溯到六月適用,下周公布細節。

勞動部發展署說明,經推介受僱專案職缺,一般身分失業勞工給予就業獎勵每月六千元,偏遠地區每月再加碼三千元,最長可請領十二個月。若是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等失業勞工,全時工作每月給予一萬元,偏遠地區再加碼三千元;部分工時工作每月給予五千元,偏遠地區再加碼一千五百元。

給舉例來說,某五十四歲女性接受就服機構推介,在台北市某知名飯店擔任房務人員,月薪達三萬元以上,若能穩定就業一個月,勞動部再每月發給她一萬元薪資,最長可領一年,等於一年薪資多出十二萬元。

 
TOP
公股行庫高層 遍布「一銀人」身影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八大公股行庫高層人事近幾年異動頻繁,其中多位獲高層關愛眼神的董事長、總經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來自第一銀行,讓一銀儼然成為國內公銀董總的搖籃。

盤點八大行庫高層人事,一銀總經理李嘉祥是從一銀基層行員做起,另外包括兆豐金控總經理蕭玉美、彰化銀行總經理周朝崇、合庫金控董事長林謙浩、以及將出任台銀總經理的施瑪莉也都是「一銀人」。此外,高雄銀行董事長鄭美玲,也是一銀體系出身。

其中蕭玉美曾任一銀布里斯本分行經理、周朝崇在一銀除長年主掌人事,擔任一銀柬埔寨分行經理時更因赫赫戰功而有「金邊王」封號;剛換跑道的林謙浩,先前也是從第一金總經理轉任台企銀董事長。

至於施瑪莉的人事,據了解是由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欽點」。施瑪莉在一銀除了財富管理業務,也督導大台中地區分行,因此十分熟稔中部的業務、和客戶關係良好,讓同樣熟悉產業的沈榮津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台銀總經理懸缺四個月後,把從一銀副總任內退休的施瑪莉找回來擔任台銀總經理。

金融圈人士說,目前行庫高層遍布「一銀人」的蹤跡,其實過往也有類似的情形,不同的是當時則是以台銀為主。從二○一八至二○二○年,台銀多位高階經理人轉赴其他行庫出任董總,其中「高峰期」是二○一九年六月,包括台灣金副總蔡麗雪調升一銀總經理、現任土銀董事長謝娟娟也在當時從台銀副總調升土銀總經理、台銀副總黃瑞沐則調升彰銀總經理。此外,台灣金副總張鴻基在二○一八年轉任彰銀總經理,第一金控董事長邱月琴也來自台銀, 二○二○年從台銀總經理升任第一金董事長。

而這些一銀人轉赴其他行庫更上一層樓,也展現不少戰功。例如彰銀總經理周朝崇和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在離開一銀之前,分別為一銀副總、第一金總經理,林謙浩能從台企銀董座升任合庫金董座,在台企銀交出亮眼的獲利成績可說是重要關鍵之一。

周朝崇赴彰銀後,則成為彰銀董座凌忠嫄的得力助手,帶動彰銀業績突飛猛進,凌忠嫄屢屢對外盛讚周朝崇,在周赴彰銀不久之後,凌忠嫄當面感謝邱月琴「割愛」,邱則回說,「何止是割愛,等於割肉呀。」由此可看出兩位董事長對周朝崇的肯定。

 
TOP
兩岸新聞
李強訪法:打造韌性中法供應鏈
記者廖士鋒、謝守真/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當地時間廿一日搭乘包機抵達法國巴黎,展開對法國的正式訪問。

廿二日李強與法國總理博爾內會談時表示,中歐加強合作是基於各自利益的戰略選擇,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呼籲法國繼續發揮積極影響,推動歐洲形成更加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和政策。

新華社報導,李強訪法期間還將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另將應邀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並發表談話。

李強抵法後表示,中國願與法國一起,將兩國元首繪製的中法關係發展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實景圖」,擴大雙向開放,打造更具韌性的中法、中歐產業鏈供應鏈。

廿一日當晚,李強在出席中法工商界晚餐會時說,中國讚賞法國政府反對「陣營對抗和脫鉤斷鏈」。希望中法企業家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做開放共贏、務實合作的行動派,共同維護中法、中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韌性。

他說,中法關係具有穩定性、時代性、全球性的鮮明特徵,「兩國都主張以團結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對抗,都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

他在會上針對深化中法合作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二是加強中法創新合作;三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他期盼法國能保持市場開放,為大陸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李強在與法國總理博爾內會談時指出,大陸願與法方堅持互利互惠,推動雙邊貿易平衡發展,不斷挖掘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數字貿易等方面合作潛力,也願與法方繼續加強在氣候、糧食、債務等問題上的合作。兩人還共同見證了雙方航空、太空研究、核能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李強稍早在訪德期間也與德國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大陸發改委宣布在柏林與德國西門子、巴斯夫以及BMW、賓士、福斯等車廠還有空中巴士等巨頭企業,簽署了合作意向書或備忘錄。

發改委表示,在與BMW、賓士、福斯等德國車企合作方面,將促進中德汽車產業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和推廣應用,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與空巴合作方面,將在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使用等新興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與西門子將共同打造數位化等領域合作;在化工新材料技術研發、高端化工項目部分,則與巴斯夫達成合作意向,將共同推動中國化工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TOP
敏感民調 香港民研7月1日起不再發布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香港民意研究所在官網表示,自七月起將取消往年定期包含港人身分認同、兩岸問題、六四事件等敏感議題的調查。此前,香港民研原訂於六日發布的「六四周年調查報告」已取消,該機構稱此是因應相關政府部門經過風險評估後的建議。

綜合「外交家」雜誌、德國之音報導,影響的議題涵蓋範圍包含「回歸系列、身分認同、兩岸問題、世界視野、六四事件、議員評分、部隊民望和部份社會指標」。香港民研稱,詳情會在月底敲定,並於七月正式公布。報導指,不再公布的調查結果會轉作內部參考、學術研究和付費服務之用,不作公開發表此決定可能會阻礙人們獲悉港人民意的途徑。批評人士則表示,此舉將是曾經以言論自由聞名的香港的巨大損失。

據報導,媒體詢問香港警方是否向民研做了任何建議,港警並未證實,但表示「捍衛國家安全是所有市民與組織的義務」,並稱民研決定不公開任何涉及國安風險的資訊,是「負責任」的舉動。

香港民研表示,每年的五至七月都是機構思考前路和重新定位的日子,機構會檢視社會對民意數據的需求、香港社會的發展歷程、以及香港民研在推動科學與民主的角色。今年五月,民研主席已經預告,香港民研的歷史和世界定位會再次改變。如今,隨著檢討過程結束,因而有了上述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民研過去屬於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二○一九年從港大獨立出來,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

長期以來,民研調查「港人認同」民調一直是香港公眾態度的重要晴雨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後,該研究所一直在詢問香港居民,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還是中國的香港人。其他定期調查中,亦會詢問受訪者是否贊成港警、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並衡量公眾對兩岸統一和台灣政治人物的感受度。

然而,二○二一年一月,五十多名香港民主派人士以顛覆罪名被捕,警方還突擊搜查了香港民研的辦公室。報導指,當時傳出香港民研在非正式初選期間幫助傾民主派組織投票,引起「顛覆罪」的指控。

香港民研主席本月一日稱,香港民研有一個重大使命,是為一國兩制前半的發展留下公開的歷史數據,讓後人有所參考,這個任務現已接近完成,因此未來將加強二次數據的開發和應用,並且深化多媒體公民教育的工作。但因資源有限,也將減少自費收集和發放原始數據的工作。

 
TOP
國際新聞
拜登會莫迪 印太抗中是共同利益
編譯周辰陽/綜合報導聯合報
印度總理莫迪對美國的國是訪問在當地時間廿二日與總統拜登的峰會後達到高峰,美方在會前預告將提供印度先進無人機、共同生產次世代戰機引擎、還有在印度設晶片廠,開放印度參與登月計畫。美國開放軍售是要降低印度長期對俄國軍火的依賴,但整體布局是針對北京,維權人士抗議的印度人權問題自然不在考量範圍內。

雖然拜登與莫迪兩人都不明說是為了遏阻中國的挑戰,但弦外之音顯而易見。官員反過來表示,這是為了提升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並且展現建立在一系列共同利益的兩國關係動力。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本周指出,「這次訪問並非關於中國,但中國在軍事領域、科技領域與經濟領域發揮作用的問題將列入議程」。

拆除技術與國防合作的障礙是莫迪此次訪美的一個關鍵主題,從拜登、蘇利文到國防部長奧斯丁,兩國官員致力於迅速克服許可、出口管制跟其他合作障礙。

在技術方面,美國最大記憶體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將在莫迪老家古吉拉特邦斥資廿七億美元建造晶片組裝、測試跟封裝廠。

美方高層官員匿名表示,「就我們在許多方面的同盟與夥伴關係而言,印度顯然自成一格。我認為,在議題的平衡上,我們是志同道合」。

儘管華府與德里雙方鮮少在共同聲明直接提及中國大陸,甚至是根本不提,但美方政府官員更傾向於強調,作為印太的重要經濟與軍事合作夥伴與抗中堡壘,印度可以發揮戰略作用。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指出,「你們常聽到我們說起自由與開放的印太,一個強大的印度與強大的美印夥伴關係是實現此一願景的核心,這是美印關係很重要的原因」。

華府官員心知肚明,印度永遠不會成為像日本或澳洲那樣跟美國締約的盟友,也明白印方無意放棄戰略自主,或尋求與北約結盟,莫迪政府也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加入制裁。

在過去十年間,明顯有所變化的是印度如何把中國大陸視為威脅,二○二○年後兩國守軍沿著喜馬拉雅山脈邊境頻頻衝突,印度有廿人喪命。印度輿論對中國觀感處在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後的最低水平,印方還查禁了TikTok以及超過一百個中國大陸的App,同時事實上禁止中國大陸電信巨頭華為跟中興參與5G建設。

拜登政府官員表示,儘管觀察家總想將美印的共同利益簡化成抗中,即某種版本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美方並不預期中國一旦武力犯台,印度會出手支援美國。

 
TOP
搜救泰坦號潛水器悲劇收場 海床上發現殘骸無人生還
波士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泰坦號」潛水器日前載著5人前往觀賞知名沉船「鐵達尼號」時失聯,龐大的搜救行動今天換來殘酷結局,美國海岸防衛隊官員今天宣布,5人已在一場「災難性」事件中死亡。

美國海岸防衛隊(U.S. Coast Guard)毛格(JohnMauger)少將在記者會上表示,加拿大船舶部署的一具深海機器人今天上午在海面下4000公尺處發現潛水器殘骸,距離鐵達尼號(Titanic)沉船的船首約488公尺。

泰坦號(Titan)所屬公司「海洋之門探險」(OceanGate Expeditions)也在聲明中表示:「這些人是真正的探險家,明顯具備冒險精神,以及對於探索和保護全球海洋的深切熱情。」

「在這個悲劇時刻,我們的心與這5個靈魂及其每一位家屬同在。」

泰坦號18日早上載著5人下潛北大西洋,探索鐵達尼號船骸,下潛約1小時45分後就在鐵達尼號沉船附近與水面失聯。來自多個國家的救難團隊一連數天派出飛機和船舶,搜索了數千平方英里的範圍。

根據路透社,泰坦號搭載的5人包括58歲英國億萬富豪暨探險家哈定(Hamish Harding),以及48歲巴基斯坦富商達武德(Shahzada Dawood)與他19歲的兒子蘇里曼(Suleman Dawood),達武德父子都是英國公民。

77歲法國海洋學家暨鐵達尼號專家納若萊(Paul-Henri Nargeolet)也在潛水器內,他曾造訪鐵達尼號沉船數十次。

最後一人則為「海洋之門探險」美籍創辦人暨執行長,也是這艘潛水器的駕駛人拉許(StocktonRush)。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