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大集團在汽車零組件產業的版圖與營運規模,並朝多角化方向發展,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宣布,和大將在三年內完成控股化,同時建立航空母艦級的汽車零組件製造集團。
沈國榮強調,汽車產業雖歷經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衝擊,但不可否認的是,汽車仍是生活必需品,短期間雖受影響,但長遠來看,前景依舊可期。尤其電動車發展快速,預期到2030年電動車年產量可超過4,000萬輛,與燃油車出現黃金交叉。
沈國榮表示,和大持續按照原定擴廠投資計畫興建嘉義大埔美三廠,「已準備好提前部署2021年供應亞、歐、美系電動車大廠產能需求的能量」。
和大董事會日前通過,沈國榮的女兒、副總經理沈千慈升任和大執行長。沈國榮說,和大將仿效台積電等龍頭廠模式,開始推動執行長、總經理「雙首長制」,無非就是因應市場發展趨勢,全面超前部署。
1979年次的沈千慈,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畢業,主修經濟、副修日文,隨後取得克萊蒙研究大學彼得杜拉克管理學院MBA,主修策略及行銷。目前除擔任和大董事、執行長外,並兼任高鋒工業董事、橙的電子獨立董事等。
和大8月營收4.21億元,月增14.3%、年減18.7%;累計前八月營收29.74億元,年減25.8%。法人說,和大營收已連續四個月維持月增,而以目前訂單預示量,預期9月單月營收可回升到5億元,第4季也維持成長走勢,單月營收在5億至5.5億元水準。
整合資源 業績挑戰新高
沈國榮表示,在燃油車回穩、電動車成長的雙引擎帶動下,只要新冠疫情不再惡化,預期和大明年業績有機會突破2018年新高水準,三年內進一步挑戰百億大關。
和大集團近幾年進行水平整合,目前旗下已經擁有包括以傳動系統為主的和大、輪胎的華豐、工具機的高鋒、生醫的慕康,另外結盟鋁輪圈的健信、鈑金的瑞利等,整體營業額規模達到250億元,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和大推動雙首長制的策略與考量為何?
答:全球許多跨國集團或科技大廠都是採取雙首長制,畢竟面對市場競爭激烈,在組織分工的運行下,企業新世代的接班人,已經很難像第一代經營者,能夠隨著企業成長過程,養成經營管理及綜理全局的能力。
此外,企業一旦成長壯大,專業經理人就必須深耕負責的領域,也因此很難找到全能型主管來承擔重責。和大決定採行雙首長制,無非希望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未來和大的執行長將主導對外,包括營運、銷售、售服,以及客戶與市場的拓展,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等;總經理則是對內,以人事、生產、品管為主,這是為了和大朝百億營運規模,以及未來接班預作準備。
問:和大朝控股化發展的布局與考量為何?
答:和大近幾年透過增加持股模式,陸續將華豐、華豐泰國、健信、瑞利、慕康納入集團版圖,連同原有的和大、高鋒,集團已有七家關係企業。這七家關係企業,橫跨傳動系統、輪胎、鋁輪圈、車殼鈑金,以及工具機、生醫,航空母艦級的汽車零組件製造集團儼然成形。
另外,集團也參與投資製造輪胎的泰豐、鍛造輪圈的巧新等。和大除了燃油車傳動系統之外,在電動車也深耕十幾年,可說是電動車傳動系統領域的先鋒,擁有紮實的基礎。未來透過控股化,可以擴大集團產業版圖與營運規模,除了水平資源整合,面對中心廠,在全球市場也更具競爭力。
問:對燃油車與電動車產業的展望為何?
答:不可否認的,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的衝擊,讓汽車、汽車零組件及工具機都成為重災區。2018年全球所有車輛的總銷售量為9,500萬輛,2019年為8,400萬輛,今年預估可能連7,000萬輛都有困難,整體衰退25%至30%。
不過,汽車是生活必需品,隨著疫情趨緩,以及特斯拉強勢開工,預期下半年逐月回穩,2021年中可望谷底彈升。以特斯拉為例,去年銷售37萬輛,預估今年可達50萬輛,明年則有倍數成長。
超前部署 衝智能化生產
在電動車逐漸成為時尚,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之際,全球各主要車廠也都紛紛投入電動車的開發生產;在此壓力之下,汽車引擎工業勢必受到衝擊,其中涵蓋引擎、水箱、油箱及排氣管等加工製造產業鏈,業界必須要有心理準備。
問:面對汽車產業供應鏈重組與轉變,和大如何提升競爭力?
答:在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雙重影響下,越來越多廠商將產能由中國大陸轉移到東南亞,隨著當地工作機會的增加,預期未來外勞在台灣可能會逐漸消失,AI智能化生產是必然要走的路。
北半球國家預計2030年停止燃油車,屆時汽車產業少量多樣生產模式,也將轉為大量生產、智慧生產及強化研發,台灣有機會成為電動車零組件供應最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