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大賣場,看到一場震撼的「母子衝突」。 有個媽媽正在熱情的和她的朋友打招呼,然後逗起了朋友的小孩子。
「來啊,來和這位可愛的小弟弟玩!」那位媽媽轉過身,試圖指揮她的孩子,叫他過來一起玩,然後抬頭問了好像是那位小弟弟的媽媽(也是她的朋友):「你們家小弟弟叫什麼名字?喔對,小軍軍。」
那位媽媽摸著那個小軍軍的頭。
「小軍軍你幾歲啊?好有禮貌。」那位媽媽說,然後又轉過頭去,面對她自己的兒子:「喂!你在那邊幹嘛?」
我注意到,那個應該是她的兒子,仍然站在那邊看著他的母親,動也不動。
「趕快啊,你在發什麼呆?癡呆啊?」那位媽媽愈來愈大聲:「趕快來和小軍軍玩。」
她兒子仍一動也不動。
這時候包括我在內幾個路人都已經注意到這位媽媽愈來愈大的聲音了。
「你到底在做什麼啊?」媽媽幾乎大吼。
場面僵住了。這時候,那位小軍軍弟弟的媽媽連忙打圓場,唉,他不想玩,就不要勉強了,不過,顯然那位媽媽火氣已經上來,怒瞪著她那位仍站得遠遠的兒子。
「你!趕快過來!」媽媽吼叫。
原本,這事件就這樣。但,就在這時候,我聽到那個孩子竟然說了一句話,令我久久難忘。
猜猜那孩子,對他媽媽說了什麼?
孩子對他媽媽,相當無奈的語氣,幽幽的說:「妳對我們,如果有對外面的人『一半』好……。」
這句像在繞口令的話,一般人聽不懂,但聽懂的人,立刻就聽懂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用說了,只見孩子話都還沒說完,這位媽媽便已經發飆式的拎著那兒子的耳朵,火速離開現場!
留下其他媽媽們,錯愕的站在那邊。
事情已經結束,我卻無法停止一直思考這件事。
那個孩子的冷漠,和媽媽的熱情,形成強烈的對比──
重點是,媽媽的熱情,永遠拿去面對「其他的」小孩。
而面對「自己的」小孩,據那位孩子說,竟然沒有對外面小孩的「一半好」。
久了,小孩只能冷漠的看著他媽媽的「秀」,然後,最後丟下的那一句話,算是他最終也唯一的抗議:「你寧可不理你的小孩,只顧著去招呼其他小姐姐、小哥哥。」
照那股憤怒來看,那孩子回家後免不了一陣狂風暴雨的責打吧。
很多人都是因為禮貌,對陌生人比較好,但,孩子也是很直率的,看到自己父母對陌生人特好、對自己特差,就是這樣一句話的感想。而那位媽媽,拎著孩子耳朵回家後,必定更生氣,想必這一次這位媽媽是不會學會的。
那,何時才會學會?
是否有學會的某一天?
只能為那孩子哀歎,誰叫他一出生就是「熟人」,哪天變成「陌生人」,才能終於享有他/她真正的完整的愛。
(本文為舊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