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登月工程有重大進展,探測器「嫦娥四號」昨天上午十時廿六分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並透過先前發射的中繼星「鵲橋」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陸媒報導,「嫦娥四號」昨天在月球背面東經一百七十七點六度、南緯四十五點五度附近成功登陸,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地形起伏達六千公尺,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被認為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吉姆在推特上發文,「恭喜中國嫦娥四號團隊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這是人類史上首次,令人驚豔的成就!」
由於月球自轉一周與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相同,人類永遠只見到月球「同一面」。月球背面是永遠背對著地球,也被人稱之為「黑暗面」,但其實月球背面也會照得到陽光,只是地球人看不到。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新聞發言人于國斌說,「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干擾。這次探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將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
嫦娥四號此次主要的科學任務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成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此外,嫦娥四號的任務工程目標則鎖定在兩個「國際首次」: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地月L2點中繼星「鵲橋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傳中繼。
「鵲橋號」中繼星命名來源於中國民間流傳千古的牛郎織女傳說,是中國大陸航天人自主設計建造的地月信息聯通的「天橋」,承擔「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與地球間的通信和數位傳輸任務。據新華社報導,負責計畫的科學家張元勛和劉漢龍透露,嫦娥四號上還搭載著一個重約三公斤的鋁合金容器,容器中裝有將把馬鈴薯、擬南芥種子和蠶卵送到月球表面。這些卵將孵化成能產生二氧化碳的蠶,而馬鈴薯和擬南芥種子則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科學家希望能在月球上建立一個「迷你月球生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