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推演兩岸經貿 北京啟動貿易戰…最糟情況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1/15 第577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經濟學家推演兩岸經貿 北京啟動貿易戰…最糟情況
記者黃雅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總統大選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組合當選,外界關注北京是否將加大對台經貿壓迫力道。對此,台新金控(2887)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昨(14)日指出,對台灣最糟糕的狀態並非全面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優惠關稅,而是北京啟動對台貿易戰,政府應思考相關議題。

李鎮宇昨天在國策研究院舉辦的「2024台灣大選後新政展望與挑戰」座談會上,釋出以上看法。

李鎮宇表示,我方對ECFA判斷都太過偏經濟評析,但他觀察中共決策模型並非如此,從經濟理性來看會難以理解,因為中共「不是極大化國家利益,而是極小化政黨垮台風險,所以他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也因此,李鎮宇說,要跟習近平打交道要有「底線思維」,不是外交、國安、經濟分別進行,而是要組成團隊打「組合拳」。

李鎮宇也提及,我方應該開始考慮,假設北京對台發動貿易戰,台灣的反擊應該是什麼,我方應該也要同時掌握對方把柄,如果打我會反擊,這些要讓對岸明白。換言之,如果ECFA優惠終止要繼續打,台灣策略是什麼是當前要考慮的。

此外,李鎮宇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各組候選人都不斷提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因背後有多國角力,台灣要加入可能性低。

因此,他建議重點不應放在上述區域協議,而是擺在自由貿易協定(FTA),特別台日FTA與台澳FTA。因為台灣跟日本、澳洲目前關係佳,而且未來半導體會跟日本關係很密切,也可以考慮乘機與日澳等國啟動氫能合作。

李鎮宇建議,目前台商面臨供應鏈移轉、投資出走,但台灣金融業太零碎,且也未進入全球百大,因此難以扮演協助角色。期許新政府能啟動台灣金融往外走,規模極大化,通過併購擴大規模,通過供應鏈移轉跟著台商進行全球布局。

亞太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在同一場論壇上則表示,儘管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新年講話中提出「和平統一」,重點強調「和平」,但他預期未來大陸對台工作一定會施加更大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和法律等層面的壓力。

 
總統大選揭曉 工商團體:傾聽多元聲音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總統大選結果揭曉,賴清德與蕭美琴當選總統與副總統,三大工商團體昨(13)日第一時間表達祝賀。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同聲呼籲,新總統及行政團隊上任後應更加傾聽多元聲音、兼容各方立場,繼續為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努力。

苗豐強表示,當前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產業結構、基礎建設上面臨各項挑戰。包括政治上,人與人的敵意、對立不斷升高,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層出不窮,地緣政治衝突也讓供應鏈風險不斷增高。

他強調,經營環境日益困難,相關問題並非一時半刻可以解決,期盼新政府能實實在在、不急功近利地面對產業經營困境,協助產業解決問題。希望選後應儘速尋求共識、建立信任、停止內耗,期待台灣有更美好的明天。

吳東亮引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名言「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期勉總統、新的行政團隊與立法委員當選人,就任後繼續為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努力,團結是台灣繼續向前的關鍵密碼。

他提醒,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也有不少台商在當地投資,如何妥適處理兩岸關係與ECFA等經貿爭端,是新政府也是台灣工商界眼前的議題,建議多跟業界討論,多傾聽業界聲音。

吳東亮表示,台灣對世界的重要性提高,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經濟復甦緩慢等不利因素影響,以往風行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遭遇嚴重衝擊。

期望新執政團隊對於影響工商業未來發展的問題提出解方,如:確保能源供應無虞、協助落實減碳淨零、人才及人力雙缺問題、降低兩岸緊張情勢與恢復兩岸對話機制、積極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等,在後疫情時代為台灣掌握新發展契機。

許舒博表示,這次賴清德總統取得四成得票率低於過去,建議他應該調整心態,放下身段,召開朝野國是會議,檢討過去政策取得共同平衡點,不可只堅持自己的政策,否則一定會造成很大衝突。

許舒博表示,未來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再不重視企業的聲音將會很慘,目前造成企業不穩定的最大根源來自兩岸問題,現在出現的ECFA經貿爭端,政府不能一味強調「影響不大」,賴總統上任後應思考未來走向,若要獲得更多民意支持,就一定要進行朝野合作。

 
台版晶片法優稅 2月1日開放申請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有台版晶片法之稱的「產創條例第10之2」已於2023年8月7日實施,經濟部將於今年2月起受理企業申請租稅減免,5月31日為截止受理期限,外界預期台積電(2330)、聯發科、瑞昱、聯詠、群聯等都符合申請門檻,可望適用。

經濟部表示,為鼓勵業者加碼投入前瞻創新研發及投資先進製程設備,產創條例第10條之2(俗稱「台版晶片法」)提供優惠抵減率,包含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當年度抵減率25%,及購置先進製程設備支出當年度抵減率5%,租稅獎勵堪稱史上最大。

針對適用資格門檻,經濟部已公告產創條例第10條之2子法「公司前瞻創新研究發展及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財經二部共同規劃以研發費用達60億元、研發密度達6%、購置用於先進製程之設備支出達100億元為資格門檻,不限適用產業類別;且2023年有效稅率為12%,才能適用產創條例10之2的租稅減免。

根據2022年上市櫃公司財報,台積電、聯發科、瑞昱、聯詠、群聯、台達電、南亞科及華邦電等公司在研發費用、研發密度皆符合申請門檻。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表示,目前陸續接獲公司詢問申請實務相關問題。為協助業者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已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說明申報流程和填寫規範。

產業發展署說明,產創第10條之2之租稅優惠自今年2月1日起至5月31日受理申請,企業須提供說明文件及佐證資料,包括:公司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排名、進出口貿易等數據,作為技術創新和關鍵地位的審查指標等。經濟部將成立跨單位審查小組進行審查,是否符合先進研發投資。

經濟部強調,產創條例第10條之2明定公司須符合較高標準之資格門檻要件,若資格要件經審查不符,變更成適用產創條例第10條研發投資抵減或第10條之1智慧機械投資抵減之機制,提醒申請公司務必留意相關規定。

 
紅海危機下…航商競爭力 面臨大洗牌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航商今(15)日起將大漲一波運價,不過,航商們均表示,漲價已經勢在必行,業界關注的重點在於,船舶能否順利調度,以利艙位流通性;若運價漲過頭,對於航商、物流業者與貨主乃至於消費者而言,恐都不是好事。

航商指出,部分大型貨櫃輪業者,船舶老舊且沒有在疫情時期大量造船,在紅海危機下,全球航商競爭力將出現洗牌效應,台灣貨櫃三雄可望突出。

航運業者指出,去年12月下旬出發,從遠東繞行好望角到歐洲的船舶,部分聽說才陸續到港,而多數的貨櫃輪裝卸完成後回程啟航,迄今尚未回到亞洲的碼頭,但戰事仍在持續,船舶已經缺到北美線,運力排擠的外溢效應也持續擴大。

運價方面,航商指出,1月15日起,從亞洲要出貨到歐洲的貨主每FEU(40呎櫃)至少6,000美元起跳,如果是到美東就不止這個價了,至少是7,500美元。另外,每櫃的行情價尚未加上各類的附加費用,若各類費用合計,價格非常驚人,因為各類附加費用加總可能就上看3,000美元。

雖然運價直直漲,並非所有的航商、貨攬業者都開心。

相關業者指出,全球已經被通膨問題搞的烏煙瘴氣,海運價格高漲且持續下去,這對大家都不是好事,漲太高、超過貨主或者市場所能負擔的合理價格,反而扼殺其流通性。

不過也有業者抱持樂觀的態度,部分業者也說,即使維持當前的貨櫃運價,航商與相關業者首季都將大賺,若這個價格常態化,那航商將成為最大贏家。

 
紅海危機短期化解機率降低 貨櫃輪高運價恐成常態
編譯易起宇、記者邱馨儀/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美英聯軍對葉門武裝團體青年運動組織(又譯胡塞)在葉門境內的目標發動襲擊後,其危機加劇勢將進一步降低航商行經紅海的意願,貨櫃輪「走紅海」的航運費率去年11月底以來已大漲逾三倍。彭博更新情境分析指出,這場危機短期化解的機率降低;業界稱,高運價恐常態化。

胡塞組織矢言將針對美英商船攻擊,加劇紅海緊張,近期傳出,馬士基等全球指標航商為了因應運力缺口而調度船舶,開始擴大向2M聯盟外的其他航商租船,國內航商萬海(2615)、陽明 (2609)陸續成為馬士基的船東。

值得注意的是,航商與物流業者均指出,當前物流業者給想要託運的貨主許多選項,除了繞行好望角之外,當然也有「極具風險」的直穿紅海選項,但這個選項恐怕會比繞行好望角還貴,而且,不保證安全或在任何時間內能到達。

運價方面,英美聯手轟炸葉門遭胡塞組織反撲,紅海危機擴大,加上巴拿馬缺水日趨嚴重,歐洲線運價2月漲破1萬美元,缺船缺櫃「長鞭效應」引發北美線運價大漲逾四成,業者擔心第1季高運價恐成常態。

在英美攜手對抗的背景下,胡塞組織揚言報復,已加劇各界對於以哈戰爭擴大為地區衝突的疑慮。從去年11月底以來,行經紅海的船運費率已暴漲310%。

彭博資訊更新紅海情勢的情境分析指出,基本假設仍是胡塞組織的攻擊對全球經濟影響有限,這起衝突擴大為更廣泛地緣政治與經濟衝擊的機率仍低,但紅海危機短期化解的機率也降低,除非美英聯軍的攻擊能有效「降級」胡塞組織的軍力。

彭博指出,西方與伊朗關係改善、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回敬胡塞組織對其石油設施攻擊的機率不高,更大的風險是胡塞組織可能是獨對美國和其他地方的軍隊發動不對稱攻擊,但若聯軍的空襲降低胡塞組織發動攻擊的能力,該組織可能提前結束、或縮減對紅海商船的攻擊規模。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若中東地區未再爆發更廣泛的衝突,最近的運費漲勢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消退,但混亂可能還會持續好數周。

 
國際財經要聞
AI熱!2024年全球晶片銷售將復甦 但反彈力道仍有疑慮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人工智慧(AI)晶片的買氣加持下,6,00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今年將迎來「轉折轉」,甩脫去年低迷的景氣,整體銷售額出現兩位數增長。但儘管全球晶片營收近來回溫,單位出貨量卻未同步走揚,加上AI銷量相對較小,分析師對復甦力道仍有疑慮。

英國金融時報(FT)引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報導,去年11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至480億美元,為一年多來首次出現季增和年增。SIA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說,這項數據「顯示全球晶片市場正在繼續走強」。在此之前,SIA的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部門(WSTS)預測,2024年將「強勁上升」,全球營收將成長13%至5,880億美元。

然而,晶片顧問機構Future Horizons創辦人潘恩說,這項營收成長數據是因為比較基期太低,單位出貨量並未齊步攀高。他說,「2024年下半之前,很難看到要如何達成單位出貨量成長」。他並表示,這不是下一波好轉的開始,在開始進入這個周期的短缺階段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晶片業數十年來一直擺盪在供給短缺和過剩之間,最近一次低潮始於2022年夏天。

潘恩說,晶片業比以往幾次周期更快「觸底」,不到一年就來到底部。但在雲端提供商的瘋狂支出被消費者和企業的更謹慎態度抵銷之際,復甦的速度仍有疑問。

他指出,在銷量低迷之際,平均售價提高是重回營收成長的決定性因素,「此刻還不清楚的是,平均售價的增幅為何如此強勁。」儘管輝達(NVIDIA)的AI系統要價上萬美元,但銷售量相對較少。他說,AI不是智慧機,這是問題所在,整體而言,數字並不大。

ChatGPU大獲成功,帶動生成式AI起飛,少數財力雄厚的雲端和消費網路公司,爆買高效能晶片。CCS Insight分析師布拉柏說,「整體來說,我們肯定到了轉折點,但必須要務實,若非高效能運算的實力,我們不會如此正面地談論半導體的好轉」。

Jefferies分析師在最近報告中寫道,模擬顯示,半導體周期會在2024年加速,2025年上半達到高峰,今年將成長約20%,2025年將成長14~16%。

 
AI熱潮效應!美電力拉警報 今年零售量估逼近40億度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電力需求停滯多年後,現在因為電動車與人工智慧(AI)崛起而驟增,使電網穩定備感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國官方預估今年電力零售量將逼近40億度,創下新高水準。監管機關北美電力可靠度組織(NERC)已大幅提高未來十年尖峰電力需求預測。

電力消費預估增加,又碰上極端氣候,使美國電網備受考驗。本周末中部地區將出現極低溫,使俄亥俄州及德州電力業者高度警戒。而且由於電力業者捨棄燃煤及核電,改用天然氣電力及不穩定的再生電力,也迫使業者必須改變供電模式以因應需求。

NERC執行長羅伯表示,對未來十年的電力需求成長的最新預估量,比五年前提高近一倍。他表示,「資料中心爆發,使許多電力業者都難以應付新增的需求量」。業者急需增設輸配網路,將更多再生電力連上電網,並增加天然氣電力,以提升供電可靠度。

他指出,美國中部從明尼蘇達州到路易斯安那州的電網已面臨停電的「高度風險」,尤其是出現極端氣候之際。有些電力公司基於穩定供電的顧慮,已延後對工業及資料中心供電,可能影響拜登政府推動製造業自海外回歸的政策。

NERC預估,2024-2033年期間,冬季尖峰電力需求將增加11.6%,夏季尖峰需求將增加9.2%。

2022年實施的通膨削減法促使電力需求激增。電網策略顧問公司指出,2022年電力需求增加2.6%,2023年已成長4.7%,未來五年還會「衝高」。

電力需求增加最明顯的地區之一,是維吉尼亞州北部的「資料中心巷」(data centre alley),當地是全世界最大的網路服務中心區。由於州政府提供獎勵措施,當地有250處以上的資料中心,由亞馬遜、微軟、Google及其他網路巨擘營運。

隨著AI應用擴大,使資料中心必須裝設更多基礎設計,以容納高耗電的伺服器聚落。一些較大型AI資料中心的耗電量是標準資料中心的十倍。

這為電力公司提供了成長機會,像維吉尼亞州的Dominion □Energy約有五分之一的電力賣給了資料中心,但也對供電穩定帶來不小挑戰,Dominion 2022年還一度停止受理新的資料中心客戶。Dominion如今恢復接納資料中心新客戶,但由於供電網路的限制,仍對部分客戶實施輪流供電。Dominion最近預測,未來15年,轄下服務區域的電力需求將成長85%,將近過去15年成長幅度的五倍。

 
路透:全球電動車買氣放緩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路透引述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報導,由於政府補貼減少,電動車對買家的吸引力下降,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成長率將放緩至27.1%。

Canalys估計2023年電動車市場成長29%、達到1,370萬輛,反映政府獎勵措施繼續帶動電動車普及化。不過,隨補貼減少,加上借貸成本上升,也拖累了需求。美國市場領先者特斯拉去年多次調降售價。

Canalys首席分析師Jason Low說:「儘管2023年電動車平均售價下降了20%,但產品選擇不足和充電體驗不便有礙需求,影響了電動車市場成長。」

這間市場分析公司預測,2024年北美電動車市場預料會增長26.8%,但電動車普及率仍僅僅12.5%,低於大中華區和歐洲。

由於電池成本下降推動小型車和超小型車的銷量,中國大陸電動車普及率將達到40%,大陸品牌將享有78%的市占率。Canalys說:「大陸汽車製造商將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他們在全球投資的區域製造業務會很快帶來成果。」

另一家市場分析公司Rho Motion也說,2023年全球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銷量增長31%,低於2022年60%的成長率,2024年的成長幅度也大致與2023年相近,可見成長腳步已放緩。

Rho Motion估計,12月電動車的銷售量創下單月150萬輛的紀錄,2023年全球出售的1,360萬輛電動車中,純電動車占950萬輛,其餘為PHEV。

歷經多年加速成長之後,不少汽車製造商擔心,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電動車(BEV)需求可能趨緩,因為買家等候兩、三年後推出更好、更小、更便宜的車款。

Rho Motion數據經理雷斯特(Charles Lester)表示,2024年歐洲的銷量可能會受到德國去年突然決定取消電動車補貼的影響。

Rho Motion指出,歐洲的BEV銷量中只有8%是小型車。

 
微軟市值贏蘋果兩年首見 靠AI風潮助攻分出勝負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人工智慧(AI)熱潮助攻下,軟體巨頭微軟(Microsoft)兩年多來首度超越蘋果公司,躍居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企業。這反映市場對智慧手機需求的疑慮,正對iPhone製造商蘋果近幾周的股價構成壓力。

微軟12日美股上漲1%,收每股388.47美元,市值達2.89兆美元;蘋果同日小漲0.18%,收在每股185.92美元,市值2.87兆美元。這是微軟2021年11月來,以收盤價計算的市值首度超越蘋果。

Matrix資產顧問公司投資長達茲說:「當你比較和對比這兩家公司時,蘋果的成長步調並無特別之處,但微軟在執行和展示獲利成長方面做得更好。微軟在AI方面的路徑圖清晰許多,在清楚表達AI將如何加快成長,使長期前景更具吸引力這方面,也做得很好。」Matrix在微軟和蘋果都有投資部位。

微軟和蘋果雖然都在所謂的「美股七巨頭」行列,股價也都在2023年大漲,但兩家公司的命運在今年出現分歧。受惠於市場對AI持續的樂觀情緒,微軟股價今年迄今上揚3.3%,蘋果受成長疑慮加劇拖累,今年來股價下挫3.4%。根據彭博整理的資料,蘋果至少三次遭到券商或金融機構調降投資評級。

華爾街不太看好蘋果的前景,暗示微軟如果保持甚至擴大對蘋果的市值優勢,不會令人意外。分析師目前對微軟的平均目標價,相當於微軟未來12個月上漲約8%,略高於蘋果的報酬潛力。若達成此一目標,將帶動微軟市值超過3兆美元,將是蘋果以外唯一一家抵達這個里程碑的上市公司。

目前為止,微軟和蘋果仍然是標普500指數中權重最大的企業,兩者權重合計約占14%。很少有其他公司在規模上能與微軟和蘋果相提並論。石油巨頭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市值略高於2兆美元,Google母公司字母、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以及AI晶片龍頭輝達的市值,均超過1兆美元。去年股價大漲近200%的臉書母公司Meta緊追在後,市值逼近1兆美元。

 
美桂格擴大回收多款疑受沙門氏菌汙染麥片 總數超過60款
編譯盧思綸/即時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桂格燕麥去年底回收旗下若干疑似遭沙門氏菌污染的穀物燕麥產品,本月11日再擴大召回品項,總數超過60款。

美國桂格燕麥(Quaker Oats)是百事公司(PepsiCo)旗下子公司,去年12月中旬因產品疑似遭沙門氏菌汙染,初步回收燕麥穀物棒、麥片和不同零食等43款產品。本月11日,桂格燕麥再擴大回收24款產品,包括燕麥棒「Quaker Chewy Granola Bars」、蛋白質棒「Gatorade protein bars」、穀物棒「Cap'n Crunch bars」、烘烤酥脆穀麥片「Quaker Simply Granola Cereals」及穀物麥片「Gamesa Marias Cereal」。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去年12月曾聲明,「沒有任何報告證實回收產品確實受到沙門氏菌汙染」,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已證實產品受到污染。

該公司已在官網公布回收產品並提供退款。

另外,美國桂格燕麥去年底回收產品時,台灣佳格公司亦發表聲明釐清,美國桂格跟台灣桂格為不同生產線及原料來源,本次疑受汙染之商品皆為美國桂格品牌之商品,非台灣佳格所生產。

 
要聞
強制+二責任險 車險標配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強制車險保單到期未續保超過六個月,車輛牌照將被註銷。金管會去年11月宣布再新增一次通知,即在保單到期後第五個月再次通知,民眾至少會收到五次通知,若還不投保,才會被吊照。另外,產險業者指出,強制險保障額度最高僅200萬元,建議民眾加買「第三人責任險」與「超額責任險」來做為汽車保險的標配。

而強制險堪稱是汽機車車主的標配,提供「駕駛以外」的人身傷害基本保障,每人傷害醫療最高20萬元、死亡或失能最高200萬元。依法領有牌照之汽、機車及微型電動二輪車,都必須投保強制險,若強制險到期,連續通知後仍未續保,逾期六個月車輛牌照將被註銷。

產險業者分析,強制險理賠有上限,額度最高200萬元,且不包含財物損失賠償。因此民眾若想提高保額、轉嫁財損賠償責任,建議加買「第三人責任險」與「超額責任險」來強化車主與他人的人身保障。另外,在預算充裕的情況下,有些汽車附加險內容相當不錯,像「車體許可使用免追償附加條款」、失能責任增額條款」等,可使保障範圍更廣。

 
純網銀試辦聯貸案 准了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純網銀2023年初爭取試辦企業貸款和聯貸案,金管會核准「試辦」了。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已有兩家純網銀提出試辦做聯貸參貸行,一家已同意、另一家審核中;另還有一家正申請試辦做企業自貸案,正與金管會溝通中。

對純網銀來說,比起承作個人戶貸款,企業聯貸案、或自貸案的貸款額度大,光一個案子參貸額度可從5億至10億元起跳,有助純網銀迅速擴大放款動能、增加利息淨收入,堪稱是推升獲利的一大利器。

童政彰坦言,純網銀開業時間短,存款吸收較快、但放款則較慢,目前純網銀貸款業務已逐步增加,三家純網銀的存放比也從2022年10月僅25.5%,到2023年10月已提升到49.5%,年增近一倍。

2023年初純網銀爭取試辦企業貸款和聯貸,也終獲得金管會點頭。童政彰說,已有兩家純網銀提出企業聯貸案試辦,均是做參貸行、並以國內、新台幣計價的聯貸案為主,試辦期六個月。

其中一家已同意試辦,另一家審核中,因參貸行仍需做企業戶KYC、D.D等查核,但部分查核內容,的確無法全部仰賴線上遞送,因此金管會也准許試辦中、有部分可採面對面查核。

若第三家純網銀也想做企業聯貸的參貸行,也得來申請試辦,童政彰說,主因是每家Know-How、平台資源整合和客戶是否用線上方式提供文件都不同,因此每家都需提出試辦計畫,金管會審核時認為風險可控的合理流程時就會核准。

另還有一家是申請企業自貸試辦,目前正與金管會溝通中。據了解,即便是金管會已獲准同意試辦做聯貸參貸行者,至今都尚未有參貸案。

純網銀是在2023年初提了五大業務鬆綁,一、提高數位存款帳戶的非約定轉帳限額,二、無收入證明的信用小白的小額信貸、及試辦企業貸款和聯貸,三、擔任基金銷售機構,四、網路投保,五、電商平台合作。

至今包括試辦企業聯貸、自貸,擔任基金銷售機構、及簡化網路投保程序等三項業務均已獲准,童政彰說,拉高數存戶的非約轉限額、無收入證明的小額信貸、電商平台合作等三項,都未有業者提出規劃,未來會持續與純網銀溝通、協助業者業務發展。

 
純網銀今年拚盈…最重要目標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純網銀虧損正緩步止血。據金管會截至2023年10月底統計,三家純網銀累積虧損74.24億元,又以2023年6月起,樂天商銀平均每月虧損壓在0.45億元最少,最燒錢的連線商銀(LINE Bank)平均每月虧損也僅0.88億元,顯示2024年如何「虧轉盈」已成純網銀最重要目標。

就金管會觀察,過去兩年的純網銀聯繫會議,發現純網銀已從「如何獲客」走向「資金運用、縮減損益兩平」的方向,如積極爭取擴大放款業務、拓增基金、網路投保等銷售通路等,都是「開源」、增加獲利。

金管會公布三家純網銀財務狀況。截至2023年10月底,將來銀行累積虧損31.05億元,居三家純網銀之冠,LINE Bank累虧25.48億元次之,樂天累虧17.71億元最小,合計三家累虧74.24億元。

若與2023年6月底將來銀、LINE Bank、及樂天各累虧28億元、21.93億元、及15.91億元相較,等於後四個月,這三家純網銀僅各增加3.05億元、3.55億元及1.8億元的虧損。

進一步估算後四個月,將來銀、LINE Bank及樂天平均每月虧損額僅0.76億元、0.88億元及0.45億元,與2023年上半年相較,虧損正逐步縮減,又以樂天平均單月虧損少了近三成最多。

 
新光金增資…吳東進意願高 外界推測不排除改派董事積極建言
記者戴玉翔、陳佩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金控(2888)經營權之爭去年6月落幕,不過爭議仍舊不斷,針對金管會要求公司當初承諾的70億元增資案,必須到位,但截至去年底,只有15億元到位,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透過幕僚表示,他個人絕對支持增資,同時也透過在新光金的董事表達大股東積極增資的意願,絕對沒有大股東為了增資喬不攏的問題,「喬不攏的不是他(吳東進)」。

由於去年在股東會後,董事會成員底定之際,就曾經傳出吳東進未來不排除透過董事成員改派方式,更積極向董事會建言,外界推測,若未來吳東進與其他大股東仍無共識,吳東進不排除會採取「更積極的方式」,向董事會建言,包括派任更能代表自己聲音的董事,或其他方式,進入董事會,給出更好的建議。

據了解,吳東進在去年董事會改選後,對於大股東應盡的增資義務,一直表達開放、支持,過去新光金每年的增資計畫,吳東進也都承諾主管機關,並且一一完成,從沒有外界所說,增資案喬不攏的事,吳東進強調,自己對增資的態度、立場,一直都沒有改變。

新光金去年增資計畫透過兩方式進行,一為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公司債,另一則為私募現增,前者因為市場反應熱烈,由原本發行100億元,提高至130億元,後者則是新光金承諾金管會將增資70億元,不過由於前者超額發行,新光金向金管會表達希望現增減額發行,遭金管會否決,最後先發行15億元,並於去年底到位。

在此同時,新光金也向金管會爭取監理寬容,並且發布重訊指出「新光人壽RBC缺口,非增資70億元可支應,將持續向金管會溝通、爭取監理寬容」,不過金管會在去年底已明確回覆,新壽所提兩項監理寬容措施礙難同意,並強調新壽先前承諾,從2023年到2025年三年期間,每年都需增資70億元。

而吳東進也在這段期間,透過董事代表,向新光金控表達,大股東應該履行增資義務,希望新光金董事會重視此問題,應該加強增資,來提高新光金的財務健全,由此可以看出已退出第一線的吳東進與目前經營團隊間的矛盾。


延伸閱讀

新光金增資大股東呼籲 公司:須經董事會討論

 
新光金增資…大股東呼籲 公司:須經董事會討論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金(2888)增資進度受到外界關注,針對大股東吳東進呼籲,新經營團隊應盡速增資,避免影響外資投資信心,新光金表示,尊重大股東發言,增資議題仍須經董事會討論。

新光金新團隊自去年6月接掌經營權之後,除了增資之外,旗下子公司新光人壽也踏上改革之路,董事長魏寶生帶領團隊提出一連串重塑計畫,除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130億元,新壽也從投資、商品、精算、房地產活化,以及最重要的業務等五大方向改革。

為了順利接軌IFRS與ICS,新壽也成立兩個功能性委員會,來協助新壽轉型,第一個是「IFRS、ICS國際接軌管理委員會」,與多家國外資產管理公司合作,例如法巴資產管理(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M&G英卓投資管理等,另外,再保險公司、保管銀行、國外證券、銀行等也都提供幫助。第二是「不動產管理委員會」,主席為新壽董事吳昕達,副董洪士琪也是委員之一,主要是讓新壽不動產符合收益率2.845%。

另外,新壽也於業界首設通路長一職,新通路長劉信成提出業務體系三大重塑方案,第一,注入「包容性」,新進人員全面改為部分工時,目前新壽業務有效人力約有7,500人次,目標三年要成長至1.2萬人次;第二,注入「自主性」,新設內部創業機制;第三,拓展東南亞國際市場,斥資數千萬元在越南河內成立100%保險代理人公司。

魏寶生曾指出,他來新壽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將公司經營好,如今就是做他該做的事,讓主管機關、大股東不要太擔心,而改革需要時間,2024年是行動年,會全速前進。

 
去年產險簽單保費 雙高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險業大躍進,2023年整體產險簽單保費達2,437億元,年成長10.6%,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車險保費仍占最大宗,保費突破千億元大關,以成長率來觀察,工程險則以近41%的成長率排名第一。

產險業簽單保費在2021年突破2,000億元大關後,在2022年遭遇疫情攪局,但年成長幅度仍達6.6%,根據產險業統計,19家產險公司2023年簽單保費達2,437億元,較2022年的2,203億元增加234億元,年成長達10.6%,金額與成長幅度雙創歷史新高。

其中,以絕對金額來看,車險保費仍占最大宗,據統計,台灣新車12月銷量達43,161輛,全年度累積銷售量達476,987輛,較2022年成長11%,也帶動汽車任意險保費在2023年達1,056.67億元,較2022年增加95億元,年成長逼近一成。

以成長率來觀察,工程險因各大產險持續拓展綠能、離岸風電等保險業務,簽單保費大幅成長,2023年工程險成長32億元,以40.9%的成長率排名第一;火險年增率則達27.3%。

走出防疫險風暴,不少產險業者在2023年簽單保費都有雙位數成長,包含明台產險成長17.9%、國泰產險成長14.6%、泰安產險成長11.7%、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成長11.4%、旺旺友聯產險增11.5%。

產險業2023年網路投保金額達38.78億元,較2022年33.13億元增加5.65億元,年成長17%。

以投保金額來看,汽車險和機車險投保金額占比依然是前二大,汽車險2023年網路投保金額15.49億元,較2022年13.14億元,年增17.9%;機車險2023年13.26億元,較2022年10.82億元,年增22.6%;網投占比第三為旅行綜合險,從2022年的1.11億元提高至2023年的8.48億元,年成長664%。

防疫險則銷聲匿跡,2023年網路投保總件數只剩下28件、網路投保金額僅約1萬元左右,對比2022年網路投保防疫險件數高達122.75萬件、投保金額為6.63億元,相差極大。

 
發薪日逢春節 不得延遲給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農曆年假下月到來,因可能適逢雇主發薪日,勞動部建議雇主儘量在連假期前,提前發放薪資,讓勞工好好過年;至少,雇主也要按照原定的日期,準時發薪,才符合法令規定。

今(2024)年農曆除夕是2月9日,以及春節(大年初一至初三),即2月10日至12日為《勞動基準法》規定應放假之日(即俗稱之國定假日)。依規定,若僱用勞工人數如在25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至遲於次月10日給付,換言之,2月春節連假期間可能適逢部分事業單位的發薪日。

勞動部提醒,工資給付日如遇假日,採金融機構轉帳給薪的事業單位,可提前辦理預約撥薪的作業,即使假日,仍可如期入帳;採現金方式給薪的事業單位,也建議雇主,疼惜勞工提前發放薪資,如未能提前發放,至遲亦應於原約定的工資給付日給付,不得逕自延後給付。

 
台股基金市場失衡 金管會要管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內ETF交易火熱,卻引發金管會憂心基金市場發展失衡。業界人士透露,金管會已在月前透過投信投顧公會發文投信業者,要求在一個月內提出「中長期促進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願景」的規畫措施,其中更點名規畫措施必須涵蓋促進主動式基金發展的策略。

多家投信業者證實已接到金管會指示,並已提報改善方案之外,也都表示將推動「主動式ETF」在國內問世,有助於台灣的主動式基金人才有「練兵」及開發多樣化產品的空間。國內目前的ETF均為被動式ETF,主動式ETF結合基金主動選股和ETF方便交易的特色,金管會也已研議今年開放,民眾可望有多一種投資選擇。

投信顧公會已成立強化主動式基金發展的專案研究小組,並委任目前台股基金規模逾七百億元、國內最大的安聯投信董事長段嘉薇邀集投信業者研議強化方案。

國內有近六十檔的台股ETF,統計至去年十一月底,規模已超過一點三三兆元,是主動式台股基金的十倍以上;此外,根據投信顧公會統計的台股基金商品受益人數,若分成主動式台股基金和台股ETF兩者來比較,在一一○年,受益人數分別為五十三萬餘人、二四○萬餘人,但到了去年十一月,前者僅增至五十五萬多人,後者則有五九六萬多人,失衡之嚴重由此可見。

金管會官員表示,儘管國內被動式ETF蓬勃發展,但基金市場的發展應該平衡,因此要求業者提出中長期的發展規畫,「如何兼顧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平衡發展。」官員也說,主動式基金仍應有一定的發展,對於台灣基金投資人才養成、產品研發才有幫助。

不過,投信業者認為,要改變該現況有難度,除了投資人買ETF可像買股票一樣,直接在券商下單的便利性,市面上廿三檔以上的高股息台股ETF先前動輒配出超過所追蹤指數的配息率,把投資人對配息胃口「養大了」,也造成主動式台股基金在市場競爭的壓力。

另一個原因則來自於操盤績效。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分析,市場上約三分之二的台股主動式基金表現都低於大盤,但手續費、管理費都比被動式ETF高,因此影響投資人的選擇。此外,民眾太重視配息,忽略資本利得重要性,衍生很多ETF改成季配、月配,而配息頻率太高,最後都是拿本金在配,反而使基金淨值減少,建議投資人不要只看股息高低,卻忽略價差和資本利得同樣重要。

 
台版主動式ETF 可能採美國模式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金管會有意在國內開放主動式ETF,投信業者透露,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去年九月間赴美東拜訪紐約交易所是重要的轉折點,當時包括安聯等國際資產管理集團表達願參與台灣的ETF市場,也表示願協助提供主動式管理的經驗,相關建議獲得金管會支持,也給了台灣主動式ETF發展的契機。

主動式台股ETF和被動式台股ETF最大的差異,在於後者純粹盯住指數及權重來分配投資標的,但前者可由專業的投資團隊來選股,不見得要盯住指數。

至於主動式台股ETF和主動式台股基金,主要的差異則在於前者就如同投資○○五○等ETF一樣,直接向券商下單就可買賣,交割時間也是T+2,但後者則是要由銀行通路下單買賣,交割時間也不同。

據了解,由於金管會樂見其成,投信顧公會的步調也很快,目前已彙整包括南韓、香港、美國及日本等地的主動式ETF發展制度。相關人士說,其中南韓不但仍要求有指數依據,且其中七成的部位得和指數相同;香港則以貨幣型ETF為主;至於台灣的規畫方向可能和美國最像,美國的主動式ETF是直接由主動式股票基金轉化而來;日本則是從去年九月,以股淨比小於一倍的主動式ETF開始推動。

針對國內的被動式ETF、主動式基金發展失衡的問題,業界人士說,金管會的中長期改善方案並非僅鎖定台股基金,連同活絡債券型等共同基金都希望一併提出,但其中台股基金失衡現象最嚴重,尤其在平準金的運用上,金管會上周公布投信業者使用平準金配息的規範,也是因為不希望業者使用平準金方式錯誤,讓投資人有不當的期待,且扭曲基金投資的選擇。

「不能沒有配息,但也不能只有配息,」一位投信圈大老指出,其實台股基金去年在資本利得實現百分之四十、六十的並不少,但投資人只看到百分之七、八的配息,由於去年大盤漲了四、五千點,因此即使息率高,還不至於「貼息」,但若股市在高點時就很難講了,投資人拿了配息之後,若沒有貼息,等於是拿了股息、賠了價差。

據了解,目前投信顧公會委託安聯投信召集的強化主動式基金方案,主要聚焦兩大方向,一是主動式ETF的發展規畫,另一則是關於主動式台股基金的監理標準放寬。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