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8/01 第10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儚/奇異恐怖故事,表裡如一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小魚腥草與不思芭娜
消失的航班/揭開神秘民用航空事件的真相
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
閱讀筆記 我與貍奴不出門/中年之間

新書鮮讀
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 提供
爸媽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相戀,生下他。「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我會發病嗎?」是最大恐懼。但他翻寫了命運。他成為TFT的老師。

內容簡介:「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然而,正是匍匐過那片荒地,每一滴愛都彷彿甘霖,在他心靈的空洞漸漸育出沃土,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且轉化為對孩子的關注。

作者介紹:文國士(國國老師) ,他是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從小受盡譏諷和辱罵:「那個肖仔的小孩!」而今他說:「我要超越我的出生,活出自己的名字。」

搶先試閱:〈放下「不談」的羞恥〉

●有鮮明印象的,都不是我希望發生過的

八歲之前那段三代同堂的時光,我記得的盡是細碎的片段。

有時爸媽會帶我去買超商的重量杯可樂,他們一人捧著一個杯子,一喝就是三、五杯起跳。在家裡的時候,他們成天抱著直立式飲水機豪飲,一大杯一大杯地猛灌,直到因為喝太多水而昏倒被送醫。

有時候在客廳裡,爸爸彈鋼琴,奶奶和媽媽擔任主唱,三個人歡樂地唱著歌。又或者奶奶和媽媽坐在客廳一角,靜靜地聽我爸發表「高見」──千篇一律是他的政治妄想。

從身邊的照片,我知道父母有幫我慶生、帶我去遊樂場玩,也參加了我幼稚園的畢業典禮。但就像那些照片對我來說很生疏一樣,我對年幼時和他們一起生活過的事實也感到陌生,至少有鮮明印象的都不是我希望發生過的。

●電療、綑綁、隔離……

和他們同住的那幾年,奶奶偶爾會讓我在一樓的鄰居家過夜。有好幾次,深夜的警車和救護車鳴笛聲把我驚醒了。在夜裡閃爍的警燈下,爸爸或媽媽被五花大綁地架上了救護車,我站在鄰居家門口,望著救護車的車尾,目送他們離開。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需要知道。可是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

小時候,每次去醫院看他們,他們跟奶奶的談話裡都會冒出我無法理解的字眼,像是:電療、綑綁、隔離等等。

有時候聊著聊著,奶奶會哭,或者發怒,有時候奶奶叫我不要聽,我始終都不知道為什麼。

「什麼是電療?」有一次,我問奶奶。

她只回我那句搪塞小人類的萬年用語:「小孩子不要問那麼多。」

●為什麼他們不是在家裡,就是在醫院?

小孩子可以不問,但感受、想像和理解是停不下來的。奶奶要我別多問,自然是出自貼心,不希望我承受太多。但她無力顧及的是,她的一片好意反倒壓出年幼的我更多困惑、恐懼和自責。

我不明白為什麼爸媽不是在家裡,就是在醫院,由於從來沒有人和我聊過父母患病的事,自然也沒有人引導我理解、疏導我的感受,陪我梳理心中的千絲萬縷。

我不曉得要如何看待他們發病時的失控,甚至不知道原來他們生病了。

譬如爸爸縱火自焚的那個晚上,我在親戚家邊打電動,邊聽著大人們的對話,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奶奶只是用一貫嚴厲的表情,告訴我:「不要多問。」

直到隔天回到家才驚覺,怎麼整個家被燒得烏漆抹黑的!從一樓大門口往上走,樓梯間黑漆漆的,進到了四樓的家,放眼望去盡是一片黑,跟火災片裡的廢墟一模一樣。

到底怎麼了?我需要知道,可是沒有人跟我說。種種的不知所措與惶恐在心裡壓抑許久,成了無人能觸及,而我終得獨自承受、持續猜疑的心理壓力,變成一種深層的不安。

又譬如,我媽右臉上那道從耳垂劃到嘴角的刀疤。

某個晚上,從爸媽的房間又傳來陣陣叫罵聲、毆打聲。爸爸懷疑媽媽跟別的男人有染,打算跟她對質,卻一時失控,在她臉上留下深深的一道刀痕。她衝向奶奶和我的房間,奮力撞開了被我上鎖的房門,逼近我,貼著我的臉,她指著自己臉上的斑斑血痕,放聲尖叫:「你看你爸做了什麼!你看!」

鬧教會、砸車子、燒房子、砍妻子……每起事件對我而言,無疑都是毀滅性的天搖地動。在每個爸爸掀起的巨震之後,伴隨出現的是眾人的無聲海嘯,吞噬我嬌嫩脆弱的童心。無論在家裡或學校,我總是坐立不安,深深覺得家人、師長和同學們都在我背後議論紛紛,卻沒人上前來關心過我。

為什麼這個我叫「爸爸」的人,總是闖那麼多禍?為什麼有救護車?為什麼有警察?為什麼奶奶會哭?為什麼周遭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在看我?又為什麼從沒人好好地跟我解釋過這一切?

這種「不談」的家庭氣氛和社會氛圍,形成了童年的我在理解、感受、想像和回應上的基礎,那就是──羞恥感。

●「是那個瘋子的兒子!」

在被羞恥感籠罩的童年記憶裡,傳統市場一直是我的墳場。

和爸媽住在一起的那段時期,媽媽常常一大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上傳統市場。

她從市場帶回來的通常不是食材或日用品,而盡是各種耳環、戒指等飾品。然而,帶著雀躍心情回家的她,門一開,對上的往往是奶奶的一臉愁容。

婆媳之間的爭執,總會發生在她從傳統市場回來之後。那天也是這樣。

「你剛剛上哪兒去了?」奶奶沒好氣地明知故問。

「去市場啊!你看,這幾副耳環是不是很漂亮?」

不知道是沒聽到我媽的話,還是我媽的話裡總有令人不安的訊息,奶奶的眉頭鎖得更深了。

「你哪來的錢買這些東西?是不是又在市場欠錢了?」

奶奶持續逼問,在市場欠錢、鬧事的老話題,再次成為兩人針鋒相對的導火線。氣氛極凍,年幼的我耳裡盡是自己沉重的心跳聲。

「我哪有!你不要亂說話!」我媽火氣直上。「是我在市場的朋友送我的。」

她極力為自己辯駁,同時一步步朝著奶奶逼近。在奶奶身後是驚魂未定的我,我好怕哪個瞬間,她又會失心瘋地鬼吼鬼叫、摔東西,甚至對奶奶拳腳相向。

每當她的情緒逼近臨界點,奶奶就會拖著我快步躲進房間,關門上鎖把她擋在外頭。那扇門擋得住她肉身的侵犯,卻擋不住她淒厲的嘶吼聲。就像那一天的衝突。

「把門給我打開來!」

「為什麼要誣賴我?」

「誰跟你說的?我去市場揍她!」

我躲在門後聽,聽她的謾罵聲、聽她的撞門聲,聽進一切讓我膽寒的聲音,卻從來沒聽過我最想要也最需要聽到的──這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她總是這樣?

在我的想像裡,她就是市場裡惡名昭彰的壞人。而我,是壞人之子。

羞恥感逼得我不敢去市場,總覺得自己要是去市場兜一圈,根本是白白送死。

「是那個瘋子的兒子!」

總覺得假如我從市場頭走到市場尾,一路上像一隻過街老鼠一樣被人指指點點,一張張面目可畏的臉孔在我四周交頭接耳著:「你看!他就是那個阿達阿達的小孩。」

比起暗地裡的嫌棄、嘲諷和噁心,大太陽底下的餘光和耳語更令我感到不堪。我低著頭,在心裡吼叫著:「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說什麼!」

市場裡的攤販,從賣魚的、賣菜的到賣生活用品的,一定都覺得我的錢很髒,我的人在發臭。「他是要來幫他那個瘋子媽媽還錢的嗎?」這是他們心中永遠的嘲弄和質問吧。

傳統市場無庸置疑的是幼稚園的我最討厭、最害怕去的地方。只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確定在我小時候,市場裡真有人如此不友善地對我嗎?還是我自己的想像?

我能確定的是,父母發病時狂暴的行徑以及周遭不談的氛圍,讓我備感羞恥。這份羞恥感向外延伸,讓年幼的我不安地對外人築起防衛的高牆。

●沒有人應該感到羞恥

因為父母發病而起的種種往事,讓我見識了暴力,嘗盡了羞恥。我的身體從未遭受暴力的直接侵害,但心靈飽嘗了對暴力的恐懼以及羞恥感的折磨。

回頭看看自己早期的生命經驗讓我明白,我們對過往事件的記憶不是像文書資料被放入檔案櫃那樣,一旦歸檔就無法改變。我們記憶事情的方式更像是捏黏土,同一塊黏土在不同的時候去捏,能捏出不同形狀;對同一件事情的記憶和理解,隨著我們心境的轉換,是可以不斷被翻寫的。

對現在的我來說,父母罹患思覺失調症是份厚重的禮物,絢麗與灰暗交疊的祝福。但小時候的我,有好長一段時間都處在父母患病的不安與羞恥之中,但會有這種感受,其實更和周遭的人們如何回應有關。如果在每起事件之後,我周遭的大人,不管是家人、鄰居或師長,能給我更多解釋和陪伴,我想會沖淡我心中的不安與羞恥許多。至少我會知道,原來這一切都不是我的錯。

這一切,都不是誰的錯。

我們不是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嗎?思覺失調症這個生命課題,確實讓全家人活在各種苦楚之中,家中的成員在不同時期都曾依著自己的角色,承受難以向外人說明的苦楚。但誰的家都有苦楚,都有辛酸處,誰的家都有對愛的期待、滿足與遺落,我只是在「父母患病」的這個版本下,修練關於愛的課題,加深對人的理解。

而在我的理解裡,精神病的病友和家屬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很多時候會有羞恥感,原因其實不是病痛,而是我們「不談病痛」。

現在的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不管是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病友或是病友的親屬,沒有人應該為這件事感到羞恥。可是我自己也是在走過童年的不安、青少年的叛逆和甫成年的混沌後,才在一次次崩壞和重建的撕裂跟自我療癒中,漸漸體會「不談」與「羞恥」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我選擇要談的原因。

那些成人選擇不和小孩談的事,原因不一而足,善意的、惡意的、不經意的都有。而我猜想很多時候是身為成人的我們也不知道該不該談,以及怎麼談,畢竟現在的成人都曾經是小孩。

有人不談,是出於一己的無知、無情和無禮。但我相信有更多人之所以不談,是因為在「愛」裡,不知如何面對。想訴說的人擔心自己的坦誠招來廉價回應;願意聆聽的人忘了傾聽就是同在,同在就能給出力量。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謝一路上的好朋友。他們沒給建議,因為答案終究得靠自己去試探。他們付出了時間,傾聽我,溫柔地陪著我,這是最珍貴的支持。

去談吧!不管它是什麼事情,去談了,才有機會放下由此而生的標籤與包袱。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鬼影幢幢的虛耗中解脫,也才有機會看見它替自己開出的生命課題,以及在那背後可能的理解和開闊。

談它,才有機會帶來更同理、更友善的環境。 ▶▶ 閱讀更多 文國士《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儚/奇異恐怖故事,表裡如一
文、圖節錄自聯合文學
圖/聯合文學提供
一百則成語,一百篇恐怖奇譚,打造一部文學版的《愛x死x機器人》

內容簡介:難以歸類的奇思狂想 大膽挑戰讀者心理《儚》表現了強烈的粗糙感、失序感、莫名感、速度感與錯愕感,如同夢境透過恐懼來教導我們,比起暴力、死亡、血腥,日常的命運、制度、人性,更教人不寒而慄。

作者介紹:林秀赫 Lin Shoher ,1982年冬天出生,2016年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得主,作品有長篇小說《嬰兒整形》、《老人革命》、《五柳待訪錄:陶淵明別傳》,短篇小說集《深度安靜》,現任教於國立臺南大學,研究當代文學與流行文化。

搶先試閱:〈表裡如一〉

  某個竹科工程師閒暇之餘開發了可以任意控制手機麥克風與攝像鏡頭的兩款APP「藍色麥你」與「白色框你」,滿足他偷聽與窺視對方的需求。儘管要價不菲,卻暗地裡成為賣得最好的軟體。因為人們再也無須撥電話給對方,就可以聽見對方那一頭的聲音,又或者是,無須與對方視訊,就可以看到對方鏡頭前的樣子,通通不需要對方同意。南科某大廠一名工程師黎彥明,非法購買這個軟體之後,聽見許多朋友私下的真心話,不管是討厭他還是欣賞他,聽起來還蠻有趣的,也不會影響友誼。但是最讓他沮喪的是,從此之後他每個曖昧對象都維持不到一週的熱度。拜現代人對手機高度依賴,他每次控制曖昧對象的手機,看到對方私下的真實面貌,就會完完全全的「冷掉」,感覺螢幕中的女子無論穿衣或裸體,都無法讓他覺得像是真人。直到他開始控制同事小艾這個女人的手機,才發現她在鏡頭前的模樣,遠遠比面對面的時候更吸引人。她所在的空間、她面對鏡頭的角度讓人充滿遐想,無一不令黎彥明著迷,為了看清這個女人的真面目,他不時用手機看她在做什麼,後來有段時間看見她常常對鏡頭傻笑,搔首弄姿,他先是幻想小艾在跟他互動,陶醉了一段時間,直到後來,他開始憤怒,瘋狂嫉妒那個她以手機互動的對象。於是,黎彥明付費下載一個APP 叫「紅色桌你」,是同一位竹科工程師「偷窺三部曲」系列的最後一款,能夠看見他人當下的手機桌面,結果他看見逗得她日夜嘻笑的人,正是小艾自己。

41不忮不求

  一名來自二○五○年的未來人,因不明原因從未來到了現在。這名未來人陸續在網路上透露關於政治、經濟、教育、科技、醫療各方面未來的重大發展,並準確命中近期一些例如選舉結果、名人逝世、地震的時間地點強度等,以此證明他提到的那些重大事件在未來絕對會發生,驚動了朝野,大到政治人物、跨國財團,小到藝人、考生,都紛紛留言請求開示。然而未來人相當低調,從未露臉,也不收取任何費用,唯一的興趣就是在網路發表未來事件,彷彿一個活著的AI帳號,但因為未來人沒有信箱也無法私訊,只能公開留言,於是每個人的問題與每個人的未來都攤在陽光下,在他面前彷彿眾生平等,其存在猶如神明一般君臨臺灣。

  半年後,有名來自更未來的未來人聲稱知道比那位未來人更未來的事。如同上一位未來人,這名新未來人同樣只在網路釋放消息,例如某位作家今年要出什麼書,哪款手搖飲料今年會大賣,麥當勞會推出哪些新產品,停售哪些產品,年度漢字、年度英文單字等,被網友引為笑柄,剛開始沒什麼人注意倒也一一應驗了,例如7-11 將在2019 年登陸沖繩一口氣開十四間分店等等。而在這眾多看似沒啥營養的預測中,他卻明確指出那名未來人前輩將死於二○五一年。

  未來人嫉妒更未來的未來人,好長一陣子沒有發布預言,由於他比他來自更未來的世界,他對他的事一概不知,對付他只能從過去下手。他留意到新未來人曾公開預測自己的奶奶會嫁給誰、並在隔年生下他的父親,然後夫妻失合鬧了許多八點檔俗爛劇情,這種無聊透頂的預言,完全犯了未來人的大忌。於是舊未來人決心殺害新未來人的爺奶,沒想到新未來人早料到舊未來人的一舉一動,先把爺奶接去未來安頓了,並在網路上公布舊未來人的買兇殺人計畫。儘管證據充分,但兩位都是未來人,警方不敢得罪,也就沒有進一步的動作。於是這名更未來的新未來人,決定透過網路向未來人前輩溫情喊話,說明自己來到這裡的目的:

作為一位未來人後輩,無論前輩想對我做什麼都是徒勞無功,你無法知道未來的事,而我卻知道你做過做的每一件事。我的出現是為了告訴你,永遠有比我們更未來的人。

我們為什麼不待在自己的時空好好努力工作?

非要來到過去的時空,炫耀我們那個時空的人都知道的事?

我們的期待,他們的期待,我們能為過去做的最好的事情,

難道只是告知他們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嗎?

請記住,這只是告知,不是預知。你只是個未來人,你不是神,你沒有預知能力。

請不要回到過去,假裝自己是位先知。

如果未來不能更改,預先得知未來又有什麼用呢?

就像那部電影,明明只是回到過去,為什麼片名卻叫《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那是因為既然有能力回到過去,我們就要想想如何為過去的人、過去的時空,做更有意義的事,而你在當下所做的事情就是未來,無論你在哪個時空。

  沒想到這篇「未來人宣言」,釣出了更多未來人,引發了各國未來人在網路上留言轉發,沒多久國際也順勢成立了一個「未來人協會」,希望能集合更多未來人的力量,為「現在」做點事。於是越來越多人欣賞新未來人的未來式幽默,而舊未來人所告知的那些嚴肅的未來事件,早讓人覺得跟自己的距離太遠且太不好玩了。人們感覺到,唯有新未來人才是能夠把他們帶向一個快樂未來的人。看著這篇未來人宣言,來自二○五○年的舊未來人同樣陷入長考,最後選擇回到他所在的那個現在,等待他被預言的死亡,而那同樣是一個未來人氾濫的年代。 ▶▶ 閱讀更多 林秀赫 《儚:恐怖成語故事》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小魚腥草與不思芭娜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這年頭不好說的事太多。活到這把年紀,誰沒有幾個「分身」在走跳?

內容簡介:第三期吉本芭娜娜。正式誕生。「小魚腥草」是療癒之歌,是黑暗中的微光;「不思芭娜」是「不可思議現象的獵人芭娜子」的簡稱;每天捕捉自己認為不可思議的事和感動的事加以觀察,從「自己」的角度思考。

作者介紹:吉本芭娜娜 ,為日本當代暢銷作家,作品獲海外30多國翻譯及出版。於義大利1993年獲思康諾獎、1996年的Fendissime文學獎〈Under 35〉和銀面具文學獎等三項大獎。

搶先試閱:〈能夠創造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所以別把責任推給別人)〉

◎今日小語

幾年前我在寫《橡子姊妹》這本小說時。

那本小說描寫的是一對有點古怪的姊妹,其中也有關於初戀的插曲。

當時我剛得知初戀對象的前好友過世,在思考生命無常的同時,也經常回想當年種種,於是就寫進小說故事裡了。

我的初戀說悲慘的確很悲慘,說豐富也的確很豐富,因為我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一一直喜歡同一個人,經過短暫的兩情相悅,之後一直是單戀,幾乎讓人懷疑「妳是跟蹤狂?」(笑)

因為沒有其他人能讓我喜歡,所以我也沒辦法,不過話說回來,在人生的開始就能遇上那麼出色的人物真的很走運呢。

他的好友意外過世,我得知消息後為之悚然的是「這樣啊,說不定死的也可能是他,原來也有那種可能啊」。

我一邊思索那樣的念頭,一邊寫初戀以及關於當時周遭眾人的那一章,大致寫完後,就帶狗出去散步。

從我家下坡走到下面的大馬路時,極為自然地站在那裡的,竟然是我國小國中的三個女同學。

「小吉!」被喊出以前的暱稱時,我看著她們,幾乎以為在作夢。因為這裡是下北澤,而她們應該住在根津。

我的感覺大概是:這個住宅區離下北澤並不近而且啥也沒有,怎麼會在這裡遇到中學之後就再也沒見過的老同學?

而且我才剛寫完關於初戀的那一章。

那又怎樣?只不過是巧合罷了。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是如果考慮到那種巧合發生的機率,我覺得真的太神奇了。

她們三人之中的一位湊巧最近搬到代田,另外兩人造訪新家後,三人湊巧這天都有空因此一起過來打算在下北澤吃午餐,就在這麼邊討論邊走過我家門前的下坡時,遇上正好剛寫完中學時代故事的我經過!

那一刻我親身體會到,當腦中的東西反映在現實生活時,時間或空間好像都扭曲變形被超越了。

這樣做會變成這樣,那樣子會發生那種情形……帶有這種預設的故事,就某種角度而言只不過是我希望它如此的錯覺罷了。

事實上,一切因果關係被扔進混沌的袋中,以無人能懂的形式飛速出現在現實。

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緩緩掌舵,不要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塞進那袋中(如果雜質太多,現實也會混濁)。

自己的精神越明晰,現實世界的反應就會越迅速。

而且除了自己塞進那袋裡的東西以外絕對不會出現在這世上,所以當作自己全權負責應該沒問題。

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的人,人生只會不斷因別人遭遇悲慘的下場。

巧合的是,這本《橡子姊妹》也成了父親看過的我的最後一篇小說。

之後父親幾乎失明,再也不能看書了。

「之後只剩下讀者個人喜好的問題,妳的文學已經成熟了,已經自成一家,我想妳應該可以放心了。」父親看了那篇小說後,就像交代遺言般如此說道。

我相信(或許只是想這樣相信)有某種巨大的力量,以那種形式讓我看到「寫這篇小說,以及當時發生的事,還有父親說的話,通通都要永誌不忘」的啟示。

◎小魚腥草

 月亮與單戀

我已經長大了,而且不再愛他,所以可以和昔日曾經那麼喜歡的初戀對象很平常地對話。

平常得甚至幾乎忘記曾經愛過他。

他完全沒變,可是我已經不會怦然心動,頂多只覺得:哎,他依然這麼出色真了不起,自己過去能夠本著正確的想法行動真是太好了。

只是,也會在不經意的瞬間想起,

「啊,這個人好像曾經對我擁有絕對的力量吧?」

那是他對我的行為或發言做出「妳這樣好像不大對吧?」的反應時,以及說到自己的故事覺得「發生這種事會非常可悲」時。

仔細想想,能對我產生那麼大影響力的人物頂多只有我自己生下的寶寶。

啊啊,像這種時候,已經變得臉皮很厚的我忍不住想,以前還真是動不動就動搖啊。

我認為應該沒什麼事會比「現在要和某國的國王對談喔」更緊張,但那是因為我已經到處親身經歷過了!

彷彿〈初戀〉這首歌的情節,看到放學後在操場專心跑步的他,

就像美麗的銀杏葉和天空,我只盼將那出色的身影烙印眼底。沒有更多也沒有更少。

甚至就連想成為什麼、想做什麼的念頭都沒有。

再沒人比他的外型更讓我心動。

後來我很自然地學會了各種男女相處的應對之道。

例如,現在的我已是大人,所以最好到此為止,

例如,這種時候應該用笑臉應對比較好吧,

例如,如果再說下去可能招致誤解所以還是算了吧。

不需要特別針對任何人,應對之道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甚至已經無法單獨取出那部分。

現在,我對他只有感謝。

在那悲慘的時代,他曾是我的人生中唯一的光明。

願他的人生無比幸福,家人健康,小孩平安成長,挫折時和疲累時還有很多想嘗試一下的事。

我想應該也有這種到此地步只剩下感謝的關係吧。

那大概是因為當日的我真的了無遺憾地(而且毫無技巧,像傻瓜一樣只知埋頭努力)做了我能做的一切。

很笨拙,只憑著喜歡,拚命跟上青春時代的我啊。

我想替當時的那個我梳頭髮。想陪她一起去買衣服。想教她化妝。想和她一起思考告白的方式。想教她如何夜遊。

想和她手拉手一起仰望月亮。 ▶▶ 閱讀更多 吉本芭娜娜 《把心情拿去曬一曬:小魚腥草和不思芭娜》

 
消失的航班/揭開神秘民用航空事件的真相
文、圖節錄自遠流
圖/遠流 提供
7個民航史上的懸案,揭開神秘民用航空事件的真相當飛機還在飛行的時候,為什麼政府已經宣布它失蹤了?有經驗的飛行員看見飛彈升空,政府卻堅稱沒有飛彈擊落民航機?

內容簡介:作者從「人」的角度切入這些事件 國內最受歡迎的航太作家王立楨,這次蒐集了民用航空史上七樁難以理解的懸案,包含兩宗在台灣發生的事件以及最近的馬航370消失謎團,提供最全面、最權威、又最出人意料之外的解讀。

作者介紹:王立楨 ,他除了是一位航太工程師之外,更擁有美國聯邦航空總署所頒發的私人飛行執照,因此他對飛機與飛行都有相當的瞭解。他在美國航太界工作超過四十年,最近才由全球最大航太國防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退休。他在兩岸航太迷當中享有盛名,經常研究並撰寫我國的空軍、民航故事。因著他的研究成果,我國空軍曾多次更正戰史紀錄,甚至更正了空軍公墓墓碑上的資料。

搶先試閱:〈致命班機的環島航線〉

民航空運公司是由飛虎隊的陳納德將軍(Claire Chennault)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所組成的航空公司。這家航空公司雖然是在中華民國註冊,但大部分的飛行員都是美籍,僅有少數的本國籍飛行員專門擔任台灣環島航線的勤務。

當天民航空運公司環島航線所使用的飛機是一架C-46 型飛機。這型飛機是美國寇提斯.萊特(Curtiss Wright Corporation)公司在二次大戰期間所生產,曾在駝峰空運中出盡風頭,是一種相當牢靠與耐用的飛機。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號那天,這型飛機的機齡雖然已有二十多年,但是在嚴謹的週期保養及定期週檢下,仍處於安全適航的狀態。

那架飛機的正駕駛是林宏基(空軍官校二十四期),於一九五零年加入民航空運公司,總飛行時數是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一小時。副駕駛是龔慕韓(空軍官校十期),於一九四八年加入公司,總飛行時數是一萬三千零七十四小時。光是由他們兩位的飛行時數來看,就可以知道是一組經驗豐富的飛航組員。

當天機上空服員是趙惠英及陳清清兩位小姐。趙惠英是韓籍華裔,本來在漢城機場擔任地勤,一九六三年的冬天才調到空服部門擔任空服員。另一位陳清清是前一天才剛完成空服員訓練,她在當年的四月二十七日由幾千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民航空運公司的錄取。訓練期間她又表現優異,奪得同期受訓空服員總成績第一名的殊榮。

本來按照排班順序,二十日的那班環島航線班機該是由另一位空服員周黛蘋執勤,但她在前幾星期跑去算命,被算命師父告知六月二十日是大凶,最好不要出門,否則會有橫禍上身,於是她向公司請了病假。而十九日剛以高分完訓的陳清清,就很高興地接下了當天班次的勤務。

致命班機的環島航線

當天出勤的那架飛機,班次排得相當滿,早上八點由台北起飛之後,一共要飛以下八個航點:

台北(0800 起飛)︱ 台中(0835 落地)

台中(0900 起飛)︱ 台南(0930 落地)

台南(1000 起飛)︱ 馬公(1030 落地)

馬公(1045 起飛)︱ 高雄(1115 落地)

高雄(1130 起飛)︱ 馬公(1200 落地)

馬公(1600 起飛)︱ 台南(1625 落地)

台南(1650 起飛)︱ 台中(1722 落地)

台中(1747 起飛)︱ 台北(1820 落地,預計)

上機的人,與下機的人

就在陸運濤等人在台中水湳機場預備登機時,台灣省議會的議長謝東閔先生趕到台中水湳機場,想買一張到台北的機票。但是機場櫃檯的服務員卻告訴他,當天最後一班到台北飛機的最後一張票,在幾分鐘之前才賣出去。在失望心情下正要步出機場的謝東閔,突然看到正在候機室等飛機的台灣製片廠廠長龍芳及台灣省新聞處長吳紹璲兩人,這幾位都是舊識,見了面不免聊聊,然而沒聊幾句龍芳等人就要開始登機,於是謝東閔與他們揮手告別,並互約下次有機會再見。

買到那次班機回台北最後一張票的人,是吳紹璲的夫人石春霖女士。她當天上午由台北搭火車趕到台中,協助吳紹璲處長接待陸運濤等賓客。下午她因沒預訂機票,原本要搭火車回台北,但這時飛機上有一位旅客臨時決定退票,於是石春霖立刻買下了臨時空出來的機票,與吳紹璲一同飛回台北。

那架C-46 客機還有兩位由馬公登機前往台北的乘客,分別是三十八歲的海軍上尉曾暘及四十八歲的海軍退役軍官王正義。這兩人原先訂的是十九日的班機,後來又臨時改成二十日。在訂票時,他們指定要購買下午經台南、台中前往台北的班機機票,可是當時空軍每天都有一班交通機由馬公直飛台北,凡是軍人及榮民都可申請免費搭乘,民航公司售票處的職員因此詢問他們,為什麼不搭那免費的軍機,而要搭乘對軍人的待遇來說是相當昂貴的民航客機。曾暘告訴售票小姐,他搭過空軍的交通機,覺得坐起來不舒服,又太吵,所以想搭乘民航公司的飛機來開個洋葷。

售票處小姐聽了之後,又建議他搭乘由馬公直飛台北的DC-4 大型客機,這型飛機比環島班機的C-46 型飛機更舒適,同時也不需經過台南及台中,可以早一個小時到台北。曾暘這時改口表示,他們要順便去台中辦一點事,所以環島飛機雖然慢,剛好合適他們的行程。售票小姐聽了之後又提醒他們:飛機在台中只停十多分鐘,根本沒有時間讓他們去辦事。但這回曾暘就沒理會售票小姐,只要求趕快開票。

二十日下午三點半鐘,曾暘及王正義兩人在馬公機場隨同其餘的旅客依序登機。我們今日熟悉的機場金屬偵測器,當年並不存在,旅客登機前也沒有搜身等步驟。那天在機場協助旅客登機的一位民航職員清楚記得:曾暘及王正義兩人都拿著一本厚厚的英文書籍。

飛機經台南飛抵台中後,曾暘及王正義兩人並沒有如買票時告訴售票小姐的下機辦事,反而停留在飛機上。飛機也在陸運濤等一行人登機後,於五點三十五分準時起飛。

脫離頻道,明天見......

那架C-46 由台中水湳機場向南起飛,先是很正常的爬高,繼而轉向東邊,再轉向北邊對著台北飛去。飛行員林宏基起飛後用無線電告訴水湳塔台:「CAT B-908leaving channel, see you tomorrow。(民航公司B-908 脫離頻道,明天見。)」,塔台人員也目視著飛機繼續向北飛,到這裡為止一切都很正常。

幾分鐘後,傍晚五點四十分時,水湳塔台發現機場東北方神岡鄉附近有一縷黑煙快速升起。塔台立刻呼叫B-908,卻沒有得到回應,塔台又與附近的公館空軍基地塔台聯絡(現在的清泉崗空軍基地),詢問他們是否可以與那架C-46 聯絡,結果一樣無效。於是水湳塔台趕緊通知台北航管中心,B-908 號飛機失去聯絡,可能已墜毀在機場附近。

其實,那架飛機還真是就墜毀在當時台中縣的神岡鄉。根據事發當下正在田裡

耕作的一位呂姓農民表示,他聽到飛機由他頭頂飛過,起初並沒當一回事,因為他住在那裡多年,對於每天在同一個時間一定會通過他頭上的民航機早已習以為常了。但是那天飛機的聲音好像異於往常,於是他抬頭向上望,發現那架飛機飛得比平時要低,而且左右搖晃得很厲害。他正納悶飛機為何有如此異常的動作時,飛機突然向下俯衝,在他還沒來得及反應之前,飛機就在他的眼前墜毀了! ▶▶ 閱讀更多 王立楨《消失的航班:美國航太專家解密當代民航七宗驚人懸案》

 
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兩韓統一的結果?一起發大財,或是一方經濟被拖垮?市面上唯一由部長級官員撰寫的兩韓關係史,親北部長在文在寅的期待下,對兩韓、對美中,對整體東北亞局勢,將帶來何種影響?

內容簡介:一九五○年韓戰開打後,南北韓已分裂對立將近七十年,位於北緯三十八度線的板門店可說是冷戰最後的活遺跡。南韓過去依靠著美方支持而強大,而北韓過去的主要支持者蘇聯已經退場,中國取而代之。因此南韓的每任總統,面臨的不只是國內的統一/反統聲浪,背後更有著美蘇、美中的角力,可以說,兩韓的統一之路,正代表東亞的緊張情勢,更是當今美中貿易戰裡最讓人玩味的一步棋。

作者介紹:金鍊鐵/南韓統一部長 ,仁濟大學統一學部教授,北韓與南北韓關係的專家,曾擔任青瓦台國家安保室諮詢委員、民主和平統一諮詢會議國民溝通組委員長。於三星經濟研究所北韓研究小組任職時,實際參與南北經濟合作事業;在盧武鉉政府時期也以統一部長的輔佐官身分,參與了南北協商與六方會談工作。其他著書還有《協商的策略》、《冷戰的記憶》與《北韓的產業化與經濟政策》(以上書名均為暫譯)。二○一九年四月獲聘為南韓統一部部長。

搶先試閱:〈中國在中南半島問題上的斡旋外交〉

以中國的立場而言,朝鮮問題與中南半島問題所佔的比重並不相同。由於有美國介入,中國無論如何都要阻止中南半島上引發新的戰爭。即便是討論朝鮮問題那段時間,中國依然為解決中南半島問題而積極奔走。

中南半島問題在日內瓦會議舉行期間遇到重大的轉折。法國在一九五四年五月七日奠邊府的最後一役中戰敗,法軍約有一千五百人死亡,四千多人受傷,一萬二千多人遭到俘虜。如同英國因為印度獨立而邁向帝國的黃昏一般,在奠邊府的另一個帝國──法國,也從歷史的舞台退場了。因為這場戰役敗北,法國總理拉尼埃(Joseph Laniel)下台,由孟戴斯(Pierre Mendès-France)組成新內閣。孟戴斯總理背水一戰提出承諾,要在七月二十日以前解決中南半島紛爭,否則就辭職下台。

中南半島情勢發生劇變,周恩來立即在日內瓦積極展開斡旋外交。除了與法國協商,準備找一個光榮撤軍的名義外,他也說服胡志明政府接受和平協定,以及努力尋求英國的支持。周恩來當時判斷,只要英國和法國願意支持中南半島和平協定,美國勢必也要接受。

朝鮮局勢的討論一結束,中國更加積極奔走。六月二十三日周恩來與孟戴斯總理在瑞士伯恩會面,為了能讓法軍光榮撤軍,孟戴斯總理提出了兩點條件,第一點是劃定越南的暫時分界,第二點是確保寮國及柬埔寨的自主權和中立。中國與蘇聯在協議之後,決定接受法國為了保住撤軍顏面而提出的要求,此時周恩來還必須說服越南的胡志明接受。七月三日周恩來在廣西省的柳州與胡志明會面,周恩來首先強調終結戰爭的重要性,同時向胡志明勸說,必須接受暫時的分裂以結束戰爭。

中國比蘇聯更積極介入中南半島問題。周恩來在回到日內瓦之前的七月十日訪問蘇聯,強調最好能在孟戴斯總理任內解決中南半島問題。周恩來認為,如果胡志明當權派提出了法國無法接受的要求,最後將導致美國介入,反而使得法國內部的好戰派得勢。

周恩來向胡志明強調,重點在於必須阻止美國介入戰爭。周恩來除了要求無條件釋放奠邊府所俘擄的八百五十八名法軍外,也同時對河內方面施壓。北越雖然不願妥協,想以武力完成統一,但因為當時亟需蘇聯與中國的奧援,所以難以拒絕社會主義強國的要求。

最後在七月二十一日,日內瓦會議的各方達成協議,內容包括中南半島立即停火,越南以北緯十七度線劃出分界,以及寮國和柬埔寨保持中立。中國在外交上取得勝利。日內瓦會議中關於中南半島問題的部分,中國在三種層面上得到達成最終協議的成果。第一是北越從寮國及柬埔寨撤軍;第二是說服胡志明這一方參加日內瓦和平會議;第三是建議並成功組成監督寮國與柬埔寨中立的「國際監察委員會」。

包容政策不是「金援」:稻米借款的理由

「金援」是批判包容政策最常見的大眾語言。不過那是政治性的煽動用語,並沒有事實根據。一般廣義的南北經濟合作,會包含人道援助、民間經濟合作以及官方投資,每一項都可檢視是否為金援。

任何文明國家都不會將人道援助視為金援。人道主義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品格,一九八四年十月雷根總統說過:「飢餓的小孩不懂政治。」在那之前,美國認為「飢餓的小孩是獨裁政治下的產物」,由於當時發生大量飢餓兒童問題的衣索比亞是獨裁國家,所以美國並未給予援助。美國預期,延遲糧食援助會造成更多人餓死,進而引發人民反抗,糧食成了政治工具。不過衣索比亞的獨裁政權反而將飢餓視為屠殺反政府勢力的機會。

後來雷根改變想法,因為制裁造成了矛盾現象。為了打倒獨裁政權而不援助糧食,結果卻和預期相反。一九八四年九月美國電視台報導了衣索比亞的現場,原本保持沈默的政治圈和公民團體開始站出來,雷根政府終於決定提供糧食援助。有的人認為應該將人民和政權分開來看,事實上如果想提供援助,要區分會有困難。雷根政府在援助衣索比亞糧食時,還要給獨裁政權每一公噸糧食十二塊美金的卸貨費用。

國際社會對北韓提供人道援助,是從北韓糧食危機加劇的一九九五年開始的。在聯合國世界糧食組織(WFP)呼籲時,美國等大部分國家都同意初步將人道援助與核武問題切割處理。金大中政府也回應聯合國組織的呼籲,並依照人道主義原則同意民間援助。

民間企業的經濟合作也不該被視為金援。以金錢交換物品,或是支付工錢及直接投資(如開城工業區)都不是金援。得到的利益遠比支出費用還高,因此投資行為當然不是金援。民間企業的經濟合作是依照經濟原理在運作的。

金大中政策被批判為金援的是稻米援助,而最早主張應當援助北韓稻米的人是農村地區選出的國會議員。二○○一年九月,大國家黨政策委員會金滿堤提議援助國產稻米兩百萬石(三十萬噸)。當時國內有稻米過剩問題,稻米生產量增加而消費量卻減少,再加上依照烏拉圭回合協議的最低進口量增加,因此過剩的稻米預估在二○○二年下半年將達到一千三百一十八萬石。以一百萬石為基準計算,每年倉庫管理費達到四百五十億韓元。

當時農林部提出四項處理方案,包括海外援助、生產飼料、生產酒精、北韓援助。以一百萬石為基準計算所需的處理費用,結果依序為海外援助費用三千三百九十六億韓元(主要為運費)、飼料二千五百九十億韓元、酒精二千五百二十七億韓元、北韓援助二千四百二十二億韓元。

金大中考量到國內輿論,同時也想利用援助北韓稻米來改善南北關係。南韓將各個問題綁在一起協商,包括對北的稻米援助、離散家族問題的解決、南北國防部長會談提前舉行。不過援助一開始並不是用國內剩餘的稻米。政府十月時決定「借給」北韓泰國產稻米三十萬噸和中國產玉米二十萬噸,負責總管國際對北援助的世界糧食計劃也決定無償援助十萬噸國外玉米,所以進入北韓的糧食總計有六十萬噸,以金額計算約一億一百萬美元左右。南韓提供的稻米不是無償供應,而是簽有借款合約,這一點相當重要。借款條件如下,以十年為寬限期,用二十年分期償還,借款對象適用「對外經濟協力基金」,利率為年息百分之一。針對分配透明性的問題,可以容許北韓方面靠近現場確認,米袋包裝上則以英語標示「大韓民國」。

如果考量國內稻米的供需,這時應該以國產稻米援助才是正確的做法。不過金大中政府當時的原則是「以較少的金錢採購最多的穀物,然後盡快提供援助」。決定這項原則的理由或許有好幾個,不過有一個就是想與一九九五年的稻米援助案例有所區隔。一九九五年金泳三政府無償援助國產稻米,換算價值約為二億三千七百萬美元。二○○○年保守在野黨指責政府金援北韓,金大中回應說,希望能用比一九九五年更少的花費送出更多的糧食。如果是基於這樣的原則,那就只能選擇使用國外稻米。二○○○年時韓國產稻米每公噸約一千五百美元,泰國稻米每公噸只有約二百至二百五十美元。當時政府強調「雖然是六十萬公噸,但是費用只有約金泳三時期的一半」。這是政府被指為「金援」時的回應說法。

如果在二○○○年當時就送出國產米,結果會是如何?或許二○○一年的稻米價格波動就不會發生,曾經提出金援批判說的大國家黨也不會比執政黨早一步主張必須支援北韓三十萬噸稻米了。二○○一年韓國國內稻米庫存量為一百五十九萬噸,是適當庫存的兩倍。那年布希政府上台,南北關係發展停滯,大環境並不適合提供稻米援助。稻米受南北關係的影響相當大,與肥料或保健醫療等同樣歸類為人道救援的項目不同。而且稻米的是以借款方式援助,所以雙方除了舉行部長級會談,也必須召開協商糧食借款的實務會談。

無論當時或現在,農村地區主張對北援助稻米是有理由的。稻米庫存量如果增加,稻米價格就會下跌,收購量減少也會帶動收購價格下跌。農民的不滿因此升高,農村地區選出的議員便認為就算拿去援助北韓,也必須減少稻米庫存。最後政府在二○○二年八月決定援助國產稻米四十萬噸,因為稻米已經堆積到供需無法管理的程度。

從二○○二年到盧武鉉時期,政府每年都以借款形式供應三十萬噸到五十萬噸的國產稻米給北韓,數量可能因南北關係情況不同而有些差異。這段期間的稻米援助,被當做解決離散家族等重要未決問題的經濟手段,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它紓解了國內稻米的供需問題。

的確,借款不是免費提供。雖然保守勢力認為,無論是否採取借貸方式,稻米援助的成本都不可能回收,但是官方借款的償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可以從北韓那裡取得礦物資源做為償還,長期而言,未償還借款可以做為各種用途。因此,借款和無償援助本質上不同,不能視為金援。 ▶▶ 閱讀更多 金鍊鐵 《南北韓:東亞和平的新樞紐》

 
閱讀筆記
我與貍奴不出門/中年之間
江鵝聯合報
《我與貍奴不出門》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黃麗群《我與貍奴不出門》(時報出版)

人到中年,語言技能會有變化。能說的越來越少,聽懂的卻越來越多,尤其是另一個中年人說的話。有時候那邊只是說些路途中的東張西望,這邊卻能聽見,他正在遊歷「最神聖隱密的理解之境」,而且「永遠只能一個人去」,背影孤絕可敬。

大家都在半路,自己一個人。

就像青春期的過剩精力要用來叛逆,中年人殘存的力氣主要拿來認清這件事情。2013年,宋冬野的董小姐說「前半生就這樣吧,還有明天」的時候,我以為那句話的當然引申是,當太陽再度升起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現在2019,我想加上一句,明天還有明天的屎要清,多說只是費力。

「大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黃麗群筆下的「前後左右天地人畜,我無言以對」,「中年只是不可能」,「日日都在救死扶傷,收拾善後,但救時明白救不了,扶也只能扶一秒」,「最終彼此對彼此大多只能有各種摩擦與硬著陸,彼此身不由己地稱為互相揉進眼角的一粒沙」,那些句子讀著受用,彷彿終於有她懂得我的不甘與徒然,而我也明白她的執念與疲勞。

當然,我明白的還有,「明白」這一類動詞前面最好加上「彷彿」。一切「懂」皆是虛幻,她的路途與理解是她的,我的是我的。只不過,並也不是任何一個人生進程相近的人,說的話都能讓我生出「懂」的幻象。「語言有力量,然而那力量不來自符號本身而來自人的信」,我讀她所寫而能信,未必是信了她所宣揚的什麼,更像是,看見她的說與不說,更在我的說與不說裡,看清自己的能與不能。

幾年前去參加她的新書分享會。她被問及寫作,沉吟後答出一句鐵血箴言:不要輕易放過自己。確切用字可能有點出入,我沒記清楚,因為轉頭在看鄰座女孩抓起手帳緊緊把句子寫下,當時我想,抄下來又如何?我和你都不可能真正體會,她世界裡的嚴苛是什麼樣的嚴苛。

人要朝一個方向去到盡,固然不容易,但是最難的永遠是「之間」。「厭世是對人間事物還有相信,甚至是一直相信,可是一次一次不出所料地被打臉,所以才厭倦了。」「不出所料」比「打臉」更痛。兩眼冷利把世間看破看濫是一種難;一腔熱情倒貼世間反遭雷親,是另外一種難;要是冷利的眼睛和軟熱的心肝長在同一個身上那就是,各種難。來回往返,千糾萬結,只為找到一個讓自己晚上睡得著的「之間」。偶爾脫口從此不再相信人間,只能是氣話,人用來通氧的咽喉很難自己掐得碎,活著總有東西想信。

人世觸發她的嚴苛,也絞碾她的嚴苛。這幾年間她偶爾願意發表的文章,是「最細微的剪裁差異之間」的「最富麗的斟酌」,作為讀者,因此得以看見她實心的冷利和軟熱,在生活的刨砥下顯露出繁複的紋理,像書封,乍見繽紛奪目,仔細一看是隻軟軟香香的貓。說起來真是有點奢侈的事。

「生活中真正的魔幻,是發現那些金質終被磨得見底後,還有一層濛濛的銀撐在裡面,布滿了細小溫柔的刮痕。」

好吧不只有點,根本很奢侈。

 
鳳梨當容器!傳承阿嬤祖傳秘方糖水的「南泉冰菓室」
南泉冰菓室熱門冰品「夏日王國」,挖空整顆鳳梨作容器,層層堆上5至6種當季水果,不僅視覺更是味覺的饗宴,搭配上手工熬煮的祖傳糖水和蜜鳳梨糖水,在華麗的造型之下,是實實在在的好味道。

史上最長壽皇帝的養生祕密
乾隆皇帝,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長壽、最高齡的皇帝,享壽八十九歲,是歷代帝王中的長壽者。乾隆皇帝壽及耄耋而無痼疾,人參幫助甚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