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擬推新策 遏制零公里二手車亂象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2 第59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陸擬推新策 遏制零公里二手車亂象
年銷售60億人民幣…百年永清核雕 帶動在地經濟
陸國鐵上半年物流19.8億噸
北京鏈博會閉幕 媒合商機逾6千項
上門做飯 陸私廚行業興起
陸國家隊第2季護盤 砸8,400億
陸7月LPR不動 符合預期
大陸擴大進口巴西大豆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陸擬推新策 遏制零公里二手車亂象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車市「零公里二手車」亂象橫生。近日,有陸媒透露,大陸工信部擬推出新政策,禁止新車登記後6個月內轉賣為二手車,遏制近期新車以二手車名義流入市場的零公里二手車亂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方媒體汽車縱橫在19日於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一篇關於「零公里二手車」亂象的報導指,零公里二手車出現在大陸多個二手車交易平台上,幾乎涵蓋當下所有主流汽車品牌,售價也比全新車型低15%至20%。這類二手車表面光鮮,實際暗藏經濟損失、行車安全等隱憂。

文章透露,大陸工信部擬推行「新車登記後6個月內禁止轉二手」的政策,從源頭阻斷套利空間。文章提到,在本次零公里二手車亂象引發廣泛關注之前,這在大陸汽車出口領域已暗流湧動,成為部分車商鑽政策空子、謀取不當利益的「灰色地帶」。由於不同國家的政策導向存在差異,新車與二手車之間的二手車單明確地提供這一點這些商家將國內新車上牌後,以二手車名義出口,藉此繞開進出口管制和高額關稅。

文章寫道,一些汽車製造商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甚至出現工廠閒置的現象。為維持產能的使用率,製造商可能會透過自行註冊的方式,將未售出的新車轉變為零公里二手車,以美化銷售數據、快速回籠資金。

文章還稱,對於消費者,價格低廉、車況嶄新的「零公里二手車」看似是「撿漏」捷徑,實則暗藏巨大風險。多數「零公里二手車」無法享有廠商提供的完整三電系統(電瓶、馬達、電控)保固,一旦故障,消費者將面臨高額維修費用。

文章指,大陸監管部門已採取行動。面對零公里二手車氾濫的問題,大陸商務部據報在5月召集行業機構及汽車製造商召開閉門會議,明確要求強化全流程監管,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工信部也擬推行「新車登記後六個月內禁止轉二手」的政策,從源頭阻斷套利空間。

此外,大陸汽車流通協會則計畫推動建立二手車出口唯一編碼制度,奇瑞、比亞迪等企業已啟動經銷商違規上牌追責機制。中汽協則發布「關於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明確支持企業通過正常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堅決反對無底線的「價格戰」。

 
年銷售60億人民幣…百年永清核雕 帶動在地經濟
梁珮岑/河北永清報導/聯合報
核雕,是中國大陸福文化、桃文化與微雕藝術相結合的瑰寶。作為「核雕之鄉」的河北永清縣,其工藝在核雕藝術中獨具特色。當地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不僅成為大陸核雕產業的重要代表,更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核雕不只是核桃雕刻,它包含植物的果核、種子雕刻。」永清核雕文化園負責人李春明表示,永清核雕歷史悠久、源於北宋,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在技法上,當地核雕以刀工細膩、構圖精巧聞名,作品題材涵蓋人物肖像、花鳥魚蟲、山水園林、宗教神話等傳統元素,再延伸到一系列活動、組織的組圖。

永清核雕產業發源於別古莊鎮,並以該鎮為發展中心,80%村民從事核雕手藝,有2000多家企業、小作坊、工作室,從業人員約4萬人。「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成幾萬人的產業,作為當地一個特色手工產業,現在知道永清核雕的人愈來愈多。」李春明並提到,在大陸六大核雕基地中,永清的產量最大,其核雕產品占據中國大陸80%以上市場份額,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永清核雕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不斷創新開發出核雕手串、掛飾等符合現代審美的文創產品。此外,永清於2016年對外開放「永清核雕文化園」,是中國大陸北方唯一集核雕生產、批發零售、電商直播、展覽展示、文化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核雕基地,產品銷往大陸各地,成為鄉村振興的典範,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

據了解,永清核雕藝人突破傳統觀念局限,以開放包容的態度促進技藝傳承與推廣,成就了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核雕基地。當地透過多元化的傳承模式,包括「工廠師徒制」、「工作室師徒制」、「家族傳承」以及「學校培養」四種方式,建立起完整的技藝傳承體系。在傳承過程中,注重對學員技術培養的同時,更重視將學員培養成為德藝雙馨的傑出藝人。

 
陸國鐵上半年物流19.8億噸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根據大陸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消息,今年上半年,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9.8億噸,日均裝車18.24萬車,同比分別增長3.0%、4.0%。

中新社報導,上半年國計民生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有力。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介紹,國鐵集團持續抓好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疆煤外運、晉南地區疏港鐵礦石和東北糧食直達入關等重點項目,開闢綠色通道,確保高效送達。1至6月,國家鐵路發送煤炭10.2億噸,其中電煤6.95億噸,鐵路直供電廠存煤保持較高水平;礦建材料、冶煉物資、糧食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9.7%、8.6%、9.8%。   

上半年鐵路物流產品服務提質升級。上述負責人介紹,國鐵集團大力發展物流總包服務,上半年累計簽訂物流總包合同12.2億噸。上半年國家鐵路累計發送鐵水聯運集裝箱貨物825.4萬標箱,同比增長18.1%。國鐵集團積極適應物流市場需求,持續優化鐵路物流價格體系,實行靈活價格策略,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北京鏈博會閉幕 媒合商機逾6千項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20日在北京閉幕。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興乾稱,據不完全統計,本屆鏈博會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6000項。

中新社報導,李興乾介紹,本屆鏈博會中外參展企業和機構達1200家,線上線下觀眾人數超過21萬人次,比上屆增長5%。參展商首發、首展、首秀152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比上屆增長67%。參展商與4.2萬家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聯繫。 

鏈博會舉辦三屆來,境外參展商占比逐年攀升,從首屆的26%、第二屆的32%上升至本屆的35%。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占比超過65%;參展商覆蓋範圍從首屆的55個國家和地區,增加到本屆的75個。   

中國貿促會產業促進部部長楊曉軍提到,參展企業中既有大量「回頭客」,也有一批「頭回客」,還有多國專業觀眾變成參展商。

李興乾稱,鏈博會不追求短期的現場交易成交額,更注重推動長期互利合作,此次成立的中外參展商聯盟將與中國國際商會各產業委員會聯動服務中外企業,打造「永不落幕的鏈博會」。 

據悉,當日舉行的第四屆鏈博會參展簽約儀式上,霍尼韋爾、GE醫療、西門子等102家企業和機構簽署了參展協議,提前拿到「入場券」,比去年現場簽約數量增加50%。

 
上門做飯 陸私廚行業興起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面對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國大陸許多年輕人不再經常下廚。而熱愛做飯的年輕人抓住機遇,當起私廚,提供上門烹飪服務。

中新社報導,生活在湖南株洲的90後陳秘是美食博主,她上個月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從代炒轉為上門做飯。「因為要兼顧孩子,這個工作相對自由。」陳秘受訪時說,她的訂單一般來自生日宴、商務宴、朋友聚餐和不做飯的年輕人。   

「一天平均收入5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客戶訂好菜單報價。一個人忙不過來的時候會找搭檔,菜單可定製。有客戶餐後需要收拾清理的,價格會增加一點。」陳秘說,上門做飯服務通常會根據菜品數量收費,一般不主動提供購買食材的服務,只有在顧客提出要求時,服務人員才會代為購買,並在事後報銷費用。  

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上門做飯服務更加風靡,有人專注做健身餐、產後恢復餐、兒童餐等。杭州90後阿綠是全職線下私廚,她的顧客是20歲至35歲的年輕女性,包括自媒體博主、寶媽及白領。   

「三菜一湯的家常菜做得多,部分客戶會要求低鹽、低油、高蛋白。」阿綠說,從家庭到企業需求,上門做飯的服務邊界正在擴大。不少年輕人把這份工作當成主業,也有人兼職,上門做飯正成為一條值得關注的新賽道。

在長沙工作的張豪明每周三次請人上門做晚餐,要求三菜一湯。他說,自己做飯太耗費時間、精力,上門做飯比外賣更放心、健康,青年私廚的專業性與高效性,解決了快節奏城市生活中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在他看來,青年私廚的興起也在於其深諳同齡人專業、高效和保持恰到好處距離的社交法則。「他們提供的不僅是飯菜,更是一種無負擔的服務。烹制食物完成後,青年私廚會將私密空間交還,不越界、不主動涉入對方的私事。」

不過,也有受訪者認為,這項服務的適用人群較有限,行業整體也尚未規範化,但它的興起與服務業的精細化密不可分,從業者、行業和政府相關部門需制定相應規範以保護消費者權益。

 
陸國家隊第2季護盤 砸8,400億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外界關注大陸「國家隊」在4月面臨川普關稅巨震後穩市場的成績單,中央匯金以及旗下資管公司等國家隊在第2季大舉買入四檔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證500ETF、兩檔中證1000ETF以及上證180ETF等至少八檔寬基ETF,合計增持金額或高達人民幣2,100億元(約新台幣8,400億元),雖高於同期水平,但較第1季人民幣3,000億元放緩。配置邏輯圍繞 「大盤藍籌與中小成長均衡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宣布對等關稅計畫,衝擊市場,A股一度大跌,多檔寬基(市值型)ETF再現天量成交,當時,中央匯金公司表態稱,已再次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隨後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等國家隊紛紛喊話果斷增持A股股票及ETF。第2季報也是大陸官方展現給市場看的「定心丸」。

綜合財聯社、界面新聞報導,據最新披露的基金第2季財報,中央匯金在4月至6月期間密集加倉滬深300、上證50、中證1000等核心指數基金。其中,對滬深300、上證50等大盤指數ETF的增持規模占比超過80%。

中央匯金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截至2024年末,其直接或間接控股的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30餘家行業龍頭,總資產規模超人民幣80兆元。但其近年角色逐漸變化,從財務投資者向市場穩定器轉型,尤其在市場極端波動時,其通過增持ETF等工具平抑市場情緒的操作愈發頻繁。

Wind數據顯示,截至18日,大陸全市場股票ETF規模達到人民幣3.1兆元,創歷史新高,相比去年年末增長了人民幣2,076億元,年內增幅超過7%。業內人士認為,ETF作為一攬子股票的組合,具有持倉透明、分散投資、交易便利、成本低廉、投資容量大等諸多優勢,非常適合中長期資金進行配置。

 
陸7月LPR不動 符合預期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1)日授權公布7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維持3%,5年期以上LPR維持3.5%,符合市場預期。分析認為短期內將處於政策觀察期,接下來LPR報價將繼續保持穩定,下一次LPR下調時間點可能在第4季初。

財聯社報導,中信證券宏觀分析師趙詣指出,5月降息降準等寬貨幣工具落地後,總量政策工具進入成效觀察期,在脫離逆回購利率引導的環境下,商業銀行主動壓降LPR和政策利率加點的動力不足。

另一方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期大陸宏觀數據顯示,第2季經濟運行穩中偏強,短期內通過引導LPR報價下調強化逆周期政策調節的必要性不高。

不過,下半年外部環境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在大力提振內需、「更大力度推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過程中,他預計下半年監管層有可能透過單獨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行等方式,推動居民房貸利率更大幅度下調。

從外部因素來看,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認為,儘管美國貨幣政策調整面臨壓力,但聯準會仍在放緩降息步伐,連續數月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4.25%-4.50%不變。如果LPR下降速度過快,將可能擴大中美利差,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壓力。

展望後市,王青預計,下半年人行還會繼續降息,並帶動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報價跟進下調。他表示,這將引導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發內生性融資需求,是下半年促消費擴投資、對沖外需放緩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董希淼稱,在經濟下行周期,降息並非刺激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隨著市場利率不斷降低,降息的邊際效用也在下降。

 
大陸擴大進口巴西大豆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最新數據顯示,大陸6月自巴西進口大豆達1,062萬噸,年增逾9%,占當月進口總量逾八成。分析指,巴西大豆豐收與中美貿易緊張持續推動買家轉向巴西。

大陸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累計進口大豆4,937萬噸,年增1.8%。其中,6月共進口大豆1,22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0.35%,創下歷年6月同期新高。

具體來看,今年6月,大陸從巴西進口大豆為1,062萬噸,高於去年同期的972萬噸,年增9.2%,占當月總進口量的86.6%。而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為158萬噸,去年同期的131萬噸,年增21%,占比約12.9%。

彭博引述業內人士預計,第3季大陸大豆進口將維持高位,第4季的進口走勢則取決於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

國元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金鷺指,6月的大豆進口年比增長,主要是4月通關延遲所致的滯後效應;今年1月至6月進口增長則受益於巴西2024/25年度大豆大豐收的推動。

劉金鷺補充,隨南美大豆集中到港、下游需求疲弱,大陸豆粕庫存大幅上升。「由於南美大豆倉儲周期較短,壓榨廠(油廠)維持高開工率,大豆粕產量持續加快;但終端採購需求減緩,趨於『按需即買』模式,導致庫存持續積壓。」

此前,陸媒金融界援引分析師稱,6月進口大增,主要是受到巴西大豆豐收和中美貿易關係緊張推動,促使大陸買家增加對巴西大豆的採購。另有分析師指,豆粕現貨價格此前一度上漲,養殖和飼料企業因利潤可觀而加大採購力度。

 
再見重複訂房!區塊鏈如何為民宿業者打造更安全的預訂系統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散式資料儲存技術,具備多項特性,其中「不可重複記錄」的特性能夠確保資料的唯一性與完整性,並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以下從交易的發生、驗證與打包等流程來探討,區塊鏈是如何確保每筆交易僅被記錄一次,進而避免重複紀錄。

簡單卻不簡單!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豆花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撩亂,而且不少台灣人一開口都有自己的「豆花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