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二核廢乾貯 新北、台電再陷僵局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6/05 第562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核一、二核廢乾貯 新北、台電再陷僵局
記者張睿廷/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市府長達十年、四年審查核一、核二乾貯設施計畫,今年四月分別因市府放棄上訴和法院駁回,終於決定放行,就等台電重新送件。不過,台電決定不再送件,聲稱「不是我們送不送,是新北市府審不審」,新北市府則說,若台電不送,新北「無卷可審」,再度陷入僵局。

綠營批侯 「投機變色龍」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拋出「核能備用」說法,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也表示「核能是我的選項」,核能又成政治議題。綠營批侯是投機變色龍,面對總統大選態度截然不同。但藍營說,侯依然注重核安、核廢料,始終一致,七月將提能源政見。

核一、核二燃料棒幾乎都已滿載,其中核一已進入除役階段,不再新增燃料棒,乾貯場是否使用與核電廠重啟與否無關;核二商轉三月十四日屆期,進入除役階段,對發電也幾乎沒有影響,但仍屢次成為藍綠政治攻防議題。

新北要審 台電態度翻轉

台電核一、核二興建室外乾貯場長期在新北市府審查, 核一水保計畫送審多達十三次,訴願也被駁回,最後提行政訴訟,市府今年放棄上訴;核二因最高行政法院駁回新北市府上訴確定。兩案市府皆以法院判決為由,宣布將放行送審計畫,並指相關案卷都已送回台電,只要台電再送件就核准。

台電卻一改先前積極送件、興訟爭取的態度,聲稱「不是我們送不送,是新北市府審不審」。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法院判決已要求新北市府依二○一八年計畫審查,如果現在又送件,恐讓外界以為是新版本,等於推翻法院判決,或讓外界誤以為先前版本有問題。

對於新北與台電出現僵局,新北市府官員表示,法院判決不能違抗,只能請中央注意後續核安問題,避免未來出現狀況。

 
勞保年金請領 明年須滿64歲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保老年年金給付目前須滿63歲才能領,而自明(2024)年起將調升一歲,須滿64歲才能領,計劃退休勞工要搞懂自己的法定請領年齡。

此外,自2026年起將再調升一歲,須滿65歲才能領,將完全達到《勞工保險條例》65歲法定請領年齡規定。

根據勞保局統計,2022年底平均請領老年年金年齡為61.28歲,平均投保年資為29.46年,反映我國勞工退休年齡過早現象,同時,勞工太早退也造成勞保老年年金給付沉重負擔。

因應我國人口高齡化,依勞保條例規定,勞保年金自2009年開辦時,即已明定未來勞保老年年金法定請領年齡為65歲,採分年、漸進式達到;也就是說,勞保老年年金法定請領年齡正逐步調高,每兩年調升一歲。

依規劃,老年年金法定請領年齡自2009年至2017年為60歲,2018年提高為61歲,2020年提高為62歲,2022年提高為63歲,2024年提高為64歲,直至2026年後均為65歲才能請領老年年金。

對勞工來說,要知道自己何時可領老年年金,最簡單方式就是看出生年次。舉例來說,民國46年次、西元1957年(含)以前出生的勞工年滿60歲即可請領;民國47年次、1958年出生,為61歲;民國48年次、1959年出生為62歲領;民國49年次、1960年出生為63歲;民國50年次、1961年出生為64歲;若為民國51年次、1962年後出生的勞工,法定請領年齡統統是65歲。

法定請領年齡不只攸關勞工申請勞保老年年金,勞保並提供增額與減額年金兩種請領方式,勞工可選擇提早領,最多提前五年開始領,或最多延後五年請領。至於何時可提早、延後,皆以法定請領年齡往前或往後算。此外若提前領,每提前一年就減領4%,最早可提前五年,減額20%;若延後領,則每延一年增領4%,最多延後五年領,增領20%。

 
勞工退休生活費 七成靠勞保勞退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目前要年滿63歲、明(2024)年起要年滿64歲才能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給付,但勞動部調查顯示,勞工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有近七成退休後之生活費用來源,以「勞保老年給付及勞工退休金」最多;也有一成二無任何規劃。

勞動部2022年5月進行調查,計回收有效樣本4,124分。調查結果顯示,勞工對於退休年齡尚未規劃者占86.2%,已規劃者占13.8%,後者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

官員也解讀,多半勞工到中高齡勞工才會有退休規劃,很少年輕勞工就有退休年齡規劃。

其中,男性勞工中已規劃退休年齡者占14.2%,高於女性之13.5%;男性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7歲,較女性之61歲多0.7歲。

至於勞工規劃退休後之生活費用來源,在可複選情況下,以「勞保老年給付及勞工退休金」占66.9%最多,其次為「儲蓄」占66.2%,「投資所得」占48.4%居第三,「由子女供應」占4.2%,另有一成二「目前無規劃」。

 
新光金經營權大戰 吳東進傳接受出任集團共主
記者陳佩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金(2888)經營權大戰,可望和平落幕。據了解,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今(5)日預料出席三弟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獲頒台北醫學大學名譽博士,將釋放兩大訊號,一、肯定弟弟各方面成就;二、家族成員將共度新光金經營權難題。

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吳東進此番出席透露的訊息將是,接受自己成為集團共主,新光金讓給更有能力的人治理,讓這場風暴完美畫下句點。

這次吳東進將以新光集團大家長的高度,出席北醫活動,對於吳東亮在醫學領域的貢獻,給予高度肯定,吳東進也曾在上月寫家書給吳東亮,表達過去對弟弟在各項成就上的欣賞之情,包括吳東亮成為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這是家族的榮耀,讓吳東進與有榮焉。

其次,據消息來源透露,吳東進想表達的是新光集團經歷這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哪一次的困難,不是兄弟姊妹一起度過,相信這次透過家族的力量,也可以克服。而在委託書徵求截止後,態勢已明朗,吳東進希望本周五(9日)董事改選,依照各方徵求的委託書結果進行投票,「沒有大股東間的爭吵、沒有兄弟不合,更不用驚動到主管機關金管會,讓這件事能完美落幕。」

知情人士說,吳東進的出席,更傳遞出「讓賢」的精神,接受自己成為新光集團的共主,同時把新光金「交給有治理能力的人(指吳東亮),能讓新光更好」。據透露,吳東進將接受吳東亮去年8月的家書建議,吳東進比照日本天皇,擔任新光集團的榮譽董事長,負責房地產、醫院、保全等事業,吳東亮負責金融事業,重現新光集團昔日榮景。

去年8月及今年4月,吳東亮曾經兩度撰寫家書給吳東進,強調「緬懷過往,我們兄弟齊為新光打拚,曾經有過共登山岳的快意時光,也數度在峰頂會合過」,如今金管會的壓力下,新光金面臨瓶頸,弟弟能體會哥哥有志難伸。

吳東亮今天將獲台北醫學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吳東進將出席觀禮,據了解,吳東進一直以來,都很肯定吳東亮在各方面成就,而早在25年前,也就是1998年4月30日,吳東進已獲頒陽明大學榮譽醫學博士學位,如今吳東亮再拿下北醫名譽博士,成為家族第二位獲得榮譽博士殊榮的成員,更讓吳東進深感驕傲。

新光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淵源頗深,在台北醫學院的草創初期,幾乎所有資金都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出資,吳火獅曾擔任台北醫學院董事長三年,並且催生北醫附設醫院的成立,而至今新光醫院仍與台北醫學大學有密切的建教合作關係。

 
新光金大戰…外資投票 洪士琪派贏面大
記者廖珮君、陳佩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金(2888)經營權大戰,外資投票已截止,據可靠消息來源透露,洪士琪派在外資獲得不錯支持度,若以外資持股18%、投票率六至七成來看,在12%的持股中,洪士琪派可望穩拿8%,加上目前已徵得的委託書及大股東持股40%,當日出席率80%估算,洪士琪派至少可掌握六成以上持股,逼近三分之二門檻。

洪士琪派表示,目前已掌握的外資投票,「應該相當不錯」,不過實際得票數據,掌握在新光金手中。

過去投資金控股的外資,概分三大類,一、指數型,例如大型基金公司,如貝萊德(BlackRock)、先鋒(Vanguard)等,二、主權基金,例如新加坡主權基金、挪威央行等,三、退休基金。一般來說,這三類基金,新加坡主權基金多是棄權、不投票,挪威央行則視情況而定,僅有指數型和退休基金一定會投票,而這兩大類外資幾乎八成都會參考ISS報告、另外如Vanguard這系列基金多會有自己內部的研究團隊,有自己投票政策。

以新光金公告最新的前十大股東來看,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型基金(持股1.17%)、與先進總和國際股票指數型基金(持股1.12%)都是屬Vanguard系列基金,除參考ISS外也有獨立投票政策;至於持股1.14%的挪威央行若要投票也會參考ISS報告。

 
國際財經要聞
航空業復甦 機場仍在掙扎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夏季旅遊旺季到來,機票大漲讓全球大型航空公司大賺一筆,彌補了新冠疫情防疫封控期間所遭逢的損失,但機場營運商卻因為缺乏調漲費用的彈性,還在苦苦掙扎,顯示整體航空業雖持續復甦,但航空業者與機場呈現兩樣情。

美國運通全球商務旅行公司(Amex GBT)分析數萬筆往返亞洲的國際航班客戶交易資料後發現,今夏的機票價格將貴上許多。今年紐約飛香港的單程經濟艙機票價格將是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二倍多,也比去年高出近三分之一。

分析顯示,今年多數需求旺盛航線的經濟艙和商務艙票價都上漲,而且預料今年夏季將繼續上揚,要到下半年航空運能復甦後,漲幅才會趨緩。

本周即將參加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年會的大型航空業者,業績都以迅速復甦。英國航空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上季意外轉盈,並調高全年展望,阿聯酋航空和新加坡航空也獲利也都創紀錄。彭博資訊分析師說:「航空公司已大幅受惠於運能吃緊、推升機票價格上漲。」

不過,機場營運商卻還在掙扎,因為機場調漲受監管或商業談判的費用彈性不如航空公司。倫敦希斯羅機場已對持續虧損發出警告,並暫停發放股息。

機場營運商表示,在去年夏季機場缺工和其他問題造成班機延誤、打亂許多旅客的假期後,跟航空公司之間的命運差距拉大,正阻礙投資。機場營運商正持續投入資源到旗下設施,包括擴建機場航廈到飛機跑道、以及電動化並安裝升級的安檢設備。

 
美勞動力供給壓力將加重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2022年新生兒約366萬人,與2021年大致相同,但比2007年的頂峰劇減15%。出生率遠低於替代率,未來十年勞動力供給壓力將加重。

美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新生兒共366萬1,200人,比2021年的最終數字減少約3,000人,預料政府稍晚時公布的最終數字可能從負轉正,因為歷年情況皆是最終數多於初估數。

美國最近新生兒數相對不足,專家提出多項原因,包括幼兒照顧、家庭負擔能力等經濟與社會性障礙。

Nationwide保險與金融服務公司首席經濟學者波斯堅西克表示,移民人數未增加,出生人數減少,加上嬰兒潮世代持續退休,可能在未來十年加重勞動力供給壓力,「除非有新科技彌補缺口,否則將出現勞工短缺」。

2022年美國總生育率為1.665,比人口替代率2.1相去甚遠。美國從1970年代初期以來,出生率多半都低於替代率。2022年新生兒中,有25.5%為西班牙裔,創新高,而非西裔白人與非洲裔的新生兒數減少。

 
北美洲電動車領域吸金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估算,在2022~2028年間,全球前十大車廠於北美洲的電動車投資金額將上看約1,400億美元,可見當地的相關投資正快速成長。這是拜美國去年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RA)所賜,法案中的相關補貼吸引各地業者加碼投資,卻也引發盟邦擔憂自家產業被掏空。

日經所推估的1,400億美元數字,是根據東海東京研究中心和美、歐、日、韓等前十大車廠的公開資訊。以投資來源來看,其中50%來自通用、福特等美國車廠,20%~30%源自日本的豐田和本田,其餘則為歐洲和南韓車廠。

另據路透調查,在2030年前,全球車廠的電動車投資金額約為1.2兆美元,兩相對照下可發現,光是美國的投資比重就超過10%。這也引發歐亞國家的疑慮,擔心華府正透過大量補貼,換取車廠到美國生產,以推動保護主義。

通用目標是在2025年於北美洲投資電動車和自駕技術350億美元,並在當地興建四座鋰離子電池工廠。福特的投資金額為290億美元。

豐田日前也宣布,加碼投資北卡羅來納州電池廠21億美元,使總投資額攀抵59億美元,該廠預計2025年開始運轉,肯塔基州的工廠則將從2025年起投產電動車。豐田並計劃,到2030年前將對電動車投資359億美元。

本田也計劃投資約7億美元,調整俄亥俄州的三座工廠以生產電動車。該公司也聯手韓廠LG新能源,斥資44億美元興建電池工廠。

南韓的現代汽車將在三年內於美國投資74億美元。德國福斯汽車預計在2026年年底前,投入20億美元新建南卡州的電池工廠,也將花費51.5億美元在加拿大新設電池廠。

 
IEA擬規範綠能礦物進口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報導,國際能源署(IEA)今年底前將建立一套再生能源關鍵礦物的進口指引,目的是限制成員國對單一供應商過度依賴。

目前電動車電池需要的鋰和鈷,供應商集中在中國大陸等幾個國家。為防範供應受擾,如果達到設定的門檻,IEA成員國就會尋求共同採購。

鋰、鎳和鈷是這套指引鎖定的目標,IEA將制定30個成員國整體採購的水準,還有成員國之間的供應最低占比。報導指出,IEA是應G7國家的要求而著手制定這些標準。

IEA是1970年代石油危機的產物,成員國逾半來自歐盟,再加上美國、日本、南韓、英國和澳洲。

以歐洲來看,目前79%的鋰源自智利,63%的鈷來自剛果,逾85%的稀土金屬從中國大陸運來。2030年前要達到的目標是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要降至消費量的65%以下,同時提高向會員國採購的比率,至少要達到10%。

 
土國經濟政策要轉彎了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成功連任後,3日全面改組內閣,包括撤換財經團隊,任命備受敬重的經濟學家希姆塞克(Mehmet Simsek)回鍋擔任財政部長,暗示經濟政策「髮夾彎」回歸較正統的做法,以化解生活成本危機等問題。

除了希姆塞克將兼任財長與國庫長,厄多安也任命奉行正統經濟政策的伊爾梅茲(Bilge Yilmaz)為副總統,被分析師認為政策即將轉向的跡象。

厄多安也撤換內政部長,由伊斯坦堡省長耶里卡亞(Ali Yerlikaya)接替厄多安的死忠支持者索魯,原內閣只有兩人留任。

分析師表示,希姆塞克入閣可能為央行未來幾個月的升息行動揭開序幕。

希姆塞克曾於2009~2018年擔任財長和副總理,獲得市場高度評價,但基於厄多安上次任期也曾短暫採取傳統經濟政策,卻又迅速重回非正統路徑,因此希姆塞克的決策能多獨立,將是關鍵。

歐亞集團土耳其主管柏克認為,厄多安指派希姆塞克為財長,代表他意識到民眾對他管理經濟挑戰的信任度下滑,但這項人事案可能只會延緩危機,不太可能提出經濟的長期解方,「希姆塞克任期之初將有強力職權,但隨著明年3月地方大選逼近,執行政策時會遭遇愈來愈強的政治阻力」。

 
巴隆:五大投資趨勢聚焦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投資專家和理財顧問表示,考量未來十年全球經濟、人口結構、科技變遷展望,將有五大趨勢沛然莫之能禦,值得投資人關注。

人工智慧(AI)應用

美銀(BofA)主題研究全球主管伊瑟瑞說,從醫療照護、能源到製造業,「我想不出有任何產業不會利用到AI」。

最近,連速食連鎖店溫蒂漢堡(Wendy's),也實驗用AI聊天機器人接受顧客點餐;摩根大通則開發AI服務,未來可能有助於提供客戶投資選股建議。這顯示,AI受益者絕不僅止於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而是跨越各行各業。

醫藥奇蹟

除了罕見疾病,投資界也正密切關注另一項重大醫療突破:減重藥問世。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6年全球超過19億名成年人體重過重,約40%的美國人過胖。降低肥胖率可能協助許多人改善健康,一些新藥則帶來希望,例如禮來藥廠的Mounjaro以及諾和諾德的「Ozempic」,原都用來治療糖尿病,但也能協助減重。

印度崛起

印度人口已突破14億,據聯合國估計甚至可能已躍為人口最大國。全印逾四成人口是25歲以下年輕人,這種人口紅利有助於增進未來經濟成長。

除此之外,全球正重新思考分散供應鏈、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許多企業紛紛尋求把生產線遷往印度。隨著投資資金湧入加速經濟成長,印度金融股或許值得投資。

水資源稀缺

在眾多環境議題當中,水資源稀缺問題極為關鍵,對新興市場而言是如此,對先進經濟體亦然。

全球暖化與人口日增,也代表著這將是世界各地的挑戰。

投資人應檢視依賴充足供水的食品與飲料公司、農業以及其他眾多產業,或許應押注於採取行動根治問題的公司,並且避開供水來源不穩定的公司。

能源轉型

改用再生能源勢在必行。美國乾淨能源協會(ACP)估計,2022年8月迄今,已宣布的乾淨能源和建廠計畫的資本投資金額累計達1,500億美元。隨著電動車使用率提升,基礎設施不足是一大障礙。美銀的伊瑟瑞說:「每投資1美元生產再生能源和電池,就必須在基礎設施投資4美元。那指的是電網、充電站...等等。」核能發電將重新納入考慮,而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近來也吸引可觀的資本。

 
要聞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 三重點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民眾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有機會能節省遺產稅。高雄國稅局表示,在準備證明文件時,可把握三大要領,分別為何時取得、如何取得、財產類型,提醒納稅人在申報前備妥文件,縮短國稅局查證時程,以利後續辦理繼承過戶。

依據《民法》規定,夫妻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其中一方現存的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若有剩餘,雙方剩餘財產差額應平均分配,不過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財產、慰撫金,不列入分配。

因此,當夫妻其中一方死亡,生存配偶請求平均分配財產差額,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平均分配數額可自遺產總額中扣除。

高雄國稅局表示,民眾申報遺產稅若要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須備妥證明文件,官員提醒三大要領。

國稅局指出,分配請求權扣除額是以繼承發生時,仍存在的「婚後」且「有償取得」財產為計算基礎,因此證明文件必須載明取得日期、取得原因兩重點;另外財產類型也會影響所須證明文件,納稅人要特別留意。

官員提醒,在準備證明文件時,應附上分配請求權計算表、結婚日期戶籍資料,還須針對夫妻雙方截至死亡日,各項財產取得日期、取得原因等相關證明文件。

國稅局表示,常見財產類型包含土地房屋、存款、股票、基金及保單等。以房地為例,須提供載有原始取得原因及發生日期的土地建物登記謄本或登記簿。

若財產為存款,證明文件應附上存摺影本或存款餘額證明書;若有保單,則證明文件須有存、歿雙方的所有要保書、保單價值準備金證明。至於若屬股票或基金,屬上市櫃及興櫃股票,應提供集保證券存摺影本或股數餘額證明;未上市櫃股票則應準備持股餘額證明、每股面額、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往來科目明細表等;若為基金則應提供基金單位數以及淨值等證明。

 
會計師查核簽證案 不能遲交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報稅季已結束,台北國稅局提醒,公司透過網路申報營所稅,屬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案件者,記得如期送交查核簽證報告書或上傳系統,以免被視為普通申報案件,導致影響盈虧互抵權益或交際費列支限額等租稅優惠。

國稅局表示,查核簽證報告書若以紙本或光碟寄交國稅局,期限為6月30日;若透過營所稅申報繳稅系統上傳,最終上傳期限則是在6月29日。

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委託查核簽證的會計師,透過營所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軟體上傳查核簽證報告書及附件時,應仔細檢查檔案內容正確性、是否與附件類別相符或有無漏頁缺頁等。

官員表示,實務上曾發生漏未上傳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檔案,或甲公司申報案件卻誤傳乙公司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或上傳檔名雖為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實際內容卻是其他檔案。

 
金控投資帳 拚本季翻紅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截至2023年第1季底統計,整體金控國內外投資帳上的未實現損失,從去年12月底的6,356億元,大幅收斂到2,698億元,連兩季投資虧損已驟減近兆元,顯示金控已擺脫投資虧損谷底,最快第2季可望翻紅。

法人認為,美國升息近尾聲,台美股債市續揚,預料最快第2季、最晚下半年,金控帳上損益可望「黑翻紅」,未來若進一步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將有助提升2023年金控獲利。

據統計,2023年第1季底金控海外投資評價減損降到2,428億元,國內投資減損也縮減到270億元,合計國內外帳上未實現損失僅剩2,698億元。

換言之,光兩個季度,從去年第3季底逾1.24兆元的投資虧損、如今僅剩不到1/4,又以國內投資快速止血了八成、助益最大。

為何金控帳上投資虧損,連兩季會快速驟減?金融圈指出有兩大原因,一、金控旗下子壽險公司將債券重分類,尤其今年1月起富壽、第一金人壽也加入債券重分類行列後,總計共有六家金控子壽險都做重分類,二、今年首季國內外股債市回穩,都有利縮小評價減損。

一家金控主管說,壽險業將市值較低的債券,從需評價的綜合損益(OCI)改列成本(AC),當市值比成本還低時,自然推升帳面投資評價。

其次,2023年第1季台股、美S&P500指數單季各漲12.24%及7%,美、台10年公債殖利率各走跌41個基本點、及下跌8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台幣對美元升值0.83%,除台幣升值產生匯損外,股債市回升均有利縮小投資減損。

金管會日前公布2023年第1季,金控集團國內外曝險情況,海外曝險額25.21兆元、國內曝險額41.51兆元,合計國內外曝險額66.72兆元,季增1.62%,前十大投資市場中,加拿大和阿拉伯已率先「翻紅」。

另外八大海外投資市場中,第1季單季投資虧損已收復逾半數失土者,包括美國、南韓和日本這三大市場,最有機會在第2季投資評價「由虧轉盈」。

數據顯示,金控投資美國市場,已從上季底投資減損1,698億元降到784億元,虧損少了超過一半,韓國、日本投資減損也各降到36.3億元和18.7億元,單季虧損都少了六成。


延伸閱讀

金控避雷...海外放款大縮水

金控美國曝險...衝歷史高點

 
金控避雷…海外放款大縮水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集團重拾海外市場的投資信心,卻仍對海外放款持高警戒,避免誤觸雷區。據金管會截至2023年第1季底統計,金控海外市場放款餘額再降到3.91兆元、連兩季大砍了1,402億元,是近兩年來首見「連二衰」。

以前十大海外市場來看,除法國、南韓、澳洲、加拿大等四國外,其餘六大海外市場放款均較上季衰退,又以美國放款餘額降到4,201億元、季減4%居首,香港放款也持續降到5,498億元、季減3.6%次之。

放款提呆帳比率逾2%,依舊是法國和日本。第1季底金控在法國市場提存呆帳金額攀抵4.81億元、提呆率5.11%飆新高、較上季增加了1.71個百分點,主因是各大行庫紛紛在第1季增加提存歐洲療養院Orpea S.A.(歐葆庭)聯貸案呆帳所致。

除了Orpea S.A.踩雷外,歐美商用不動產市場也出現危機。據了解,已有兩家行庫、一家民營銀行OBU海外聯貸北美商用不動產已出現逾放,有行庫已先提存並轉銷呆帳。

 
金控美國曝險…衝歷史高點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集團海外投資與放款,愈來愈「輕中、重美」。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第1季底金控集團海外曝險部位攀升到25.21兆元、季增0.34%,其中美國市場曝險額已達8.48兆元占海外總曝險33.6%的該統計來新高,占了三分之一強,風險集中度增加,意味美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將成金控海外投資帳上盈虧的關鍵。

反觀大陸市場曝險額降到2.18兆元、占比降到8.67%的該統計新低,呈現此消彼漲,顯示金控海外市場放款與投資的「輕中、重美」策略愈益鮮明。

金管會在2015年第2季開始公布金控國內外曝險統計。曝險額包括拆存、放款與投資,又以投資部位最大。

以過去近八年統計數字來看,金控集團對美國市場曝險額,平均以每四至七季、就增加1兆元的速度成長,占海外總曝險比更從四分之一、往三分之一強邁進,在今年首季占比最高。

 
集保董座朱漢強請辭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朱漢強以另有生涯規劃為由,連同基富通證券職務一併請辭。集保結算所今(5)日將舉行臨時董事會,指派集保總經理陳德鄉暫代集保與基富通董座職務。

據了解,新任董座人選將在集保19日股東會後一併發布;朱漢強本人則不發表說法,只透過LINE簡短地寫著「謝謝關心,大家平安」。

才在5月底率團赴捷克參加世界集保組織論壇返國的朱漢強,回國後不久染疫確診,上周很多重要的會議與活動均未出席。他在上周向金管會提出辭呈,請辭一事也是在上周四、五陸續召集同仁告知,強調集保業務都上了軌道,他很放心。即將暫代董座的陳德鄉表示並不知道原因。

不過嚴格來說,朱漢強去年6月底升任集保董事長至今未滿一年,任期還有兩年,而且才63歲,還沒到65歲屆齡退休年紀,因此原先外界都認為朱漢強這屆任期應該可以做完。

至於證券圈揣測請辭原因,健康因素可能是其一,捷克出差行程辛苦不說,這波疫情,據說症狀不輕,加上朱漢強妻子在他擔任董事長前就已退休,可能也不希望他這麼辛苦。此外,集保結算所業務繁重,有一些業務推動上可能有阻力,壓力加上身體因素,可能導致他想提前退休。

另有一說是,雖然過去也有任期未滿提前退休的例子,但市場猜測朱漢強也有可能是遭高層撤換。由於選舉快到了,不排除是有人想要他的位子,看他即將屆齡,就想提前換掉他。不然以他的資歷跟向來處事積極,相關親近人士實在想不透為何會如此倉促請辭。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