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中國經濟新話題不少,特別是進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人大會議前這一思路變政策期,不少人發表高論,圖產生不同效應的影響,話題就更多。然而有個話題屬翻炒的,卻仍具敏感度、又值得觀察其後效,那是所謂「新周期」之議。所謂「新周期」之議,本是去年夏季酷暑之際,伴隨著中共19大籌備期的人事、政治團團迷霧,也有對經濟前景的不同期盼。當時還沒有投身豪門的經濟學家任澤平,說他研究宏觀經濟17年,「從未像今天這樣深信,中國經濟站在新周期的起點」。
由之而起,「新周期」之議從8月到歲尾,成了一場激辯,且不是分成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而是百花齊放。
眾所周知,那場「新周期」之爭,爭到一定程度就已不止是對眼下經濟走勢的判斷,而升到了宏觀決策正誤的高度,爭辯雙方都已經急出紅臉白臉來了。但伴隨著中共19大不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提,官方另有表述,「新周期」之爭偃旗息鼓,且主流意思是現在經濟在軌道上走著,沒有什麼突變,所以也沒什麼「新周期」。
去年底,「新周期」之父任澤平以千萬人民幣的身價轉會,投身首富豪門。前兩天他在金融論壇上,也主動提到了「新周期」,說怎麼從新周期看未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也堅持他的「新周期」觀點,「開始得到更多的認知,更重要的被實際的中國經濟走勢所驗證」。但又說全球也進入到了新一輪增長周期,整個世界經濟也是新周期,但中國的新周期比世界、比美國晚了些。
然而他在關鍵點上已把話題往回拉了拉,說2018年中國經濟還會延續L型的走勢,宏觀會繼續有分歧,但樂觀預期會增加。到了2019年傾向於認為庫存周期、產能周期以及房地產周期疊加,中國經濟將會突破L型的一橫向上。這意思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新周期」一已站在起點,但今年不會到,明年可能開始?
而在經濟界,「新周期」之爭火頭再起,出來議者甚眾,其中有兩個典型的對立言論可以參考。一個是樊綱,一個是滕泰。
樊綱現在多以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身分現身,但經濟界會把他看得比較「體制內」,即較接近官方意思。他最近極明確地說,「中國經濟尚未進入新周期」。他出來講這話,有些針對「輿論風口」的變化,即過去國際、國內一些經濟學者風口是唱衰中國,去年上半年開始出現新動向,是國際風口主唱「中國贏了」,國內有人說「中國強了」,而且已經超過美國了。
所以他強調,中國現在周期走的是L型,當探底以後要在底部徘徊一段時間,因為有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而如果這個時候不解決問題,就非常危險,因而要保持清醒。
另一派認定「新周期」到臨的,代表人物是經濟學家滕泰。他跟任澤平一樣也在證券業行走,但他的特色,是被稱為「中國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創立者」,這一稱號與當前主流的關係,不用解釋了。
滕泰說話從來直截了當,他說「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將會迎來新周期,這個新周期就在今年開啟」。其主要理由,是說之前屬於「供給老化型經濟下行」,而當前中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的核心驅動因素已經發生改變。所以,本輪新周期不取決於老供給的出清,而取決於新供給的擴張。
「新周期」之爭,風雲再起,主政者當然不會出言相彈或屈身相就,但其對大勢判斷,仍有影響。去年爭論,是在中共19大籌備期,今再翻炒,則是在新一屆人大會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