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接近尾聲,受機構法人逐漸主導A股行情、散戶逐步退出影響,A股今年表現明顯分化。藍籌等大型股呈現牛市,以上證50為代表,全年漲幅超過20%;小型股則陷入熊市,以中證1000為代表,全年跌幅逾15%。上證指數從年初3,103點起漲,至昨(25)日收在3,280點,漲幅不足6%。即便如此,今年A股仍有40檔個股翻倍上漲。其中,生產汽車發動機鋁合金鑄件的「鴻特精密」,今年股價漲幅更逼近350%。
中國證券報指出,這40檔「翻倍股」中大型股占相當比例。例如,漲幅約113%的中國平安市值超過人民幣1.3兆元,漲幅約107%的貴州茅台市值也超過8,000億元。
此外,包括:美的集團、海康威視、京東方A等一批大型股今年股價都飆漲一倍以上。
報導稱,這40檔股票的行業分布很廣,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行業龍頭。與此同時,A股今年也有多達149檔個股股價腰斬。這149檔「腰斬股」沒有明顯的行業特徵,但有126檔市值低於人民幣50億元,其中80檔市值更低於30億元。
新華社指出,A股近期另一特點是,11月中旬以來,日成交額在人民幣1,000萬元以下的個股迅速增多,上周五就達422檔。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低成交量個股多為市值低於人民幣百億元的小型股,這些股票普遍估值偏高、業績差。
報導稱,今年以來小型股資金流出明顯,低成交量個股集中湧現,但藍籌白馬股(白馬股指長期績優、回報率高,具較高投資價值的股票)則吸納了大量機構資金,呈現出持續性上漲。
嘉合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姚春雷表示,這正是機構資金主導市場的重要特徵。
姚春雷說,「市值越大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高,市值越小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小。
估值越低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高,估值越高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低;近兩年漲幅越大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高,跌幅越大的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