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是受虐兒或家庭遭逢變故兒少溫暖的中途站,本報調查六都寄養家庭資源普遍不足,呈現「又老又窮」窘態,除了寄養家庭不足,有兒少被迫要排隊或送到安置機構,寄養家庭父母老化、誘因不足難招募新血等,更浮現寄養家庭系統崩壞危機。
新血難招募 寄養家庭爆危機
桃園市每年將近五百個兒少須被安置,親屬家庭是優先安置的去處,但多數仍靠寄養家庭支持。目前寄養家庭數量不足,今年七十九戶寄養家庭僅能安置九十個孩子,「其他孩子只能排隊」,或被送往育幼院等安置機構。
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長王惠宜表示,北市近年寄養家庭總數正逐年減少,從民國一○五年一百六十戶,掉到去年的一百四十五戶,這三年新戶也沒有成長。
新北市社會局統計,現有二一五個寄養家庭照顧二五五個孩子,仍有十多名孩子排隊等候;近三年屆齡退休戶約五十戶,寄養戶不斷負成長,去年增加三戶,首度正成長。
七成逾50歲 有心無力難顧囝
老化是寄養家庭缺口越來越大的主因之一。桃園家扶中心主任張伏杉說,寄養家庭服務能量逐年遞減,桃園去年新增十戶,但同時流失六個舊戶,原因多是年紀大退休,年紀最長的七十歲寄養家庭服務滿廿年,表明已無力再照顧孩子。
北市寄養家庭父母五十歲以上占七成,桃園市五十至六十歲有四十戶,占了半數,另有兩成年逾花甲,狀況差不多,多數是退休族或因兒女離家面臨空巢期,才選擇加入寄養家庭,這些資深寄養父母若陸續退休,缺口會越來越大。
一年增四戶 照顧人力大斷層
南台中家扶中心寄養組長陳靜惠表示,現在面臨的兩大困境是寄養家庭父母年齡層偏高、寄養兒童需被安置的型態多元,不見得能媒合。
台中的寄養家庭五十歲以上約占七成四,六十歲以上有兩成,六十五歲必須退休,現在需寄養的孩子,嬰幼兒比率高,若寄養家庭老化,體力難負荷。
「一年才增加四戶,實在太少了!」張伏杉感嘆,不少安置兒少都是帶著傷痕與問題進入寄養家庭,狀況不盡相同,寄養父母需有極大愛心、耐心教導及包容,確實不好當,沒有穩定的家庭系統支持很難長久,加上誘因不足,很難招募新血。
寧養毛小孩 低薪族不敢加入
陳靜惠分析,台中家扶招募的寄養家庭父母,卅到四十歲僅一成一,比率偏低,這個年齡層的父母,自己的孩子還小,加上現今低薪社會,雙薪家庭持家不易,即使心有餘也力不足,很多年輕夫妻寧可養「毛小孩」,也不想養孩子。
「孩子被安置是不能等的!」台南市家防中心主任鄭妙君說,台南約七成寄養童領有身障手冊或發展遲緩,照顧上需花更多心力,費用也較高,對寄養家庭來說極具挑戰,這是各縣市共同面臨的難題;寄養父母每年要受訓約四十小時,社工會密集訪視,壓力不小,加上額外付出的心力和費用都不少,逐漸澆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