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車經過一間專門做印刷和圖像輸出的公司,公司叫做「XX美工公司」。
這個名字很有趣,馬上抓住我目光。
為什麼?
因為美「工」。
竟然有人的公司想要叫這個名字!我笑,這樣好難聽啊,而且它的客戶會不會真的將這間公司當作美工在用呢?
「工」這個字,真的不好聽,也不符現在的工作型態,因此工作職場現在進行全面「去工化」,和設計相關的行業要叫得精準些,不叫美工,不叫美編,或稱設計師,較為完整。
去工化另外一個字則是「員工」,現在我們不亂稱員工,而改叫「職員」或「工作人員」,都比較好聽一點。
另外還有「技工」,我們現在不叫人家技工,而改叫技術師或工程師,都比技工好聽。
因為有個「工」字,聽起來就是暗喻某種「工人」,此名詞的意思就是靠勞力吃飯,不是動頭腦的;或是被迫做重覆的工作,不是動頭腦的。
重點來了。
我們拚命的去工、去工、去工,難道刪去了「工」字,就真的沒有「工味」嗎?
想到之前剛畢業有一個朋友曾和他的老闆談,不希望他的名片印「專員」,他說,可不可以叫一個什麼企畫或什麼組的都比「專員」好聽。我問,那「專員」是為什麼難聽?
「因為聽起來好像是最最基層的職位。」她說。
我心想,這本來就是最基層的職位啊。
這就是亞洲的職場的現象,雖然在名詞上「美化」了,但職場的狀況卻愈來愈不人性化。換句話說,你不叫工,卻愈做愈「工」;不叫專員,卻愈來愈「專員」!
反正,只要你一天仍是接別人的指示做事,在別人的棚子下幹活,對不起,就算不是「工」也不是「專員」,還是無法去掉這味道。
因此,重點是,創造自己的產品。
走向自己的夢想。
掌握自己的未來。
只要有「自己」在裡面,那就不是「工」,這或許是唯一絕對「去工」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