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才夏令營造訪武漢科技館。(記者郭錦萍/攝影) | | | 第35屆國際楚才盃作文競賽上周別開生面在武漢東湖綠道畔、滿室書香的時見鹿書店頒獎,來自台灣9縣市的43位學生歡喜受獎。主辦單位之一的《長江日報》楚才辦公室表示,楚才得獎人個個文采豐富,所以今年特別在自古即受文人青睞的地點頒獎。 「楚才」一詞,出自岳麓書院的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意指楚地人才濟濟,這兩句分別是出自《左傳》及《論語》。時見鹿則出自李白十幾歲時寫的詩《訪載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為「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云,愁倚兩三松。」 今年楚才盃共吸引全球超過20萬學子參加,台灣賽事由聯合報教育事業部與武漢《長江日報》合作,今年3月底在台灣各地展開,共有近3萬名學生參賽,其中來自聯合報寫作教室的考生就有1061位得獎。 在頒獎之前,台灣得獎學生在長江日報集團、楚才競賽委員會安排下,造訪湖北省博物館、荆州古城、三峽大壩等,還體驗廣電主持人別開生面的朗誦課、國畫老師帶領的繪畫創作,8天7夜遊學夏令營,學員們都說親臨古地了解典故,受益良多。 最愛黃鶴樓 霧氣細雨繾綣 獲得一等獎的新竹女中呂卉茗回憶這次的武漢之旅,她最喜歡的是黃鶴樓,「那天下著小雨,霧氣瀰漫,四周充滿涼意。一旁是漢水長江,緊鄰著鐵道;一旁則是古色古香的建築,與霧氣、細雨繾綣,成了美好的景致。」 嘗武漢食物 才知台菜清淡 也是一等獎得主的新竹成功國中陳瑄翎表示,旅行開始前,對這片熟悉而陌生的有猜測、有嚮往,而這8天,她漸漸找到了答案。親身踏訪過黃鶴樓,才能理解古人的情懷;遊了東湖,才明白日月潭有多小;吃了這裡的食物才知道台菜有多麼清淡;來到了這裡,才知道真正的「武漢」,才明白真正的「楚文化」。 曾候乙編鐘 重現音樂之美 和美高中國中部的林羿廷、新竹女中蔡榛嫈則都說,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北省博物館的曾候乙編鐘,尤其編鐘的表演,清脆的樂聲,重現兩千年前的音樂之美,以前只在課本看過對編鐘的描述,如今親眼見到,不由得感嘆其雄偉壯觀。 聯合報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潘素滿代表台灣團致詞時表示:寫作不只是表情達意,更重敘事議理、提出見解。台灣這兩年高中課綱改變,考大學的作文占國語文科一半分數,可見寫作的重要。楚才作文比賽近幾年在台灣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加上每年楚才夏令營的設計,讓孩子有不同視野,活動非常有意義。 朗誦從吃瓜學起 了解文章情懷味道 朗讀才有滋味 參加今年武漢楚才夏令營的台灣學生,遊三峽、走荊州古城、賞黃鶴樓,還從朗誦課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到荊州 看歪門斜道 由聯合報教育事業部主辦的楚才夏令營,不只內容熱鬧,還有其他夏令營少見的門道。到建城已有3千多年的荊州,由歷史厚度的親炙,見古城軍事化設計的「歪門斜道」及「甕中捉鱉」,多少明白了三國演義中為何總有荊州上場。 遊三峽 立體地理課 長江三峽之行則是立體的地理課,三峽大壩選址的理由,建大壩前的多次實驗工程、三峽景觀的變與不變等,各種解說,讓學員們有了更多想法。尤其遊輪通過葛州壩時, 大船在幾分鐘內,就像搭電梯一樣,下降了近30公尺,不只是學員大嘆親眼見到工程細節及運作方式是難得的體驗,船上其它乘客也全都手機、相機,拍個不停。 上朗誦 先請吃東西 不只於此,相較於前述外戶的新鮮見聞,靜態的朗誦課更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朗誦課?阿不就把文章念得很大聲,還要把聲調提高那種?」「朗誦課?學了有什麼用?」上課前台灣同學個個滿腹疑惑,臉上寫滿問號。 這堂課的主講人李斌是中國廣播協會十佳主持人,也是湖北廣電高級編審,一上台,既不講道理也不談教訓,而是先請大家吃兩種食物,再猜猜那是什麼做的。 這可新鮮了,原來,大家吃的類似台灣米果、醬花瓜的東西,是湖北民眾自古以來過年時吃的食品「面角子」「水果黃瓜皮」。 朗讀好 須了解文意 李斌表示,食物的味道留在心中,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情懷」,朗誦就如同文章的二次創作,文章要朗讀得好,須先了解文中的情懷和味道。 在同學吃了湖北的食物後,李斌拿湖北名人屈原的「橘頌」教大家如何用口語表達這篇收錄於《詩經》的文章。 正姿勢 朗誦變有力 但同學齊聲讀第一遍後,李斌要所有人站起來,開始教大家擴胸運動,接著是張大嘴,再練舌頭和臉頰的推擠運動,搞得大家「面目全非」,看到隔壁同學的臉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接著老師再教大家,朗誦前要先恭立、止語、正冠、正肩(兩肩放平)、整衣、敬禮(向老師)、回禮(老師向學生)。 奇妙的是,經過這一堆體操訓練後,原本零零落落的朗誦,變得整齊有活力,同學也因老師妙語如珠,十分投入。 來自大甲國中的吳梓安和港明高中的徐筱筑都說,本來還以為朗誦課會很無聊,沒想到這麼有趣,老師教了很多上台報告時,要注意姿態、視線、投入感覺等等,都是以前沒學過的,這堂課好玩、好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