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珍.奧斯汀喝杯下午茶:跟著她的生平,漫遊英國人文史》──跟著專業珍迷「海倫.艾咪」,以6本小說貫串全書,搭配130張彩圖,認識珍.奧斯汀當時的英格蘭生活百態!
珍人珍事不改編 從歷史看清珍相
●文史旅遊作家 發光小魚/專文推薦
「親愛的珍:雖然你常以反諷的方式行文,但你筆下的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你所感受的情感與人生百態。」
●作家 施舜翔/珍心推薦
【當珍迷,學歷史!】
●天壤之別的階級差異──
身為中產階級的奧斯汀一家,有緣出席上流社交趴,也熱中於援助貧民。跨越各階級的生活經驗,讓珍的眼光更銳利。
靈感:《傲慢與偏見》、《愛瑪》
●遊歷英國城鄉市鎮──
珍.奧斯汀小說場景多以鄉間莊園為背景,倫敦和巴斯等城鎮常是傷心地,本書瀏覽各大景點,描繪專屬於珍.奧斯汀的心靈地圖。
靈感:《理性與感性》、《勸服》
●各種生活習俗與日常制度──
涵蓋教育、醫療、交通、藝術、時尚……日常生活大剖析。用小說聊民生,一點都不無趣!
靈感:《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
【第十一章】教育(節錄)
對於兩個女兒的教育問題,柏特倫夫人完全不聞不問。她沒閒工夫管她們……即便有多餘的時間,也覺得沒必要去管那兩個女兒,因為有家庭女教師在料理,還有各科合格的老師在教,根本不勞她多費心。──《曼斯菲爾德莊園》,第2章
在喬治王與攝政時期的英國,孩童的教育情形因階級各有不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讓他們準備好迎接未來的命運。出身貴族與仕紳家庭的孩童會在家中接受初期教育。不論是兒子或女兒,都由母親負責教授最基本的讀寫技巧、宗教教育,以及道德指引。較年長的孩童則是男女分開學習,而且所學內容大相逕庭;也許這是因為男女日後的人生任務大不同,也可能是一般人認為女人不如男人聰明,無法接受嚴格的學院教育。又或許是因為怕女性接受太多教育,因此受到鼓勵,開始動腦思考,進而想到自己面對的不公平待遇,最後鬧起革命。
女性教育
相對於男主外的教育理念,中、上階層女性的教育目的則是以將來在家中當個好妻子、好母親,或好管家為主。當時的女性鮮少有工作掙錢的機會,她們受的教育也是非正式、偶然、水準不齊的。有些女孩在家中由家庭女教師或客座教師教導,有些則到日間學校或寄宿學校
去。女性教育注重的都是裝飾性才藝,諸如繪畫、舞蹈、歌唱與彈奏樂器等;這些才藝讓女性得以在社交場合自娛娛人,也可以消磨她們大部分的閒暇時間。這就是《愛瑪》的校長嘉達德夫人所提供的教育類型:
一所誠懇辦學的老式寄宿學校,課程實在且收費合理,女孩們被送來這裡受一點教育,大多能增加自己的特長,卻不必擔心會被訓練成神童。(第3章)
女性所受的教導還包括良好的儀態舉止及品格教育,以便讓她們找到好對象;她們的教育著重於男性認可的女性特質,像是溫順、感激、奉獻自我,以及服從。母親則負責教導女兒將來的持家技巧,包括縫紉、刺繡,和家庭簿記。
喬治王與攝政時期,只有少數的幸運女孩得以接受正式的學科教育,通常是專業人士(特別是神職人員)的女兒。她們要不就是去私人學校或自學,要不就是由自己的父親或家中兄弟的塾師教導。這當中有許多女孩後來成為所謂的「女學者」(bluestockings)—— 一群敢於面對社會嘲諷的聰明女性,不願接受社會上認為女性不如男性的歧視態度,主張以平等地位和男性相處。
珍與卡珊卓離開寄宿學校後,便在家接受父親教導,當時她們分別為十一歲與十三歲。喬治.奧斯汀與妻子是開明的父母,他們想要讓女兒接受較好的教育,而不是當時那種為女性所訂、相當受限的教育;奧斯汀姐妹完全可以自由使用父親藏書豐富的圖書室。珍廣泛閱讀,讓自己的學習更加充實。她廣闊的知識,尤其是對十八世紀文學的熟稔,明顯反映在她的書信與小說上。
時至十八世紀末,女性教育已逐漸改變:從裝飾性才藝到有限的、知識性的學習,這已跨越了一大步,其中也包括外國語文的學習。這是為了使女性在成為知識分子的同時,也成為丈夫與家人的知性夥伴,以便在社交場合談得上話。另一個目標是讓女性有足夠的知識,可以擔任教職,萬一她們遭逢困境得自己養活自己時,才不致走投無路。此外,道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這些改變仍然有限,因為僅有少數人——如女性主義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要求,指出女性有權發展自我,而且應與男性享有同等機會。這樣的言論使社會大眾為之譁然。
〈燈影下的閱讀女孩〉,亨利.羅伯特.莫蘭作品(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保羅.梅隆收藏)。學習正式學科被認為很不女性化,因此普遍不受女孩看重。當然,也有人擔心女性讀了太多書便會開始質疑自己在父權社會所處的地位。因此,討人喜歡的女性最好不要展現知識,也不要對書有興趣。
小說作品
女性教育在珍.奧斯汀的小說是一個重要主題。《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她對狹隘、受限的標準女性教育的看法,就表現在她對柏特倫姐妹成就的嘲諷式總結上:「只是練習記憶力和二重唱。」這種教育經常忽略了適當的道德指引,《傲慢與偏見》和《曼斯菲爾德莊園》都強烈地提及道德教育的重要,還有欠缺道德教育所導致的悲慘後果。
珍.奧斯汀讓我們看到,接受相對完善教育的女性比起狹隘教育的普遍女性,更有能力對抗她們的從屬地位,也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伊莉莎白.班尼特與芬妮.普萊斯都學會替自己著想、發展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信心說出自己要什麼,這是藉由廣泛閱讀達到自我教育的結果。她們都勇於反對家人的安排,拒絕接受不合適而且自己不愛的男人求婚,最終得以嫁給自己選擇的對象——能以平等態度對待並尊重她們的人。
《與珍.奧斯汀喝杯下午茶:跟著她的生平,漫遊英國人文史》,從作家及作品來認識歷史是一件有趣的事,無論你是不是珍迷,這本書都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