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長談新政 莊翠雲:盡快落實促參2.0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1/30 第55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新財長談新政 莊翠雲:盡快落實促參2.0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內閣財政部長一職由莊翠雲以黑馬之姿接下,她昨(29)日表示,上任首要任務是接續前財長蘇建榮遺留的政績成果,持續推動促參新法實行細則,以及修訂相關子法規,她說開工後就會按照既定時間表完成,讓促參新紀元盡快落實。

在團隊帶領方面,莊翠雲表示接任後的職責,是讓團隊們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也要讓更多措施變得更加便民。

前副總統陳建仁將接任行政院長,籌組「溫暖堅韌」內閣,莊翠雲預計明天正式走馬上任。莊翠雲也是繼郭婉容、劉憶如母女後,史上第三位女性財長,也是首位國產業務出身的財長。

莊翠雲昨天被問及就任後的工作規劃時低調沒有多談,僅說財政部有許多業務,包含賦稅、國庫、關務、促參業務等,她接任財政部長後也將持續推動每項重要業務。

針對原本的國產業務,莊翠雲表示,國產核心價值還是環境永續,財政部主管的國有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總面積65%以上,她指出,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際,應兼顧社會包容性與環境永續性,因此在國有地運用政策方面,永續為第一優先,其次為公地公用、增進國民福祉,再來才是多元活化。

莊翠雲說,前財政部長蘇建榮,在去年卸任前奮力讓促參法修法通過,實現法制完備、案源擴充,促參2.0時代揭開序幕,她將延續前部長願景,讓民眾享受更優質公共服務。

由於促參母法大幅翻修,莊翠雲表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也將配合調整,要盡快讓子法上路,才能達到無縫接軌,所以在開工後將按照既定時程完成子法、實行細則,未來將公告「促參施行細則」和修正「重大公共建設範圍」適用優惠的公共建設案件也將增多。

另外,也要新訂「有償PPP評估辦法」,明確規定經評估具優先性、迫切性、必要性的公共建設,經確認具效益者,才可由主辦機關採用有償PPP制度來辦理,促進多元促參機制。

 
沈榮津掌工研院呼聲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陳內閣底定,並預計在本周二(31日)上任。業界關切現任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是否裸退,據了解,蔡政府後續還會倚重沈榮津對產業熟稔,協助政府與產業溝通並諮詢等重要任務,外傳沈榮津轉任工研院董事長呼聲高。

另據相關人士透露,沈榮津因已年過70歲,若接任工研院恐會卡在年齡問題,因此他的人事安排尚未喬定。據政府捐助財團法人董監遴選辦法,董監人事初任年齡有65歲之限制,但因業務特殊需要,報請行政院核准者,不在此限。

前經濟部長李世光自2017年10月接任工研院董事長、資策會董事長至今已逾五年,外傳他有意回任教職,相關人士透露,沈榮津不排除同時兼任工研院、資策會董事長職務。

行政院副院長卸任後轉任工研院董事長亦有前例可循,曾任中華汽車總經理、副董事長林信義在扁政府時代入閣、曾任經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經建會主委;卸任行政院副院長職務後,轉任工研院董事長及總統府資政。據悉,有業界人士期待沈榮津循此前例,擔任與產業界溝通相關職務。

1973年成立的工研院,是台灣科技業的人才庫,包括張忠謀、曹興誠和蔡明介都出自工研院,而今也是眾多世界第一產品的搖籃,在台灣科技業扮演要角,每年更掌管230億元科技預算。

技術官僚出身沈榮津,經濟部從科長一路到工業局長,在國民黨執政時擔任經濟部常次,因此和產業、企業大老熟識;因民進黨較缺乏財經閣員,在蔡總統執政後,出任經濟部政次、經長,在2020年初因爆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他臨危授命很快組成口罩國家隊而一戰成名,被拔擢為行政院副院長;他長期督導台積電擴廠,風電、光電等大案,與業界互動良好。

 
台韓匯率指數「死亡交叉」幅度縮減 出口產業競爭力看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最新統計,去(2022)年12月,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下滑至99.18,連五月下跌,並為兩年九個月新低;此外,新台幣與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間的匯率指數「死亡交叉」幅度也縮減至3.06,為近一年半最小,有助提振我國出口產業競爭力。

BIS資料指出,去年12月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下滑至99.18,連五個月下跌,並為2020年4月以來新低;進一步與韓元相較,去年12月韓元實質匯率指數漲至96.12,為七個月新高。

由於新台幣實質匯率指數持續溜滑梯、韓元則連兩月反彈,使新台幣與韓元間的匯率指數差距進一步縮減至3.06,為2021年8月以來新低,有助提振台灣出口產業的國際報價競爭力。

銀行主管指出,南韓一直是台灣出口貿易的主要競爭對手;當韓元貶值、新台幣相對升值時,我國廠商於國際市場的市占率將受到擠壓,不利我出口產業;反之,當韓元升值、新台幣相對貶值時,南韓於國際市場的市占率相對變化較大,我國廠商將因而受惠。

 
台幣看升 短線挑戰30大關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歷經長達十天的春節連假後,兔年匯市將於今(30)日開紅盤,大型國銀交易室主管指出,由於股市開紅盤上漲機率高,預料新台幣匯率也有機會跟進反彈,短線朝30元整數大關邁進。

虎年匯市在農曆春節前夕封關,新台幣匯率在19日當天貶值3.5分,收在30.368元,連三貶。回顧過去一年,受到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影響,新台幣匯率貶勢劇烈,全年重貶2.54元,貶幅高達8.36%,創下25年來的最大貶幅。

展望兔年匯市,匯銀主管表示,隨著美國聯準會升息循環於下半年落幕,新台幣匯率在兔年可望「先蹲後跳」,不排除下半年有機會重返29字頭。

匯銀主管指出,去年一整年,全球匯市歷經上沖下洗、波動十分劇烈,主要關鍵就是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導致美元走勢一枝獨秀、非美貨幣全盤皆墨;正因美國貨幣政策的決策「喊水會結凍」,今年國際匯市的首要關注焦點,依舊是聯準會的升息路徑。

匯銀主管表示,「在聯準會還沒停止升息循環前,國際美元仍將獲得支撐,到了下半年,聯準會升息告一段落,甚至出現降息的可能性時,新台幣等非美貨幣的匯率就會反彈得更快。」

匯銀主管還說,除美國升息循環外,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以及日本央行貨幣政策變化,也會影響國際匯市風向。

匯銀主管指出,美國聯準會本周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市場預期Fed升息幅度將進一步放緩,從2碼縮為1碼(0.25個百分點),反映通膨趨緩。不過,市場更為關注的是,聯準會的升息循環何時畫下句號。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將在美東時間2月1日下午2點(台灣時間2月2日凌晨3點)宣布最新利率決策,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會後聲明半小時後登場;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本周Fed升息1碼似乎已成定局,但聯準會本波升息循環何時落幕,目前仍是未定之天。

延伸閱讀》

台韓匯率指數「死亡交叉」幅度縮減 出口產業競爭力看增

美元、非美五五配 最佳組合

 
國際財經要聞
外資:台積電前景比股價更重要 折射半導體業增速將觸近年低點
集微網集微網

集微網消息,台積電資本支出在2022年大降,並重估2023年資本支出可能進一步下降。據台媒《工商時報》報導,法國外貿銀行研究團隊非常關切此點,認為台積電推遲投資,意味著半導體行業的增長速度勢必低於疫情以來的幾年。

該研究機構強調,半導體行業是現代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這並不意味著半導體不存在周期性的逆風。

據悉,台積電資本支出在2022年削減至360億美元,低於最初預期的400~440億美元;並重估2023年資本支出可能進一步下降到320~360億美元。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蓆經濟學家Alicia-Garcia-Herrero表示,短期來看,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壓力很大,在多重需求減緩下,曾經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可能在2023年萎縮5~10%,科技周期只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或以後,才會轉向回升。

2022年第四季台積電的收入季減1.5%,公司方面預計2023年第一季收入將繼續呈現季比收縮14%。該研究團隊指出,台積電收入下降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疫情導致供應鏈受阻以來,企業更加謹慎地轉向保守的商業模式,消化庫存的時間比以前更長。其二,高利率抑製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晶片代工廠的新訂單數量持續低迷,這一點從中國台灣出口同比增速下降18%,以及出口訂單同比下降24%也可以明顯看出。

Alicia指出,中國大陸的重新開放可能會提供半導體業帶來一些溫暖,但無法觝消全球需求疲軟的拖累。目前來看,汽車和人工智能的高性能計算(HPC)晶片需求仍具□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智能手機銷量下滑帶來的壓力。

此外,各國政府都在大力補貼幫助晶圓廠擴大規模,Alicia認為,需觀察實際能夠緩解極高成本的效果,而且地緣政治緊張侷勢衹增無減,為了緩沖可能出現的製裁風險,新出現的海外外包趨勢將進一步增加晶片製造成本。

 
新創去年慘澹 今年更不妙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2022年對許多新創企業來說是慘澹的一年,不僅投資驟減、上市交易的件數也寥寥可數,而且數據顯示2023年新創公司可能會更加艱難。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2022年尾聲,在投資大幅減少、股權變現機會少之又少、及裁員和業務轉型多重衝擊下,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和投資者都傷痕累累。創投人士、銀行人士和基金經理表示,新年伊始,籠罩創投產業的烏雲並未散去,有跡象顯示,新創公司的估值可能會進一步大幅下降。

根據PitchBook數據公司的研究,2022年對美國新創企業的資本投資金額大約較2021年下降三分之一,在這一年中,新創企業獲得的融資逐季下降。

一些新創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進行了大量融資,使它們可以避免再度融資,並且保持市場火熱時期留下的強勁估值。其他公司則選擇了另一種融資機制,使它們能夠避開可怕的「折價融資」,即接受以較低的估值進行新的融資。但投資人表示,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新創公司之所以能夠保持高估值,部分原因是所謂的內部融資,即新創企業從現有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估值即使受損,也很輕微。創投業者表示,他們發現這類融資的數量激增,有人估計是前幾年的十倍,這有助於維持新創企業的生存。然而,這類融資通常被認為只是權宜之計,只是把新創公司潛在的估值下調或最終關門的時間往後延。

一些新創公司已經屈服並接受估值下降,也就是「折價融資」。網路安全公司Snyk在去年12月表示,以74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一輪融資,這個估值數字比去年1月時的估值水準下降了14%。人工智慧平台Dataiku則在去年12月宣布,以37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一輪融資,比前一年時的估值水準下降約21%。創投公司、家族辦公室及創業公司孵化器Interplay的執行合夥人戴維斯說:「我認為新創公司今年將面臨更多的苦痛。」

 
東南亞國家推動永續觀光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後新冠疫情時代國際旅行開始復甦,東南亞國家也致力推動觀光以提振經濟,同時確保觀光餐旅業永續發展,試圖兼顧經濟及生態保育。

日經新聞報導,印尼巽他群島是世界最大蜥蜴科莫多巨蜥的唯一自然棲息地,雅加達政府去年8月試圖調漲科莫多島的登島費,從15萬印尼盾一口氣上調至375萬印尼盾(240美元),但在當地業者和地方官員反彈後喊卡,今年1月當局再度考慮漲價,最終仍打退堂鼓。

印尼此舉旨在以價制量,並在保護生態之際增加營收,但當地業者擔憂國際遊客將因此流失。地方當局表示,目前科莫多國家公園入口處城鎮拉布安巴佐的航班機票幾乎售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隨著全球暖化和海平面升高,未來45年內適合科莫多巨蜥的棲息地將銳減至少30%。與此同時,印尼正深陷財務困境,希望盡可能提高觀光營收。

科莫多島收費爭議並非特例。隨著世界各國紛紛解封,國際旅遊需求反彈,推動永續觀光的重要性再度引發關注。

阻止外國遊客大量湧入,將對觀光業眾多勞工的生計構成威脅。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最新數據顯示,印尼餐旅業聘僱近1,100萬名勞工,菲律賓餐旅業有近800萬名雇員,泰國餐旅業聘用約700萬人。

雅加達Segara Research Institute執行董事阿卜杜拉表示:「政府應該知道,要維護生態並促進觀光業可持續性,漲價並非唯一門路。」應對旅客過多問題的方法百百種,包括提高入場費、限制遊客數量,以及暫時關閉國家公園和海洋保護區等脆弱生態區域,以便生態復育,各國政府得在賺錢與環保中做出取捨。

泰國2018年關閉了安達曼海小披披島上的瑪雅灣(Maya Bay),因好萊塢電影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旺季每日遊客多達5,000人,當地政府官員指出,大量遊客對瑪雅灣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八成珊瑚礁因此受損。對外關閉40個月後,瑪雅灣今年首次對遊客敞開大門,每日僅開放4,000名遊客入場,且禁止民眾下水游泳。

 
FinTech基礎建設 湧錢潮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金融科技業(FinTech)歷經去年的艱難時刻後,美國創投業者Accel在金融科技峰會中表示,儘管金融科技業備受打擊,但依然受到投資人青睞,在科技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部分投資人認為,隨著這個產業逐漸成熟,愈來愈多資金正流向金融科技基礎建設等利基領域。

根據市調機構CB Insights,全球金融科技公司2021年的融資額打破數項紀錄,例如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取得的資金中,每5美元就有1美元來自創投業者。

不過,歐洲投資機構Finch資本公司表示,跡象顯示金融科技業2022年的融資熱潮持續降溫和盤整,使投資降至2018~2019年水準。去年成立的歐洲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數量,較前一年銳減80%,也比2018年顛峰時期的數量進一步減少。Finch表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金融科技企業銳減70%,部分反映整個市場的上市市況冷淡。

軟銀和老虎全球管理公司(Tiger Global)等創投巨擘已感受到投資組合估值大幅縮水的痛苦,此時他們投資的標企業正試圖從高速成長轉向追求獲利。

 
日拚和牛出口 科技助攻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高檔日本和牛是許多饕客最愛,但在俄烏戰爭導致飼料價格飆漲之際,日本的和牛產業亟需援助。當局表示,海外對於和牛的需求有助彌補國內的消費下滑,為了擴大和牛出口,日本政府將希望寄託在新創公司研發的智慧監控科技。

彭博資訊報導,東京新創公司Desamis提供的系統可監視牛隻,該系統的演算法也將分析偵測牛隻的異常行為和可能疾病,避免每頭價值100萬日圓(7,820美元)以上和牛發生任何意外。

在日本政府將和牛產業視為亟需支持的重點產業之際,這類智慧監控科技近年來備受關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去年10月參訪鹿兒島的和牛生產商時曾承諾,會援助因俄烏戰爭和日圓貶值而面臨飼料價格飆漲困難的家畜業者。此外,日本政府也已提供像是Desamis等投資創新科技的新創公司補助,協助和牛飼主降低勞動成本並提高獲利率。

日本食品飲料一度被認為很難擴大出口,但亞洲富豪階級的快速崛起和日圓貶值近年來已提高日本所有產品的海外需求,從草莓、生蠔、威士忌到清酒。

 
全球糧食供應 仍有兩威脅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儘管肥料和穀物價格已比去年俄烏戰爭後的高峰大幅下滑,但農業專家和分析師卻警告,全球糧食供應仍面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氣候變化的威脅。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去年莫斯科與基輔達成的黑海穀物協議,和來自俄羅斯的大量供應,為穀物價格的下滑提供了重要助力,天然氣價格的下跌也已有助肥料價格平穩。但分析師卻警告,這項穀物協議將有可能無法延續,另外,氣候變遷也將對糧食生產造成威脅。

分析師指出,最急迫的危險就是聯合國所支持的黑海穀物協議,這項協議預計將在3月重新協商。若該協議延長失敗,烏克蘭穀物的出口將可能再度遭到阻擋,穀物價格也將再度飆漲。

俄國和歐洲官員表示,雖然許多穀物和肥料都獲得烏克蘭盟國豁免制裁,但許多銀行、保險公司和物流業者都已不願經手農作物。地緣政治緊張,可能阻斷糧食供應。

其次的威脅則是氣候。儘管出現反聖嬰現象,去年歐洲等地區都出現破紀錄高溫。在連續三年的反聖嬰現象後,許多氣象學家預測今年出現聖嬰現象的可能性升高。

英國氣象局去年下半年預測,從反聖嬰現象轉為聖嬰現象,可能導致2023年全球氣溫比2022年還高。

大宗商品貿易商EDF Man研究主管哈克表示:「我們已前所未見地連續三年面臨強勁的反聖嬰現象,但下一季卻可能轉為聖嬰現象,這可能形成氣候浩劫。熱帶開發中國家可能面臨最嚴重衝擊,在聖嬰現象下,亞洲氣候可能轉為乾燥,南美可能出現過度降雨。」

穀物庫存偏低也已增添分析師對全球糧食供應的疑慮。以小麥為例,該作物在收成年度今年度6月底結束時的預期庫存只有58天,寫下2008年以來最低紀錄。

糧食安全智庫IFPRI暨前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古勞伯表示:「由於全球糧食庫存稀少,價格將會繼續波動,且若是今年春季出現乾旱或其他重大氣候事件,糧價還可能大幅上漲。」

 
要聞
海外所得申報 兩點留意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個人將資金配置於境外,構成因素及來源眾多,台北國稅局提醒納稅人常見申報兩錯誤,分別為海外財產交易損失不可跨類別盈虧互抵、海外所得非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應主動申報,以免遭補稅甚至處罰。

官員表示,實務上許多民眾誤認海外所得為稽徵機關提供查詢所得資料的範圍,過度依賴查調內容,忽略自己其實有海外所得,導致漏報。國稅局舉例,甲先生在申報2021年度綜合所得稅時,並未將海外所得申報,不久後甲先生遭查獲,未依規定申報當年度出售的境外股票交易所得,一共新台幣1,500萬元,甲先生主張稽徵機關未提供海外所得資料導致漏報。

國稅局說明,海外所得非屬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但納稅義務人也要依實際交易收支情形,自行併入基本所得額申報,國稅局除補徵甲先生基本稅額外,並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5條規定處罰。

官員表示,雖然海外所得非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不過國稅局仍可透過CRS金融帳戶資訊交換、投審會通報資料等方式,查詢個人海外所得,當民眾海外所得超過新台幣50萬元,金融機構將會將資料通報給國稅局。

另外常見的錯誤為,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跨類別盈虧互抵,官員說明,不少民眾誤認海外財產交易損失可與海外不同類型所得來盈虧互抵,例如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抵掉海外利息或營利所得。

台北國稅局提醒,海外財產交易損失,只能在同一年度的所得中扣除,除了不能「跨類別」扣除,也不能「跨年度」遞延到往後年度來扣抵。

 
壽險型金控 一多三空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3年產險業迎曙光,壽險型金控後市卻仍詭譎難料。法人指出,壽險型金控的子壽險淨值壓力最壞狀況已過,但後市有三大利空,一、投資股債市的整體投報率難回到2021年,二、台美利差擴大、子壽險避險成本提升,三、保費「入不敷出」壓力未除。

2022年底國壽和富壽調整投資組合,實現投資損失,導致2022年12月單月虧損,2022年全年六大壽險業稅後純益1,386.08億元、年減近六成;2023年1月台幣仍小升,壽險業獲利料難有起色。

法人說,去年各大壽險業做債券資產重分類,解除淨值危機,2023年可望受惠美國長期利率趨勢向上的利多,帶動壽險業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提升,經常性利差可望好轉,營運將更趨穩健,將是壽險型金控一大利多。

但美國高利率將持續一段時間,加上2023年整體經濟展望不佳,資本市場撲朔迷離,壓抑壽險業股債市資本利得空間,法人認為,2023年子壽險整體投報率恐難回到2021年。

其次,台美利差擴大,台幣貶值空間又縮小,一旦壽險業做避險,就得面臨傳統避險成本逐季墊高的窘境,法人估2023年避險成本將比2022年增加,恐不利壽險業獲利,第三利空則是保費「入不敷出」壓力未除,新錢流入仍緩。

 
美元高利定存 喊到6.6%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3年新春開紅盤,上半年美國聯準會仍會持續升息步調,美元資金行情將繼續受惠於高利環境,各銀行開春即推出美元高利方案,包含中信銀、北富銀、台新銀、永豐銀等業者,爭搶美元資金,美元優利定存年息最高喊到逾6%。

中信銀推出「優利兔U」外幣優惠定存活動,即日起至2月4日,換匯轉存外幣定存,最低1,000美元即可承作,1萬元美元以上14天期享年利率最高5.06%。中信銀主管表示,民眾換匯可利用銀行便捷換匯功能,像是定期定額換匯服務、匯率到價通知與全天候換匯服務,依據自身的需求,分批購入外幣,達到分散價位風險的效果。

此外,北富銀推出「兔來運轉好利發」美元優利定存專案,美元定存最高年息4.88%,主要特色是提供客戶中、長天期美元定存需求,線上線下皆可承作,行動銀行換匯再享3分優惠。

該銀行主管說,美元還是值得投資,由於美國通膨下滑,市場預期聯準會將放緩升息步調,美國與主要國家實質利差縮窄,使得近期美元指數漲多拉回,但通膨回落速度與幅度的不確定性仍在,後續美國債券殖利率下行空間將逐漸受限,美元可望迎來波段反彈,北富銀建議,投資人可選擇適當時機,分批佈局美元投資,降低風險。

台新銀也跟上這波美元優利方案,台新銀行表示,目前架上外幣優利存款專案極具競爭力,同時有推出外幣定存及外幣活存專案,活動期間只到2月10日止。「階GO利8外幣定存專案」,美元定存6個月期平均利率達4.7%、1年期的平均年息更高達4.8%;客戶希望資金可以保留運用彈性的話,「美利GO外幣活存專案」是利率優惠、資金靈活運用的首選,在三個月優惠期間內,可享美元年息4.5%。

永豐銀提供美元6個月期定存、年利率6.6%優惠,條件是定存開單次月起須每月刷永豐信用卡刷滿六筆,單筆最低金額1,000美元起、最高5,000美元,須透過網路或行動銀行交易,每人限承作一筆,活動期間至2月28日。

 
央行:加密幣相關資產不適用金融保護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適逢兔年農曆春節,國內金融市場休市十天,當國人沉浸在春節長假熱鬧歡欣氣氛的時候,幣圈上演著兩件玩家關注的大事,一是比特幣價格激漲;另一個則在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與加密貨幣貸款平台BlockFi倒閉後,加密幣借貸平台Genesis也向美國聲請破產保護,積欠債權人至少34億美元。

對於虛擬貨幣在國內市場的監管狀況,央行強調,目前國內市場上除「具證券性質之虛擬通貨」(STO)應遵循證券交易相關法規外,其他類型的加密資產及衍生商品皆非權責機關核准之金融商品,且不適用金融消費保護機制,民眾投資前應謹慎評估相關風險,央行亦將持續關注加密資產發展趨勢對我國金融穩定的可能影響。

央行表示,目前民眾如投資非經核准在境外提供的商品,應自行評估風險;未來主管機關對虛擬資產等高風險的投資,宜適度漸進納管。

目前金管會是依「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對國內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進行監管,平台業者應依該會指定的文件、資料及方式完成洗錢防制法令遵循的聲明。不過,由於已宣布破產的FTX這一類的交易所設在境外,並非經金管會核准設立的機構,相關商品也在境外提供,金管會呼籲投資人應自行評估風險。

金管會強調,FTX僅在日本、澳洲及賽普勒斯等地設立子公司,包括國內在內的其他國家,對境外FTX透過手機與網路進行的投資,政府是鞭長莫及,不是監理管轄權所及;不過,未來對虛擬資產等一些高風險投資,會傾向適度漸進式納管,特別注意投資人保護及資產分離(即客戶資產區隔管理)等方向之規範。

 
加密幣監理 國際組織獻策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大型虛擬貨幣平台連環倒,持續關注加密資產(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發展的中央銀行,近期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發文提醒,「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示警,強調加密資產市場動盪恐影響金融穩定,並提出了九項監理建議。

央行表示,2022年以來,受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影響,加密貨幣價格走低,並接連發生如美元穩定幣UST崩盤、加密資產對沖基金三箭資本(3AC)破產、加密資產交易所FTX倒閉等風險事件,金融穩定委員會指出,加密資產市場動盪恐對全球金融穩定帶來威脅,主要因其具有一定規模、結構上相對脆弱且與傳統金融體系互相影響程度增加。加密貨幣市場重挫不僅對投資人帶來潛在損失,亦可能打擊市場信心,並將風險移轉至其他加密資產市場,甚至對貨幣市場等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不利外溢效果。

金融穩定委員會成立於2009年4月,為專門性的國際組織,負責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監管並提出建議,成員包括20多個國家的央行、財政部與金融監管機構及各主要國際金融機構與各專業委員會。

FSB提出九項監理建議,呼籲各國監理機關應適當監管加密資產業者,並提出相關建議一,監理機關應擁有適當權力及工具以監管加密資產活動及市場。

二,秉持「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範」原則,也就是對加密資產金融活動產生的金融不穩定風險,採取有效的監管措施。

三,與國內外其他監理機關相互合作、協調及分享資訊以促進監理一致性。

四,要求加密資產業者依據本身特性(例如風險、規模大小及業務複雜度等)建立周延的內部治理架構並對外揭露。

五,要求加密資產業者依據本身特性建立有效風險管理架構,以處理其金融活動產生的所有重大風險。

六,要求加密資產業者依據本身特性建立資料蒐集、儲存、保護及即時精確申報機制。

七,要求加密資產業者向服務使用者及利害關係人揭露其完整、清楚及透明的營運、風險及財務概況。

八,辨識及監控加密資產體系,以及其與傳統金融體系間的相互連結及依存關係,並因應所產生的金融不穩定風險。

九,確保提供多元服務的加密資產業者受到適當監理,以全面因應因執行個別功能及整合多項功能所衍生的風險。

 
航空雙雄落實永續 回收品變夯物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承諾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航空雙雄為因應此國際趨勢,屢出奇招。華航(2610)、長榮航新年度會持續推動回收「飛機不用的物品」再利用,這些回收品甚至變身為「最夯小物」,成為新亮點。

IATA承諾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為了邁向零碳的永續運輸,航空業亦不斷透過新設計、以更乾淨的能源或技術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和成本問題。華航去年12月拿下道瓊永續指數(DJSI)全球航空業第一名的榮耀。

此外,長榮航空2021年推出747蒙皮鑰匙圈,747擁有「巨無霸客機」及「空中皇后」的美譽,油耗量大,近年來747機型陸續退役,長榮航空最後一架747除役後,包覆飛機骨架結構的表面叫做「蒙皮」,蒙皮像皮膚一樣保護著骨架,長榮航空推出限量的747蒙皮鑰匙圈,也因為材料,精心打造成時尚隨身配件系列產品,限量且具紀念意義,吸引航空迷收藏搶購。

華航以前也將A340、747退役客機的蒙皮做成鑰匙圈,不過,華航2022年賣過最夯的產品是747-400客機退役餐車,曾陪著華航空中女王747-400完成最後飛行的餐車退役,30台餐車在短短三天內就銷售一空。

 
產險新冠確診理賠 大減壓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春節長假後,產險業終迎來第一道曙光。衛福部研擬春節後將率先調整「確診病例定義」改為只通報新冠重症,未來輕症者將不需通報,此舉將可讓確診人數大幅降低、減輕防疫保單的理賠壓力,產險業增資壓力也會大降。

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額達2,116億元,平均一天理賠近5.8億元,一旦通報定義改變,改為新冠重症,在目前99.7%都是輕症下,依此可大幅降低確診人數。

產險業者說,若衛福部確認未來只通報新冠重症,建議需有配套措施,例如何謂重症?確診的定義需要說清楚,其次,理賠時可回歸保單條款,例如仍需以PCR做確診的第一道防線。

依產險公會2022年底的建議書,對新冠重症的「通報定義」就有明確規定,得需是因感染COVID-19而併發重症住院者,檢驗條件則包括臨床PCR或家用快篩並經醫生確認。

臨床條件具有感染COVID-19而併發重症,如低血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心肌病變、心衰竭、凝血功能異常、腦病變、神經病變、急性腎損傷及衰竭、代謝酸中毒、發炎性併發症與次發性感染等,而需住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

另一家產險業者說,若衛福部沒有明確定義「新冠重症」,可能得由產險公會自訂「公版」定義,讓所有業者依循做理賠要件。

但也有業者認為,事實上,多數防疫保單將在4月到期「理賠已接近尾端」,現在衛福部才要改確診病例定義,早已緩不濟急,頂多賠償準備金可以少提一點、最後一次增資數字也比較好抓。

法人認為,2023年防疫保單利空將出盡,有三大關鍵因素,一、去年11月7日起衛福部鬆綁密切接觸者隔離政策,二、防疫險(屬一年期保單)將在2023年第2季到期,三、部分業者確診理賠件數已達總承保件數的一半,也有業者以確診率近五成來做提存準備金,顯示虧損均已在2022年結束,2023年負面影響大降。

該法人也說,若衛福部進一步更改「確診病例定義」通報,也有助大舉降低確診理賠人數,產險業2023年理賠額可望趨緩。

2022年共有六家產險業辦現增,包括富邦產、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兆豐產、和泰產和新安東京產,合計985億元;另有和泰產、新安東京、兆豐產、富邦產和中信產等五家產險業做約2%短期融通借款,來支應防疫險的理賠潮。

延伸閱讀》

壽險型金控 一多三空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