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退休,就會想到工作期間要存下來多少資產,才能足夠做為退休後的預備金,而決定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要考慮的因素變化很多,除了個人經濟能力之外,正確的投資理財及老年之後健康狀態都是一大因素。
因此,周詳的退休規劃,加上健康習慣的培養,可以讓自己退休生活支出不虞匱乏,達到優質生活品質。
台灣人壽與政大風保研究中心合作退休金調查公布,有五成的民眾並不清楚自己的退休財源從何而來,其中以尚未退休,且以女性、年輕世代、低薪者明顯不清楚,所以認識個人的退休財源很重要。
以一般上班族(勞工階級)為例,退休收入來源主要分兩大部分,屬於政府資源第一層「確定給付制(DB)」來源的,有勞保及國民年金給付;屬於職業退休金第二層「確定提撥制(DC)」來源的,則有勞工退休金、自提退休金與其他的退休財源,如個人保險、投資基金或股票。
退休金調查指出,有高達八成民眾的個人退休金最依賴第一層社會保險,但卻有九成民眾對其改革調降給付或破產疑慮缺乏信心,民眾可掌握個人第二層職業退休金的累積,尤其勞退新制是以「個人退休金專戶」為主(即雇主按月提繳至少每月工資6%勞工退休金),「年金保險」為輔的制度,勞退帳戶中,可自行設定提撥比率的退休金,其最高提撥上限為6%,除雇主必須提撥薪資的6%外,勞工也可自提,是屬於勞工可以100%領到錢的帳戶,建議可將自提部分拉高到6%上限,達到個人強迫儲蓄與節稅的效果。
而個人保險部分,則建議民眾在檢視自己可負擔保費及退休後財務需求,建議規劃因應退休的保險商品應採儲蓄型、投資型、年金型、醫療險、長照險及失能扶助險以組合搭配來作規劃。
以40歲男性上班族為例,年收入約100萬元,因經濟能力較佳,可用每年保費約8.5萬元的組合來規劃保單,其中醫療及照護保費占70%,退休金規劃占30%,可符合保險費控制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下之原則。
提醒保戶,退休投資組合要隨年齡增加,加強穩健投資比重,同步降低股票等高風險比例,才能避免市場風險因素或狀況不佳,造成退休金準備的損失。(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暨總精算師葉□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