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260-1261期合刊號】富足路上的敵與友


2021農曆春節期間原則上電子報暫停出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下列電子報將在春節期間持續熱力放送。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
2021/02/08第710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一句「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驚醒36歲股市大戶收手
20年後身家翻40倍至5億元!
這款國產新冠肺炎疫苗 最快拚7月上市!
為何關鍵竟是北醫「春節不想休」?
 
   
封面故事
   
一句「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驚醒36歲股市大戶收手
20年後身家翻40倍至5億元!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每個人都渴望富足,富足是什麼?怎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富足?

猶太人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民族,雖然僅占全球總人口的0.2%,但《富比世》400大富豪榜中卻占了20%以上的比重。猶太人所定義的富足,或許有一些參考價值。

在廣為流傳的《猶太人致富金律》中,談到通往伊甸園,即富足人生有四個路徑匯集而成:財富、力量、智慧與被尊重,其實這也是人要獲得滿足而行動的主要四個動機。

說來簡單,其實這條路並不好走,單單富足人生中的一個「財富」元素,就可能要花30年時間才能體會其中奧義。

股市大戶林適中 50萬到5億元的財富修煉之路

億元股市大戶林適中,股票投資致富之路,從50萬元到如今5億元的成就,花了34年時間才達到。

林適中拉過保險、賣過便當、賣過房子,業績還可以,但總是與上司、同事處不好,一直換工作。林適中母親看他沒定性,央求做股票投資多年的林爸爸能教教他,或許在股市賺了些錢,可存些開店做生意的本錢。

林適中說:「父親帶我學投資時,給我厚厚一本張松齡著作《股票操作學》,並在我股票戶頭存入50萬元,跟我叮嚀,多一分研究多一分勝算,叫我邊學邊做。」

「那本書有4、500頁,我看了第17頁就沒看了,但50萬元的本金,不到幾個星期就翻到了70多萬元。我當時想,才看17頁就賺那麼多,後面不必看了!」林適中回憶說。

「但問題是,每次部位到達數百萬元時,我總是守不住,下次震盪又吐了大部分回去。我問父親,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省話一哥的父親總是說:「是你太貪心了!」

1994年,林適中的父親因腦中風過世,帶給他相當大的打擊。「當時行情陷入整理,我自己的狀況也不好,股票淨部位剩下約100萬元。」

從電子股重新出發 戒掉融資 崩盤時保住戰果

林適中終究無法忘情股市的呼喚,帶著原本僅剩的100萬元,以及父親過世後留給他的100萬元,總計200萬元準備在股市拚搏一次。

重新入市的1995年,正值電子業起飛,林適中把銀彈集中在電子股上頭。1995年,台股從5000多點急漲到1997年的10,000點,林適中透過融資與丙種墊款把槓桿開到最大,200萬元本金操作到3000萬元部位,不過2年多時間,淨部位超過1000多萬元。

因為個人的每日成交量極大,他下單的券商甚至給了他一間VIP操盤室,當時36歲的他已具有「中實戶」之勢。

「有一天,證券專業媒體《鑫報》記者劉仁天到VIP室找我,我正忙著下單沒空理他,他就翻我桌上的資料,當時我覺得這個人很沒禮貌。」他回憶說道。

「收盤後,劉仁天找我出去抽菸,劈頭就對我咆哮。」他說:「借丙種又做融資,不怕以後死無葬身之地。」劉大哥那句話,在林適中腦中嗡嗡作響,「我拉大槓桿時,只想著漲多少時會賺多少,沒想著跌下來會賠多少,他的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那時股票正處於多頭,林適中收起貪念縮小槓桿。1997年,他的淨部位來到2000多萬元。爾後歷經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1年網通泡沫,部位又回到1200多萬元。「雖然有起有落,但如果沒戒掉墊丙與槓桿,那兩次大震盪,我要嘛破產,要嘛像以前一樣回到50萬或100萬元本金。」

中菲行經驗 找到自己的投資屬性與節奏

2004年入市的中菲行,是林適中投資生涯中關鍵的一役。中菲行是兩岸海空運承攬的老牌龍頭企業,當時他認為,隨著兩岸經貿交流頻繁,營運重心在兩岸貨運市場的中菲行可望長期受惠。於是,他在中菲行16至20元之間建立數千張部位,甚至以大股東身分進入董事會,持股達兩年後陸續出清,獲利一倍。

林適中說,個性使然,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數十年的那種長期投資法並不適合他。「2至3年的節奏較適合我,這也是我現在投資目標都設定在找3年能賺一倍的標的!」

猶太人有句名言:「上帝是不跟你玩骰子的,你心愈窮,愈沒人幫你。」因此,學習預測未來,而不是「猜測」未來,是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從試著了解世事的因果關係,培養預測自己未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預測未來要把自我意識縮到最小,以客觀的數據做判斷推測,才能提高預測精準度。

更多正能量故事 詳見第1260-1261期《今周刊》新春特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60 期 謝謝!)

這款國產新冠肺炎疫苗 最快拚7月上市!
為何關鍵竟是北醫「春節不想休」?
今周刊•撰文:呂玨陞

過年前突如其來增加的境內感染病例,讓遠離疫區大半年的台灣再度繃緊神經。除了進口疫苗,台灣本土疫苗還要多久、進度在哪?關鍵在臨床試驗的人數。

國際新冠肺炎疫苗陸續開發出來,台灣雖然宣布可以從COVAX(全球新冠疫苗平台)取得疫苗,但因劑量有限,要達到一定的防禦網,各界還是寄望台灣能夠端出自己研發的疫苗。目前台灣投入新冠疫苗研發的國光生技、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中,進度最快的是高端疫苗,去年12月底已取得衛福部食藥署2期人體試驗的許可,正進入2期臨床試驗。

為了因應疫情對疫苗的急迫性,衛福部特准「趕進度」,這次臨床試驗可以說是將「2期和3期合起來做」,但也因此進入第2期臨床試驗後,高端必須在3月底完成3700名受試者施打第一劑。

為了完成近3700人的臨床試驗,高端必須聯合全台灣11家臨床試驗中心協助,高端疫苗執行副總李思賢坦言,難度很高,不過來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簡稱北醫)在臨床試驗投注的心力和資源,「是前所未見的規模。」

跟時間賽跑 「春節不想休」

北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過去疫苗的人體試驗2期只收約300名受試者,到了3期才收至3000人,這次「合起來做」,規模更大、時間更短,所以壓力也更大,為此,北醫臨床試驗中心卯足勁地總動員,台北醫學大學事業長林俊茂便身先士卒,跳下來當第1位受試者,足見北醫整個管理團隊的重視程度。

北醫院長邱仲�葖�出,預計在這支疫苗進行800個臨床試驗,在此之前,北醫臨床試驗中心「周休零日」,就連周末也加緊腳步進行篩檢、接種。甚至在周末將一整層門診改成試驗中心,以便讓參與臨床試驗的動線更好、效率更高。

在跟時間賽跑的壓力下,又有約1周、長達7天的春節假期無法收受試者,劉明哲開玩笑說:「頭一次那麼不想放年假。」他解釋,參與登記受試人雖然不少,但會到醫院檢驗的,大約才10分之1,擔心過了一個年,參與臨床試驗的熱潮會冷掉。

臨床試驗被北醫列為發展的一大特色。邱仲�萿磳隉A北醫在臨床試驗有2大優勢:取得充足國內外認證,包含國際上對臨床研究受試者保護最嚴格的美國臨床研究受試者保護評鑑(AAHRPP)、美日等藥物主管機關評鑑的認證。

另一項則是足夠的臨床試驗能量。邱仲�葚挭嚏A北醫比起不少規模更大的醫院,更加願意投入人力、物力等資源在臨床試驗。譬如,為了鼓勵醫師投入,從醫師考績到教授、副教授的升等評鑑,都將臨床試驗的成績納入考評。去年底已有15%的醫師具有臨床試驗的相關認證,今年目標則上看20%。

邱仲�葳{為,醫學大學要與國際接軌,最快的方式就是發展臨床試驗,只要有好的臨床試驗,就可以吸引國內外的醫學機構、藥廠進行合作。

因此,高端這支疫苗在臨床所需的試驗動能,北醫積極動員,在11家臨床試驗中心,提供逾2成臨床案例,成為高端2期達標的重要動力。

事實上,高端這支疫苗是全世界唯二從美國國衛院(NIH)技術轉移的疫苗。去年1月中,高端一聽聞有冠狀病毒的案例,立刻聯絡NIH的冠狀病毒專家葛拉漢(Barney S. Graham),2月拿到技轉,「甚至比Moderna(莫德納)還要早」,李思賢略帶自信地說。

高端疫苗比莫德納早拿到NIH技轉,為何進度卻落後?李思賢解釋,疫苗分好幾種類別,全球最早的疫苗BNT及莫德納屬於基因疫苗(mRNA)、AZ則是病毒載體疫苗,3家台灣廠商研發的,則算是「次單位疫苗」。

今年已備好700萬劑疫苗產能

李思賢指出,次單位疫苗開發難度較高,在研發時程上會更耗費時間。但相對來說,次單位疫苗只需要攝氏2度至8度就可以儲存,在施打與運送的限制上較有優勢;至於病毒載體則在疫苗的效力上,常有偏低的問題,例如AZ這支疫苗有效性目前只有76%;各種類疫苗各有優缺點。

目前全球疫苗中,尚無次單位疫苗上市販售,國際大廠中,次單位疫苗開發進度最快的美國藥廠諾瓦瓦克斯(Novavax),也才進入臨床3期試驗,所以同場競爭的高端疫苗也不算太落後。

原本開發一項新的疫苗,必須循序經3期的臨床試驗及累積足夠的臨床證據,確證療效和安全性。但新冠肺炎疫情緊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了加速新冠病毒疫苗上市,正在制定第2期臨床試驗「保護力的相關性」(Correlate of Protection,COP)規則,一旦通過此項規定,開發商就可免除第3期試驗,有助於縮短開發疫苗的時程。

儘管還沒有完全通過臨床試驗,高端已打算農曆年後便投入疫苗的生產。抱著就算失敗、疫苗報銷的風險也要做的原因在於:「只要能在上半年多生產200萬劑,一旦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就有約百萬人可以馬上接種,及早發揮疫苗功效。」高端預估,若能順利在6月底通過查驗登記、取得EUA,可望下半年備好500萬劑疫苗產能,成為台灣防疫最強生力軍。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60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兒子不捨媽媽 醫師插管治療救回一命 婦人醒來後寫下2行字「要安樂死」

  台積電是外國人的? 專家:用持股占比看 外資的確是名義上的老闆

  富足路上的敵友》為什麼秀場藝人常晚景淒涼,64歲台灣最美歐巴桑「掙到富裕」

  「我竟是感染冠狀病毒高風險者!」 20年前蔡董做幹細胞 催生App成防疫新商機

  韓國炸雞店 與1997年金融風暴有關 17年採訪經驗女主播變播客,讓哈韓族更懂韓

 
五條好漢撐起台股一片天
在台積電帶路下,台股一路奔馳,元月十五日台積電寫下六二五元天價,加權指數也創下一六○四一.五九的歷史新高。其實台股的大漲,集中在權值股四檔個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聯電,今年鴻海加速前進,從去年底迄今,台股加權指數上漲三六一五點,但這五檔個股貢獻了二七○九點。

譚敦慈:把無常當如常 該做的趕快做
每每談起丈夫,譚敦慈總是充滿感謝。丈夫的離世,讓譚敦慈深切體悟到「無常就是如常,把能做的盡量做好,剩下的,只有接受它。」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所以要好好過這個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