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式管制」改為「風險管制」
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解禁備受關注。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首度表態,從日本三一一地震至今已近七年,對日本食品管制政策有必要檢討。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表示,擬將地區式管制改為風險管制,打破福島等五縣市食品輸台禁令,但新制無時間表,待行政院裁定。
陳時中說,台灣永遠不會准許進口輻射汙染的食品,但對於現行仍禁止輸台的日本五縣市食品,會根據國際慣例,保障國人食安情況下,將適時開放。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我國即禁止福島、茨城、群馬、櫪木、千葉五縣市食品輸台,而日本其他地區也有九大類食品,包括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 茶類製品,需經逐批查驗檢測輻射,檢驗合格才可以進口。
傳陸將解禁十都 僅剩我設限
自我國禁令發布後,日方一直積極要求重新開放,全球目前只剩我國與大陸以地區式禁令管制日本食品進口。日前傳出大陸有意鬆綁日本十都縣食品進口,加上我積極爭取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面對國際經貿壓力,我國禁令再次受檢視。
陳時中昨天在衛福部新春記者會上表示,當初發布福島、茨城、群馬、櫪木、千葉五縣市食品輸台禁令,是因地震後一時無法確認哪些食品受汙染的風險高,因而直接採地區式管制。
不過,食藥署過去七年共檢驗十一多萬件日本食品,其結果均符合我國規定,僅二二○個樣本被檢驗出含微量輻射,到邊境就被退運銷毀。衛福部次長何啟功坦言,我國管制方式非國際貿易常態,日本也從未停止要求我國輸入核災五縣市食品。
「事隔多年,日本食品管制政策需檢討。」陳時中說,貿易本就應依國際規定在人民健康基本要求上執行規畫。他認為,未來應比照美國,改為禁止高風險食品輸台,但只要判定是「輻射食品」,就絕對不會進到台灣。
何啟功也說,地區式禁令並不合宜,國人常到日本東京旅遊,從成田機場入境,但機場位於千葉縣,國人會在機場吃東西,「那千葉縣食品有什麼理由禁止輸入?」他認為,應以食品有無受輻射汙染及風險區分,才是務實的把關管制。
致癌風險 低於衛福部訂定風險範圍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去年公布「日本水產品輻射風險評估」報告,以日本政府公布水產品輻射檢驗結果,若開放福島以外四縣食品進口,依國人攝食量計算額外增加終身致癌風險,實體癌平均每十萬人增加○點○一二二人、甲狀腺癌增加○點○○○三人、白血病○點○○一五人,均低於衛福部國健署訂定可接受致癌風險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