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員工貢獻排名大洗牌 上海銀Q2每人賺706萬元稱冠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10/02 第57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國銀員工貢獻排名大洗牌 上海銀Q2每人賺706萬元稱冠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哪家國銀員工「最會賺」?根據中央銀行最新出爐的「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第2季國銀員工獲利貢獻度前十名大洗牌,包括:上海商銀(5876)超車兆豐銀行、搶下第一名寶座,以及京城銀行大躍進,從前一季的第六名,晉升至第三名。

央行每季公布國銀營運績效季報,在國銀員工獲利貢獻度方面,有別於首季,兆豐銀行、上海商銀與□豐台灣,員工貢獻度分別為697萬、653萬與554萬元,依序擠入前三大;今年第2季,前三大名單大風吹,上海商銀以706萬元搶下冠軍寶座,兆豐銀行629萬元暫居第二,京城銀行576萬元拿下季軍。

排除性質較為特殊的中國輸出入銀行後,經營「小而美」的上海商銀,每位員工平均貢獻706萬元的獲利,勇奪國銀第一名。

以外匯交易見長的公股行庫兆豐銀行,每位員工平均貢獻629萬元的獲利,排名第二。

本季最大黑馬--京城銀行,首季員工獲利貢獻度430萬元,名列第六大,第2季貢獻度激增至576萬元,排名前進至第三。

外商□豐(台灣)銀行,員工貢獻度539萬元,排名第四,銀行主管說,外商銀行持續擠入員工獲利貢獻排名榜前五大,為過去較為罕見的情況。國泰世華銀行則是以392萬元的貢獻度排名第五。

第六至第十,分別為臺灣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第一銀行與農業金庫;平均每位員工貢獻公司獲利,約在335萬元至381萬元之間。過去一段時間,員工獲利貢獻度名列前茅的王道銀行,已連兩季意外落馬、跌出前十大。

銀行主管指出,相較於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的員工獲利貢獻度更容易名列前茅,主因是大型銀行的員工人數較多,因員工獲利貢獻度的計算法是為稅前盈餘除以員工人數,所以比起大銀行,中小銀行更容易勝出。

 
國銀行員平均獲利256萬 攻頂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最新一期的「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資料顯示,今年至第2季底,全體國銀的員工平均貢獻度為256萬元(稅前盈餘/員工人數).創下2002年6月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最高水準。

相較於去年同期,國銀員工平均貢獻度為192萬元,今年上半年,國銀員工平均貢獻度突破250萬元,年增幅度高達33%。

進一步比較2021與2020年上半年,國銀員工平均貢獻度分別為187萬與180萬元。今年上半年,員工平均貢獻度大幅增長36.5%與42.5%。

銀行主管指出,近幾年來,國銀員工「愈來愈會賺」,其實與國銀上半年獲利大進補有關。根據金管會先前公布的資料顯示,受惠資本利得及股利挹注,今年上半年全體國銀稅前盈餘達2,482.1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幅度達35.9%。

 
銀行業蟬聯買債王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8月美國公債、美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漲翻天、價格走跌,債券逢「甜蜜價」,銀行、壽險業進出不同調。據金管會統計,8月銀行買債759億元、壽險業卻反手砍137億元,券商也減碼58億元,使8月金融三業買債額縮減到564億元。

累計前八月三業買債規模1兆1,564億元,仍以銀行業連八買達8,849億元占逾七成,續蟬聯「買債王」。

美債殖利率一路飆漲,為何銀行、壽險業卻不同調?金控主管坦言,升息讓銀行業「滿手美元」,急迫去化美元,因此趁債券價格走低、積極進場買債,可賺債息又可在2024年降息時、賺資本利得。

但對壽險業來說,8月保費收入再降、買高息債的新錢少了,其次,美債殖利率走揚、一成帳列在綜合損益(OCI)的舊債恐臨停損壓力,「進少、出多」讓壽險業整體仍呈現減債。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8月底三大金融業持債部位30兆1,247.6億元、月增1%主因受美元升值推升市價所致,最大宗是保險業持債市值21兆4,138億元,銀行業持債市價則是8兆5,332億元。

 
國銀對六核心戰略產業放款 創新高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統計,8月底國銀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7兆2,300億元是有該統計來新高,月增645億元或0.9%,連兩月增加,共達3,196億元,顯示第3季似已重拾放款動能,累計前八月放款增加4,355億元。

以月增額來看,以「綠電和再生能源」及「國防及戰略產業」兩大產業各較上月增加376億元和344億元最多;放款餘額前三大則各是「民生及戰備產業」、「國防及戰略產業」與「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是指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國防及戰略、綠電及再生能源、民生及戰備產業等六大產業。

行政院是在2020年5月宣布,以過去5+2產業創新的基礎上,再推動六大產業、以加速台灣產業升級,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先機,換言之,這六大戰略產業也被國銀視為一種「政策性放款」。

據8月底統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八大公股行庫承做量最高,前五大放款餘額清一色都是行庫,以臺銀8,377億元最大,其次是合庫6,541億元、華南銀5,574億元居第三、一銀5,534億元、兆豐銀5,081億元各列第四和第五大。

若以單月月增額來看,8月增加前三大銀行,也都是行庫掛帥,彰銀(2801)月增274億元居冠,合庫月增182億元次之,第三是兆豐銀增加109億元;整體八行庫放款餘額4兆4,027億元,月增458億元、占整體月增645億元的71%,顯示光八大行庫就貢獻了七成的放款量,行庫依舊是放款主力。

拉長以今年來看,首季國銀對六大產業放款增加1,712億元,但第2季卻減少553億元,直到7月起又回溫,7至8月連兩個月已增加3,196億元,顯示放款動能回升。

銀行主管說,六大產業放款增減,多跟該產業周期(如科技業去庫存),及企業周轉金需求有關,如受台電、或是AI科技業資金需求量增減而牽動,其次,近期各銀行積極承做綠電產業放款也有助推升放款量。

今年放款成長最多的前三大是「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資訊及數位產業」與「民生及戰備產業」等產業。

 
微型保險投保率飆升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守護弱勢民眾,政府推出微型保險提供經濟弱勢者或特定弱勢身分者基本的人身保險保障,為完善我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金管會將今年累計承保人數目標調升為156萬人,而各大壽險業者也響應政府全力推動微型保險,截至8月底,整體壽險達成率從6月的25%大幅提高至77%,超前目標。

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目的主要是提供經濟弱勢者基本程度的人身保險保障,以填補政府社會保險或社會救助機制不足的缺口,近年持續擴大承保對象範圍,目前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種類包括定期壽險、傷害保險、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並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多元投保方式(個人投保、團體投保及集體投保)等特點。

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609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整體達成率僅25.69%。但近兩月在壽險公司全力推動下,截至8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51.1萬人,總保額1,602.7億元,總保費收入8,984.2萬元,達成率77.38%,力拚年底達標。

進一步觀察微型保險壽險業目標達成率,15家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609萬元微型保單保費目標,目前中國人壽以162.58%年度目標達成率排第一,南山人壽達成率111.38%,而達成率高於整體平均的業者有新光人壽(84.85%)、中華郵政(84.55%)、元大人壽(80.06%)。

另以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來看,截至8月底,南山人壽以11.4萬人占最多、提供約346.1億元的保障,之後依序為中國人壽約有8.8萬人、保額約264.2億元,國泰人壽則有7.6萬人、保額達297.8億元。而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富邦人壽有效契約人數分別有7.3萬人、4.8萬人、3.4萬人。

 
產險轉盈 前八月賺96億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險業擺脫防疫險陰霾,加上業務承保損益增加,推升前八月稅前獲利達96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由虧轉盈」,淨值創15個月新高並已連續五個月獲利。

金管會公布,產險業8月單月稅前盈餘達32億元、月增14%,創今年來單月新高,累計前八月賺96億元,較去年同期是「虧轉盈」;在業主權益方面,產險業淨值也回升到1,209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8.2%,創近15個月新高。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產險業較去年同期虧轉盈,主因是業務承保損益增加所致。

產險業今年前八月簽單保費達1,648.2億元,年成長9.23%,其中,工程險因各大產險持續拓展綠能、離岸風電等保險業務,簽單保費大幅成長,8月單月保費達7.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成長67.78%,為8月成長幅度最高的險種,累計前八月年成長率達22.58%。

其中,富邦產險前八月工程險簽單保費約26億元,較去年成長5.6%;國泰產險前八月工程業務較去年成長逾10%;明台前八月工程險簽單保費為5.4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約43.75%。

另外,火險累計前八月簽單保費來到147.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42%。產險業者指出,火險簽單保費成長率高,主要為再保費率提高,火險保費自然跟著調升;加上台積電等大廠火險保費提高,帶動產險簽單保費增長,業者預估今年火險保費可望有逾二成漲幅。

 
國際財經要聞
路透:油價難衝上100美元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油價在第3季飆升近三成,但華爾街預期這種漲勢難以為繼。路透的調查也顯示,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的減產將持續推高油價,但經濟風險可能使其只能短暫站上每桶100美元。

美國原油期貨上周收在每桶約91美元,較7月初的71美元漲近30%,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的減產導致全球供給低於需求。最近這波漲勢已使油價升抵每桶100美元的說法甚囂塵上,並引發對新通膨壓力和央行採取行動以因應通膨的疑懼。

但除非出現供應危機,否則鮮少分析師認為油價短期內能夠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大多數市場觀察家認為,今年以前油價可能徘徊在90美元附近。長期看漲石油的高盛預期,第4季美國原油平均價格為每桶88美元。

油價上漲正在削弱需求,摩根大通指出,由於汽油和航空燃油價格上漲,美國人減少開車和搭飛機的次數。

路透對42名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的訪調預測,目前布蘭特原油價格略高於每桶95美元,2023年平均價格將達到每桶84.09美元,高於8月的預期82.45美元。今年迄今布蘭特原油平均價格約每桶81.94美元,預計2024年均價將達每桶86.45美元。

今年美國原油平均價格為每桶79.64 美元,高於上個月預測的77.83 美元;2024 年平均價格為每桶82.99美元。

凱投宏觀大宗商品經濟學家韋瑟本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將在未來三個月左右油價。」 減少供應可能會持續到2024 年,因為這兩國都不希望價格下跌,同時還要應付政府支出增加的問題。」

路透的調查並顯示,明年油價將維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上,布蘭特原油2023年最後一季的平均價格為89.85美元。市場專家說,供應短缺的人為因素,以及疲弱的總經環境,油價每桶100美元的說法似乎是有點虛。

一些分析師預計,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增加將有助於抵銷OPEC+的減產,但幅度有限。 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增產也有助於抑制油價的漲勢。

 
沙國大砍今年成長展望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中東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大幅下修2023年的成長率預測,並預估今年乃至未來數年將出現預算赤字,而非預算盈餘,顯示沙國擴大支出達成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做法,已對經濟成長和預算展望構成壓力。

根據沙國財政部上月30日公布的初步預算,沙國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料成長0.03%,遠低於之前預估的3.1%,受沙國今年來自願減產石油拖累;但今年非石油業成長率估達5.9%,受貿易、餐旅及觀光業帶動。

利雅德當局預期,今年總財政收入1.18兆里亞爾,不如之前預估的1.163兆里亞爾;財政支出將達到1.262兆里亞爾,高於預估。

 
歐美零售商 冬衣大促銷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美國家今年秋季的氣溫異常溫暖,影響厚重冬衣和毛衣的銷售,迫使H&M等大型零售業者在年終假期購物旺季來臨前降價促銷,以避免陷入庫存賣不出去的困境。

路透報導,由於通膨居高不下,消費者的需求已從服飾等非必要物品轉向民生必需品,導致服飾庫存過剩,零售商過去一年試圖削減相關庫存。

然而,天氣追蹤業者天氣趨勢國際公司表示,第4季剛開始的氣溫料將偏暖,對手上仍滿是滯銷冬衣和禦寒用品的業者更不利,可能在本季結束時面臨庫存過剩。

H&M旗下高階品牌Cos已開始在網購和實體門市,針對針織衫,以及美麗諾羊毛衣、羽絨大衣等服飾打八折。H&M執行長海默森說,在天候異常暖和下,消費者延後購買厚重的秋衣。

歐洲Pepco集團也指出,秋冬服飾庫存的產生,恰巧就是核心的中東歐市場氣溫居高不下之時。

Pepco執行董事龐德表示,當氣溫高達攝氏26度,大衣很不好賣。

在過去幾年,所謂的假期購物旺季最早10月就展開,許多零售商整個10月都在促銷,一路進行到12月。電商巨擘亞馬遜將在10月10~11日,展開第二個Prime會員日;百思買(BestBuy)同一時間也將提供為期48小時快閃促銷,目標百貨(Target)則從10月起提供「每日特惠」。

天氣趨勢國際公司表示,相較於去年,美國今年10~12月的氣溫可能平均上升攝氏1~6度。該公司創辦人和執行長柯克說,從黑色星期五到耶誕節這個月份的氣溫,將遠比去年溫暖,引發更多庫存過剩和降價促銷的情形。

這可能影響沃爾瑪、Dick's運動用品等零售商,但有助好市多和TJX等折扣商店,他們的產品可能是在地生產,能更快對季節做出調整。

Morningstar研究公司分析師史瓦茲說,若冬衣銷售不振,將在這個假期購物季為零售業帶來麻煩,可能在明年初會看到許多庫存降價求售。

不利的天候會讓零售商相當頭疼,因為他們為了因應重要的銷售旺季,已大幅提前下訂單,確保產品供應無虞。

 
藝術市場降溫 拍賣價跳水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市場一度對若干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趨之若鶩,價格在極短時間內飆至數十萬美元。但近來藝術市場買氣放緩,拍賣價格跳水,讓這些新秀備受打擊。

阿布迪亞(Aboudia)是美國暨象牙海岸的藝術家,他的塗鴉風畫作一度在初級市場賣到8萬到15萬美元,作品拍賣價的前十高均締造於2022年。

然而今年市況驟變,他的畫作「Le Docteur」8月拍賣時,蘇富比估價為4萬到6萬英鎊,最後僅以57,150英鎊成交,遠低於以往的初級市場價格。他2011年的未命名作品,前年在蘇富比以50,400英鎊拍出。該作品今年7月重回市場,轉往富藝斯(Phillips)標售時,落槌價只有24,130英鎊,價格暴跌52%。

同場拍賣會上,阿布迪亞的另一作品以40,640英鎊售出。該作品去年在香港佳士得的得標價為1,134,000港幣(144,502美元),等於重挫63%。

藝術顧問金恩說:「人們買下這些作品,是以為價格會漲…一旦發覺價格不再攀升,很多人退出市場,並拋售藝術品,導致價格跌幅超過應有水準。」花旗私人銀行的歐海爾也說,年輕藝術家的風潮來來去去,當紅時市場追捧,退燒時買氣冷清,這跟作品本身沒有關係。

數據也顯示市況趨緩,拍賣龍頭佳士得表示,上半年標售的藝品總值為32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23%。

高昂天價讓最富有的收藏家也臉色發白,藝術市場全面緊縮。潛在賣家發現購買作品的錢,很可能收不回來,決定留下藝品,靜候市況好轉。非營利藝術機構Power Station藝術主管提特斯說:「許多收藏家在重新評估收藏品的走向,我想有些收藏家,在場邊等候真正的良機。」

收藏家轉向享譽數十載的知名藝術家,藝術顧問麥肯錫指出,人們覺得不安全時,會回頭收藏安全可靠的作品,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在等待下一個趨勢出現。

 
Y世代懷舊 復古香水搶手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香奈兒(Chanel)、嬌蘭(Guerlain)等精品品牌部分已停產的香水,對收藏家而言卻仍有吸引力。不過,美國服飾品牌A&F、美體小舖(Body Shop)及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主打價格較親民、較不起眼的香水,在二手市場同樣大受歡迎。

根據線上拍賣網站eBay,在8月,1990年代出品的香水銷售較去年同期出現雙位數成長,例如倩碧(Clinique)的Happy香氛系列和蓋璞(Gap)的香水品牌Dream,上月銷售各比去年同期暴增60%。

對1990年代香水念念不忘的消費者,正帶動這些懷舊香水銷售大增。渴望重溫年輕時光的Y世代持續推升這類商品價格上揚。相較下,較年輕世代在他們的花樣年華,都未必知道這些香水品牌。

Eris Parfums創辦人賀曼表示,這些買家尋找現在很稀有的事物,「人們總是追求新事物,但復古香水帶給許多人耳目一新感覺,這是一個利基市場」。

這種追求復古商品情懷,驅動寶麗來(Polaroid)拍立得相機和任天堂舊款電玩主機Game Boy銷售大增,也在時尚產業現蹤。根據eBay,Gap「Y2K」懷舊商品全球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逾一倍。

 
公債高殖利率 將成常態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主要國家公債市場上周終於接受央行「利率將在高檔維持更久」的警告,美、德、日公債殖利率都升到年初時難以想像的水位,衝擊房貸、學貸等利率,從而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而且這可能是新常態。

這波債市賣壓主要發生在較長天期的公債,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3%,為2011年來首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回升到金融海嘯之前的平均水位,距5%已不遠。由於上檔壓力已被打破,現在很難確定殖利率會衝到多高。一些投資機構認為殖利率已經升過頭,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新常態,殖利率將回升到央行大舉購債並扭曲債市之前的高度。

賣壓重到迫使多頭繳械。貝萊德集團董事長芬克與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負責人艾克曼等投資鉅子都表示,殖利率上升趨勢可能還未結束。普萊仕9月之前原本看好美債,現在已由多轉空。

道富全球顧問公司主管杜達德表示,「過去幾個月發生的情況,基本上是市場錯估情勢。一切仍視中、長期通膨動向而定,但可以合理地認為超低殖利率格局已經翻盤」。

彭博資訊經濟學者說,債市情勢仍不利長期進駐。通膨預期升高,政府發債激增,且公債避險功能下降,都意味著債市只能搶短,不適合投資。

一些多頭仍認為公債被賣過頭,因通膨正趨穩定,經濟成長也將減緩,因此預測6個月內債市會觸底。但即使長債賣壓開始緩解,債市仍將面臨日銀貨幣政策緩步走向正常化的考驗。

 
要聞
新聞中的法律/越現地進出口新規 台商小心
孫孝文經濟日報
越南自從1986年革新開放實行經濟改革以來,台商即因不同因素考量下,進行了三波較大規模的南下越南投資潮。最近這第三波,更因政府新南向政策、美中貿易戰、供應鏈斷鏈等因素,再加上可利用越南所參與的諸多自由貿易協定來享有優惠關稅,提高產品競爭力,使更大一波台商將投資從中國大陸轉向越南。

然而,近期越南海關總署提出「第8號法令第35條」草案,撤銷「現地進出口」相關概念。這項變化不僅將影響進出口關稅課徵,也將影響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海關申報與發票開立等程序,台商應留意相關影響。

多數台商在越南營運的實務做法,都是以現地進出口方式,在越南執行三角或四角貿易,像是兩角在越南境內、一或兩角在越南境外。

舉例來說,境外台商與一家越南企業甲(多數為境外台商的越南子公司或孫公司)簽訂進料加工合約,而越南企業甲在製造完後,依約銷售回給境外台商,但產品實體並未實際出口,而是依照境外台商指示,將製造加工後的貨物直接運送到越南客戶乙的越南地址,由越南客戶乙進行下一步製造加工後才實際出口外銷,此交易模式視為現地進出口的外銷。

因此,前述例子中,原本越南企業甲因被視為現地出口,而享有出口零增值稅優惠,且其進口用於製造或加工產品的原材料,也可享免徵相關進口稅,而無須另行申請退稅。

然而,將來現地進出口交易被取消後,上述越南企業甲接受境外台商訂單,而在境內交貨的行為將被視為內銷,且必須開立發票繳納10%增值稅,已無法同等享有視同產品外銷出口而免徵增值稅及退稅優惠。即使產品是實際出口,也無法使用免徵免退稅制度,因此,進口用於製造或加工原材料將須先繳納關稅及增值稅,而在後續實際報關出口時再申請退稅。

對於進料加工或一般買賣交易,由境外台商作為接單主體進行三角交易,而指示其在越南子孫公司交貨給越南境內其他企業,將無法辦理現地進出口海關手續,且可能需要轉變為由越南子公司、孫公司直接接單,以內銷交易方式或須實際將產品出口再由越南境內客戶自行□理進口方式進行。

這項法令修訂不但對在越南經營加工製造出口企業的資金成本產生影響,也造成營運成本及稅負成本增加。現地進出口交易之廢止,將造成長年運用此交易模式的台商企業大受打擊。

台商企業採現地進出口模式行之有年,建議須儘早研究法令變動對集團供應鏈影響,且隨時關注相關規定,思考是否須重新調整營運模式與全球布局,即時做出最適當決策。(本文由安永台灣海外業務發展中心執業會計師口述,記者翁至威整理)

 
機關團體結餘款 可變更使用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進入第4季,不少機關團體向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詢問有關結餘款使用計畫相關問題。北稅局表示,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機關團體),如未能依原訂計畫執行,應儘速於原使用計畫屆滿之次日起算三個月內,向主管機關提出變更使用計畫申請,以免因未依使用計畫執行,致未符合免稅標準之規定,遭稽徵機關就全部結餘款依法補稅。

北稅局舉例說明,甲基金會2019年度結算申報其用於與創設目的有關活動之支出,未達各項收入60%,且結餘款超過50萬元,已就2019年度結餘款編列用於2020至2021年度的使用計畫,並報經主管機關查明同意。

該基金會因故須變更使用計畫支出項目、金額或無法於期間內執行完竣,最遲應於2022年3月31日前向主管機關申請變更使用計畫,且變更後之使用計畫期間合計仍以四年(即2020至2023年度)為限,即變更後使用計畫最後使用年度為2023年度。

依規定,機關團體於年度收支決算後,若支出未達收入60%,且結餘款超過50萬元者,得依「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第2條第1項第8款第2目規定,就該結餘款編列用於次年度起算四年內與其創設目的有關活動支出之使用計畫,並經主管機關查明同意。

北稅局表示,報經主管機關查明同意後,機關團體應按該計畫確實執行,之後若有與原計畫支出項目、金額或期間不符者,依免稅標準第2條第4項規定,應於原使用計畫屆滿之次日起算三個月內,檢附變更後之使用計畫送主管機關查明同意,且變更前、後之使用計畫所定結餘款用於與創設目的有關活動支出之期間合計仍以四年為限。

北稅局提醒,機關團體經主管機關同意其結餘款經費保留使用者,應依使用計畫確實執行,稽徵機關各年度均會列管追蹤查核。倘機關團體未依報經核准之使用計畫使用完畢,稽徵機關將就全部結餘款,依法課徵該結餘款發生年度之所得稅。

 
行政院版本《最低工資法草案》11人研究小組 扮關鍵角色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版本《最低工資法草案》中,將新設11人研究小組,分析當前經濟情勢之外,也將對最低工資調幅提出具體建議。也就是說,此研究小組在未來最低工資調幅決策過程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這研究小組組成,排除勞資雙方,而是學者和跨部會組成。成員將由六名學者(包括:四位最低工資審議委員學者代表,另外再聘兩位學者),及主計總處、國發會、經濟部、財政部、勞動部等五個部會代表組成。

勞動部官員表示,該研究小組屆時一年必須提出兩分報告,一分為每年4月提出當年度1至3月最低工資調升後對經濟及就業狀況影響報告,另一分是審議大會前30日必須提出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以利審議會議討論。

官員透露,對於最低工資調幅,研究小組將提出「調幅區間」之建議,但究竟要調多少,還是由勞資政學四方組成的審議委員會討論、斟酌,做最後的決定。

也就是說,在該研究小組提出調幅區間建議後,勞資雙方喊價就會縮小在此區間內。此外,對照勞動部原預告版本,原草案曾提及若發生行政院不核定審議結果,須於30天內再召開第二次審議後,行政院不得再退回,但在政院版已全數刪除。

 
最低工資法12版本攻防 修法細節各有不同...拚年底前三讀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最低工資法》力拚年底前三讀,朝野立委提案加上行政院草案,合計共12版本將在立法院攻防,預計聚焦在最低工資參採指標、最低調幅規定、是否訂定調整公式三大爭點。

行政院日前火速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將現行「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提升到法律位階,以保障基層勞工薪資。政院版草案明訂適用對象準用勞基法規定,並設有研究小組評估。

參採指標方面,政院草案明訂最低工資審議「應」參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另有十項「得」參採指標,含勞動生產力指數年增率、勞工平均薪資年增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國民所得及平均每人所得、GDP、民生物價及生產者物價變動、產業發展及就業、各業勞工工資、家庭收支、最低生活費。

最低工資法歷經多年醞釀,朝野立委版本重點,雖大方向與政院版一致,但修法細節各有千秋,至少有三大差異值得關注,預料將成為審查過程中的討論焦點。

首先在「得參採指標」方面,除政院版草案所列的十項指標,時代力量、民眾黨團、民進黨立委范雲等版本,也將租金年增率等住宿成本,或是就業扶養比等指標納入;國民黨立委廖國棟版本則進一步納入國際上勞工薪資調整狀況。

此外,國民黨立委林為洲版本除了CPI年增率外,家庭收支狀況、基本生活費也都入列「應」參採指標。

其次,在每年最低調幅規定方面,政院版本並未強制,但包括時代力量、民眾黨團、范雲、國民黨立委徐志榮等版本,皆明訂最低工資不能低於前一年,以保障薪資年年調漲,部分版本則要求最低工資金額應達社會救助法所訂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對於按時計酬的勞工最低工資也明訂最低標準。

調幅方面,部分版本主張不得低於CPI年增率,部分則以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為底限。

第三,是否應制定最低工資調整公式,包含政院在內的多數版本,並未要求訂定公式,但民進黨立委吳玉琴版本則認為應授權勞動部與研究小組共同訂出公式,每隔十年檢討一次。

行政院表示,最低工資法立法是為了建構完善的審議機制,保障勞工最低生活水準,勞動部將積極與立法院溝通協調,以早日完成立法。


延伸閱讀

行政院版本《最低工資法草案》11人研究小組 扮關鍵角色

 
巴拿馬運河缺水再傳惡化 散裝、貨櫃運價兩樣情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巴拿馬運河缺水問題再傳惡化,其中,散裝船運力緊縮情況加劇,但同時大宗運輸需求卻續強,兩相激盪下運價續強;但貨櫃輪則面臨全球景氣走下坡而需求減少問題,運價相對低迷。

散裝船的新船加入數量少,明年新船加入呈現零成長,誘因國際海事組織(IMO)法規推動後,散裝船舊船也面臨退出的問題,運力供給減少,成為運價易漲難跌另外一個關鍵因素。

隨著海岬型的日租金急速反彈,國內的資金也開始進駐散裝船族群,散裝船的股價表現優於貨櫃三雄,成為近日航運股反彈的領頭羊,其中,中航(2612)、裕民、新興等航商表現受到矚目。

中航主要以經營海岬型的船舶,在散裝船低迷的時候超前部署與青島北海造船簽約建造四艘符合IMO第三期能源效率設計指數級別的節能環保散裝貨輪,將於今年起陸續交船投入營運,明年還有兩艘要交船。

裕民船舶多元化,長期看好節能船舶強化布局,隨著新船加入,布局將持續發威效益,裕民散裝船隊平均船齡為5.5年,意味著裕民船隊的船隻更年輕、更有競爭力。

新興航運主要經營海岬型船舶跟油輪,隨著油價反彈,油輪的需求有望增加,新興油輪處於獲利概況;至於散裝船的部分,隨著市場租金高漲,船舶換約的日租金也會跟著增加。

 
台塑四寶Q3本業要賺錢了 旺季需求可望延續到Q4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油價衝高,關鍵原物料PVC(聚氯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報價向上,加上傳統旺季效應,台塑四寶營運轉強,第3季本業可望全數轉正,擺脫第2季本業虧損的陰霾,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而旺季需求可望延續到第4季。

台塑(1301)表示,由於原油價格上漲,推升石化產品行情,且第3季為傳統需求旺季,第3季開工率比第2季高,因此認為第3季營業額比第2季增加,且本業獲利明顯改善,加上轉投資收益增加,第3季獲利可望優於第2季。

展望第4季,則看好EVA與高吸水性樹脂(SAP)後市行情。台塑指出,因應奧運備貨需求、鞋廠開工率逐季提高,加上矽料價格回升,推升太陽能模組廠已開始儲備膠膜庫存,第4季鞋材發泡料及太陽能封裝膜料需求均增加,EVA價格看漲。另,大陸十一長假及雙11促銷活動帶動SAP備貨需求,加上原料丙烯酸價格上漲,SAP後市行情看漲。

今年上半年因EG(乙二醇)產線計畫性停車,加上電子材料出貨明顯放緩,南亞營收、獲利均出現年衰退,但業外有股利及匯兌收益貢獻。展望下半年,考量第3季電子材料出貨好轉、第4季回補庫存有望,營收可望逐季走升。

展望2024年,電子材料將落底回升,主要是5G高頻高速、車用電子及衛星通訊等應用需求持續成長,配合同步擴建ABF載板、銅箔及玻纖布產能,南亞營運動能將較2023年明顯改善。

台化也表示,市況已從第2季谷底走出,而且油價上漲牽動產品售價上揚,第3季可較第2季成長、預估第4季營收也比第3季成長。

法人指出,塑化產業傳統「金九銀十」旺季,今年雖然終端需求不強,但隨PVC、EVA等塑化報價轉強,台塑、華夏、台聚等廠仍可有表現可期,第3季營收可較第2季成長,獲利部分則也可明顯改善。苯及SM(苯乙烯)、酚酮方面,苯目前供應仍偏緊、價格維持,隨SM價格上修,台苯下半年利潤會愈來愈好,第3季有望轉虧為盈。

另,大陸聚酯市場開工率近來持續九成左右的高開動率,顯見終端庫存漸去、需求漸復,配合芳香烴類產品好轉,台化第3季有望轉正,擺脫連四季虧損窘境。至於台達化,雖然SM、ABS樹脂等價格上升,有助利差好轉,但上游原料也隨油價而漲,第3季能否轉正,還是要看SM、ABS等的利差而定。


延伸閱讀

三利多加持 台塑化轉運

利多加持 台塑四寶逐月逐季向好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