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今年二月下旬入侵烏克蘭,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展現前所未有的團結,對俄國施加嚴厲制裁,廣開大門收容烏克蘭難民,並討論以戰爭罪起訴俄國總統普亭。但在許多非西方世界國家眼中,此事再度凸顯西方在世界舞台的雙重標準,他們指出,美國十九年前也曾捏造藉口入侵伊拉克,為何沒有被制裁?中東地區仍有多處衝突和人道災難,為何得不到像烏克蘭這樣的關切?華盛頓郵報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紛紛制裁俄國,提供烏國金錢與軍事援助,德國總理蕭茲宣布要增加國防預算,一改二戰後的消極防衛政策,宣稱時代已來到分水嶺。
巴勒斯坦外長馬爾基上月在土耳其的一場安全會議中表示,以巴衝突時巴勒斯坦常會要求國際制裁以色列,「過去七十年來我們被告知不可動用的(制裁)方法,在過去不到七天全用上了。真是驚人的偽善。」
當年美入侵 伊拉克難民無人幫
在伊拉克,許多民眾也感受深刻。二○○三年美國捏造證據誣指伊拉克海珊政府擁有核生化武器,和英國等盟邦一起入侵伊拉克。美聯社指出,當時許多伊拉克人拿起武器抵抗美軍,卻被貼上恐怖分子標籤;逃向歐洲的難民船被推回海上,卡在陸地邊境的難民不得其門而入。
打過伊拉克戰爭的男子魯拜說:「當時全世界都站在美國那一邊,包括烏克蘭,我們仍抵抗占領者。就因為世界站在美國那一邊,我們沒有榮耀,他們不會說我們是愛國鬥士。這當然是雙重標準,好像我們是次等人類。」
四十一歲的伊拉克貨車司機哈里德說,他不認為烏克蘭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有什麼不同,「美國大老遠飛了幾千公里來打我們,而俄國是去打隔壁可能有威脅性的國家,我們的抵抗或許還比較有道理」。
中東和俄烏衝突 西方兩種態度
西方國家對烏克蘭和中東衝突態度也完全不同。敘利亞二○一一年爆發內戰,俄國以支援敘國總統阿塞德為由,二○一五年出兵敘利亞,包圍摧毀反抗勢力城市,造成平民死傷,國際社會雖強烈譴責,但缺乏具體行動。
同樣陷入長期內戰的葉門,淪為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聯軍和伊朗支持的胡塞組織角力場,一千三百萬人面臨饑荒,也缺乏國際關注,美國和英國還支持沙國,繼續在葉門與伊朗打代理戰爭,無視當地的人道災難。
在社群媒體流傳的影片中,烏克蘭民眾自製汽油彈,拿起武器練習射擊,西方一片叫好,稱讚他們勇於對抗俄國強權,保衛國家。但巴勒斯坦人和伊拉克人做同樣的事,卻被稱為恐佈分子,是合法攻擊目標。
美聯社報導,專家指出,俄烏戰爭和中東戰事性質並不相同,俄烏戰爭本質是聯合國成員入侵另一個成員,而中東戰事牽涉內戰與宗教。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米勒指出:「大體而言,中東戰爭相當複雜,難以用道德評論。」不過,米勒承認,美國的政策「確實充滿各種偏差、前後不一、矛盾及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