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於2018年全面開花,吃相非常難看。除了對歐洲及其他國家的鋼鋁產品加徵國安關稅外,還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估計到2018年底時,川普已將美國進口產品的整體關稅稅率提高12%,也使外國對所有美國出口產品加徵8%的關稅。
川普的貿易政策單邊主義是二戰以來的空前之舉,難怪令許多人大驚失色。我本人並不預期川普會當真落實他所提出的所有威脅,因為美國的商業與金融利益團體的影響力超越貿易政策。但當目標是中國時,情況卻大不相同。
川普政府的強悍做法得到美國各個不同利益團體的普遍支持;不僅包括傳統的保護主義遊說團體,還包括許多不滿中國產業政策的大企業,以及擔心中國在地緣政治上不斷坐大的國安機構。
川普所宣揚的目標是壓迫中國終結「不公平」貿易行為,例如對新科技的補貼,及要求外國合資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必須將科技移轉給中國夥伴。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政府絕不會因為川普的做法,就不再追求產業升級與科技發展的目標。
不過川普今年在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上,贏得了一些表面的勝利。川普宣稱重新訂定「美墨加協定(USMCA)」是「歷史性的」、「全世界最進步的貿易協定」,而且是「美國貿易關係的新模式」。但實際上新協定只有微小的改變,而且利弊參半。尤有甚者,新協定凸顯出川普的整體貿易大計完全缺乏基本的一貫性。
川普的單邊主義與重商主義雖對全球經濟不利,但真正造成的負面影響其實不如表面那麼大。如果其他國家就像目前一樣並未反應過度,對世界貿易的影響仍將在可控管範圍之內。
事實上全球貿易成長在川普保護政策之前就已經減緩,根本原因在於一些結構性及科技性的趨勢:包括全球需求從產品轉向服務(貿易依賴度較低),製造業的技術密集度提高(委外的誘因下降),自動化及供應鏈回歸國內等;另外中國從出口導向轉型到內需為主的成長模式,對全球貿易的衝擊可能比川普的猛攻還大。
川普貿易政策更深層、更重大的代價,在於可能使我們偏離了解決真正貿易問題的正途。人們不能因為川普的激進做法,就忽略了美國民眾的不滿。川普的行為愈蠻橫,主流的政策菁英們便愈可能堅持千瘡百孔的舊制度。
還記得當川普於2016年11月勝選時,貿易技術官僚及國際事務官僚們普遍認同過度全球化已使許多人慘遭遺忘,並認為有必要找出更有效的補償機制及其他救濟措施。但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些說法已煙消雲散,所聽到的都是自由、多邊貿易體制,完全忽略了全球化造成的嚴重失衡。
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一種嶄新的世界貿易願景。現有的貿易規則不足以因應中國等部分國家的挑戰,因為中國的經濟行為與美、歐截然不同。再者,現有的體制既不能對先進國家的高勞工標準提供保障,也缺乏適當的措施來阻擋法規及租稅仲裁。
川普採取的種種怪招,很可能誤導我們,使我們在支持他的做法、或捍衛陳舊法規之間做出抉擇。如果我們決心確保全球化的利益,就必須擺脫他所界定的賽局,不能被他牽著鼻子走。
(作者Dani Rodrik是哈佛大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